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刻感動,傳頌美好。五月伊始,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推出系列特別策劃節目,致敬所有為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的勞動者。這個不凡的春天,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與回憶。立夏已至,萬物繁茂,每個人都在為復工復產積極付出努力,無數勞動者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繁茂」主題,我們致敬作為勞動者的商人、創業者、企業家——他們,一腔熱血只為朝理想狂奔,同時還是溫暖的守護者、積極的決策者、家國形象的代言人。在這個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經商者凝結起旺盛的生命力,值得用影像更好銘記。
5月7日21:50,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受邀做客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致敬勞動者」特別策劃,透過以創業者、經商者、企業家為主角的優秀影片向復工復產中不懈努力的他們致敬,並對相關題材創作提出中肯建議。
創業題材映射復工價值觀 小微企業凸顯人性閃光點
復工復產過程中,經商者們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發光發熱,以帶動經濟早日回到正軌。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表示這些企業家也是勞動者,他們一方面要確保自己企業的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要加速復工復產。在他看來,好的企業有它的底層邏輯和價值觀,在一系列創業電影中也可以看出。《今日影評》節目現場,他以多部影片舉例——《中國合伙人》旨在提升全民教育素質,《我不是藥神》審視醫療體系建設如何更有人情、人性,《中國合伙人2》則討論電商如何提升社會運轉效率的。冷凇指出,這些影片其實對復工復產都有一個映射,從頭部的大型央企、國企到小微企業,都起到了從領頭羊的到基礎細胞各取所長、各有發揮的作用。
對於小微型企業而言,復工復產的過程其實意味著壓力與挑戰,其中也湧現了很多感人故事,如深圳一家美容機構的女老闆就對員工說,我就是賣房子也不會差你們的錢。「他們,有情懷,」冷凇向《今日影評》表示,「這個情懷就在於,我企業再小,但是我能穩住這五個人、十個人、哪怕幾十個人的就業,這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基礎。」對於今年的關鍵詞「保」,冷凇以《我不是藥神》舉例表示,徐崢飾演的程勇其實就在經營一家小微企業,最後在面臨眾多線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需要藥物救治的醫療大事時,他即便虧損也要想方設法把藥運進來,「就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他人性、人情中的閃光點就出現了。」
企業行為傳遞精神名片 現實創作呼喚生動題材
當下的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多小微型企業都在積極調整經營模式,一些走上雲端展開「直播帶貨」。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指出羅永浩、董明珠等都走上直播之路,紀錄電影《燃點》也展示著papi醬姜逸磊與羅永浩等人的創業公司,「羅永浩其實就是一個屢戰屢敗、屢敗還屢戰的人,但他內心深處有一種精神信仰。」對於發揮重要國際作用的頭部企業,冷凇也表示他們其實是重要的國家名片,對外傳播著國家形象。他向《今日影評》提到了電影《執行長》中主人公做出砸掉劣質冰箱決定的細節,「它映射的就是海爾砸冰箱事件,來確保產品質量就是生命線,並把這個決心向全世界來樹立。」
《中國合伙人》等作品良好展現著中國企業家的形象,但以作為勞動者的經商者為題材的電影還不夠「繁茂」。對此,冷凇向《今日影評》坦言現實主義題材傾向於把企業家和經商者刻畫為逐利之人,而且常是反面角色,這是長久以來的創作誤區。「經營者是壓力巨大、有情懷、有信心、有責任心的勞動者,其實有很多題材都可以做,(就比如)在整個疫情過程中與時間賽跑的故事。」冷凇繼續向《今日影評》表示,中國復工復產效率如此之高,我們就應該把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感人。「大部分中國有良心的商人並不是把這次復工復產當作一個逐利行為,而是當作一個助力行為在做。」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並在全網平臺上線。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