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佛教寺廟中,歷來有「三寶宗剎」之說。「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分別指靈鷲山通度寺(在慶尚南道梁山)、伽山海印寺(在慶尚南道陝川)、曹溪山松廣寺(在全羅南道昇州)。通度寺中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故稱「佛寶」;海印寺中有「八萬大藏經」,故稱「法寶」;松廣寺出過十六個國師,故稱「僧寶」。我們此前已去過通度寺和海印寺,松廣寺位於光州東南四十公裡,這次既然在光州還有時間,則豈有不去松廣寺一遊之理?於是就在光州長途汽車站,登上了去松廣寺的長途汽車。
汽車大約行駛了一個半小時左右,我們就到了松廣寺的山門口。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秋日清晨,山裡幾乎沒有什麼遊人。山門上,橫書「僧寶宗剎曹溪叢林」,豎書「大乘禪宗曹溪山松廣寺」;山門旁,溪水譁譁流淌,幾株鮮紅的楓樹,臨流撐開紅傘,宛如一幅印象派繪畫。從山門進去,走上十餘分鐘的山道,渡過架在溪流上的「清涼閣」小橋,便到了松廣寺的正門。正門名叫「羽化閣」,也是架在溪流上的,是一座廊橋大門。臨溪流而架的建築,名曰「三清仙閣」。溪水流經這兒,因落差而形成一道淺淺的瀑布,名叫「佛日瀑布」。
這些都是松廣寺獨有的風景。寺剎境內有五十餘幢建築,其中比較特別的有「國師殿」,那是供奉高麗以來十六個國師肖像的地方,為別的寺剎所無;有「僧寶殿」,安置了釋迦世尊當時的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眾的全身聖像;有「說法殿」,是修行者聽經的地方;寺後的山坡上,有普照國師的舍利塔甘露塔,九山大禪師的舍利塔寂光塔和塔碑,其他高僧們的舍利塔和浮屠殿;寺內的博物館裡,有韓國國寶木雕三尊佛龕,用檀香木做的普照國師的願佛。
松廣寺由新羅的慧璘禪師創建於770年,當時稱松廣山吉祥寺,主要傳播大乘佛教的華嚴宗。高麗明宗(1171-1197在位)時的1197年,佛日普照國師知訥將原在八公山巨照寺(譯音)的定慧結社移到這兒,擴充寺院,改稱曹溪山修禪寺,對當時的各種佛教思想作了再整理,確立了宣揚禪宗的新傳統,從這兒出發,中興已趨衰微的高麗佛教,使之成為曹溪宗的根本道場。自那以後,以普照國師等十六個國師為首,此寺高僧碩德輩出,成為有名的「僧寶宗剎」。我們去的時候,一部分建築還在施工,不知是重修工程尚未竣工,還是又開始了第九次重建?遊玩了松廣寺,結束了這次全羅南道之行,我們還是坐長途汽車,取道順天、晉州回蔚山。整個的這次旅行,像是沿著朝鮮半島的西南兩緣,畫了一道大圓弧形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