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聞:中國僑聯「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走進臺灣巡演取得了圓滿成功。自8月3日至12日期間,分別走進臺灣花蓮、桃園、苗慄、南投,共舉辦了4場演出活動。詩人阿紫特邀為此次活動創作《鄉土》詩歌,巡演中阿紫登臺和配音演員張原銘朗誦她的代表作《生如胡楊》,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的勵志詩篇給臺灣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贏得一致好評。此次演出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
第一站:花蓮
8月的臺灣正值盛夏。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內,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令這裡的氣氛尤為「火熱」。臺上,來自大陸的藝術家們好戲不斷;臺下,來自當地的近千名觀眾掌聲不止。5日晚,2018「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在此登臺亮相,兩岸鄉親共敘親情,這一晚的花蓮格外美麗動人。
此次演出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旨在通過「親情與鄉情,歡樂與美好」的藝術盛會,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僑界聯誼。
當天傍晚,距離演出開始還有近1個小時,演藝堂外,陸續趕來的觀眾就已排起長隊。93歲的老人曹勲彰拄著拐杖,在女兒的陪伴下早早來到現場。「我的老家在山東濰坊,之前回去過26次,這些年去得少了,特別想念。這次女兒聽說有大陸的藝術團來,就幫我要了票,她知道只要是和大陸有關的活動,我都很有興趣。」老人一口鄉音濃鬱地道,見到大陸來的同胞,高興得有說不完的話。
「『親情中華』在臺灣早已大有口碑。我從幾個月前就等著藝術團的到來,這裡既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每次的演出都非常精彩。」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是「親情中華」絕對的「鐵桿粉絲」。年近耄耋的她雖然因為腳疾行動不便,卻依然堅持從臺北趕來與藝術團成員相聚。
精彩紛呈的節目沒有令期待已久的臺灣觀眾失望。當晚,演出在一段歡快熱烈的舞蹈《彩綢飛舞》中拉開帷幕。
「我們知道,今年2月,花蓮附近發生大地震。今天,我們專程帶來了大陸同胞的慰問與祝福。」主持人開場的一番話語讓在場觀眾倍感溫暖。此後,雜技、聲樂、舞蹈、詩朗誦,多種藝術形式的表演輪番登場,儼然一場視聽盛宴。
一名身材纖細、體態輕盈的少女在男伴的肩頭立起腳尖,旋轉,舞動,跳起優雅的芭蕾;四名少女宛若從敦煌壁畫中款款走來,柔軟的身段擺出各種高難度造型,一展精湛的「腰功」與「腿功」;三名健碩的男演員疊成羅漢,一名小巧的女演員被高高拋起,穩穩地徒手倒立在最頂端的男演員手上,更妙的是,她腳上夾的幾個碗碟一個不落……中國雜技團帶來的扣人心弦的表演,贏得觀眾一次又一次驚呼與雷鳴般掌聲。
西安歌舞劇院的年輕姑娘們則用多支典雅莊重的傳統舞蹈,在現場掀起一陣濃鬱的「古風」。早在千年之前就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胡璇舞》,從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汲取靈感編排而成的《簪花仕女舞》,源自漢代、曾被李白形容為「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的《白紵舞》……曼妙靈動的舞姿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得淋漓盡致。
「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同文、同種,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烙印的節目尤為臺灣觀眾所喜愛。」「親情中華」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介紹,這是藝術團自2013年以來第5次赴臺巡演。經過多年的演出與交流,藝術團更為熟悉臺灣民眾的喜好與需求,並且據此精心打造節目。此次巡演前期準備歷時3個多月,所選節目頗具用心,希望能在向臺灣觀眾展現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的同時,喚起他們心中的文化共鳴。
為此,此次巡演還專門加入詩朗誦的形式,邀請中國當代詩人、詞作家阿紫朗誦其創作的經典詩作《生如胡楊》。「生如胡楊,千年不死!死如胡楊,千年不倒!倒如胡楊,千年不朽!」兩岸民眾共同守護的中華文化根脈,正如深入土壤的胡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詩句悠揚,歌聲同樣直擊人心。「讓我的愛伴著你,直到永遠……」舞臺上,著名歌唱演員付笛聲與任靜娓娓唱起熟悉的旋律,一如人們印象中那對相濡以沫的知心愛人。舞臺下,許多觀眾閉目傾聽,沉醉在柔美溫情的歌聲之中。
而滿族歌唱演員八音赫赫用滿語演唱的《喜歌》、《鴻雁》,青年歌唱演員郝萌帶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陝北民歌《趕牲靈》,青年歌唱演員張原銘和付豪分別獻上的《咱老百姓》和《如果有天再相見》等歌曲,也都讓現場觀眾一飽耳福,回味無窮。
演出結束,現場觀眾紛紛起身鼓掌,久久不願離去。有幾名觀眾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們好想去西安看看。
「我幾乎每年都看『親情中華』在臺灣的演出,這次尤其精彩。雜技的力量與舞蹈的柔美完美結合,真的超棒!」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蘇美珠說。
還有一名當地的工作人員因為忙著維持秩序,沒能來得及與藝術家們合影,一直徘徊在演藝堂外直嘆可惜。「真希望這樣的藝術團多到臺灣來。」
「『親情中華』創立10年來,5次走進臺灣,意義非凡。我們同為中華兒女,親上加親,應該像這樣常常來來往往。」李鍾桂說出的是眾多臺灣觀眾共同的心聲。
當晚,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花蓮縣政府副秘書長李宏滿、花蓮縣文化局局長陳淑美等一起觀看了演出。之後,藝術團還將赴桃園、苗慄、南投等地舉行3場演出。
第二站:桃園
「好!」「太精彩了!」一陣陣歡呼聲、驚嘆聲伴隨著雷鳴般的掌聲,不時在臺灣桃園平鎮分館演藝廳響起。舞臺上下,人們臉上流露的是由衷歡笑,心中流淌的是脈脈溫情。8月7日晚,時隔近1年,「親情中華」藝術團再次來到桃園,為這裡的民眾帶來一場親情與鄉情、歡樂與美好的藝術盛會。
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副團長、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以及臺灣「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鄭致毅等與當地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能夠容納1000餘人的三層演藝廳座無虛席。許多觀眾早早趕到現場,只為能夠找到一個距離舞臺更近的座位。
「這是『親情中華』藝術團第2次來到桃園,去年的演出我就看過,印象非常深刻,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水準。」葛永光今年再次專程從臺北趕來桃園。在他看來,演出的意義不僅在於視覺的享受。「兩岸一家親,看到演出,我們就會深深感受到兩岸在語言、文化等方面是相通的,並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親近感,這樣的表演可以把兩岸民心拉得更近。」
當晚,扣人心弦的雜技、曼妙典雅的舞蹈、悠揚動人的歌曲、聲情並茂的朗誦……連臺好戲讓現場成為一片掌聲的海洋。
「我之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雜技,從來沒有現場看過,超級期待!」開場之前,不少觀眾從節目單上看到當晚有多個雜技表演,興奮不已。而中國雜技團的演員們憑藉極其精湛的技藝,獻上了國際水準的精彩表演,讓觀眾連連感嘆不虛此行。
《芭蕾對手頂·邀月弄影》將雜技與芭蕾完美結合,曾經榮獲第十二屆義大利蒂納國際雜技比賽總統獎;《四人造型敦之靈》典雅華麗,不僅重現敦煌的璀璨盛況,更將雜技人所難能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騰·韻—頂碗》通過10多名演員超高技巧的肢體動作與絕佳的默契,讓觀眾一睹國際雜技界最高獎項「金小丑獎」獲得者的風採。
「真是不簡單!最後頂碗的節目中,三名男演員疊成羅漢,竟能穩穩接住那名女演員,她腳上的碗還扣得緊緊的,厲害厲害!」觀眾馬鎮歐看完表演連豎大拇指點讚。已經看過5次「親情中華」演出的他直道:「藝術團每次來都帶給我們無限驚喜,以後只要在臺灣演出,到哪我都會去支持。」
雜技的力量之美令人嘆服,來自西安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們則以其溫婉之美令人傾服。《胡旋舞》奔騰歡快,充滿異域風情;《簪花仕女舞》婷婷嫋嫋,帶人重回盛唐;《白紵舞》輕柔飄逸,宛如白雲浮動。「這些舞蹈都選自西安歌舞劇院的原創經典舞劇《傳絲公主》,並且為了此次演出進行精心改良完善。」西安僑聯主席李繼紅介紹,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將最具西安歷史文化特色的節目帶給臺灣觀眾,是前期挑選準備節目時的重要標準。「兩岸文化相通,情感相連,我們希望通過演出,吸引更多臺灣民眾去西安走走看看。」觀眾看得過癮,聽得同樣盡興。
中國當代詩人、詞作家阿紫和主持人張原銘傾情朗誦的詩作《生如胡楊》,鏗鏘有力,這首由阿紫創作的經典作品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千裡之外的額濟納旗,一同領略大漠胡楊的堅韌不屈;著名歌唱演員付笛聲、任靜用一曲耳熟能詳的歌曲《你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為臺灣民眾送去情意滿滿的祝福與問候;滿族歌唱演員八音赫赫帶來的滿語民歌《喜歌》歡慶喜氣,別具風情;青年歌唱演員郝萌、張原銘、付豪分別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咱老百姓》、《如果有天再相見》等多首歌曲也贏得在場觀眾一次次拍手應和。
演出結束,觀眾紛紛湧上舞臺,拉著演員拍照留念。正讀國小五年級的餘心雲迫不及待地跑到表演《白紵舞》的舞蹈演員身邊,讓媽媽幫忙合照。「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大陸來的文藝演出,每一支舞蹈都好美。『親情中華』明年還會來臺灣嗎?」小姑娘望著美麗的舞蹈演員,眼中滿是興奮與不舍。
「我的老家在陝西富平,能夠在臺灣看到家鄉親人的演出,很難得,也很感動。」年過花甲的錢鈞衡是桃園市陝西同鄉會理事。當晚,他與70多名同鄉會會員一起專程趕來觀看演出。演員謝幕時,他和幾名會員還專門拉起印有「桃園市陝西同鄉會」字樣的橫幅,向臺上的老鄉致意問好。
手足同胞共相聚,新老朋友同相會,說不完的是綿綿親情,道不盡的是悠悠鄉情。「兩岸交流就像我老家浙江的西湖龍井,茶葉一經熱水衝泡,就會上下浮動,進而舒展開來,合在一起。我們兩岸也要像這樣保持熱絡,常來常往,不能停了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才是真正的兩岸一家親。」鄭致毅說。
此次演出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之後,「親情中華」藝術團還將赴苗慄和南投舉行2場演出。
第三站:苗慄
9日,「親情中華」藝術團一行風塵僕僕,來到此次臺灣巡演的第三站苗慄縣,在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為當地鄉親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
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副團長、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以及臺灣「救國團」苗慄縣團委會主任委員蔡麗卿、苗慄縣政府副縣長鄧桂菊、苗慄縣政府文觀局副局長詹彩蘋等與1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位於臺灣北部偏南的苗慄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聽說大陸的親人來了,許多民眾早早就預訂了演出門票,帶著家人前來相聚。演出現場,男女老少,人人笑容滿面,儼然一次盛大的家庭聚會。
「大家好!」開場,主持人張原銘特意用現學的客家語向在場觀眾問好,引起場下一片熱烈掌聲。
此後,中國雜技團演員呈現了多個榮獲國際大獎的雜技節目;西安歌舞劇院演員表演了多支充滿文化底蘊的傳統舞蹈;著名歌唱演員任靜、付笛聲獻唱了耳熟能詳的經典愛情歌曲《知心愛人》,付笛聲還帶來一首振奮人心的《眾人划槳開大船》;當代詩人、詞作家阿紫與張原銘共同朗誦了大氣磅礴的詩作《生如胡楊》,郝萌、八音赫赫、付豪等青年歌唱演員也為觀眾唱響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強大的班底,豐富的節目,令現場掌聲一陣接著一陣,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我們很早就聽說『親情中華』藝術團要來演出,期待了很久。我還沒有去過大陸,看了這次演出,好喜歡,我決定把去大陸列進必做事項當中。」跟隨父母一起前來的「90後」黃誠凱看完演出興奮地說。
其實,對於苗慄的鄉親來說,「親情中華」藝術團早已是他們熟悉的老友。這是藝術團第三次來到苗慄。團中,不少演員都曾多次赴臺演出。
「我來臺灣演出已有15次,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親情中華·歡聚臺灣』文藝演出。」中國雜技團演員袁飛已是第三次來到苗慄。當晚,他和12名同伴一起為大家表演了雜技《騰·韻—頂碗》。這個節目早在10多年前就為中國雜技團贏得第一個國際雜技界最高獎項「金小丑獎」,此次是第一次跟隨「親情中華」藝術團來到臺灣。
為了呈現最佳狀態,演出之前,演員們提前幾個小時就來到演藝廳內,在舞臺邊練功、熱身。其中最小的演員年僅10歲,所有演員的平均年齡也不過20左右,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極其專注的神情。作為這個節目中關鍵的底座支撐者,演員於凱在演出前突發痛風,右腳疼痛難忍,走路都有些蹣跚。然而,當燈光亮起,這個「90後」男孩憑藉頑強的毅力,忍住劇痛,走上舞臺,牢牢撐起肩頭的同伴,紋絲不動,為觀眾完美展現出雜技的高、難、險、奇。
全場觀眾不由自主起身鼓掌,掌聲震耳欲聾,毫不吝嗇地給予演員們最大的褒獎。「我看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太驚險了!」「這絕對是世界最一流的水平,能親眼看到真是太幸運了!」散場之後,許多觀眾揉著拍紅的雙手連聲感嘆。
「我們來臺演出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尤其是在『親情中華』的舞臺上,每次聽到觀眾的吶喊聲、鼓掌聲,更能感到濃濃的親情、鄉情和友情。」袁飛說。
藝術團中的一些新鮮面孔同樣深受觀眾的喜愛。阿紫是第一次來到臺灣,她和搭檔朗誦的詩歌《生如胡楊》由她自己創作,並被刻在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自然保護區的入口處。「朋友,讓我們用胡楊撐起的希望,對抗風霜,對抗雨雪……」激情澎湃的詩句,牽引著觀眾的思緒,飛到萬裡之外胡楊紮根的戈壁荒漠,共同追尋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脈。
「看到全場安靜地聆聽我們誦讀詩句,並且對胡楊、對大漠、對大陸心生嚮往,我深深地感受到,雖然臺灣距離大漠很遠,但根是相連的,我們兩岸民眾的心也是久久相連,就像胡楊,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阿紫還記得,上一場演出之後,演藝廳外,一對夫婦騎著電動車經過她身邊,突然停下,大聲地對她笑道:「明年我們也要去看看胡楊!」那幅畫面永遠留駐在她的腦海之中。
滿族歌唱演員八音赫赫也深有感觸。頭戴旗頭,身著旗裝,腳踩旗鞋,她步履款款,剛一亮相,就成為全場目光匯聚的焦點。一首滿語演唱的滿族民歌《喜歌》和一首滿漢雙語演唱的《鴻雁》,或歡快喜慶,或悠揚深情,令在場觀眾如痴如醉。
雖是第一次來臺演出,但八音赫赫並不感覺陌生。在北京,她就認識一些從臺灣過去學習滿語的朋友,她的歌迷當中也有來自臺灣的滿族同胞。
「我們臺灣便利店裡經常可見的糕點薩其馬,就是滿族的一種食物吧。」演出之後,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洪明輝的一番話讓八音赫赫驚訝於臺灣鄉親對滿族文化的了解。「我可以感受到,臺灣的觀眾非常真誠,也對少數民族的文化很感興趣,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為他們唱歌,與他們交流。」八音赫赫說。
「非常震撼!從演員們高亢的歌聲、優美的舞蹈、驚心動魄的雜技中,我們能夠感到大家的用心。這樣優質的文藝演出對於拉近兩岸之間的認知與情感交流一定將發揮非常積極的正面效應。」鄧桂菊說。
臺灣「救國團」臺中市團委會總幹事任景昱過幾天將帶著64名臺灣高中學生,參加「親情中華」夏令營,赴上海考察交流。「無論是今晚的演出,還是夏令營,都是增進兩岸民眾交流的很好機會。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對大陸充滿興趣,也和大陸很多同齡人成為好友。」任景昱看完演出後由衷感慨。
10日,「親情中華」藝術團將馬不停蹄趕往下一站,於當晚在南投舉行此次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這次巡演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
第四站:南投
「你們明年一定還要來!」南投縣文化局演藝堂內,舞臺上演出已經落幕,觀眾們依然站在臺沿邊,望著臺上那些美麗而親切的面龐,或是久久揮手,或是豎起大拇指,或是按下相機快門,不願離去。
10日晚,2018「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在南投舉行此次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副團長、西安市僑聯主席李繼紅以及南投縣政府秘書長洪瑞智、南投縣文化局局長林榮森、南投縣文化局副局長李玉蘭等與1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演出,共敘親情。
能夠容納近千人的劇場早早就座無虛席。不少晚來的觀眾乾脆直接在過道上席地而坐,翹首以待。
演出開始不久,青年歌唱演員張原銘就以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咱老百姓》掀起現場的第一陣高潮。在歡快律動的旋律中,臺下觀眾紛紛掏出手機,打開手電的燈光,高高揮舞,臺上燈光閃耀,臺下星光點點,演員與觀眾心手相連。
著名歌唱演員任靜、付笛聲的閃亮登場更讓現場掌聲沸騰。兩人合唱的經典曲目《知心愛人》深情款款,付笛聲獨唱的《眾人划槳開大船》振奮人心,臺下觀眾紛紛伴著音樂,或哼唱,或拍手打節拍應和。
「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到臺灣演出,雖然一路巡演,奔波多地,但是我們都覺得很有意義。尤其是看到一些年長的觀眾,在觀看演出之後流露出的對於大陸、對於故鄉的深深思念,還有許多觀眾演出之後一直不願離開,這都讓我們覺得這一趟應該來,來對了。」付笛聲說。
藝術團中,還有不少年輕的嗓音同樣讓臺灣觀眾大飽耳福。21年前,郝萌曾經作為大陸和平小天使赴臺演出,並與不少臺灣的同齡孩子結下深厚友誼。21年後,如今已是陝西省歌舞劇院青年歌唱演員的她,跟隨「親情中華」藝術團第二次來到臺灣,以更為嫻熟的技藝為觀眾帶來《在希望的田野上》、《趕牲靈》等多首朗朗上口的歌曲。「這次來,臺灣鄉親還如20多年前那樣真誠樸實。每當我唱到陝北民歌中那句『你若是我的哥哥,招一招你的手』,臺下許多觀眾都會熱情地向我招手,讓我感到真的是與他們心靈相通。站在『親情中華』的舞臺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遠無法割捨的。」郝萌說。
「90後」新生代歌唱演員付豪則以兩首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有天再相見》和《等君來》讓臺下觀眾眼前一亮。在舒緩動人又具「中國風」的曲調中,不少觀眾閉目聆聽,沉醉其中。「我認真聽了每首歌的詞曲,寫得非常好,很打動我!」演出後,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主委王瑞德專門走到付豪面前,為他點讚。
「我創作的兩首歌曲都以思念為主題,我也想借《等君來》這首歌,歡迎臺灣的朋友常去大陸,我們在那裡等君來。」付豪說,這是他第一次來臺演出,他希望將自己最好的水平帶給臺灣觀眾。
此外,中國雜技團演員帶來的雜技《芭蕾對手頂·邀月弄影》、《四人造型·敦之靈》、《騰·韻—頂碗》,西安歌舞劇院演員表演的舞蹈《胡旋舞》、《簪花仕女舞》、《白紵舞》,當代詩人、詞作家阿紫與張原銘合作朗誦的詩歌《生如胡楊》、滿族青年歌唱家八音赫赫演唱的滿語歌曲《喜歌》等都贏得觀眾持續不斷的熱烈掌聲。「演出水準非常高,無論是唱歌、跳舞還是雜技,都是我們在臺灣很難看到的節目。這樣的文化交流能讓兩岸民眾更加了解彼此,相互之間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也有助於我們共同達成同為一家人的目標。我希望大陸的藝術團能夠常來臺灣,也希望我們南投的藝術團體有機會可以去大陸表演交流。」洪瑞智說。
隨著南投站的演出落下帷幕,「親情中華·歡聚臺灣」此次巡演圓滿收官。過去一周,「親情中華」藝術團一行50餘人風塵僕僕,足跡遍布臺灣的東部、北部、西部與中部,為花蓮、桃園、苗慄、南投等地鄉親送去4場水準一流、飽含親情的文化盛宴,也讓兩岸民眾的心更近、情更濃。作為此次巡演的總導演,胡巨英已是第三次跟隨「親情中華」藝術團來到臺灣。「每次演出,我們都根據巡演地區的特點,選取具有特色的節目。這次的演出尤為突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希望引起臺灣觀眾的文化共鳴。」每次演出之前,胡巨英都會與音響師Tony、燈光師常明提前大半天來到劇場調試設備。「我們一定要把最佳的藝術效果呈獻給臺灣鄉親。」
藝術團的精心準備、用心呈現贏得了每一場觀眾毫不吝嗇的熱情掌聲,也贏得了臺灣鄉親最為真摯的友情與親情。「這是一個敬業、樂業又專業的團隊。」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洪明輝在跟隨藝術團此次巡演全程後由衷讚嘆,「我相信這種人文層面的交流,不同於遊山玩水、觀光遊覽式的交流,它的影響將更有深度、更有廣度,將深植於臺灣民眾的內心。」
========
(註:以上圖文報導來源於中國僑聯親情中華官方微信公眾號)
詩人阿紫作為「親情中華」走進臺灣巡演藝術團成員之一,花絮照片:
詩人阿紫與配音演員主持人張原銘合誦《生如胡楊》贏得一致好評!
(一)詩人阿紫走進花蓮巡演,《更勝日報》頭條新聞報導
(二)詩人阿紫走進桃園巡演舞臺
(三)詩人阿紫在苗慄巡演舞臺,與配音演員主持人張原銘合誦《生如胡楊》鏗鏘有力,贏得熱烈掌聲!
(四)詩人阿紫走進南投巡演舞臺,四場演出完美收官!
「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詩人阿紫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嚴瑜的採訪。
詩人阿紫與著名歌唱演員付笛聲、任靜老師、付豪一家人相聚臺灣,合影留念。 一首《知心愛人》讓付笛聲、任靜紅遍大江南北。
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大型文藝巡演活動圓滿成功!
詩人阿紫簡介:
第一部分:阿紫簡介
阿紫,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詞作家,世界物聯網大會新聞發言人兼任文化教育產業中心主任,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僑聯、北京婦聯文化項目「我為母親寫首詩」發起人。2016中國誦讀文學貢獻獎。全國職工電化教育藝術培訓專家,山東省當代藝術教育中心特約研究員等。迄今為止,是國內外舉辦詩歌專場朗誦會最多的中國詩人。其作品創作風格既有女子的溫柔婉約,也有男人的豪邁激昂,以謳歌生命、吟詠抒情和勵志感恩為主要題材,通過詩歌文字和行吟朗誦傳頌人間的真善美。代表作品:《生如胡楊》《趁父母還在》《讀中國》等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
第二部分:詩詞創作與活動介紹
(1)阿紫作品創作以浪漫著稱,情感真摯,語言凝練簡約,讀來朗朗上口,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其代表作品《生如胡楊》《趁父母還在》《和春天上路》《翻閱陽光》《如果有那樣一個黃昏》《我的雨巷》《夢裡夢外是江南》《母親》《奔跑》《英雄》《中國少年》《讀中國》等已成為流傳甚廣的經典名篇。著名演播藝術家曹燦先生題詞的《阿紫詩歌朗誦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這本適合於朗誦的詩集面世後,便得到廣大文學朗誦愛好者的熱捧,全國各地一些中小學、大專院校、社會團體、培訓機構及個人,作為文學朗誦的輔導教材和參賽作品的首選,部分選手榮獲全國「夏青杯」「殷之光杯」「曹燦杯」等朗誦比賽的大獎。
(2)阿紫作詞歌曲近百首,其中公益歌曲《重建家園》被廣電部、宣傳部、中國唱片總公司推薦為賑災專輯主打歌曲、歌曲《快樂出發》榮獲中國卡車司機之歌大賽銀獎、歌曲《好好幹》獲得「愛我家唱我家我的北京我的家」大型群眾歌曲演唱電視競賽最受群眾歡迎優秀歌曲二等獎。全總文工團打造「一帶一路」文化品牌大型歌舞詩《絲路情歌》在中國劇院成功演出,阿紫作詞歌曲《情哥哥等你早回家》《行走》雙雙入選,受到音樂文學藝術界的廣泛讚譽。
(3)近年來,詩人阿紫帶著詩歌進校園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如在北京化工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大學、江西玉山第一中學、中華女子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聊城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遼寧醫學院、深圳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廈門大學、湖北荊州中學、四川北川中學、西藏民族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玉門油田一中、瀋陽建築大學、北京西藏中學、山西永和第一中學、山西師範大學等數十所院校舉辦原創作品詩歌朗誦會,深受師生們的喜愛。其中阿紫詩歌北京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遼寧醫學院、深圳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專場朗誦會,檔次規模之高,參加人數之多,已成為「阿紫詩歌高雅藝術進校園」文化活動最成功的標誌性典範。同時,阿紫走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走進部隊、走進服刑人員中間、走進愛心基地孩子們中間、走進圖書館及走近殘疾人身邊等,通過舉辦阿紫詩歌朗誦會、詩歌公益講座等形式,用感恩勵志的詩歌文字激勵人們,用聲音朗誦藝術傳遞正能量。
(4)2015年9月27日,哈爾濱首屆中秋詩會暨詩人阿紫百場回鄉詩會,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主辦,哈爾濱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電視錄播大型詩歌朗誦會,詩人阿紫揮淚登臺朗誦《我要回故鄉》,感動場內外無數觀眾,成為國內詩歌藝術界最為轟動的盛大文學盛會。詩人阿紫為生態英雄撰寫的詩歌《我要講述這樣一位老人》全文刊載於《光明日報》,阿紫應邀參加"森林中國 2014生態英雄"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並登臺朗誦這首詩歌,中國教育電視臺2015年10月3日播出。2015年阿紫還榮幸地走進人民大會堂,應邀為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成立五周年創作並登臺朗誦詩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2016年9月30日,阿紫應邀參加「我最喜歡朗誦的一首詩」名家演講誦讀大型文化活動,表演其代表作品《生如胡楊》感動全場。
(5)阿紫於2016年3月帶著詩歌走出國門,遠赴澳大利亞慰問演出,分別在雪梨和墨爾本世界文化名城成功舉行了兩場盛大的阿紫詩歌專場朗誦會,受到澳洲華人和民眾的歡迎,引起國內外詩壇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作為中國詩人在國外舉辦專場朗誦會第一人,人民日報海外網、中新社、中國新聞網、光明網、中國僑網、全球華人電視臺、澳洲中文電視臺、國際在線等百餘家媒體頭條進行報導阿紫詩歌澳洲行活動。
(6)詩人阿紫倡導發起的「我為母親寫首詩」大型文化活動,2016年分別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和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啟動。呼家樓中心小學師生以飽滿的熱忱參與活動,湧現出愛詩寫詩讀詩的熱潮,成為詩歌傳播與教育的樣板基地。2017年3月16日,「我為母親寫首詩--阿紫杯」項目推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由北京市婦聯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婦女對外交流協會主辦,面向社會公開徵文大賽有序開展,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中華民族孝道文化意義深遠。由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文化講堂」阿紫詩歌朗誦會於2017年3月,陸續走進湖北荊州中學、四川北川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取得空前圓滿成功。2017年5月14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為阿紫發起的「我為母親寫首詩」文化項目親筆題詞。
(7)2017年4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陳鐸和著名表演藝術家杜寧林領誦,60位朗誦愛好者集體合誦阿紫原創詩歌《讀中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民眾抒發愛國情懷的最美詩篇。2018年3月18日下午16點18分,在全國各地有150座城市、超過15000人同一時間朗誦阿紫詩歌《讀中國》,這是由民間發起的全國性公益文化誦讀活動,其規模和影響力是空前的。百城萬人《讀中國》公益文化活動,旨在以文藝的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大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促進文化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
截止目前,已舉辦260餘場阿紫原創詩歌作品朗誦會,是國內舉辦詩歌專場最多的詩人。
第三部分:社會任職與榮譽
Δ世界物聯網大會新聞發言人
Δ世界物聯網大會文化教育產業中心主任
Δ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專家委員
Δ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誦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Δ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語言藝術專業委員會顧問
Δ首都黎晶朗誦藝術團副秘書長
Δ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
Δ中華誦讀聯合會理事
Δ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
Δ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Δ中華誦讀聯合會會員
Δ北京市語言學會朗誦研究會會員
Δ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
Δ梁衡研究會研究員
Δ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美育志願者」
Δ山東省當代藝術教育中心特約研究員
Δ山東省演講學會顧問
Δ「全民悅讀」倡導大使與全國朗誦公益大使評委會委員
Δ中國花樣少年語言藝術大賽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
Δ中國國際少兒風採大賽2016中國總決賽評委
Δ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中國舞苑》全國首屆少兒主持人大賽決賽評委
Δ首屆中華夕陽紅誦讀大賽組委會評委
Δ中國敬老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敬老志願者朗誦藝術團團長
Δ北京市青年宮朗誦團專家顧問
Δ獨山子文聯朗誦學會名譽主席
Δ鄒城市朗誦藝術協會名譽主席
Δ北京市呼家樓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
Δ廣東省朗誦協會藝術顧問
Δ房山區朗誦協會駐會專家
Δ榮聘為中國誦學院教授
Δ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阿紫詩歌進校園」項目負責人
Δ中善公益促進中心「阿紫文化藝術行」項目負責人
Δ遼寧醫學院文學愛好者協會名譽會長
Δ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第二中學「詩歌創作、鑑賞、朗誦校本課程」指導教師
Δ煙臺市朗誦藝術家協會藝術指導
Δ中國北方朗誦藝術聯盟文學創作指導教師
Δ北京西藏中學客座講師,以及朗誦藝術指導教師
Δ瀋陽建築大學客座教授、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指導教師
Δ第七屆「和平的旗幟」世界兒童呼喚和平組委會「保衛和平 呵護兒童」愛心人士榮譽稱號
Δ被授予「總裁讀書會2015年度優秀分享人」榮譽稱號
Δ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2010-2015年度優秀志願者
Δ中共山東省夏津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夏津縣文化大使」
Δ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西城區文明辦、西城區婦聯共同授予「愛心公益大使」榮譽稱號
Δ中善公益促進中心授予「公益文化大使」
Δ館陶縣聘任為「文化大使」
Δ「為你誦讀」客戶端詩歌藝術天使榮譽稱號
Δ中華誦讀聯合會「2016中國誦讀文學貢獻獎」
Δ第二屆國際城市文學論壇新詩百年「城市文學一等獎」
Δ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聘為「全國職工藝術」培訓專家。
第四部分:名家評價
詩人阿紫以行吟的方式,傳播帶有溫度的文學作品,專家學者把這種阿紫詩歌朗誦稱為「後汪國真現象」。中國著名播音朗誦藝術家葛蘭、方明、曹燦、雅坤、陳鐸、虹雲、於芳、瞿弦和、喬榛、殷之光、張悅等,對阿紫詩歌均給予高度評價。文學界公認:阿紫既會寫詩又會讀詩、既會寫歌又會唱歌,具有家國情懷和充滿正氣的愛國女詩人。
著名演播藝術家曹燦先生題詞,《阿紫詩歌朗誦集》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適合於朗誦難得一見的詩歌專輯,閱讀收藏兩相宜,可以和阿紫文化工作室聯繫交流學習。它的出版發行是文學朗誦愛好者的福音,必將為推動中國詩歌朗誦藝術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阿紫文化工作室
微信號shuigeyuntian2014 或 595183846@qq.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 詩人阿紫微信公眾號 更多優秀作品期待您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