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人
詩仙李白最長的自傳詩,有兩句成千古絕句,是至簡至美的人生境界
中國的小朋友從幼兒園就開始能背上幾首唐詩宋詞了,不僅是因為它們朗朗上口、簡單易記,也是因為中國的父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沐浴在這些傳統文化中,長大後能夠變得比別人更有文學修養。
確實如此,學習唐詩宋詞可以讓我們知道詩人所處的時代發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也是學習歷史一種很好的方式。而眾多詩人中,李白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詩人了,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就是他寫過的最長的一首詩了。
生命的大美是什麼?生命的莊嚴又是什麼?無非就是素雅和簡單,能夠做到這兩個字的人說明他們的人生境界比普通人更高。李白的一首詩就達到了這個高度的人生境界,這首詩就是《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這首自傳體詩創作於自己被赦免後,通過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回顧,再加上和韋良宰的相處所產生的情感,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自己內心對於政治上的無線感慨。其中最出名最廣為流傳的兩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它也體現出了李白個人的詩風。
那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李白用清水中的芙蓉花來比喻文化作品,告訴大家文章要清新要自然,不要有太多的雕飾,而友人韋良宰的文章就和清新純淨的芙蓉花一樣,讀起來讓人感覺眼前一片清新,毫無做作感。
這句詩寫出了李白的對於文章風格的見解,也是他本人對自己的要求,仔細研讀他的作品,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文章自然真實,還帶有真誠的情感。
簡單不等於平凡,它和平凡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又帶有一些雅致,就像生命不能沒有白開水一樣。只有擁有簡單的思想,才不會有多餘的欲望。
李白寫這首詩時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感慨,主要是因為它的創作背景比較特殊,安史之亂時李白受永王之敗的影響被流放了,在發配途中路過江夏,曾經的好友韋良宰對他給予各種厚待,李白在他的府上也住了一段時間,後來準備離開江夏時,李白有感而發專門寫了這首詩贈送給太守韋良宰。
他想起自己以前是多麼得寵的一個人,最後卻成為一個囚犯,而自己的好友已經做到了太守的官職。兩個人有如此大的反差在於在變亂中的選擇不一樣。韋良宰和李白兩個人不僅回憶了當初的情誼,李白還向他吐苦水,也讓他明白自己的政治態度是清白的。
不過這首詩中的「十月到幽州」有歧義,後人對這句話的解析是,李白可能不是只寫給韋良宰看的,可能也想藉助這首詩來向外人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在當時的環境中,就算李白在政治上真的是清白了,也是百口難辯。昔日的恩寵也毫無作用,可憐了李白這麼大的年紀還被流放這麼遠的距離,幸好後面遇到大赦,他才能重新獲得自由的身份。
可能是因為這次牢獄之災讓他大受打擊,內心絕望,或者是他在流放時落下了疾病,後面李白在被赦免的四年後就病死了。他的死真的是我們文學史上的損失,幸好他生前創作了很多有價值的詩作,現在很多都是學生的必背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