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題材電影映射復工價值觀 冷凇呼喚正視經商者形象創作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銘刻感動,傳頌美好。五月伊始,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推出系列特別策劃節目,致敬所有為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的勞動者。這個不凡的春天,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與回憶。立夏已至,萬物繁茂,每個人都在為復工復產積極付出努力,無數勞動者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繁茂」主題,我們致敬作為勞動者的商人、創業者、企業家——他們,一腔熱血只為朝理想狂奔,同時還是溫暖的守護者、積極的決策者、家國形象的代言人。在這個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經商者凝結起旺盛的生命力,值得用影像更好銘記。

5月7日21:50,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受邀做客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致敬勞動者」特別策劃,透過以創業者、經商者、企業家為主角的優秀影片向復工復產中不懈努力的他們致敬,並對相關題材創作提出中肯建議。

創業題材映射復工價值觀 小微企業凸顯人性閃光點

復工復產過程中,經商者們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發光發熱,以帶動經濟早日回到正軌。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表示這些企業家也是勞動者,他們一方面要確保自己企業的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要加速復工復產。在他看來,好的企業有它的底層邏輯和價值觀,在一系列創業電影中也可以看出。《今日影評》節目現場,他以多部影片舉例——《中國合伙人》旨在提升全民教育素質,《我不是藥神》審視醫療體系建設如何更有人情、人性,《中國合伙人2》則討論電商如何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的。冷凇指出,這些影片其實對復工復產都有一個映射,從頭部的大型央企、國企到小微企業,都起到了從領頭羊的到基礎細胞各取所長、各有發揮的作用。

對於小微型企業而言,復工復產的過程其實意味著壓力與挑戰,其中也湧現了很多感人故事,如深圳一家美容機構的女老闆就對員工說,我就是賣房子也不會差你們的錢。「他們,有情懷,」冷凇向《今日影評》表示,「這個情懷就在於,我企業再小,但是我能穩住這五個人、十個人、哪怕幾十個人的就業,這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基礎。」對於今年的關鍵詞「保」,冷凇以《我不是藥神》舉例表示,徐崢飾演的程勇其實就在經營一家小微企業,最後在面臨眾多線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需要藥物救治的醫療大事時,他即便虧損也要想方設法把藥運進來,「就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他人性、人情中的閃光點就出現了。」

企業行為傳遞精神名片 現實創作呼喚生動題材

當下的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多小微型企業都在積極調整經營模式,一些走上雲端展開「直播帶貨」。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指出羅永浩、董明珠等都走上直播之路,紀錄電影《燃點》也展示著papi醬姜逸磊與羅永浩等人的創業公司,「羅永浩其實就是一個屢戰屢敗、屢敗還屢戰的人,但他內心深處有一種精神信仰。」對於發揮重要國際作用的頭部企業,冷凇也表示他們其實是重要的國家名片,對外傳播著國家形象。他向《今日影評》提到了電影《執行長》中主人公做出砸掉劣質冰箱決定的細節,「它映射的就是海爾砸冰箱事件,來確保產品質量就是生命線,並把這個決心向全世界來樹立。」

《中國合伙人》等作品良好展現著中國企業家的形象,但以作為勞動者的經商者為題材的電影還不夠「繁茂」。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坦言現實主義題材傾向於把企業家和經商者刻畫為逐利之人,而且常是反面角色,這是長久以來的創作誤區。「經營者是壓力巨大、有情懷、有信心、有責任心的勞動者,其實有很多題材都可以做,(就比如)在整個疫情過程中與時間賽跑的故事。」冷凇繼續向《今日影評》表示,中國復工復產效率如此之高,我們就應該把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感人。「大部分中國有良心的商人並不是把這次復工復產當作一個逐利行為,而是當作一個助力行為在做。」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並在全網平臺上線。

(來源:千龍網)

相關焦點

  • 對話冷凇:「圈層熱款」綜藝正逐漸比肩「大眾爆款」實現融合式傳播
    來源:傳媒內參 文/風其然 縱觀2020年綜藝節目的整體表現,可謂呈現出一種非勻速發展的存續狀態——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客觀影響,綜藝市場按下暫停鍵;在疫情穩定的下半年,則迎來了集中回暖回血的復工節奏,幾乎完成了一整年的節目體量
  • 新時代呼喚塑造教師銀幕新形象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劇照新時代呼喚塑造教師銀幕新形象電影藝術作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誕生一百多年來長盛不衰,通過銀幕形象塑造和廣泛的傳播影響著人的思想和靈魂,推動著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其中,教育題材電影在這方面的作用尤值得關注。如近期推出的影片《樹上有個好地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思考,儼然成為一個社會熱點。
  • 奇幻電影多爛片?超現實題材也需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市民顏西是奇幻電影愛好者,在他看來國產奇幻電影其實有非常好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作為「底本」,但相比創作故事,很多電影製作方更願意把錢砸向有流量的明星,讓這些明星在「奇幻」的背景中談一場「懸浮」的戀愛:「這是對奇幻電影的極大誤解。」《封神傳奇》,豆瓣「觀眾看電影某種程度就是看自己,奇幻電影需要有現實精神和當下現實生活的映射才能打動人。」
  • 「十三五」期間電影創作回顧:不斷激發創作生產活力,推動電影產業...
    中國電影的創作者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現實主義創作上成績斐然,自2016年以來,創作出《我不是藥神》《找到你》《紅海行動》等一批優秀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現實,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反映電影工業實績的類型電影《無雙》《唐人街探案》系列、《捉妖記》系列、《流浪地球》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又表達了主流的價值觀;探索電影語言和人性深度的《無名之輩》《暴裂無聲》等藝術電影表現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
  •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今日湖北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楊瑩瑩)藝術創作源於生活,立足時代,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記錄、書寫與謳歌新時代偉大壯舉。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首部北極題材紀錄電影《光語者》年底公映
    《光語者》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孤獨是最憂傷的痛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光語者》以駐守在北極黃河站的科考隊員劉楊為線索,圍繞居住在「極北之城「朗伊爾的人們展開故事,記錄下北極與光千絲萬縷的聯繫。該片脫離了極地紀錄片一貫著重於自然與野生動物的常見題材,重點記錄那些常年駐守在北極人們的生活與情感,是一部傳遞光與希望的紀錄電影。
  • 英雄主義電影的生成機制與主題意蘊
    電影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一直就是中外藝術家塑造英雄形象、傳承英雄情愫的重要載體。在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對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表達始終是銀幕上躍動的一個重要主題。對那些流光溢彩又氣象萬千的英雄主題電影作品進行回顧、檢視,可對今後此類主題創作提供思想啟發和藝術鏡鑑。
  • 今年影院復工一百天 陝西電影票房全國排名第14位
    10月27日,今年電影院復工100天。全國電影票房超120億,達到去年同時期票房的56%,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在復工100天之後交出的成績單。與此同時,影視陝軍也交出了一份令觀眾滿意的成績單——多部陝西參與製作的電影上映,口碑與票房都有不俗的成績。
  • 《美在牡丹江》亮相央視:用電影大片的鏡頭語言創作城市形象片
    近日,著名導演田文推出的第十部形象片、紀錄片作品《美在牡丹江》亮相央視,與觀眾見面。該片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鏡頭語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牡丹江和與眾不同的「林海雪原」,展開了美麗中國的新畫卷。圖說:《美在牡丹江》 官方圖與眾不同的「林海雪原」導演田文2002年推出的《美在廣西》,開創了中國城市形象片和旅遊形象片這一全新藝術門類。
  •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 讓經典形象照亮現實生活
    60年間,一大批電視劇人充滿誠意地表現改革深化期與攻堅期的複雜社會現實和觀念碰撞,多維度地展示時代變遷中人民群眾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直面社會焦點話題,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引領大眾文化認知,回應百姓心靈呼喚,對於爭議話題敢於和善於碰觸、正視與表態,彰顯出電視劇人難能可貴的使命、擔當、情懷。
  • 發揮電影弘揚主流價值觀的積極作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連寧     電影既涉及意識形態又涉及文學藝術,本身又具有產業的性質,因此,電影立法是一項十分複雜、十分敏感、難度很大的工作。
  • 電影院復工全國票房破10億元 七八九月電影新片介紹
    電影院復工全國票房破10億元 七八九月電影新片介紹  8月20日,影院復工滿月了!一個月來,全國影院產出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票房冠軍屬於尚未正式全面公映的《八佰》,點映四天票房已達1.7億,緊隨其後的是《多力特的奇幻冒險》1.33億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26億。
  • 上影節窺見中國電影行業趨勢,主旋律與科幻題材電影受關注
    從各類論壇、行業大佬的發言以及各家公司的全新片單發布,都可窺見中國電影接下來的行業趨勢。要說今年有什麼是最明顯的新變化?那就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主旋律影片以及展現對未來美好想像的科幻片,必然成為最熱門的類型。主旋律題材電影受關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批「獻禮」題材及主旋律題材商業大片在本屆上海電影節受到關注。
  • 電影劇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電影劇本《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丨在我捉襟見肘的青春裡,你是最接近愛情的定義。跟很多同性影片不一樣的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通片都沒有講述同性戀者如何被歧視、如何和自己的性取向作鬥爭,整部電影都是梅子蘇打一樣酸酸甜甜的夏日戀愛氣息。該片的後勁綿長,看完的一段時間內都會讓人梗著喘不過氣來,滿心都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悵惘。作為一部愛情片,幾乎所有人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從潘玉良的繪畫題材,分析其創作風格有什麼特點?
    從潘玉良的繪畫題材,分析其創作風格有什麼特點?小編通過研究和調查發現,潘玉良的繪畫主要以油畫、彩墨畫與白描為主,題材多為自畫像與女人體,還有一部分靜物與風景。同時期的留法畫家群中鮮少有出現主要研究自畫像與女人體這類題材的畫家。
  • 公眾人物談核心價值觀:注意自我言行愛惜形象
    對此,社會各界紛紛以各種形式呼籲公眾人物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勇當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表率:中國作協、中國文聯相繼發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議書,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籤訂禁毒承諾書,上海演藝界人士呼籲帶頭傳播正能量;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已正式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不得邀請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參與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由「劣跡藝人」參與製作的電影、電視節目、網絡劇等也都被要求暫停播出
  • 建構中國電影學派 電影《創都》傳播大西安高精尖
    這是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影學院、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科技廳、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共青團陝西省委員會、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陝西翰林教育研究院、陝西文化教育題材影視劇創作辦公室等單位聯合攝製的以西安創新創業為原型的電影。在啟動儀式上,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遼、陝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導演陳靜、編劇莊迅以及製片人劉瀚辰亮相現場,詳盡介紹了電影的籌備拍攝情況。
  • 鐵凝:在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書寫新時代的「創業史」——在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上的講話鐵 凝7月15日,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上發表講話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會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一定會深刻地銘記在共和國的歷史中。
  • 網絡文學平臺發力現實題材創作,打造現實題材英雄
    2017年,在現實題材作為國家倡導的創作方向大勢影響下,現實題材創作成為了中國網絡文學「主流化」的年度旗幟和風向標。進入2018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不僅湧現出更多優秀作品,更多作家也開始將創作方向調整到現實題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