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妝集團Coty Inc(科蒂)周二宣布與美國私募投資巨頭KKR 籤署最終協議,KKR 將收購 Coty 的專業美妝及美發品牌業務,包括專業美發品牌威娜 Wella、伊卡璐 Clairol、美發工具品牌 ghd、專業美甲品牌 OPI。這些業務將拆分為獨立運營的公司,整體估值約為43億美元。
KKR 將持有這家新公司60%的股權,Coty 將持有剩餘40%的股權。KKR 還將通過發行可轉換優先股直接向 Coty集團投資10億美元。這10億美元可轉換優先股,以及在交易完成時預計將獲得的25億美元淨現金收益,將為 Coty 提供額外的資金流動性,這有助於公司實現資產負債表的大幅去槓桿化,並為實現長期增長和投資核心品牌組合奠定基礎。
交易後,KKR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合伙人兼負責人 Johannes Huth 將加入 Coty 董事會。KKR 近期還將再提名一名董事會成員。
Coty 在上個月初步宣布了拆分業務的計劃,詳見《華麗志》:美妝巨頭 Coty 拆分旗下專業美妝產品的交易終於落槌,與私募基金 KKR達成戰略合作。
出售專業美妝及美發品牌業務的多數股權,將精簡 Coty 的品牌組合,使其專注於核心的奢華產品業務和大眾美容業務。
奢華產品業務:Coty 將通過在香水和周邊產品的創新來鞏固領導地位,專注於奢華產品,以及奢華產品特許經營權的電子商務發展。Coty 擁有 Calvin Klein、Hugo Boss、Burberry、Gucci和 Kylie Cometics 等標誌性品牌的香水美妝特許經營權。
大眾美容業務:Coty 將在重點市場重新投資於有競爭力的品牌,以改善業務基礎並擴大全渠道銷售。其主要品牌包括 Sally Hansen、Rimmel、CoverGirl 和 Max Factor。
在拆分上述專業美妝及美發品牌業務後,Coty 的目標是在未來3年內減少約6億美元(25%)的固定成本。與此次交易有關的一次性費用約為5億美元。
綜合來看,這些措施將推動 Coty 在2023財年大幅度改善財務狀況,預計2023年經調整後的營業利潤率將在15%左右,槓桿率將低於4倍。
2019財年,Coty淨收入為59億美元,其中55%來自奢華產品業務,45%來自大眾美容業務。從市場來看,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佔49%,美洲地區佔38%,亞太地區佔13%。Coty 2019財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10億美元,排除專業美妝及零售美髮業務遺留的大約1.6億美元擱置成本,EBITDA為8.4億美元。
領導層變動
管理層方面,Pierre Laubies 將於2020年5月31日辭去 Coty 執行長一職。Coty 的始人兼董事長 Peter Harf 將額外承擔起執行長的角色。
Coty 還將成立一個由三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以加快公司的決策和執行的速度,並為改善業績建立明確的問責制。執行委員會成員包括Peter Harf、營運長兼財務長 Pierre-André Terisse,以及上周剛剛加入 Coty 的首席轉型官(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CTO)Gordon von Bretten。
Gordon von Bretten 是 KKR 的高管,他在過去五年裡擔任 KKR Capstone (KKR 的內部運營團隊)的運營合伙人,他將協助 Coty 領導層加速並擴大轉型進程。(詳見《華麗志》:人事動向 | Burberry任命全球美容總監,Ferragamo前CEO回歸,Coty任命首席轉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