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世界語,一種比英語更簡單的語言

2020-12-13 樹洞學習館

世界語旗幟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於1887年創立的一種語言,旨在消除國際交往中的語言障礙,令全世界各個種族膚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個人類大家庭裡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共處。

語 言 特 徵

世界語是一種計劃語言,人造語言。書寫形式採用拉丁字母,共有二十八個字母。一個字母只發一個音,每個字母的音值始終不變,沒有不發音的字母,讀音和書寫完全一致。每個詞的重音固定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學會了二十八個字母的發音並掌握它們的拼讀規則,就可以讀寫出任何一個單詞。

世界語基本詞彙的詞根,大部分來自歐洲各民族語言。

世界語的語法由十六條基本規則衍生出來,簡潔且富於邏輯,因此比較容易掌握。

國際性:世界語主要被用於在那些沒有共同母語的不同民族的人們彼此溝通交際之用。中立性:它不屬於某一特定的民族和國家,因此它的功能是一種中立的語言。平等性:使用世界語時,從語言觀點看來,它比用英語與以英語為本民族母語的人士交談起來,讓人覺得更為平等。簡易性:由於世界語的結構特點,相比任何外語來都更易學,易用。生命力:世界語和其它語言一樣,是活的,不斷在演進;借著它可以表達人類的各種思想與感受。無歧義性:世界語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無歧義性,無歧義包括言文一致和形意一致兩個方面。

溯 源

1887年,時年28歲的波蘭人柴門霍夫發明了世界語。1859年,他出生于波蘭東部的一個小鎮,父親是當地一位語文教師。柴門霍夫是一位語言天才,童年時代就學會了波蘭語、俄語、德語,上中學後,又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英語、烏克蘭語。

柴門霍夫作為猶太人,從小就品嘗到了民族仇恨帶來的痛苦。當時沙皇俄國統治著波蘭,猶太人經常遭到屠殺,民族糾紛和民族仇恨非常劇烈。柴門霍夫生活的波蘭小鎮,居住著猶太人、日爾曼人、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幼年的柴門霍夫,目睹了民族矛盾產生的苦難,立志要重建被上帝毀壞了的巴別塔,創造一種平等中立的語言,以增進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和友誼,進而消除他們彼此之間的隔膜和仇恨,實現天下大同。

柴門霍夫從十六歲起開始研究國際語,他仔細分析各種語言的特點,探索它們之間的共同規律,經過兩年多的刻苦鑽研,終於在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完成了後來被叫做世界語的初步方案,這時他十九歲。

在完成世界語的初步方案後,柴門霍夫請同班同學到自己家裡聚會。這批年青人第一次用世界語熱情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篇,慶祝一種全新的希望來到人間。但是隨後他們的行動受到社會的無情嘲笑和非難,甚至被斥責為「狂妄」。

柴門霍夫的父親迫於輿論的壓力,嚴厲阻止兒子繼續做這種出格的事。為了讓他集中精力學習醫學,在柴門霍夫去莫斯科上大學時,父親竟狠心地把所有關於世界語的材料都燒掉了。然而柴門霍夫意志堅決,堅信自己從事的事業對人類有益。大學畢業以後,他一面從醫,一面繼續對世界語方案進行研究,不斷地修改、充實、完善,同時他還用這種新的語言進行大量的翻譯和創作實踐,以此豐富這門語言的使用。

1887年7月,當他28歲時,在嶽父資助下,以「希望者博士」的名義,自費出版了《第一書》,正式公布了世界語方案。這一天也成為世界語的正式誕生日。

次年柴門霍夫又發表聲明,說自己不願做新語言的創造者,只是一個發起人,他宣布把世界語交給群眾,讓它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和得到發展。

此後,他繼續日間行醫,夜間致力於世界語的譯著和通訊工作,他把自己的財產都獻給了世界語的發展和推廣。經過十八年的艱辛努力,1905年在法國布洛涅召開了「第一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從此,世界語逐步在全世界傳播。

世界語相當簡單易學。據說當年託爾斯泰曾用2個小時就基本掌握了世界語。且不考究此事的真實性,但是在幾個月甚至是幾周內就學會世界語的例子比比皆是。國際世界語協會會長科爾塞蒂告訴記者,他收到一名世界語愛好者的來信,從這位愛好者接觸世界語到給他寫信僅僅過了兩周的時間。

世界語與中國

世界語誕生後,主要在歐洲國家傳播,如法國、英國、荷蘭、德國、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在亞洲,日本的世界語基礎最為雄厚。二十世紀初,世界語由俄羅斯商人、日本和西歐的中國留學生傳入中國。

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也學習了世界語,如蔡元培、魯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惲代英等人。有的雖然未學習過世界語,但對世界語的世界大同、人類一家的理想,也表示贊同,如孫中山、陳獨秀、錢玄同等人。

由於它能入鄉隨俗,同我國的進步文化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很快在中國紮下了根。新中國建立後,它又服務於對外宣傳事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績超過舊中國任何一個時期。由於得到黨和政府的支持,加上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世界語在中國能夠不斷發展。

於1982年成立的中國世界語出版社用世界語出版了許多有價值的書。這對於各國世界語者全面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歷史,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它出版的近200種圖書中,下列圖書尤其受到讀者的稱讚:《中華五千年》、《中國近代史題話》、《中國小百科》、《中國四十景》、《中國醫藥史話》、《中國陶瓷史話》、《中國古代科學家》、《中國民間文學》叢書、《魯迅小說集》、《紅樓夢》、《聊齋志異》、《論語》、《家》、《寒夜》、《日出》、《雷雨》、《虎符》、《駱駝祥子》、《山村》等以及部分商業、科技英世漢對照詞典。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世界語廣播,在及時報導中國的時事、政治、經濟建設、文化科技、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就播送時間之長和覆蓋面之廣方面,在各國世界語廣播中也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國際世界語界的關注。

1982年,中國教育部再次下達文件,重申世界語可以作為第二外語,並規定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報考或幹部考核,世界語可以作為第二外語科目。如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郵電學院、南開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

世界語未能成為國際普通話的原因

語言內部原因

世界語雖然冠以「世界」的頭銜,但不同國家和地區語言的多樣性致使其難以「以一概全」。眾所周知,中文、日文等屬於象形文字,印歐語系主要是字母語言,兩者的差別顯而易見,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困難和所需技巧也大相逕庭。

世界語的詞根60%來自拉丁語族,30%來自日耳曼語族,10%來自斯拉夫語族,可見它與世界各語言的接近程度並不相同,屬拉丁語族的語言學習者更容易掌握,但對於比如漢語語言使用者來說,仍然要求具備較好的英語或其他外語基礎為前提。並且這三個語族的總人口數和它們所包含的語言數,在合計人數和語言數中都只佔少數,以歐美為導向,未能名副其實跨越國界。

柴門霍夫在公布這一語言方案時,制定了語法的16條基本規則,把世界語的發展規範在這16條基本規則之中。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語的16條語法規則沒有變,世界語沒有演變成另一種方言,卻也沒有因被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推廣和使用而實現其作為全人類共同語言的初衷。

作為一種人造語言,世界語只能在詞彙方面發展,語音、語法沒有任何變化,語言學習最需要培養的是應用能力,可是當前世界語應用範圍相當局限,特別是日常應用幾乎為零,教學過程中除了語音、語法、詞彙的堆砌外,語用無從談起。

外部原因

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有一個民族或國家作它的載體和後盾,某種語言的復興或傳承必須得到必要的人力、財力和政府專職機構的支持。從事世界語傳播的國際性組織都只是胸懷熱情和美好願望,一開始就採用自願原則,無視當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地位上的差異,缺乏強大國家機器的捍衛沒有能徵善戰的軍隊作前鋒,自然寸步難行。另外,世界語的學習動機和欠缺的教學方法都限制著它的進一步發展。

世界語像是一座空中樓閣,沒有堅固的民族基礎,沒有它所代表並服務的政治經濟基礎。它的創造者聲稱其屬於全世界、全人類,其實卻不屬於任何人。

世界語與英語的對比

在世界語壯志未酬的同時,我們卻目睹了英語成為全世界通用語言的趨勢。

英語最早由日耳曼人人侵英國的南部和東部得到發展隨後又散播到西部和北部進人愛爾蘭。從文藝復興到18世紀由英國海軍和移民者把英語帶到了北美和澳大利亞:在19世紀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英語成為非洲大部分地區、印度次大陸以及如香港、新加坡等經濟前沿地區和國家的官方語言。今天,在國境外說英語的人口己遠遠超過了國境內的本土語言持有者,這樣看來,英語已不只屬於一個國家或民族。

英語被稱作一種國際性語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它的使用範圍,另外還可以指它的詞彙來源。英語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兼收並蓄。如果我們比較一下英語和同屬一支的德語,英語易學、易用,越來越「大眾化」的特點就愈加凸顯。英語詞彙有80%來源於外語(凱爾特語,日爾曼語,德語,斯堪地那維亞語言,荷蘭語,羅曼斯語,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它幾乎和歐洲所有的語言都有相通之處。20世紀以來,隨著英語影響的持續擴大,大批英語詞彙融入其他國家的語言,但英語吸收外來詞的現象仍然非常普遍。

另外,英語的擴張伴隨著軍事、經濟、政治的擴張,更準確地說,語言擴張只不過是軍事、經濟、政治擴張的伴隨物而已,但這個伴隨物反過來卻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在當前的經濟政治秩序下,不發達國家要尋求發展必須放眼全球,必須向發達國家學習技術,利用它們的資金,學習英語成了必然之需,英語的擴張從殖民地時期的強制性轉向了為了主動交流的自發自願性,但同時這些國家也在賦予英語一如今這個跨越國界的詞語一更多的形式和內涵。

一種語言的影響大小,最終取決於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世界語的誕生最初並不是為了抵制語言霸權,而是為了實現國際共同語言的理想;從英語的歷史地位和現狀來看,英語作為一種主要國際語言,現在正在而且今後還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日,為了加強國際合作,這兩種語言都值得重視,我們應該容許這兩種語言並行應用和自然發展,或許可能要經過世界公眾好幾個世紀的實踐,而後在其中做出自然選擇。

文中素材來源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世界語嗎?-柴門霍夫,世界語,語言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
    世界語(Esperanto),又稱「希望語」(Esperanto在該語言中的意思即「希望」),舊譯萬國新語、愛斯不難讀、愛斯沛攬拓,是最為廣泛使用的人工語言。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歷時10餘年的努力,1887年創立了這個語言的基礎。
  • 一種比英語簡單的,用於世界人民的語言。卻如此遭遇
    世界語全球有十大語系,4000多種語言。這使人類的語言王國呈現萬紫千紅的景象,又為各族人們之間的交往造成了巨大的語言障礙,雖然能用翻譯對話,但是其效果也會打折扣。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廣泛而密切的聯繫,從17世紀開始,就有許多人致力於創作一種地球上都能懂的,且容易懂的,通用標準語言。但在這次偉大的語言探險活動中,有幾百種方案都失敗了,只有波蘭人柴門霍夫的成功了,現在通常所指的世界語,就是柴門霍夫創造的世界語。
  • 世界語為什麼簡單易學?
    世界語在大眾的目光裡總是和梵文、拉丁文、瑪雅文等語言一樣,被供奉在蒙了一層灰的神龕上,仿佛只有那些快要腐朽的語言磚家才能掌握這門「據說」是幾乎沒人說的
  • 「世界語比英語用處還大」
    社會上有一種誤解,認為世界語沒用,實際上,在我看來,世界語比英語用處還大,如果以是否能夠掙到錢和找到工作為衡量標準的話,我們也有專職的世界語工作者,廣東就有三個指標,即協會的三個工作人員,全國也有世界語的出版社,雜誌和國際廣播電臺,這些都是從事世界語專職的工作人員,還有少數利用世界語進行國際貿易。雖然如此,由於編制凍結了,所以協會的三個指標現在也夠嗆了,以後還給不給很難說。
  • 柴門霍夫發明了世界語,至今少有人知,英語卻成了事實上的世界語
    在柴門霍夫28歲那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發明了世界語。世界語是一種計劃性語言,以拉丁字母形式書寫,總共有28個字母。一個字母發一個音,每個字母讀音長短不變,每個字母都有發音,書寫和讀音也完全一樣。每一個單詞的重音固定在倒數第二個元音上面,就像漢語拼音裡面的聲母、韻母。
  • 世界語是一門什麼樣的語言?
    一門語言總是和特定的民族、文化、政權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說到英語,我們不能不提到美國和英國;說到中文,我們自然就想起了中國;而波蘭語呢,肯定是波蘭的語言
  • 中國應該用世界語替代英語,成為國際普通話
    記得讀初中的時候看報紙,其中有一篇報導介紹了世界語,說它簡單易學,普通人一個月就可以實現溝通無障礙。當時深受英語折磨的我,就想,要是全世界的人都學世界語該多好啊,就不用學那麼語言,當然我也不用學英語了。
  • 世界語推行133年了,至今僅1000萬人學過,漢語適合做世界語嗎?
    圖: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分布於是,為了世界各國持不同語言的人更方便快捷的交流,133年前的1887年,世界語誕生了所謂世界語,即是針對各國語言存在的弊端,一種人為發明的最適合供全世界各國人交流使用的語言文字。世界語的發明者是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柴門霍夫本身就是一位語言天才,他精通波蘭語、德語、俄語、希臘語、法語、英語、拉丁語等幾乎所有歐洲大語種。
  • 字在·圖文大賽 全世界說的同一種語言,世界語為什麼沒能普及?
    很多出國玩的朋友最困擾的一件事情就是語言。在路上問路,或者是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都要跟當地人比手劃腳,真是相當困擾。很多時候,雙方都是用零零散散的幾個英文單詞溝通,畢竟英語可以說是世界上比較通用的語音。即使你不是母語國家的人,也多少都學過一點英語。
  • 事半功倍學英語:印歐語詞根+世界語威力無比
    現在,我們給您提供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方法——借道世界語,利用印歐語詞根輕鬆快速解決英語單詞問題,並在願意的基礎上順便掌握大量相應的拉丁語、希臘語、德語、荷蘭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梵語單詞。 世界語是印歐語大家庭中語法最精簡、最規則、最容易掌握的。
  • 「世界語」的世界——巴別塔,亦或是烏託邦?
    他從當時風行的《新青年》雜誌上讀到一篇介紹柴門霍夫創造世界語的文章,出於青少年的好奇和輕信,巴金以為那真是一門比英語還管用的語言,於是下定決心開始學習世界語,以走遍全世界。當時,世界語才進入國內,頗有一批痴狂的學習者和傳播者,而地處內陸的成都那時還沒有教世界語的老師。
  • 「世界語者」李威倫:為傳播語言永不退休
    他叫李威倫,是北京語言大學世界語課程的老師,更多人稱他為「世界語者」。年已八旬的李威倫已經在講臺上工作了57年,但他仍不滿足,他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繼續世界語教學,「為了傳播語言,我永遠不會退休。」李威倫說。
  • 柴門霍夫 世界語的起源
    德語和法語,在我還不能作比較與結論的童年就學會了;可是當我在中學第五級,開始學會了英語時,特別由於剛剛學完拉丁文法和希臘文法而突然學習英語,使我突然感到它文法的簡單。那時我看出來:文法形式的多樣性,只是盲目的、歷史的產物,但對於語言並不是必要的。在這種影響下,我開始在語言中尋找並拋棄那些不必要的形式,我發現:這個文法一天快似一天地在我手裡溶化了。
  • 世界通用語言是什麼?不是英語不是法語,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但是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種大家都能夠聽得懂且方便交流的語言。可能很多人會說,英語應該是這個世界上通用的語言才對,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國家和人民使用的都是英語,就連我們中國的外語課上也是把英語列為主要的學科。那麼這個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到底是什麼呢?不是英語不是法語,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 世界語硬幣的故事
    其實這種想法早已有人付諸實踐了:100多年前,俄國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有感於俄國人、波蘭人、日耳曼人、猶太人因語言不通而產生的隔閡和誤解,決心創立一種通用的語言,他花費十年光景,最終創立了世界語。世界語是在印歐語系基礎上創立的一種語言,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加以改進,共設立28個音位,相應地用28個字母表示,讀音和拼寫有規則,據說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作為一種計劃語言,世界語不與任何民族語言有譜系上的關聯。其音韻、語法、詞彙、是基於西方印歐語言的,而音位系統本質上是斯拉夫形式的,也有少量日耳曼語言特徵。
  • 語言培訓「新風口」?「盼達PTE」以PTE語言教學切入語培教育市場
    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移民,語言都是首要「關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雅思、託福成績便是取得國外語言認證的第一選擇。事實上,近年來,一種新的英語學術考試正在興起,即PTE(The Pearson Test of English Academic),它的考試成績可以完全替代雅思和託福。
  • 世界語推廣133年,至今僅1000萬人掌握,漢語有希望成為世界語嗎
    雖然只是傳說,但是文字和語言也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去演變、發展。 根據統計,全世界233個國家和地區,現存的語言共有7000多種,除了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漢語、德語、日語、葡萄牙語、印地語使用較為廣泛之外,其餘的語言使用的人口都很少,大部分都走向了消亡。
  • 「世界語」愛好者聚合肥
    2011年12月25日 01:55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昨日下午,第九屆全國世界語大會在合肥市圖書館召開,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世界語愛好者自費前來參加。
  • 7月 26日——Esperanto世界語創立日
    Esperanto(世界語)我從書中了解到這是由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博士創造的一種國際輔助語言,世界語其中沒有Q、W、X、Y四個字母。如今2018年,世界上的2/3的語言已不再使用,世界語的主旨實現了,國際間交往的語言障礙已經很大程度的消除了,被譽為「國際普通話」。後來的人根據博士公布世界語時用的筆名:Doktoro Esperanto(意思是希望博士),所以稱這種語言為「Esperanto」。
  • 傳說中7天就能學會的世界語到底是什麼鬼?
    文章來源網絡、世界語世界語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博士(名字聽上去像是音樂家)於1887年創造的一種語言,至今已129年。(3)世界語是「中立性」的語言,它不排斥、也不企圖取代任何一種民族語,是為人類在進行國際交往時提供一種國際輔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