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蔡英文當局「釋放善意」

2020-12-13 環球網

蔡英文拋出「兩岸互動新模式」(資料圖)

近段時間以來,被「缺電」問題弄得焦頭爛額的蔡英文當局似乎有意在兩岸政策上搞點動靜。繼陸委會用宣傳片向大陸喊話「兩岸和為貴」之後,蔡英文再次拋出「探索建立兩岸互動新模式」的話題,似乎有意為已陷入僵局的兩岸關係「解套」。

與此同時,島內相關輿論相當配合,將蔡英文擔任會長的「中華文化總會」舉辦首次活動以媽祖為主題、臺當局今年推動參與聯合國依舊低調不請「友邦」提案、臺教育部門拋出延攬包括大陸學者在內境外頂尖學者的「玉山計劃」等相關新聞,往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釋放善意」上進行解讀。

客觀來看,蔡英文當局的這些言行動作似乎都是「識時務」之舉,它沒有使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沒有加劇兩岸關係緊張動蕩局面。但是這些看似「柔軟」、「頗具善意」的言行,由於仍舊沒有回答「兩岸關係根本性質」這道「必答題」,勢必無法使兩岸關係峰迴路轉,所以看不出誠意,至少稱不上真正善意。

改善兩岸關係的根本出路在於清楚回答兩岸關係是否「同屬一個中國」這個問題。只有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根本性質是「國內」、「非國與國」關係,才有可能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

陳水扁過去8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歷史證明,臺灣想走不承認「一個中國」、搞「兩個中國」、「一邊一國」的衝撞式「法理臺獨」根本走不通。而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來的兩岸關係發展實踐則將日益證明,走迴避「兩岸一中」、偷偷摸摸搞「柔性臺獨」、「漸進臺獨」的道路同樣走不通。

一年多來,蔡英文當局雖然先後端出所謂「維持現狀」、「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九二會談」、「三新」等兩岸政策新論述,但是始終沒有回答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問題,始終沒有承認「兩岸是否同屬一中」這個核心問題,所以兩岸關係始終無法回到正確的軌道,始終無法擺脫僵持對抗的局面。

在此情況下,臺灣民眾的利益受到嚴重影響。用臺灣媒體的話說是「百業受害」。根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5月,大陸民眾赴臺觀光約77.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48.4%;對臺投資總金額也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千萬美元。與數字下滑相比更嚴重的是眾多臺灣民眾原本可以享受到的兩岸和平發展紅利已逐漸遠去。不僅所能享受到的兩岸經濟紅利不比從前,而且最在意的「尊嚴」在「臺聖斷交」、「臺巴斷交」、「臺駐奈及利亞機構遭驅逐」等政治現實面前也被踩得面目全非。

感受到臺灣民眾要求改善兩岸關係強大壓力之後,蔡英文近來似乎露出了緩和兩岸關係的跡象,所以也就有了上文所提及的所謂「釋放善意」舉動。但如果真的願意向大陸釋放善意,願意改善兩岸關係,其實不用遮遮掩掩,也不用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清楚回答兩岸關係根本性質這個問題就可以了。至於怎麼回答,兩岸各界其實已經指出了多條道路,就看蔡英文和她的團隊願不願意走。

第一條路:承認「九二共識」。既然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能夠用「九二共識」架起兩岸溝通的橋梁、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的局面,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用現成的「九二共識」就行了,用不著另起爐灶搞什麼新的共識,找什麼新的模式。

第二條路:講出「兩岸非國與國關係」。這條道路民進黨內一些務實派也已經認識到了,也有不少藍營人士積極遊說蔡英文把這八個字講出來。因為蔡英文既然把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包含「一國兩區」概念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講出來了,只需要最後的臨門一腳,把「非國與國關係」這幾個字講出來就可以了。有了這幾個字,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問題也就得到了回答,也就能夠消除大陸的疑慮,達成民共新共識。

第三條路:凍結「臺獨黨綱」。這條路是民進黨內一些人指出的道路。在民進黨上屆「全代會」前黨內的務實派曾提出過此類提案,但最終沒有獲得蔡英文認可,遭到擱置。今年9月,民進黨新的「全代會」即將召開,蔡英文如果有魄力,採納黨內這個提案,以適當的方式凍結「臺獨黨綱」,或許能夠為民共關係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總之,蔡英文當局若想切實改善兩岸關係,其實路有很多條,但無論走那一條都必須在「兩岸一中」這個攸關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問題上做出明確回答。如果只是「繼續玩文字遊戲」、搞「說一套做一套」、「口惠而實不至」的把戲,騙不了臺灣老百姓,更加不可能騙到大陸方面。

(陳桂清,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的「善意」?耍「嘴炮」陸生無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每當臺當局要向大陸展示善意姿態的時候,陸生就成為很好的工具,就刻意強調陸生對增進兩岸相互理解的正面價值。今年的10月10日演說,這一幕再度上演,蔡英文除了重複「新四不」的制式論調以外,為了呼籲大陸珍惜兩岸30年來的交流成果,也學馬英九把陸生搬了出來,認為兩岸年輕人可以一起生活學習,相處的過程中,能理解彼此的差異、培養默契。
  • 臺媒:「WHA邀請函」是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
    ;屆時能否順利參加,還看臺灣當局候任領導人蔡英文是否承認「九二共識」。  當日的《中國時報》引述學者觀點指出,臺灣獲邀參加WHA是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願對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做出合情合理安排;臺灣未來能否繼續參加WHA,還得看兩岸關係的大氣候。有關特稿還強調,大陸既釋放了善意,也明示了堅持「九二共識」的底線。
  • 臺媒:蔡英文放棄研製射程可及京滬飛彈 釋放善意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軍方權威消息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積極研發,射程可覆蓋京滬的中程地對地飛彈,蔡英文政府決定不造了,臺媒稱此舉是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信號。蔡英文政府表示,臺灣沒有核武器,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北京,同樣改變不了戰局,因此將軍事戰略調整為防禦為主。
  • 臺灣熱議「武統」 媒體勸蔡英文春節時釋放善意
    原標題:本報專訪引爆島內「武統」議題 媒體建議蔡英文向大陸表達善意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日前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參見1月17日第7版《聽臺灣前「副防長」坦誠談「武統」》),在島內引發熱烈反響。幾乎島內主要媒體都轉載了文章主要內容,一些政論節目也以此為主題展開討論。
  • 蔡英文釋放「善意」,王金平會得到重用嗎?
    作者:年負前段時間,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了2020年臺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難得的是,蔡英文與前「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同臺。在當日的採訪中,有媒體問王金平是否會參與國民黨明年7月的黨主席改選?王金平表示,個人沒有任何意願。
  • 蔡英文稱向大陸釋放善意 臺媒:表明「不獨」才是王道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10日)在蔡辦發表講話,針對兩岸關係,她重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還聲稱「要在既有基礎上,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不過,蔡英文的說辭不僅毫無新意,更遭到島內各界的批判,認為其不認「一中」,無助於化解僵局。
  • 美媒:以廉價收買人心 蔡英文的「善意」與算計
    美國《星島日報》10月3日發表評論說,聽其言而觀其行,是了解人的思想、性格、品質、特質的基本方法,對於蔡英文小姐,更該如此。而蔡小姐,也常常用釋放「善意」,來炫耀於人,以廉價收買人心,並以之要求對手,也釋出善意,以便討價還價,以迫使對方讓步。蔡英文上臺4個月以來,從她本人及其周圍人的口中,已釋出多次「善意」。
  • 海協會會長回應蔡英文:大陸對臺灣一直都在釋放善意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希望大陸再給一點善意」。正在海南博鰲出席亞洲論壇的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23日回應稱,近期大陸方面一直對臺灣持續釋放善意,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兩會時的重要講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國家「十三五規劃」涉及臺灣的部分,不過目前尚未得到臺灣新「執政」團隊的回應。但他也特別強調,這些善意,都必須要以認同「九二共識」為前提。
  • 蔡英文放棄研製能打到京滬的飛彈 臺媒:釋放善意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軍方權威消息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積極研發,射程可覆蓋京滬的中程地對地飛彈,蔡英文政府決定不做了,臺媒稱此舉是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信號。蔡英文政府表示,臺灣沒有核武器,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北京,同樣改變不了戰局,因此將軍事戰略調整為防禦為主。
  • 嚴安林:蔡英文「雙十」演說自相矛盾 缺乏「善意」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認為,蔡英文無疑在玩文字遊戲做表面文章,如若真正想扭轉兩岸關係轉冷的現狀,需拿出實質性的行動。  蔡英文當局520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日趨漸冷,有媒體分析認為,蔡英文「雙十」活動上的演說是一次「補考」。嚴安林指出,勉強也可以稱其為「補考」,但是蔡英文只是做了一個動作而已,「補考」的立場和態度是存在問題的。
  • 蔡英文當局搞假善意與真對抗 是否說明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切機會都沒了
    自「5·20」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不同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新階段。如何看待蔡英文當局這一年的兩岸政策,大陸方面又是如何沉著應對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了上海市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廈門大學兩岸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倪永傑。
  • 「九二共識」提出者蘇起:蔡英文需對大陸釋放善意,爭取決戰2020年
    「蔡英文應該把這次『九合一』選舉當成臺灣老百姓給她的一個臺階,」臺灣地區「國安會」前秘書長、臺北論壇董事長蘇起1日表示,民進黨在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中以慘敗收場,表明臺灣民眾對兩岸現狀的不滿。如果蔡英文能夠調整其兩岸政策,向大陸釋放善意,兩岸關係就有緩和的機會。
  • 海基會:蔡英文對九二共識表態是「最大善意」
    據BBC中文網9月21日報導,對於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的發言,臺灣海基會發言人李麗珍在接受BBC採訪時回應,「雙方要互釋善意」;她表示,海基會一貫接受政府授權,現新政府只提1992年有雙方交談的這段歷史,其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相關條例」來執行,這是蔡英文政府表示出的最大善意。
  • 國臺辦密集回應蔡英文「雙十談話」:善意不靠說
    【密集回應蔡英文「雙十演說」有關問題】  一道不管如何花言巧語還是拖延塞責都躲不開的必答題  安峰山表示,要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就在于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在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兩岸關係性質這個根本性問題上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也是一道不管如何花言巧語還是拖延塞責都躲不開的必答題。  善意是做出來的,不是靠說出來的  安峰山說,是否接受「九二共識」,能否對兩岸關係的性質作出正確的認知,是檢驗臺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
  • 蔡英文沒抓住「和統機會」?民進黨當局還能走多遠?
    編輯:所以這次新冠病毒的爆發本來給兩岸關係改善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是蔡英文當局不僅沒有對大陸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嗎,反而採用種種方式破壞兩岸關係,引起了大陸民眾的憤恨。蔡英文的諸多兩岸關係"傑作"因為武漢發生的疫情蔓延到了全國,臺灣也受到影響。但是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竟宣稱為保證島內需求,禁止口罩對外銷售一個月。他的那種完全漠視大陸的做法受到了各界的批評。
  • 臺灣當局「兩岸互動新模式」是什麼鬼?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出席活動時向大陸喊話,呼籲以「善意」、「合作」找出「兩岸互動新模式」,來幫助「兩岸的穩定及繁榮」云云。緊接著,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又拋出所謂「學術善意」,表示明年推動「玉山計劃」延攬頂尖學者,對象包括大陸學者。面對兩岸僵局,臺當局多次擺出一副有心破解的姿態。但如果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訴求互動新模式根本是耍嘴皮子,玩弄文字遊戲而已。
  • 還敢跟大陸講「善意」 細數蔡英文言行不一的那些事
    「善意」、「兩岸互動新模式」,這些詞對兩岸民眾來說大概都不陌生,對於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而言更可謂是老生常談。  與蔡英文保持「高度一致」,臺當局陸委會也時刻將「善意」掛嘴邊,不是為蔡當局搖旗吶喊,聲稱臺當局「已展現最大善意」,就是為蔡當局「抱怨叫屈」,控訴「大陸應正面理解臺灣方面的『善意』言行」。
  • 臺灣一周侃:偽善意、真算盤 蔡英文「獨性」不改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9日晚間發布《給民進黨黨員的信》,並在信中公然表示,要力抗大陸的壓力。  此消息一經媒體報出,網友紛紛留言,展開熱議。讓蔡英文沒想到的是,鮮花、掌聲沒有收到,板磚跟怒罵卻是撲面而來。有人提出:為何對抗?如何對抗?要鑽牛角尖沒人管你,但不要拉別人一起陪葬!還有人質問:怎麼對抗?對抗時我們會犧牲什麼?
  • 這是善意?能打到北京、上海的飛彈,蔡英文不造了
    圖片說明:蔡英文當局決定放棄雲峰中程飛彈研製計劃。(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東方網9月20日消息: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軍方權威消息指出,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時代都在積極研發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地對地飛彈,但蔡英文當局決定不做了,被認為以此對大陸釋出「善意」。
  • 大陸釋放善意:世衛大會邀請函考驗蔡英文
    報導稱,馬英九發言人陳以信6日晚表示,政府對此項發展正面看待,會儘快將邀請函轉交下任政府代表;相信這封邀請函意味著兩岸過去8年來基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善意互動的延續。相關人士表示,由於「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對馬政府從來不是問題,邀請函新增內容明顯針對即將接任的新政府,「目前球到了民進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