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

2020-12-13 顰說歷史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

常說在親戚多的家庭會比較好,以前常聽一些老人對女孩子說嫁人就要嫁到大家族裡,這樣日子就會好一些,但是親戚間也是得多來往、多走動才會更好啊!不然的話可能你也可能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親戚,但是不知道他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難道親戚關係也這麼現實嗎?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很注重血緣關係的,那麼在血緣關係中,是不是越到後面就會變得越現實是吧?我們今天就分代來看吧!

首先一代親,一代很好理解就是第一代,這第一代指的是親兄弟姐妹,既然是親兄弟姐妹自然就親了,這親兄弟姐妹都不親了,跟誰還能更親一下呢?想想同在一個屋簷下長大,就算女子嫁人了,但是逢年過節是回到父母的家裡過節,這樣兄弟姐妹感情自然就更親一些了。

其次二代表,這表就是表親的意思了,這時候的親戚就是孩子之間的感情了,就想你現在跟你的表兄妹或者是堂兄妹一樣,父母可能是一代,但是到我們就變成第二代了,要是父母之間經常走動的話,可能你跟堂兄妹的感情就會更加,但是父母之間不是經常走動,可能會生疏一些,不過你們的感情還是在的,還是很親的。

最後是三代四代認不了。到這一代的時候基本上就很少再走動了,有些人嫁到很遠的地方,就想我現在的表姐嫁到了瀋陽,但是我們可能嫁到其他的地方,那麼我們大家的孩子可能就知道他有的姨什麼的在一個地方,有一個什麼哥哥,不過這個哥哥他不認識,可能某天這些孩子長大在一個地方遇到之後,兩個人都不一定認識,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了,除非家族裡經常聚會的就是會認識吧!

這樣看起來是很現實,不過這也很正常,不聯繫當然就不親了,特別是一些遠嫁的親人,可能你的父母會告訴你,家裡有個親戚在什麼地方,你剛好去那個地方就有可能聯繫一下,不去的話,你可能就只知道有這個人,但是具體是水你也不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她長怎麼樣。

現在的社會,說實話,一般到了二代之後就不怎麼親了,更何況說是要到三、四代呢?不知道平時大家對自己家親戚的看到是怎麼樣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堂親一般是指父親這邊的親戚的後代,和自己同姓的堂兄弟姊妹;表親是指母親那邊的親戚,比如舅舅、姨媽等親戚的後代,一般姓氏和自己不同。雖然都是親戚,但是在現實中卻親疏有別。一、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在農村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堂親和表親的差別:「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
  • 為什麼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原因即心酸又無奈
    在中國有著很多地方的俗語,這些俗語都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其中在浩山的農村裡面就有這麼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語,話是這麼說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在農村裡面這句話非常流行,這句話的意思也不是那麼複雜,一般來說第一代的子女們都是親兄弟姐妹,他們之間的關係當然就非常親密了,到了第二代的時候,由於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二代裡面的大部分都是表親。他們比起第一代來說就要差了一些,不過表親之間關係也是非常好的,可是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的時候,相互之間的關係就疏遠了很多,有的時候甚至都認不出來這些親戚。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要拉倒」,現在親戚關係到底怎麼了?
    那麼,為什麼要用「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要拉倒」來形容親戚關係呢正因為親戚之間特定的關係,所以親戚之間的走動是密切的,平時的噓寒問暖,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還要互相拿著禮品去親戚家串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以後就開始挨家挨戶的走親戚,一天一家,有的朋友會問:「為什麼不一天多走幾家呢」?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農村曾有一句話非常的實在,也是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爺爺輩經常說道:「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麼一句話,難道親戚之間的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啥意思?
    古時候由血緣關係構建而成的家族是身份的象徵也是名譽,金錢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身在大家族內,要比獨門小戶活得更加自在。當然,一個繁衍生息昌盛的大家族內必然也有近親和遠親之分,有親兄弟就有堂兄弟。在農村裡面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一代親,兩代淡,三代不管飯」。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會這樣說,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過後不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但是,在如此重視宗親的農村,為什麼還流傳著一句「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過後不了了」這樣的俗語,這句話又當怎樣去理解呢?顧名思義,「一代」是指的是同一對父母或者同一輩分的人所生的子女,在現代遺傳學上講,基因最為相似,「二代表」是指父母同輩分兄弟姐妹所生子女,指的是堂兄表親之間的關係,在遺傳學上講,基因相似,有關係,但卻不是最親近,,而到了三代一過,雖然後輩之間還會有認祖宗,但實際上彼此之間聯繫很少,各過各家的生活,基本上行親走戚的關係就沒一代二代那樣密切了。
  •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啥意思?為何親情會漸行漸遠
    但是在農村裡面,同樣也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為什麼親情會在一代一代流傳的過程中,慢慢的消散和遠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一代人之間親密無間過去在農村裡,一對男女結婚之後可能會生好幾個孩子,兄弟姐妹有好幾個。
  • 客家人常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四代屙尿瓢!
    客家民間俗語是客家地區廣為流傳的民間口頭語言,具有濃厚的地方性色彩。它凝結著客家地區廣大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結晶,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性,易記易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 農村老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怎麼理解?有道理嗎
    雖然如此,也還是不能否認了這樣一種現象:有的親戚確實變得開始疏遠了。可能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農村俗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這就是講的親戚關係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感情淡化,而後逐漸就沒有來往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很早就有了對親戚關係的理解,也習慣性地將親戚理解為「自家人」,互相也會更加注意團結、互相幫襯著。
  • 民間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到底什麼意思?
    為何本家的關係要比親戚要好上這麼多呢?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千年的家族,百年親戚也就是一個家族能持續千年,而親戚來往只有近百年,不過兩三代,一般是形容族人之間親戚之間這種關係維繫時間的長短,現實中的親疏是這樣嗎?一、有千年的本家首先說這句話的前半句,要說千年的本家,還真的不多。
  • 定南人常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卵吾叼,四代屙尿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1、宗族觀念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卵吾叼,四代屙尿瓢;好子不要爺天地,好女不要爺嫁衣;兄弟分家成鄰舍,上晝分家下晝借;生子防絕,生子為孝,生子防窮防老。30.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31.一更窮,二更富,三更依舊著爛褲31.一夜冇睡目,十夜補唔足32.一唔積財,二唔結怨,睡也安寧,走也方便33.一回香,二回臭,三回惹人咒34.人有百歲命,全靠自家儉(保健)35.一好冇兩好,兩好唔到老36.一嫁二嫁,高樓大廈,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風叫化
  • 陸河人講: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
    1、宗族觀念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四代屙尿瓢;好子不要爺天地,好女不要爺嫁衣;兄弟分家成鄰舍,上晝分家下晝借;生子防絕,生子為孝,生子防窮防老。30.一代親,二代表,三代閒了了31.一更窮,二更富,三更依舊著爛褲31.一夜冇睡目,十夜補唔足32.一唔積財,二唔結怨,睡也安寧,走也方便33.一回香,二回臭,三回惹人咒34.人有百歲命,全靠自家儉(保健)35.一好冇兩好,兩好唔到老36.一嫁二嫁,高樓大廈,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風叫化
  • 民間俗語「姑死連著筋,姨死斷了根」啥意思?現如今還適用嗎?
    民間俗語「姑死連著筋,姨死斷了根」啥意思?現如今還適用嗎?民間的俗語文化,大多都是根據祖輩們的經驗與觀察所得,也就是說這些俗語其實都是來源於生活。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俗語埋沒於世間,很多年輕人已經忘記了老祖宗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因此每日小編都會為大家搜羅文化,與大家暢聊老祖宗當時寫下的這句俗語有何典故與緣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這句話在古時就有,除了反諷也在警醒世人們不要遺忘了血緣親情。「人親骨肉香」血緣親情濃厚,關係親和,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嗎?
  • 農村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說的是什麼意思?
    人窮志短,所以在陷入低谷的時候,哪怕是親戚也不願意相見。而一旦飛黃騰達,自己有了底氣,自然也是願意甚至想見親戚,受一受大家的追捧,滿足下虛榮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總是在嘴上抱怨這、抱怨那,而是要行動起來,哪怕做的努力收效甚微,但積少成多。常言道,光說不練假把式。擺脫貧困,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所思所想只有落到實際行動上,才能對現在生活有所幫助。
  • 獨生一代「親戚關係圖」認不全 跟堂表親往來漸少
    而同樣一則顯示「中國親戚關係圖」(如圖)的微博,被不少獨生一代、二代驚呼「認不全」。人們不禁困惑:原本平常的堂表親,如今越來越顯得陌生?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  連日來,記者選取身邊20名較有代表性的「80後」「90後」調查,表示跟堂表親「密切來往」的僅有5位,「選擇性來往」的有6位,「很少或幾乎不來往」的有5位。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
    農村俗語:表親千裡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觀古今故事,到如史我聞,人生哲理,古今智慧,與您分享。中國農村的俗語都是農民們根據自己常年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寶貴的東西。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弘揚和發展。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二)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姨夫和姨母是一家人,姨夫和自己家的這邊親戚來往,是靠姨母居中維持和調和的。如果姨母先走或者是兩個人感情破裂,從道理上來說這個親戚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大家相處得好,還繼續來往就說明大家平常關係好,有感情。如果沒有來往,這時候就體現了「姨夫不是親」的說法含義。
  • 農村人常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農村地區流傳著一些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傳給後人的經典語錄,每當與村裡老人交談時,總能聽到這些經典的俗語,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句農村的老話,看看大家聽說過沒有。1、「一代親,二代遠,三代四代認不到」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的延續和傳承,在第一代時,都是同胞兄妹,感情上是很親近,到第二代時,就是老表,還是比較親近,到第三代,第四代,雖說也是親戚,但幾乎就形同路人了。2、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比如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這句話啥意思?建議一生至少明白一個。酒不護賢眾所周知,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聚會都是離不開酒的助興。財不護親這句俗語指的是你變得有錢了,親戚之間的各種矛盾也就出現了,說的非常現實。不管是關係多好的親戚,在沒牽扯到利益之前,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一旦和金錢扯上關係,雙方必然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是反目成仇。所以說,「財不護親」也是親戚間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