電影《最後一課》——「當活著已成為負擔!我寧願選擇死亡!」

2020-12-11 銀髮世界

92歲的瑪德琳老人準備去女兒家過生日。晨,她慢慢的塗好口紅,整理好白髮,撫摸映在鏡子裡的蒼老容顏,她沉思了下,接著拿包,彎腰,柱拐,準備開車,在街上她的腳突然不聽使喚,車擋在路上走不動,先後被二位年輕人罵:「別擋路,老太太,快坐輪椅吧!」,她突然意識到她很早的一個決定在這個生日派對上要宣布了,她要堅定主張自己選擇善終的權利。

老太太的生日會上,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外孫,孫女,家人們其樂融融為老太太過生日,他們抬出了給老人送的生日禮物——一個大彩電。可老人卻面色凝重,她有話想說,她慢慢站起來但二次被孩子們打斷,第三次她再次站起來,在家人親切的注目中,拿起手上的稿紙看了看,放下緩緩地說:「我親愛的孩子們,謝謝你們,太謝謝你們了。我一直很幸運,我有一個寵我愛我的丈夫,有一份喜愛的助產士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我有你們在我身邊,身體健康。我活了大半輩子,但我現在很疲憊,我一直都給你們講,當我活著成為自己或你們的負擔時,我寧願選擇死亡。現在是時候與你們告別了 ,二個月後的今天,也就是10月17日。。」

家裡的氣氛突然變了,老太太要在二個月後為尊嚴而死,令她的女兒和兒子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於是開始了一系列故事衝突。一直想彌補她晚年寂寞生活的女兒;固執不能理解她堅持要送她去醫院或是養老院的兒子,呼喊說「我們永遠不會讓你自殺」,執拗的要去澳洲做衝浪不想讓她走的孫子;還有心地善良幽默風趣理解她的黑人幫傭;在醫院病房裡,老太太一天也不願意呆,對醫生說:「我情願選擇站著死,也不願躺著活」很令人震撼。

電影通過各個豐滿的角色(每一位家人、幫傭、鄰居、醫生、路人、病友)對老太太所做決定的不同態度,所表達的情感變得豐滿,非常好看的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留給觀者關於「生」的思索:當一天天衰老,肢體不再靈活,大小便失禁,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已成為自己或他人的負擔時,怎麼辦?是選擇有尊嚴的離開?還是去養老院等死?或是在醫院裡被插滿管子,維持生命?

瑪德琳老太太給了我們她的答案:人生最後一課是告別。

時間到了,我知道。這是我僅剩的生命!

該走了,我只是通知你,並不是徵求你的意見,我不需要任何人同意,我有權利選擇

死亡!讓我安靜離開 !

2020.10.26

相關焦點

  • 電影《最後一課》中的矯情
    電影《最後一課》是大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一個獨立單元,講述了範老師的最後一課。只是,在情節方面,有很多的矯情。範老師得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回到了1992年支教的時候。為了讓範老師恢復記憶,或者只是滿足他上最後一課的願望,他的兒女們夥同他曾經支教的鄉村幹部還有他以前的學生,給他營造了一個最後一課的背景,讓他上好最後一課。雖然教室是蠶房改造的,學生們也是臨時湊的,但範老師依然認真上課,還要為學生找顏料。學生的反駁說明現在的教育環境已經不是原來的環境了,範老師的失憶也是對教育的一種鞭撻。
  • 讓《最後一課》成為我們的《此生有約》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期間熱映,影片拍攝的五個故事中,讓我感受頗深的要屬「最後一課」。《我和我的家鄉》劇照「最後一課」講述的是,遠在瑞士教書的範教授,被查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和記憶力障礙。他認不出自己的家人,而他的記憶卻停留在年輕時下鄉支教的1992年。
  • 電影《最後一課》湖大首映
    本報9月15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黃紅立)今天下午,湖南大學禮堂座無虛席,一部根據該校77級校友、抗震救災英雄譚千秋事跡創作的電影《最後一課》在這裡首映。譚千秋妻子張關容和學校師生及省有關部門代表近千人含著熱淚,觀看了這部情節感人至深的電影佳作。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來看看都是誰在上課?
    有消息指《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官宣10月1號就要上映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親情、師生情故事的喜劇片,加盟該單元的演員有楊紫、李易峰、王俊凱、陶紅、雷佳音、張譯、範偉、于和偉等老中青少全明星同臺飆戲,都是實力兼流量派的演員,說起流量楊紫、李易峰、王俊凱算是近幾年的頂流了,但他們也一直在不斷努力從流量轉變為實力
  • 最後一課國慶開講!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明日上映,李晨飾演姜文豪
    國慶長假尚未開始,國慶檔各大電影早已大熱。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全民喜劇《我和我的家鄉》,首日預售票房已突破5000萬,點燃全民觀影熱情。首映禮更是收穫了滿滿的好評,口碑爆棚,笑淚齊飛,10月1日正式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
  • 10億票房電影看哭無數父母:謝謝你,成為我的孩子
    這部剛剛成為第79部擁有10億票房的電影,圍繞兩個抗癌家庭的生活軌跡,講述了一個溫情的現實故事。關於生活,關於生命,關於親情,更關於愛。「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個世界了,你們有想過沒有我的生活嗎?」影片中扮演患癌少年的易烊千璽,在詢問媽媽的這句話,結結實實戳到了我的淚點。可能內心再強大的父母,也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突然離去。
  • 你們期待的《活著》來啦!末世裡,活著才是最後的希望
    《活著》這部電影的火從上映前一直燒到了現在,總能夠看到它和《釜山行》的比較,可以說借著《釜山行》的熱度,成功地不斷刷新著觀眾的期待值。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部電影。和大部分喪屍電影的設定很相似,只是這裡沒有「喪屍」的稱呼,新聞裡把這次的病毒的症狀總結為:極端暴力和食人行為。為了生存,男主把家裡現有的物資仔細地規劃好。很快,水源也斷掉了,男主只能在下雨時接水,然後分好每天的分量。這一切都是為了好好的活著。
  • 面對死亡,我的選擇是...... 文茜大姐大
    有一天當它呼出最後一口氣時,生命物體即了卻其存在,留下的只是曾經和「他」交手過的人們對他的悼念。他埋葬於土中,但他已永久離開人世。死亡是什麼?人們為何如此懼怕?如果人人免不了一死,為何除了圓寂之和尚,打坐直視死亡之外,人們總是避免討論死亡?因為死亡不是詩詞般的晚霞,當晚霞被黑夜吞噬,走入黑暗,明天會再歸來。死亡代表的,是永不歸來。
  • 徐崢《最後一課》:最高級的表達方式
    #五個單元都充滿了巧思,分別由一個善意的謊言貫穿,雖然這部電影前期的宣傳是喜劇(個人沒有興趣),但是通過觀影,我發現這是喜劇電影的一次拔高性創作,兼具喜劇、主旋律、可觀賞性。當然,五個單元放在一塊肯定能分出個高低上下,我認為除了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都符合上述的描述。其中,我認為由徐崢執導,範偉、陳數、陶虹、李晨、李易峰、王俊凱、楊紫主演的《最後一課》表達方式更高級。
  • 既然人都會死,那為什麼還要《#活著》?
    生活是電影:今日生活-《#活著》,今日電影-豆瓣評分5.6 殊不知女兒已經被病毒感染,成為喪屍。 兩人相擁時,女兒將母親鎖頸啃食。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獨立單元《最後一課》帶火淳安那所流光溢彩...
    都市快報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10月1日起上映,這個長假你看了嗎?影片中的獨立單元《最後一課》,通過師生間感人至深的故事,帶來滿滿的愛與力量。許子浩媽媽說,這個假期,學校布置了一個任務「向國旗敬禮」,之前看過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最後一課》預告片,很多取景都在千島湖,包括讓他們羨慕的富文鄉中心小學,所以幾位家長一商量,就來這裡打卡了。打卡後還要帶孩子去電影院感受一番。
  • 電影《最好的我們》正片片段 振華老師張平的最後一課讓人淚奔
    距離2019年高考還剩兩天,今日電影《最好的我們》發布了「高考囑託」正片片段。片段中,振華中學的張平老師細緻認真地叮囑,振華師生樸實真摯的情感,讓觀眾仿佛一瞬間就穿越回了自己的高中年代,很多人也紛紛懷念起了自己的恩師,而結束時的一句「高考之後,我等你」也勾起了許多人的青春回憶。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會選擇告訴你的家人嗎?」當我被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不會」在我看完《別告訴她》這部電影之後,我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答案。《別告訴她》是美籍華裔導演王子逸獲得諸多獎項的一部優秀作品。
  • 《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單元公布陣容,國慶節電影院見!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今天發布了《最後一課》單元陣容,非常值得期待哦~老中青少全明星同臺飆戲,最美家鄉望溪村歡笑不停!
  • 反映抗震英雄譚千秋事跡的電影《最後一課》在湖南開機
    新華網長沙5月12日電(記者黃興華)曾在去年四川大地震中捨身救護4名學生的抗震英雄、湖南大學77級校友譚千秋捨己救人的銅像,12日在他大學期間的宿舍前揭幕,反映他的英雄事跡電影《最後一課》也同時開機拍攝。 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護著4個學生。
  • 【張婷專欄】張婷:我學《最後一課》
    他認為本節課的設計可以從標題入手,我們需要解決三個問題:1.為什麼寫「最後一課」?這個問題能夠上升到小說主題的高度,從材料的選擇、從內容的確定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本文和一般愛國文章的差異。2.作者為什麼要選擇一個小孩的自敘?作者選擇一個小孩作為講述者,而不是韓麥爾先生,使得主題更加深刻,這是一個民族危亡時刻,一個精神成長的故事,無形中升華了主題。3.
  • 《我和我的家鄉》爆笑感人,《最後一課》最好,UFO一趴最差
    文/馬慶雲 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院線上映。這部電影作品當中的五個故事,攜帶的都是非常樸素的家鄉情感,尤其是經過學習讀書,最終離開家鄉者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又是以回歸家鄉、建設家鄉作為傳遞與升華方式的。該片最終呈現的氣質則是:家鄉富裕起來了,我們一代人的讀書使命也得到了完成。
  • 《我和我的家鄉》好看哭了,最後一課背後隱藏的秘密你發現了嗎?
    他的兒子兒媳多番打探,才知道原來他是沉浸在了多年以前,在家鄉一座鄉村學校裡面教書,給學生們上最後一課的情景。不知道為什麼,其實這段一開始,我就知道導演要說的是什麼,接下來的劇情會是怎麼樣走,但就是無法避免的,被深深感動了。
  • 餘華《活著》隱藏的兩個真相:電影的皮影人,小說人本性的孤獨
    我喜歡《活著》,因為《活著》的電影拍得好,小說更是讀不到盡頭,書裡有種人生的味道吸引著我:現實、心理描寫物質化,生命歸於樸實。每當小說裡坎坷要降臨的時候,天下大靜,文字任何細微之處都優越於我此時的內心思考,這種感覺就只在《活著》小說裡經歷過,而電影也隱藏另一個樹洞式「皮影人」。
  • 《尋夢環遊記》關於死亡的定義,讓我們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
    死也許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摘自《挪威的森林》特別喜歡電影《尋夢環遊記》裡關於死亡的定義。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當你停止呼吸,心臟不再跳動,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 當你下葬,親朋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著你在這個社會不復存在。而最後一次,當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那麼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這就是生命延續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