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鎖肛」,差點發生醫鬧,出院時家屬送上感謝信

2020-12-22 螢火好物分享

新生兒出現「鎖肛」,差點發生醫鬧,出院時家屬送上感謝信

這是小編的表姐給小編講的一個故事,因為印象深刻,所以現在分享給大家。表姐是一家醫院婦產科的助產護士,在她們產房裡,每天都上演著各種故事,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件,簡直稱得上稀奇又稀奇。新生兒出現「鎖肛」,差點發生醫鬧,出院時家屬送上感謝信。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表姐值班的時候進來一位產婦,這位產婦不是剛剛入院的,而是已經在特需病房待了三天了。要知道,特需病房一天的床位費就是好幾百,而普通病房才幾十塊錢。但是表姐她們私下聊天,覺得這位產婦和她的家人怎麼看都不像有錢人,但是又是一幅我有錢的樣子,也是很迷惑。

這位產婦叫小美,小美剛進入產房,表姐出來給家屬交代注意事項,就被小美的公公拉到一邊,硬要給她一個紅包,說讓表姐關照一下。紅包表姐怎麼敢收呢,所以死活不收,並且說這都是她們護士分內的工作,沒什麼的。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努力,小美生下一個小男孩。但是在給胎兒檢查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問題,這個孩子居然沒屁眼!給小美說了,小美立馬就哭了,沒辦法,讓同事安撫著小美,表姐去產房外面通知家屬去了。

在知道生了個男孩之後,小美的家人特別高興,尤其是她公公,笑聲都要到天上去了。但是接著表姐又給他們說了孩子肛門的問題,小美婆婆一聽就崩潰了,說是那群人的詛咒實現了,她們家果然生了個孩子沒屁眼。表姐這才知道,原來小美的公公是村幹部,平時幹了不少壞事,村裡的人都很恨他。

緊接著,小美的公公居然把矛頭對準了表姐,說是因為她沒收紅包,沒有盡心,孩子才出現這種問題的。幸好主任及時趕到,給他們解釋了這是先天性的,表姐才沒事。

後來,主任親自給這個寶寶做了手術,寶寶恢復好了,母子平安出院後,小美的公公又給了表姐一個信封,表姐沒有收,家屬說這是一封送給你們醫院的感謝信,不是什麼紅包呢!表姐這才收下。

相關焦點

  • 「這段經歷終生難忘」 臨沂首例治癒出院患者動情寫下感謝信
    2月3日,武某某痊癒出院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2月18日訊(記者 劉元迪)「因為特殊時期,我們一家人無法親自上門向救治我的醫院領導及所有醫護人員感恩致謝……」2月17日,臨沂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患者武某某的家屬來到臨沂市中心醫院
  • 早產三胞胎出院了,家屬送錦旗為曲靖市婦幼保健院點讚!
    3月17日上午,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南苑新生兒科順利出院的三胞胎家長給科室送來了寫有「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的錦旗。 監護儀上跳動的每個數字,時時牽動著大家的心, 感染關也是最為考驗新生兒醫護團隊的。寶貝們入院時均有感染表現,醫護人員進行了及時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療,感染逐漸得以控制。
  • 寶寶因紅屁股住院20多天,差點要植皮,萬萬沒想到……
    新生兒皮膚嬌嫩,紅屁股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 大部分媽媽都會認為這是小事。事實也的確如此,經過一些處理,寶寶的紅屁股一般都能治癒,很少出現嚴重後果。可是,最近筆者碰到一個寶寶竟然因為紅屁股住院20多天,差點需要植皮。讓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和寶媽們不得不重新警惕:紅屁股很常見,卻也不能大意!
  • 前線直擊|得知山東隊員要走,治癒出院的患者送來感謝信
    3月30日,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完成救治任務返回山東,就在山東隊員離開前,一位治癒出院的患者為隊員送來了一封感謝信。「非常有幸在武漢抗疫中與你們相識,你們的真情讓我十分感動,令我終生難忘!」3月11日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副隊長馬穎霞查房時,5床老人合併肛周膿腫的患者說自己疼得受不了,馬穎霞檢查之後給山東醫療隊外科劉憲軍大夫打電話,讓他來院查看患者。這一天本該劉憲軍休班,但他接到電話,立刻趕到醫院。
  • 送護手霜,寫感謝信,援漢醫療隊為出艙病友準備暖心禮物
    通訊員童新華供圖 27日出院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一艙的每個艙友,都收到了安徽醫療隊贈送的護手霜,每支護手霜上都寫著暖心的祝福語。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對艙內的熱心黨員和市民發放「優秀志願者」榮譽證書,作為紀念。
  • 寶寶因紅屁股住院20多天,差點要植皮,病因萬萬沒想到……
    事實也的確如此,經過一些處理,寶寶的紅屁股一般都能治癒,很少出現嚴重後果。可是,最近筆者碰到一個寶寶竟然因為紅屁股住院20多天,差點需要植皮。■ 小寶,出生後7天,因肛周皮膚破潰就診,查體發現肛周皮膚潮紅、破潰、糜爛、充血明顯,表面可見黃白色膿性滲出,診斷:新生兒紅臀(3度)。
  • 歷經14次醫暴 看這家醫院如何反擊「醫鬧」
    會上,時任醫務科醫生的麻曉鵬為大家現場匯報《『醫鬧』現象及傷醫事件情況匯報》,把醫院曾經發生的多起醫鬧事件做了集中介紹。打擊「醫鬧」,嚴懲暴力傷醫事件的處罰力度達到了深圳歷史上的空前高度。以下幾起醫鬧事件的處理,充分體現了警察的重要性家屬不滿治療效果,滯留老人孩子在醫院警方迅速出警,強制帶走違規家屬患兒樊XX,男,11歲,因「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左肱骨內髁骨折」於2014.2.9行「左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左肱骨內髁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石膏外固定術」。
  • 蘇州一患兒家屬留言恐嚇醫生:經溝通家屬道歉 患兒已出院
    蘇州一患兒家屬留言恐嚇醫生:經溝通家屬道歉 患兒已出院2016-10-7 20:10:54 來源:中新網 選稿:成昭遠 原標題:蘇州一患兒家屬留言恐嚇醫生:經溝通家屬道歉,患兒好轉出院  東方網10月7日消息: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昨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就「某患兒家長在《醫患溝通記錄》上表述可能採取暴力手段一事
  • 101歲婆婆壓瘡痊癒出院 為三水區人民醫院送錦旗
    昨日,101歲的黃杏瓊老人壓瘡痊癒,1個月前仍排斥治療的她,出院前拉著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一區醫生、護士的手,再次表示感激,並送上錦旗。出院前,黃婆婆向悉心照顧自己的護士送上錦旗。/佛山日報記者陳慧敏攝黃阿婆住在蘆苞,雖然百歲高齡,身體一直很棒。
  • 大爺住院後給醫生塞紅包,出院卻寫了感謝信,咋回事兒?
    ——這是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黨辦收到的一封感謝信,寫信人是家住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的齊大爺。齊大爺的女兒在駐馬店市工作,齊大爺探親期間,突發重症肺炎,入住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齊大爺順利康復。在住院期間,他感念醫護人員對他的照顧,激動之下,不顧身體還未痊癒,一定要親手寫一封感謝信。
  • 致敬白衣天使,出院患者發出感謝信
    2月26日,新洲區倉埠街五雲村村民餘木英發出感謝信,致敬新洲區婦幼保健院的白衣天使們。今年38歲的餘木英,1月8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經區中醫院新冠疫情專家會診,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修正版)解除隔離出院標準,於2月21日出院。出院後的餘木英為了表達對全體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寫下一封特殊的感謝信,致敬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
  • 生孩子沒屁眼真是因為父母缺德嗎,無肛嬰兒被詛咒後如何救贖
    「沒屁眼」在醫學上是一種叫做肛門閉鎖的疾病,是很常見的新生兒缺陷病。因此,父母如果發現這樣的問題,不要過度害怕,也不要以為孩子是被詛咒了,這種疾病的發生率其實並不低。其實無肛孩子治好以後能照常生活、照常生育。一般來說,多數肛門閉鎖的寶寶其他功能都健全,只是肛門沒有發育完全。出現肛門閉鎖的孩子,只要一個「人造肛門」,無肛寶寶一樣能健康生活。
  • 0歲寶寶肛門閉鎖成功手術,暖心爸媽代筆寫下感謝信
    這是怎麼一回事?收到0歲寶寶的感謝信,張蕾主任說,從醫以來他曾收到數不清的錦旗和感謝信,讓他非常感謝患兒家屬的理解。這對小夫妻用孩子口吻寫的信,卻讓他感到更溫暖,希望寶寶能健康長大。經了解,0歲寶寶前不久在齊魯醫院青島院區出生,體重2Kg,醫生查體發現他經皮氧飽和度88%,存在呼吸窘迫情況。查體時還發現他肛門異常。考慮寶寶存在呼吸窘迫、低體重情況,且病情危重,需馬上入院到新生兒監護病房治療。
  • 來自患者的一封別致的感謝信
    微信已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開封市人民醫院科室夥伴們的手機同時響起了「叮鈴、叮鈴……」的微信聲,心想是什麼重要的信息,打開手機一看,是馮利娜護士長轉發來的感謝信。再細看才知道,原來是該院患者宋阿姨出院後,老伴讓護士長轉發給大家的感謝信。
  • 肛周膿腫極度危險 及早就診恢復健康
    原標題:肛周膿腫極度危險 及早就診恢復健康   近日,雷老太太家屬將寫有「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錦旗送給了市人民醫院河莊坪病區肛腸科,感謝他們治好了雷老太太的肛周壞死性筋膜炎
  • 早產兒順利出院 家屬感激送錦旗
    文伍雲送錦旗給記者。陳霄 攝「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一家真不知道怎麼辦,太感謝你們了……」昨日下午,家住翁垟街道的貴州籍青年文伍雲將一面寫著「人間自有真情在 愛心援助暖人心」的錦旗送到樂清日報社,以表達自己一家對樂清日報等單位及個人的感激之情:「錦旗上的這幾個字,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是我心裡最感動、最想說的話。」原來,在今年國慶這天,文伍雲的兒子提前來到這個世界。
  • 新生兒「火棉膠嬰兒」出院
    這樣的皮膚很容易發生感染 文文胎齡才33周,比預產期早了一個多月降臨到這個世界,裹著一層「油皮」的他,哭聲低弱,呼吸費力,立馬被送NICU救治。 火棉膠嬰兒究竟是什麼? 火棉膠嬰兒,又稱 新生兒魚鱗病 , 是一種常染色遺傳性皮膚脫屑性疾病 ,臨床上較為 罕見 。 大量突變是不可預測的,主要是TGM1,可能是未知的。
  • 「斷腸」寶寶住院一個月終於長了近一斤,父母激動地手寫感謝信送醫生
    得知中國醫師節馬上到了,8月17日,孩子父母手寫了一封感謝信,向醫護送上節日祝福。男孩小名叫辰辰,是早產兒,出生沒多久就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腸閉鎖、先天性短腸症候群,小腸「斷」成兩截,無法正常消化吸收營養。此後,父母帶他輾轉武漢、上海求醫,經歷小腸吻合、腸造瘻等四次手術,小腸僅剩餘40釐米。小腸消化、吸收面積減小,殘餘腸道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辰辰重度營養不良。
  • 1歲短腸「袖珍寶寶」體重「破7」,父母手寫感謝信為醫生送上節日祝福
    得知中國醫師節馬上到了,8月17日,孩子父母手寫了一封感謝信,向醫護送上節日祝福。1歲幼兒體重僅有6斤「辰辰,祝你生日快樂。」而長期靜脈營養輸注,如果反覆穿刺,患兒無法承受,需要行PICC置管(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即從外周手臂靜脈進行穿刺,將柔軟的導管送至靠近心臟的大靜脈,接通這條「生命線」,避免藥物對血管的損傷,減少靜脈炎的發生,減輕寶寶的疼痛。但一道難關擺在眼前。患兒體重低,血管細小,由於治療時間長,在上海已進行過5次PICC置管。
  • 「你們的眼睛比星星亮」,一封封出院患者感謝信寫給白衣戰士
    隨著新冠肺炎患者每天陸續出院,新疆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們也不斷收到一封封感謝信。這些感謝信,寫在微信上、信紙上、紙條上……樸實語言如春風拂面,在微信群中傳播,慰藉醫護人員逆行的勇敢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