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富百人
1800平方米,藏書超過13萬冊,有著客家圍屋風格的當代藝術空間,仿佛從其他時代穿越而來的銅牆裝置,具有歷史感的400年柚木裝飾……2011年,在傳統書店的一片哀嚎聲中,有著出色藝術設計感的方所橫空出世,以全新的形式引領了書店的全面復興。
「不是所有做時裝賺了錢的人就可以開方所。」採訪當天,在位於廣州美術學院、被綠樹圍繞的「例外」、方所辦公大樓裡,過著「空中飛人」生活的毛繼鴻剛結束了幾乎開了一天的季度經營會議。光頭,戴圓形眼鏡,身穿白色T恤和棉麻襯衫外套,48歲的毛繼鴻看起來更像學者而非「老闆」。在他看來,衣服是文明的紐帶和傳承,書店則是一個提升全民素質的公共文化空間。
行走於商場江湖中,毛繼鴻將自己形容為有「書生氣的生意人」,更喜歡談論情懷而不是生意經。無論是創辦具有東方審美的服裝品牌「例外」,還是扮演著公共文化空間角色的書店方所,毛繼鴻都在向社會傳遞著自己的東方美學和文學情懷,並潛移默化地帶來了社會的變革:前者在成衣設計缺乏個性的時代,引領了廣州本土服裝品牌的崛起,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服裝設計師品牌;後者則刺激了更多商業體拓展文化空間,成為廣州文化新地標。
「書生氣的生意人」
讓衣服成為文明的紐帶和傳承
「廣州是時尚先鋒,從文化產業到資訊都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且緊跟國際潮流。」直到現在,毛繼鴻仍能清晰地記得初來廣州時,每周六晚守著電視看香港國際臺的時裝表演,又或是買上一本遲來一個月的外國時裝雜誌,這個城市為他的藝術創作帶來全新視野和衝擊。
上世紀90年代,毛繼鴻成為北京服裝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中國第一代設計師。從北京畢業後他被分回家鄉湖南工作,成為長沙一個薴麻廠的織布工人,這與他的理想完全相悖。
1991年,毛繼鴻來到廣州,前4年分別在2家本土企業和2家港資企業工作,完成了從「書生」到「書生氣的生意人」的初步轉變。
那個年代,廣州在國內是絕對的時尚引領,中央電視臺90%的廣告片都在此拍攝。在一家本土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期間,毛繼鴻從創意、劃分鏡頭、遴選演員模特、成片到後期投放,全程監督了李寧、科隆等大品牌廣告片的拍攝。半年多的時間就拍攝了近40部片子,這讓毛繼鴻對整個廣告的產業鏈瞭然於胸。
此後在一家香港企業做市場總監時,他又能第一時間接觸到迪奧等世界名牌的當季最新設計。「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港資企業的契約精神,如何遵循市場規則工作。」這成為毛繼鴻「生意經」的雛形,他認為「書生氣」仍是這個時代難得的品質,「不存在請客吃飯拉關係,而在於產出的精品有沒有市場,有沒有消費者」。
在職場的多年曆練,讓毛繼鴻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現代成衣的管理技巧。「那個時代奉行『男裝女穿』、『簡約主義』,袖子都很寬大,適合任何人穿,沒有太多個性。」毛繼鴻開始琢磨什麼版型、材料、風格才是符合東方人特質的衣服,他把當下流行的時尚風格、潮流引進,並加入自己的創作設計。於是,1996年,廣州本土服裝設計師品牌「例外」誕生了。
對於毛繼鴻來說,衣服是文明的紐帶和傳承,「衣服是有生命的,有了人的生命附著之後,衣服就成了人的身體、氣質、生活、生命的外顯符號」。從女裝開始,「例外」通過女性獨立、女性自覺、自我塑造,來跟女性的身體、意識、社會地位、經濟、生活產生互動。
「例外」誕生至今已21年,一直紮根廣州,但毛繼鴻認為,背靠珠三角製造業腹地,廣州的時尚產業基礎非常好,與國際貿易交流很多,但在文化層面卻創新力度不大。「廣州的時尚文化產業可以有更大的作為。」他希望跟法國時裝學院合作,從每一根紗線、每一個做工入手,「培養真正懂衣服的人」。
創辦書店回饋社會
刺激更多商業體塑造文化空間
「不是所有做時裝賺了錢的人就可以開方所。」毛繼鴻如是描述從「例外」到方所的轉型。對他來說,服裝是「例外」關注當下社會的媒介,是一種對特定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與影響的載體。而方所則是更接地氣的平臺,是一個提升全民素質的公共文化空間。
在毛繼鴻的成長過程中,書籍給他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卻也讓他有很多茫然無措的時刻。在他看來,由於缺乏啟蒙者和指導者,不了解書籍背後的故事,會讓很多年輕人或小孩不懂得怎麼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小時候自己一個人去到書店、圖書館、報刊亭看書,覺得很茫然,不知道書籍背後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2011年是毛繼鴻來廣州的第20個年頭,也是經營「例外」的第15個年頭,他希望用獲得的資本回報社會,「資本本身無惡,但使用的方式有罪惡和善良之分」。當年11月,方所創立了,而這個月也是毛繼鴻第一個小孩降生的日子。「我把書店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我跟女兒說這是她的弟弟,她的成長就是書店的成長」。
事實上,在方所出現之前,已經沒有多少人相信書店會是個好生意,但毛繼鴻找來了一批對的人為他塑造方所。彼時,在廣州太古匯佔地1800平方米的方所別具一格,開創了從書店到基於體驗、人文與美學生活方式融合的商業空間的新形式,帶來了融合圖書、時尚、美學、咖啡、與文化活動、藝術策展、公共教育有機結合的當代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方所四店(廣州、成都、青島、重慶)各自以其獨特的設計共攬獲14項國際大獎。
在方所很少會有教科書,毛繼鴻認為,書籍是審美的一部分,要引入更有創意的產品和品牌進來。目前,這個融合書籍、美學生活、展覽、咖啡、設計和文化活動的公共文化空間,每年人流超200萬人。
在經營「例外」與方所的這些年裡,毛繼鴻周圍漸漸圍繞了一批頗有分量的「名人朋友圈」,如賈樟柯、陳漫等都和他有交情。而在廣交善緣的過程中,他也從這些朋友身上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資訊,並希望把這種對話交流的機會帶給社會大眾。
在方所一隅2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平均每45天就更新一次藝術展覽,每周至少舉辦一次「方所創作者現場」系列講座。從2011年11月開業至今,方所已成功舉辦將超過600場跨界講座活動,涵蓋當代藝術、設計、建築、時尚、電影、音樂、文學、歷史等文化領域,包括兩岸三地以及多國的文化界代表人物,分享前沿觀點,瑪麗·尼米埃、奧利維埃·羅蘭、白先勇和柴靜都曾經是這個系列講座的座上客。
「文化活動是另一種學習,會啟發更多的人」。毛繼鴻說,讀者跟創作者見面,了解創作者是怎麼看待人生的。而創作者也需要跟讀者互動,成為更接地氣的創作者。「以前這種機會幾乎沒有,難以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而他也很欣慰地看到,以前廣州少有承載籤售會或演講的文化活動空間,在方所的刺激下,廣州有越來越多的商業體開始拓展文化活動空間,有更多文化活動回饋社會大眾。
或許你為了完善一個產品,還在格子間裡日復一日地寫代碼;
或許你為了得到投資人的青睞,正在眾創空間中反覆練習路演講稿;
或許你為了追尋公司持續成長,正帶著團隊去全球招兵買馬。
你是你懷抱的夢想和無數日夜努力奮鬥的總和。
今天,我們邀請你說出你日夜為之奮鬥的事,內心時刻敦促你前行的財富夢想。
為了迎接2017《財富》全球論壇的召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手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執委辦推出「全球財富故事百張廣東面孔」重磅活動,面向全球尋找100張廣東面孔,記錄廣東人的代表性奮鬥故事。
廣州市市長、 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組織委員會主任溫國輝(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徐詠虹(右二),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執行委員會主任蔡朝林(左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南方日報社社長劉紅兵(右一),央視特約評論員、美國前總統卡特法律顧問、ABC電視臺前臺長、副總裁哈維佐丁(Harvey Cary Dzodin)(左一)共同啟動了尋訪「全球財富故事百張廣東面孔」活動。
誰來講故事
擁有財富故事的各行各業領頭人當然是代表,正在奮鬥路上但充滿財富夢想的普通人也是我們尋找的對象。
1、地域不限、職業不限、性別不限、年齡不限,但你必須正在廣東幹事業;
2、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你的夢想要與創造、創富、創新相關,並且正在為之努力;
3、既要仰望星空,但也要腳踏實地。夢想必須實事求是,符合我國主流價值觀,不可抄襲。
故事怎麼講
1000字個人故事+3-5張圖片。能有視頻或音頻提供,可以加分哦!
活動時間:2017年8月29日-2017年12月6日
徵集郵箱:caifuguangdong@163.com
故事講給誰聽
1、從所徵集的故事中篩選出10位,提供參加財富領袖午餐會的門票。頂級財富領袖將邀你共進午餐,當面分享和傾聽你的故事和夢想。
2、優秀作品將納入「全球財富故事百張廣東面孔」系列報導中,成為代表廣東的百張面孔之一。
活動主辦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執委辦
關注該活動最新信息,歡迎下載「南方plus」APP並關注「全球財富百人」南方號。
【記者】昌道勵 實習生 莊曉君
【策劃】黃穎川 鄭佳欣 陳思勤
【校對】楊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