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光勇
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人類正處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快,社會發展迅速,技術創新功能越來越強大,這就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下,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的領路人,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至少需要並跑甚至是領跑,跟跑是沒有出路的。筆者認為,新的時代呼喚著「頂天立地」的校長。
頂天立地的校長一頭連著國家意志,一頭連著學生發展;一方面仰望星空,一方面腳踏實地。他既是一位「設計師」,又是一個「能工巧匠」。具體來說,新時代「頂天立地」的校長應具備四種重要能力——守正定向力、頂層設計力、實踐推動力、反思修正力,前兩種能力是謂「頂天」,後兩種能力是謂「立地」。
守正定向力
學校猶如一艘艘航船,歷經風風雨雨,乘風破浪潮頭揚帆,作為校長要恪守正道,把住方向。
堅守辦學方向。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學校必須回答的方向性問題。我們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把「德」放在首位,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和方向目標。我們始終不忘教育的初心,做有「根」的教育,培養有「根」的學生。「根」在哪裡?「走正、走穩、走好」是學校的根脈,「成人、成才、成功」是育人的目標。這是我們辦學的初心與使命。我們始終把握這個方向不動搖。
在辦學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學生的品德修煉,涵養其精神、砥礪其意志,讓學生立得住、站得穩、行得正,成為新時代「大寫的人」。我們注重對學生的現實性教育。今年返校復學後,校長給全校學生上的第一課是《珍惜》,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弘揚中國抗疫精神。
堅持學生發展第一。辦學校,學生是真正的答卷人。因此,必須強化「以生為本,學生至上」「一切為了學生」理念。在教育實踐探索過程中,我們遵守教育本真和規律。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真教育?受學生喜歡的教育是好教育,有益於學生成長的教育是真教育。探索學校特色教育就是辦「好教育」,學校發展的最好途徑是基於自身特點辦出學校特色。
我們立足學生實際,開設了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五門小語種課程,為學生發展增加一條可供選擇的成功之路,形成辦學特色。評價導向不唯分數,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學校培養目標明確提出要有「深圳精神、中國情懷、國際視野」。我們每年舉辦「校園創客博覽會」「中學生風採展示」和「小語種國際文化巡遊」等活動,著眼於學生素養的養成。
堅定辦學宗旨。辦人民需要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就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圍繞這一宗旨,我們篤定自身的辦學價值:公益為本,誠信辦學,把政府的關懷傳遞給家長;我們選擇了建文的責任與擔當:只要走進建文,就要走向成功,把公平教育落實到每一位學生;我們增強建文的發展動力:向「高端、特色、精品」教育邁進,打造教育新名片。我們不趕時髦不跟風,用有限的辦學資源滿足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調整發展戰略,擴充高中規模,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近幾年,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快速建設為深圳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乘勢而上,與多所學校結為教育聯盟,形成教育合作「共同體」,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協同發展作貢獻,提升灣區教育水平,進而推動灣區經濟發展。
頂層設計力
國家發展需要頂層設計,學校發展也需要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是連接當下、指向未來的藍圖,以此凝聚人心;是聚焦重點、明確思路的任務書,以此激發使命感;是振奮精神、奔向新目標的動員令,以此煥發激情。
校長的思想、格局、情懷,決定著學校的辦學內涵、品位和風格。2016年,深圳市實施「東進戰略」,學校所在的龍崗區寶龍街道是「東進戰略」橋頭堡。經濟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城市建設促進教育進步。我們及時提出「高端轉型發展」的戰略,由為家長解決「有學上」轉向為社會提供「上好學」新定位,並完成了學校「十三五」規劃。
學校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設計:
辦學思想設計。辦學思想是校長思維理性的修煉與提升,是學校的辦學理想和育人目標的綜合。建文外國語學校的核心理念是:「走正、走穩、走好,成人、成才、成功。」理念以健全學生人格為核心,以幫助學生實現成功夢想為目的。它伴隨學校的成立、發展和轉型的全過程。學校辦學理念是「激發潛能,順天致性」,這是學校核心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的推進和延伸。 「激發潛能」意味著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順天致性」培養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其自主卓越發展。學校的校訓是:「養之有素,求之以真。」所謂「養之有素」,即「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素養目標。「求之以真」即要有純真的赤子情懷,追求真理。學生培養目標是:「培養植根於中華文化,具有深圳精神、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素養的學生。」 學校自2002年開辦以來,這些精神類文化要素一直陶養著學生,成為學生成長、發展、向上的精神支柱。
學校課程設計。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依託和載體。我們加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從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出發,構建了「一主四特」的課程體系,給不同基礎、不同興趣、不同潛質的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和成長平臺。「一主」是指國家(省、市)規定的所有課程,以此作為育人的主要課程。「四特」是指學校育人的特色課程。第一,以「四個自主」為核心的自主德育課程。在建文外國語學校,學生學習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自主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第二,以《道德經》等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為主的全科閱讀課程,對應培養目標中的「中華文化」;第三,以科技、藝術、體育、外語等四大節為引領的活動課程。它對應了培養目標中的「深圳精神」;第四,以俄、日、德、法、西等小語種為主的外語課程,對應「國際視野」。「一主四特」課程體系充分體現課程的個性化與跨界性,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了巨大作用。
教師發展設計。有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學校。學校高度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以「讓每一個建文老師都優秀起來」為宗旨,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科學研究,以推進課堂教學深度改革為抓手,強化學科團隊建設,加大教師專業培訓力度,形成了「學—教—研—訓」一體化長效機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好的平臺。
學校青年教師多。我們提出了年輕教師「一年勝任、二年優秀、三年骨幹、四年學帶」的培養目標,每兩年評選一次。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系統策略,如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施教師專業閱讀工程,推行「師徒結對」教師培養制度,開展教師教學創優系列活動,建立班主任工作創優平臺等。我們堅持開展三項活動:以提升青年教師素質為宗旨,開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活動;以深化學本課堂為主旨,開展年度「三課」(學優課、青優課、名師課)創優活動;以提升班主任素養為主軸,開展班會課觀摩競賽活動。活動的開展,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文化設計。學校文化之於一所學校的意義,猶如靈魂之於生命、思想之於人類,是一所學校凝聚力與活力的源泉。學校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恆久。建文外國語學校倡導卓越文化。所謂「卓越」,許慎《說文解字》言:「卓,高也」「越,度也」。「卓」的意思是高,引申為超出一般;「越」的意思是度,引申為超過,越過。「卓越」就是傑出、超越一般。卓越有三層含義,一是超越自己,二是超越同類,三是超越過去。建設卓越文化,就是倡導嚴於律己、自我加壓的上進精神,不斷改進、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和銳於創新、勇於超越的奮鬥精神。
校園內擁有一個典雅厚重的「三厚亭」(三厚:厚德載物、厚積薄發、菲言厚行)。我們以「三厚」激勵師生,並通過「三厚」的教育實踐實現「人人有奔頭,個個有希望」的辦學願景。學校還形成了「崇德尚雅,和融拓新」的校風、「博愛厚學,樂教善導」的教風、「勤學深思,厚積活用」的學風和「探索不止,精益求精,超越不斷,至美至善」的學校精神,校園充滿著濃鬱的文化氛圍。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深圳市先行示範區的建設中,學校改革又開始向深水區的新一輪探索,對新高考帶來的課程結構、資源分配、教學評價、質量管理、績效考核等進行重構和優化,為教育的先行示範貢獻力量。
實踐推動力
實踐推動力是校長的基本素養和重要能力。只會說不會做,只圖表面文章、不求扎紮實實的校長是對一所學校發展的貽誤和傷害。「實幹興學」是校長的行為準則之一。
校長示範引領。以思想為引領,指導行動。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發展第一」的思想,學校推行「學本課堂」,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學情為中心」,並通過「問題導學策略」形成「學生在前,老師在後,過程在前,結論在後,思維在前,表達在後」的新型課堂教學形態。
以項目為抓手,推進改革。為改變閱讀教學長期流於形式的局面,全校推進「 全科閱讀」,校長示範製作全科閱讀卡片,推動師生「 全科閱讀」。
以細節為支點,凝聚力量。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研究,學校舉行青年教師推門課活動,校長實行「走廊式評課」,即當場評課,並對重要問題寫成文章發到教師群。如聽了數學課《函數的單調性》,撰寫了《基於以學為本的概念教學三部曲》文章,提出「從『學生知道了什麼』引入概念,從『學生探究了什麼』理解概念,從『學生掌握了什麼』應用概念」的主張。重視教師成長,每學年開學典禮上校長給教師贈送一本書,帶頭進行整本書閱讀並和師生分享。體現人文關懷,學校每月舉行教師生日會,校長籤名贈送生日賀卡,讓教師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專家深度指導。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聘請知名教育專家建立「學科專家工作室」,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舉辦「教師專業發展專家論壇」,請各位專家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引領和指導。舉行專家示範課活動,組織教師現場觀摩,並暢談聽了專家示範課的收穫。專家還組織教師深度開展學科課題研究活動。
管理重心前移。對於一個十二年一貫制近5000人的大型學校,如何合理控制管理成本、增強管理效能是繞不開的話題。近年,學校推行「學部制」管理辦法,即壓縮管理層級,管理重心前移。由原來的五級管理「校長—副校長—主任—年級—班級或科組」變為三級管理「校長—學部主任(年級)—班級或科組」,將德育、教學管理者充實到學部(年級)教學一線,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
反思修正力
在現行教育體制中,中小學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這意味著校長擁有相應的教育資源,並且具有一定的支配權。儘管有相應的制度進行監督和約束,但缺乏校長的自我控制、自我糾錯和自我完善,就會對學校和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經常回頭看。回頭看,需要校長的元認知能力,增加自我認知意識,提升自我監控水平,增強自我反思能力。傳統教育忽略家長的參與和作用的發揮,家校雙方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進步,家長對教育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越來越強。反思後發現,家校溝通與合作的重要作用已經不可替代。於是舉全校之力組建各級家委會並全面開展工作,化矛盾為理解,化對立為合作,形成了家校協同育人的新局面。
反覆作比較。校長在比較中明確修正的方向。採用三種策略:
一是自我追問策略。自己高興嗎?自己滿意嗎?如果自己不高興、不滿意,則需要調整或改進。二是換位思考策略。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會怎麼想?站在家長的角度,家長如何要求?站在領導的角度,領導有何期待?換位思考,能促進理解他人,也促進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加理解與包容。三是目標比較策略。與學校昨天比是否進步,與榜樣學校比差距在哪裡?與教育發展趨勢比,方向是什麼?通過比較,增強前進的動力。
力爭新超越。通過反思修正,不斷追求校長的教育夢:做有高度的教育,做有寬度的教育,做有厚度的教育,做有溫度的教育。
(作者系深圳市建文外國語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