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塑造教師銀幕新形象

2020-09-10 中國藝術報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劇照

新時代呼喚塑造教師銀幕新形象

彭久生

  藝術源於生活並影響改變著生活。電影藝術作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誕生一百多年來長盛不衰,通過銀幕形象塑造和廣泛的傳播影響著人的思想和靈魂,推動著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其中,教育題材電影在這方面的作用尤值得關注。如近期推出的影片《樹上有個好地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思考,儼然成為一個社會熱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電影創作者基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生活、體驗思考,塑造出一系列生動、感人的光輝教師形象,為反映和促進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教師銀幕形象映射不同時代印記

  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整個社會對文化和知識都表現出如饑似渴的狀態,加之高考的恢復和放開,使「知識改變命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觀念和認識得到廣泛認知與傳播。教師作為知識、文化的傳承者,得到了全社會的重視和歌贊,尤其是1985年9月10日,我國的第一個教師節的設立,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有關教師題材的影片顯著增多,在教師銀幕形象塑造上也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同期出品的比較有影響的影片有《泉水叮咚》《鳳凰琴》《孩子王》《燭光裡的微笑》等。在這些影片中,大多老師形象都是無私奉獻的道德典範,他們愛生如子,如父如母,表現出高尚的人格力量,正如人們稱讚的那樣,「春蠶精神」「蠟炬精神」「老黃牛精神」是他們共有的品質。其中,影片《孩子王》中塑造的「瘋瘋癲癲」的「老杆」算是一個另類,作為一部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的影片,或許是釋放對知識分子「文革」期間所遭遇迫害而鳴不平的情緒表達,人物形象塑造在反思質問當時教育弊端的同時,更多凸顯的是知識分子氣節。

電影《孩子王》海報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加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原因,該時期教師銀幕形象豐富且複雜,呈現多元化趨勢。《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我的教師生涯》《老師·好》等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中,教師形象一改之前的「完人」模式,增添了不少普通人常見的缺點、瑕疵和訴求,但整體觀感上卻並沒有矮化人物形象,反而拉近了銀幕形象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使人物形象充滿了生活氣息,更加鮮活、豐滿,更加可敬、可親。如《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儘管還只是一個孩子,儘管只是因為無人可用才被動成為一個鄉村臨時代課老師,儘管她甚至不會代課,只是一個臨時看護人角色,卻因為履行一個約定,從而排除一切困難阻力,踏上了一條艱辛的尋人之旅。《美麗的大腳》中的張美麗,儘管她文化程度不高,在飽嘗家庭成員缺乏知識導致的厄運之後,堅定信奉只有教育才能創造成功的未來,才能成就美好的生活,並因此成為一個鄉村教師,全身心踐行著其樸素的教育情懷,感動了劇中人,也感動了廣大受眾。《老師·好》中刻畫的苗宛秋老師,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綜合體。他全身心地愛護著每一個學生,卻又常常以羞辱和體罰的方式對待學生,簡單粗暴地壓制著他認為一切與學習無關的天性追求;他無怨無悔地熱愛著自己的教師職業,卻堅決勸阻自己的學生成為一名他那樣的教師;他看不慣日益開放的社會風氣,卻又努力地去認識、理解;他有著一個普通人的物質欲求,卻又清高地拒絕著抵禦著……在他的身上,這些矛盾又和諧地成為一體,從中我們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自己父輩、老師的形象。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劇照

教師銀幕形象展示教育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教師銀幕形象發生著一系列深刻變化,這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記錄並反映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同時,也折射著現實教育狀況的不足。在教師銀幕形象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

  教師銀幕形象的個性變化,彰顯著教育環境的不斷優化,深刻反映了整個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的變化,從中我們可以清晰感知到整個大環境在不斷優化、改善。教育本質就是一個個性化的需求,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需要一個相對寬容、包容的社會環境。

  教師銀幕形象的外型變化,顯示著教育條件的持續改進。電影本就是視覺藝術,畫面感很強。從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教師銀幕形象外型,穿著打扮等方面,可以讀出許多內容。從單調的「革命綠」「中國藍」到豐富的五顏六色,從統一制式到個性化設計,教師銀幕形象的這些外型變化直觀反映了經濟條件的躍進,物質條件的豐足以及教育條件的大幅提高。

  教師銀幕形象的觀念變化,詮釋著教育理念的溯源回歸。教育不是命令式聽話,也不僅僅是文化知識傳輸,更重要的是心性培養、人格鍛造。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沒文化害死人,知識改變命運」,到近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教師銀幕形象的這些觀念轉變,反映了正確的教育理念在逐步回歸、確立。

電影《老師·好》海報

 與國外電影中教師形象塑造不同,國產電影在教師形象塑造中更多針對的是當時存在的一些教育相關問題,以求引起社會關注和重視。如影片《一個都不能少》《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美麗的大腳》《水鳳凰》《雲上學堂》等鄉村題材影片,通過表現教師專業素質的不足,被動而非自主選擇,揭示鄉村教育資源的缺乏;通過教師經濟條件困難、生活拮据、多災多難,在烘託其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同時,也揭示了教師任務重、地位不高、待遇較低的現實。《全城高考》《青春派》《老師·好》更多集中反映的是應試教育的不足,教育體制、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問題。

電影《全城高考》劇照

  可喜的是,近年來一些國產教育題材影片,已開始逐步涉及教育主旨問題,如《紫香槐下》塑造的葉小蘇,向應試教育、唯分數論提出了大膽挑戰;更值得關注的是剛上映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雖也是一部反映上世紀末農村小學教育的影片,但其一改以往同類型影片悲情、沉重的敘事格調,以孩子的視角、喜劇化的風格、幽默的語言、對比強烈的角色化設計與烘託,將對教育的思考由學校和老師進一步推及家庭教育、教育體制等方面,整體既緊貼時代現象,又充滿童趣,震顫人的心靈。影片中塑造的「粉提老師」以平等的視角觀察和對待孩子,與孩子形成亦師亦友關係,激發出一名眾人眼中「學渣」的潛力,讓觀眾直呼「一個好老師可以挽救一個人,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人」。

  總的看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雖然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教育事業發展成績斐然,但同時,由於起點低、基礎差、底子薄,目前尚處在一個由全面實現基礎教育保障向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歷史性過渡階段,還存在著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平衡,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等眾多矛盾與制約因素。因此,對電影工作者來說,如何結合當前需要,抓住教師銀幕形象塑造這個關鍵點,通過一個個典型教師形象塑造,引起社會關注,激發人們共鳴,形成全社會共促教育發展的合力,仍然任重而道遠。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海報

新時代、新教育、新使命,呼喚塑造教師新形象

  當下,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期。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讓教師銀幕形象塑造回歸教育本身,關注教育本質問題,是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需要,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到現階段水平的現實任務和客觀需求。教育的本質是人的培養,是人格的培育、靈魂的鍛造、天性的發掘,以及個性的發揮,是促成並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個好教師成功的標誌是要讓學生產生知識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賴,精神的景仰。通觀中外影片中塑造的成功老師典型形象,雖個性有差異,但概莫如是。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超越,更重要的是思想、理念、文化、模式的創新與引領,是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邁進的質的飛躍。為此,我國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並明確指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一個中心任務就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回歸到了教育的核心問題——到底誰才是教育的主體?在這個問題上,中西方的教育雖然表現形式上有差異,但本質上是統一的。孔子強調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蘇格拉底則通過層層遞進和反問,像助產士一般引導學生思辨質疑,探求發現真理的要義。二者無不是把學生放到了教育的主體地位,老師只是充當好方向標和催化劑。

  恰如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把學生作為主體一樣,在新時代教育題材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在教師銀幕新形象塑造的反思、總結、探求中,文藝創作者更應把新時代廣大的教師隊伍作為探索和創作的主體,通過深入實際生活,長期觀察積累思考,發現特性、提煉共性,更好地塑造出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的新時代教師新形象。

相關焦點

  • 銀幕記憶裡的中國教師形象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與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遷,教育滲透到生活的各領域,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形象也愈發受到關注。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以銀幕記憶為觀測點,可以發現中國教師形象獨特的銀幕書寫與流變。教師也一直位列道德制高點,成為受他人尊重、不可褻瀆的社會角色。但在一段時期內,教師的銀幕形象顯得平面單一,多以敬業辛勞為固定模式,被塑造成一種集正統的道德觀念、自強的人格修養、淵博的文化學識、清貧的物質生活於一身的崇高形象。
  •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海內外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將研究視角聚焦在中國共產黨,中共學已成為一門時代顯學。為增進海內外中國共產黨研究的學術交流,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提供更為深刻的理論洞見和更為寬廣的學術視野,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由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聯合主辦的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專場「第三屆國際中國共產黨研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學術研討會於11月24-25日在復旦大學子彬院召開。
  • 新時代教師的「時代重任」
    近年來,習近平就教育事業和尊師重教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從不同層面和維度闡釋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價值。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一個新的命題是:中國教師的時代重任是什麼?對此,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 【學習體會】阮俊華:大藍圖繪就大夢想,新時代呼喚新青年
    大藍圖繪就大夢想,新時代呼喚新青年阮俊華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金秋十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正式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黨全國的指導地位,我們也迎來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 新時代教師當練就更多新能力
    這些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中反映了新時代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折射出人民群眾對新時代教育的新期待。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必須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必須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就必須首先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這一基礎性問題。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持證」是教師上崗的必要條件。在傳統觀念裡,我們理解的教師主要是指在公立學校任教的教師,他們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才能上崗。
  • 新時代呼喚「頂天立地」的校長
    人類正處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快,社會發展迅速,技術創新功能越來越強大,這就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下,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領路人,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至少需要並跑甚至是領跑,跟跑是沒有出路的。筆者認為,新的時代呼喚著「頂天立地」的校長。頂天立地的校長一頭連著國家意志,一頭連著學生發展;一方面仰望星空,一方面腳踏實地。他既是一位「設計師」,又是一個「能工巧匠」。
  •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
    原標題:新時代呼喚新擔當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中央黨校學員特別是中青班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在中央黨校培訓部支持下,《學習時報》採訪了中青一班部分學員。
  • 新時代青年如何響應時代發展呼喚
    原標題:新時代青年如何響應時代發展呼喚 新時代青年當不忘初心,不忘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精神;不忘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不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奮鬥精神。
  • 折射怎樣的新時代教師形象?|教師...
    2010至2019年教育部聯合中央媒體共評出101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從楷模精神特質看新時代教師形象 自2010年起,教育部聯合中央媒體,在每年教師節前後評選出10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2017年評選11位)。
  • 新時代呼喚民族復興新史詩——寫在魯迅藝術學院成立80周年之際(7)
    新華社照片,瀋陽,2018年4月14日新時代呼喚民族復興新史詩——寫在魯迅藝術學院成立80周年之際由瀋陽音樂學院復排的大型舞臺歌劇《星星之火》在瀋陽盛京大劇院上演,該劇以經典歌劇的形式紀念那段全民抗戰的歷史
  • 請談談你對新時代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的看法
    請談談你對新時代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的看法。【參考答案】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學生來說,教師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他們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時代重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是學生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係到我國年輕一代人的身心發展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 漫談電影中的教師形象:映照一個時代的文化理想
    當時整個社會對文化知識都表現出如饑似渴的狀態,加之高考放開,「讀書改變命運」成為年輕人自我救贖、自我提升的希望,教師作為文化的擁有者、知識的傳播者,得到了人們不遺餘力的謳歌。1985年9月10日成為我國的第一個教師節,這些崇高無私的教師形象也在此前後在銀幕上出現,應該不僅僅只是時間上的巧合。
  • 影視鮮有教師主題,呼喚更多教師螢屏形象
    教師被拉下神位,人人都可指指點點,地位可見一斑。箇中原因,除了教師隊伍太龐大,確實有極個別師德敗壞外,炒作的負面新聞多、正面宣傳少是主要原因。以影視作品最為典型,近年的影視作品鮮有教師主題,更少有家喻戶曉的教師形象。電影電視的對人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人就因為一部電影、喜歡一個形象,就矢志選擇一個職業。
  • NJURUS 大創項目 |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形象在俄羅斯的建構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形象在俄羅斯的建構」‍(項目編號202010284043Z)‍負責人:俄語系2017級本科生 李騁宇成    員:‍俄語系2017級本科生 陳林濤指導教師:張俊翔 項目緣起‍管文虎在《國家形象論》(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年)中指出,「國家形象是一個綜合體,它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
  • 新時代呼喚大學勞動教育新作為
    《意見》要求,大學要站在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新內涵、新要求,踐行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新時代教師的素養與追求
    新時代是一個奮鬥者的時代,是每一位中華兒女實現自我價值、追求幸福的時代,更是十四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去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嶄新時代。季羨林先生曾說:「對世界上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因為只是活著,並不知道為什麼活這一生。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 新時代教師的價值認知與師範教育實踐的價值自覺
    新時代賦予教師新的職業使命和新的價值含義。師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擔負著培養教師的重任。緊扣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要求,全面貫徹新時代國家教師隊伍建設總體指導方針是師範教育的根本遵循。在主動適應教育現代化對教師隊伍的新要求中,師範教育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教師的價值內蘊,聚焦新時代師範教育核心命題,牢固樹立源頭意識、特色意識和卓越意識,協力彰顯師範生培養的現實價值關懷。
  • 王衛軍:中國邁入新時代,呼喚描繪壯美畫卷和時代新貌的新書畫
    這兩件作品都是今年為此次展覽專門創作的新作品,溫庭筠詩寫的是山居優美風景、自然風光,李白詩則以浪漫主義的筆調和極其誇張的藝術手法,生動再現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酒後恣肆張揚、奮筆疾書的場景,刻畫了懷素狂放不羈、激情奔湧的個性特徵。兩幅作品與天地大美的展覽主題頗有相合之處。
  • 新男色時代漂亮5準則
    Example 榜樣   新男色時代,其實是一種審美回歸。搬上銀幕被大家熟悉的有,電影《霸王別姬》中扮花旦的程蝶衣(張國榮飾)、《王的男人》中演假面舞劇女角的孔吉(李俊基飾)……這一個個「比女人還漂亮的男人,比女人還嬌媚的男人」怎能不叫人動心?
  • 錘鍊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深刻理解這一要求的蘊涵,對於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政治強:信仰真誠政治可靠  社會主義國家辦學校,就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學校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旗幟鮮明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