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日漸火爆的跑步在中國產生更大的影響?上海馬拉松給出了一個參考答案——發掘更多女性跑者。
北京時間10月29日,上海馬拉松主辦方正式宣布,上馬系列賽將加入一名新成員——那就是2018上海國際女子十公裡精英賽。
這場將在12月2日鳴槍起跑的賽事,是上馬首次為女性跑者專門打造的賽事,同時也是上海市中心地段規模最大的女子十公裡賽事。
跑步,在中國方興未艾,而專屬於女性的路跑賽事也在這兩年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女性跑者真的可以撐起中國跑圈的「半邊天」。
上馬召開「國際女子十公裡精英賽」發布會。澎湃新聞記者 黃慶 圖十公裡賽事,為女子半馬「打前哨」這是上馬第一次打造一場只屬於女性的跑步賽事,但即便如此,上馬就為這場賽事冠以「精英」之名。
按照上馬系列賽主辦方東浩蘭生賽事公司總經理周瑾的說法,「中國目前的不少女性跑者,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她們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完全展示自己的平臺。」
於是乎,這樣一場規模達到4000人(十公裡參賽者3500人、健身跑參賽者500人)的女子路跑賽事就此應運而生。
儘管相比於上馬系列賽中的其他成員,這場女子十公裡賽事並不算「大規模」,但是它的起點卻相當高。這場比賽還未正式鳴槍起跑,它就已經和名古屋女子馬拉松、中國臺北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事進行「三城聯動」。
而上海國際女子十公裡精英賽之所以能在跑圈裡得到這樣的肯定,正是因為主辦方並不只想要辦一場十公裡跑賽這麼簡單。
據上馬主辦方透露,「今年12月的比賽僅僅是一個起步、一次試水、一場預熱,來迎接明年3月即將全面升級的2019上海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賽。」
既然視為更高規格的女子半程馬拉松「打前哨」,上馬自然將以一貫的「金標服務」來對待這場賽事。更重要的是,與以往上馬系列賽喊出的「悉心服務為上馬溫度」主句口號有些許不同,這場女子十公裡精英賽的服務為女性展現出別樣的精緻、細心和周到。
據介紹,在比賽終點的大草坪內,組委會將為跑者設置更衣區、美妝美發區、按摩區、充電區及美女們最愛的美食區;不僅為選手們特意打造的女子專區提供美發服務,還邀請到專業的拉伸教練帶領選手們們做賽後的伸展教學,更有棉花糖熱巧克力、紙杯蛋糕等等深受女性跑者喜愛的美食,讓完賽的選手體驗到從頭到指尖的細緻服務,讓各位女性在健康跑步後的同時保持自身的優雅時尚感。
「在賽事所用的移動廁所中將放置棉籤棒、發圈等女性用品,讓賽事的每一個細節、跑者所能接觸的每一個角落中感受到精緻。」
正如周瑾所說,女性賽事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就在於參與的女性跑者和賽事服務都充滿魅力。
女性跑者已經佔據主流市場。發展女性賽事,中國跑圈有基礎了其實,根據中國田協在2017年的數據調查顯示,中國跑步人群的男女比例為7:3。那麼,問題來了,當專屬於女性的跑步賽事越來越多,真的會有這麼多女性跑者參與到跑步之中嗎?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翻看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的公開賽歷,跑者們不難發現,女子路跑賽事在幾年間穩步增長——2015年,官方註冊的女子賽事只有1場;而到了2016年,官方註冊的賽事就有了10場;2017年,註冊的女子賽事略微減少,依舊還有8場;而到了2018年,包括上海國際女子十公裡精英賽在內,加上其他的註冊賽事,總數已經達到13場。
在今年的這些賽事中,像10月28日舉行的重慶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已經可以吸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600名女性跑者,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女子馬拉松專屬賽事。
越來越多女性投身到跑步大軍之中,她們也不僅僅是為了「重在參與」。中國女性跑者的能力同樣在這幾年間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剛剛結束的2018國浩上海國際精英十公裡賽女子組,中國選手李芷萱以33分28秒,超越了國外的特邀精英運動員,奪得了女子組冠軍;她隨後又在2018成都國際馬拉松完成了最後200米的超越,逆轉戰勝了非洲選手,獲得了女子組國際冠軍。
除了李芷萱,中國選手董雪同樣在2018天津(武清)馬拉松上力壓眾多外籍選手,以2小時19分46秒贏得女子全程組第一名。
這一位率先衝線的女性跑者,她們代表的是中國精英跑圈的希望,同時也是吸引更多女性加入大眾跑步熱潮的一股中堅力量。
女性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可否認,在目前的跑步大軍中,男性依舊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但跑步市場能在中國發展到什麼水平,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女性跑者。
根據國內幾大網購平臺的數據顯示,男性購買跑步裝備的比例只比女性多了14%。
「女性在運動消費上的細分程度要遠高於男性,這就是非常大的市場潛力。」美國女性運動品牌Danskin的中國區總經理閆志剛,強調了女性消費者的作用。
如今李寧公司已經拿下了這家擁有超過120年歷史的運動品牌在中國的經銷權,他們也對於中國女性的運動消費習慣作了分析。
「對於很多女性消費者,她們今天練跑步就穿跑步的衣服,明天練瑜伽就是瑜伽的衣服,對產品的需求非常的細分,所以她們會有更強的消費理念。」
不僅如此,女性在運動理念上和男性的差異,也是重要因素。
「女性更傾向於以群體的方式進行運動,舉個例子,大家一起減肥,一起參加健身房的團課,約上姐妹一起做瑜伽,結伴參加一些跑團,結伴進行半馬訓練。」
一家國內運動平臺的市場負責人經過數據研究分析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我們做過一個額外的分析,女性運動的感受平均傳遞給6個好友,男性這個數據遠遠低於女性。」
中國的跑步市場,已經注意到了女性這塊「富礦」。
不論是運動服裝、跑鞋和裝備的細分,還是女性專屬賽事在國內的激增,都體現出了中國的跑步市場,開始更加關注女性跑友的消費力。
從越來越成熟的女性專屬跑步賽事,到越來越多樣的女性運動裝備市場,女性跑者的潛力和價值正在被充分挖掘。或許,女性在跑圈裡「撐起半邊天」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