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罵人的方式很有意思,中國人都不直接罵人,總愛拐彎抹角地罵父母,罵祖宗十八代,罵孩子沒屁眼,指桑罵槐。
但是西方人就比較直接,直接罵fuck you, you the son of bitch這樣。
「生孩子沒屁眼兒」這種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孩子沒屁眼」這詞哪來的?
打小我就聽人詛咒別人「生了孩子沒屁眼」,只知道這是一句毒的不能再毒的話。這個的起源沒法說清楚,恐怕會追溯到很久遠了。
孩子生後「沒屁眼」是確實存在的。為何新生寶寶會出現無肛呢?是真的像人們罵人時所說的「做了缺德事,生的崽沒屁眼」嗎?
缺德怎麼會影響下一代的肛門,在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其實這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不留後手,光想眼前,做法太極端,不顧後邊。
古人是知道生的孩子沒屁眼,孩子會死的。
那是對未來抱有某種期待,希望上天能夠懲罰他,這種懲罰直接與「斷後」聯繫,實則是希望這人「斷子絕孫」。因此更容易理解,傳播也更廣。
其實小孩子沒屁眼,和父母德行無關,而與先天遺傳和環境汙染等因素有關。在臨床上嬰兒生後「沒屁眼」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其患病率大約為1/5000。
「沒屁眼」寶寶並不可怕。「沒屁眼」在醫學上是一種叫做肛門閉鎖的疾病,是很常見的新生兒缺陷病。因此,父母如果發現這樣的問題,不要過度害怕,也不要以為孩子是被詛咒了,這種疾病的發生率其實並不低。
其實無肛孩子治好以後能照常生活、照常生育。一般來說,多數肛門閉鎖的寶寶其他功能都健全,只是肛門沒有發育完全。出現肛門閉鎖的孩子,只要一個「人造肛門」,無肛寶寶一樣能健康生活。只要經過一個小手術,就可以恢復正常。
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寶寶的糞便無法排出,就會憋壞,甚至憋死。因此,家長需要正確地認識這種疾病。
早在明代的《簡明醫彀》中就有記載「罕有兒初生無谷道,大便不能出者,旬日必不救。須速用細刀刺穿,要對孔親切開通之,後用綿帛卷如小指,以香油浸透插入,使不再合,旁用生肌散敷之(方見腫毒)自愈。如有孔不透者,以金玉肥光簪腳透之,銀簪腳亦可。」
先天性肛門閉鎖是一種出生缺陷,是由多種影響因素綜合造成的。
這要從胚胎的發育說起。胚胎早期,胎兒的肛門和直腸沒有分開,直腸和膀胱又連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個腔,叫洩殖腔。
當胚胎發育到第七周時,中胚層向下生長,將直腸與尿生殖竇分開,直腸向會陰部發展,尿生殖竇則形成膀胱、尿道或陰道。到第九周時,直腸向下伸延,穿通骨盆膜和肛門膜與原始肛門相連通,形成直腸肛門。
在這個時期因某些原因,骨盆膈膜或肛門膈膜不能被直腸穿通,就形成了肛門先天性閉鎖症,這樣的嬰兒就沒有肛門,通常稱之為鎖肛。 先天性肛門閉鎖症是常見的肛門畸形疾病。
若直腸與尿生殖竇沒有分開,則會形成先天性直腸尿道瘻或直腸陰道瘻。而鎖肛症常合併直腸尿道瘻、直腸陰道瘻。
本病主要表現為嬰兒出生後無胎糞排出,哭鬧不安,腹脹、嘔吐,不見肛門。
一些患兒同時合併有直腸尿道瘻和直腸陰道瘻,除以上症狀外還出現胎糞由尿道或陰道排出,尿液混濁。
對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兒哭時隨著腹壓的增高或降低,會陰部也隨著凸起或凹陷。用一手輕壓迫下腹部,一手觸摸會陰部,則有波動感。若將患兒臀部抬高,肛門部叩診呈鼓音。X線可幫助進一步確診。
新生兒出生後無胎糞排出,餵奶後腹部膨脹,出現嘔吐,繼而皮膚乾癟、消瘦,若出現這種症狀,即應考慮鎖肛症,若發現和治療不及時,則易導致腸梗阻,腸壞死,致新生兒死亡,萬不可掉以輕心。
若患兒並發有直腸尿道瘻、直腸陰道瘻,大便則會從尿道或陰道排出,此類新生兒不會導致死亡。但若糞便的異常排洩沒有被注意,尿道或陰道存留糞便過多,可引起膀胱炎、腎盂腎炎、陰道炎等。
若患兒是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則可表現為頑固性便秘,排便疼痛,啼哭,便極細,量少,腹部脹痛,消化不良,消瘦。
新生兒的鎖肛症,常常被忽視,因此,在新生兒出生後,要予以全面的體檢,並注意觀察排便情況,以防止發生新生兒死亡。
以前的外科條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現在臨床上是如何治療這樣的先天缺陷疾病呢?
①低位鎖肛:
常規消毒,不用局麻也可,只要將會陰部皮膚切開,稍加分離,然後進行擴張,就可以治癒。
②高位鎖肛:
一是切開骶尾部和腹部,把直腸盲端拖至會陰做成肛門。
二是先在腹部作一個人工肛門,等小兒長到1~2歲,再作切開腹部或骶尾部的直腸肛門吻合術。
三是用自動間歇電磁吸引治療鎖肛。即作乙狀結腸造瘻(即人工肛門)後,把適當的圓柱狀鐵塊(直徑在約0.5cm)送入直腸盲段,然後用間歇性磁力吸引裝置在體外肛門部位進行吸引,使直腸由高位逐漸下降到低位時,再作低位切開肛門成形術。該方法創傷小,併發症少,肛門失禁等後遺症較少。
③肛門直腸狹窄:對肛門直腸狹窄的新生兒,不可採用手術方法。只需每天做持續擴肛即可,一般不會有後遺症。 只要治療及時、得法,鎖肛症一般不會導致新生兒死亡。
現在主要分兩種情況,如果生下來發現是「低位無肛」,一次手術就能治好;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那就得進行分期手術,一般來說是3次:
1.新生兒期先做一個腸造瘻手術保住性命,讓大便從造瘻口拉出來,保證肛門清潔,為第二次手術做準備;
男性手術示意圖
2.一個多月後進行肛門成形術,可以通過腹腔鏡等辦法人造「菊花」;
男性手術示意圖和效果圖
3.三個月左右進行腸造瘻的回納術,把第一次手術中腸道「關好」,讓便便從肛門拉出來。
一般來說,「低位無肛」、「中位無肛」極少出現肛門失禁,「高位無肛」因為寶寶本身括約肌發育不良,可能出現排便控制能力比較差的情況。術後,往往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進行半年左右的「擴肛」。
假如發現寶寶「屁眼」長偏,或大便和麵條一樣細,也得警惕先天性肛門畸形!
除了「天生沒屁眼」,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中還有肛門長偏或肛門狹窄。在這裡楊大夫也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肛門位置有點奇怪,最好到醫院找外科醫生檢查下。
「有些肛門畸形比較隱蔽,甚至新生兒科醫生都看不出,一旦隨著孩子生長發育的成熟,就可能出現嚴重的便秘,影響大腸功能,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孩子造成的痛苦也相對要少。」
@頭條小助手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