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打烊,要錢還是要情懷?

2020-12-11 澎湃新聞
 導語

據中金易雲大數據中心《2019年上半年實體書店數據報告》:今年上半年,我國實體書店銷售增長2.31%,零售同比增長4.69%。經歷倒閉潮後,實體書店在政府扶持、行業自救、商業青睞三方結合發力下,從悄然回暖步入破殼新生。

單向空間憑藉「單向歷」扭虧為盈,去年首發一天全平臺銷量逾5萬冊,創造每日一「撕」儀式感;「中國新中產階文化標籤」ZiWU誌屋書店,入門需購買50元的門票,致力為都市文化雜食者打造新天堂;學生時代全班傳閱的《讀者》雜誌在上海開了線下實體店,經典《讀者》元素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華書店》)

實體書店能否借著政策東風再次翻紅?鳳凰網文化中心《文化風向標》隔空對話1200 bookshop、Page One等書店,聚焦城市書店的在地化經營和夜間運營,探索不同類型書店的特色化發展道路。

城市書店:地域化表達的語言

2016年國家11部委文件《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後,各省市共出臺了近30份地方性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

隨著不同城市實體書店扶持計劃的逐步落實,城市與書店的關係逐步趨向於相互成就——書店因為政策有了更多的經濟支撐,城市的文化內涵也因為書店而更加具體。

(圖片來源:1200 bookshop官方公眾號)

今年7月19日,1200 bookshop創始人劉二囍發微博稱:「第一個五年,1200 bookshop在廣州,第二個五年將以廣州為中心在廣東。」這天距離廣州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的體育東店正式營業,過去剛好五年。

安徽人劉二囍曾在臺灣讀研究生,被臺灣的書店文化深深吸引,29歲時成為第一個徒步環臺灣島的大陸人。環島1200千米——1200 bookshop由此得名。

1200 bookshop在廣州開了六家店,拒絕在中國其他省份開設分店,書店的logo特意加入CANTON(「廣州」的英文)元素,微博話題討論超過300萬、抖音熱度超過30萬,被CNN評選為17個「全球最酷書店」之一、被很多人列入「喜愛廣州的十個理由」。

劉二囍對鳳凰網《文化風向標》表示:「廣州柔和、有溫度,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地方,1200 bookshop也是柔軟的、有包容性的。很多人願意因為書店來到這個城市工作、生活、旅行,當外地的朋友來到廣州時,本地人會將1200 bookshop安利給他們,這讓我覺得非常具有成就感。」

(圖片來源:電影《書店》)

當我們把視線轉至北方,百度輸入Page One書店,相關搜索的前三條關鍵詞分別是「北京必去的十大書店」、「北京最美書店」、「北京最美最安靜書店」。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天安門廣場西南角的前門一帶,Page One北京坊店從2017年底開業起就備受關注。

2018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發布儀式上,Page One北京坊店入圍「十大文化消費地標」。這家三層樓高、佔地2375平方米、24小時營業書店的室內整體設計,由「孤獨圖書館」的建築設計師董功歷時5個月完成。

從書店三層樓的每扇窗戶向外望,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致:前門箭樓、胡同民居、大柵欄,歷史厚重底蘊與書店現代氣息交織。結合前門地區的特點,董功在設計中充分融入城市「街巷」的概念,正如他說:「書店的空間正是城市的延伸,遊走在其中,讀者會和這個城市發生關係。」

(圖片來源:Page One書店官方公眾號)

Page One書店負責人陳鵬在接受鳳凰網《文化風向標》採訪時談到:「北京的城市氛圍是很包容大氣的,Page One書店也是很包容的,在店裡你能找到很多包容性的產品。」例如近期,他們打算和全球最大的八音盒成長項目——日本三協八音盒合作,推出正陽樓城樓造型的產品。

由此可見,那些久負盛名的書店正在或已經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標。具象化城市文化符號,構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已成為當下書店探索轉型之路的一個重要方向。

夜間書店: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情懷

今夏,北京市政府頒發「夜間十三條」,著力發展「時尚活力型、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型、便民服務型」夜間經濟形態。隨後,各城市紛紛下達各項夜間經濟促發展政策,「夜經濟」迅速與暑氣蒸騰成一個炙手的熱詞,屢現媒體報導頭條。

源於大都市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而提出的經濟學概念,夜間經濟在當前已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報導不同角度的分析與解讀,都共同指向一個趨勢,即「夜經濟」需要增添更多的「文化味」。由此,「夜間書店」讓中國城市黑夜的公共內涵變得更為具體,成為發展「夜經濟」需要重視的切入點。

1200 bookshop舉辦深夜故事分享會,來自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在黑夜裡分享著不同的文化和故事;Page One書店的「深夜故事會」欄目邀請深入社會事件的核心人員,探討現象背後更為深刻的內涵;成都方所舉辦夜間展覽,吸引不同年齡段和國際化的觀眾了解多元文化。

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所說:「繁榮夜間經濟是近年來開啟的第三次消費升級的具體體現和內在需求。文化方面的24小時書店……實際上是要求線下的這些實體文化娛樂場所首先實現設施和服務的轉型升級、更新換代,以適應這種消費升級。」

然而,雖然吸引眾多目光,「夜間經濟」在書店行業本身並沒有引起多大震動,大多數城市書店依舊選擇保持原樣,延長運營時間的還是在少數。媒體報導中的書店夜間運營狀況也較為平淡。口號之下,頗有點隔靴搔癢的意味。

(圖片來源:1200 bookshop官方微博)

2019年9月16日,24小時營業的天河北店停止運營,24小時營業的中信后街店停止夜間運營,至此,廣州僅剩1200 bookshop體育東店一間全年24小時不打烊書店。在政策呼籲扶持夜間書店的大背景下,1200 booksop的現狀顯然有些尷尬。劉二囍認為,雖然24小時書店的初心是為了堅持人情與溫度,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在書店夜間運營本身不盈利的同時,還要花費精力去處理大量次生問題,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對此,位於日均客流量較多商圈的Page One北京坊店也有一定發言權。據統計,晚上23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的時段中,北京坊店在夜間平均的客流不到20人——夜間營業額顯然不足以支撐其營業成本,並且存在一定的逆差。陳鵬對鳳凰網《文化風向標》表示,書店經營24小時模式,除了響應政府的號召,主要還是將社會公益效益放在首位,對夜間運營的收益沒有太多的預算和銷售額期待。

(圖片來源:1200 bookshop官方公眾號)

談到政府扶持24小時書店,劉二囍稱,並沒有看到具體的扶持名錄和補貼情況,「很多媒體和電視臺過來採訪,公布完這個事情就沒有下文了。」 陳鵬也談及,「對於24小時書店的補貼扶持,區裡也在考慮制定政策,現在還在論證的階段。」

「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情懷。我們並不期待夜間可以盈利。」劉二囍這句話代表了很多雖然面臨虧損現狀但是依舊堅持書店深夜運營的決策者的心思,很多人正是出於對文化情懷的堅守,在商業利益的衝擊下選擇數撞南牆。

堅守之下,除了自我感動式的讚歌,如何將「情懷」所帶來的負擔轉變為盈利的生意與存活的資本,甚至更高層面上的夜間消費新動能,是書店從業者與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思考的議題。

異口同聲:「我們不是連鎖書店」

不論書店的在地化經營還是夜間運營,都不只是其在市場與時代發展下的順勢而為。這些有誠意的經營策略無不投射著書店人一直堅守的文化情懷。但本質上,決定書店在大浪淘沙下仍能屹立不倒的,還是書店選擇的自身定位與特色道路,以及對不同運營策略的運用。

(圖片來源:電影《一頁臺北》)

從實體書店被唱衰的那幾年走來,1200 bookshop見證了無數獨立書店的隕落,也迎來書店快速發展重新起航的時代,許多連鎖書店以星星之火燎原的趨勢擴張版圖,在地圖上落下一個個新坐標。

1200 bookshop卻對這條路興致缺缺,劉二囍也數次在社交平臺喊話,1200 bookshop不是連鎖書店,不會單一複製粘貼,「每個1200 bookshop都各有特點,如果無趣又無盈利,那就讓它去死吧!」幾年過去,在廣州擁有五家分店的書店剛剛從根據地向深圳伸出第一根觸角,還在不斷地試錯和嘗試。

除了要求每家分店各有特色,嘗試不同的立體化體驗,如復古懷舊、設有舊書回收區域的正佳Hi百貨店,以公交車站為據點的珠江新城店。1200 bookshop在很多細節和活動上,也都別有心意,不管是單箭頭分享的偏向短小精煉、剪影式的「人在書店」欄目,還是與觀眾多維互動,挖掘、探討得較為深刻的深夜故事分享會,都在努力呈現與記錄人與書店與城市的關係。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待這個事情,但我覺得是在記錄這個城市,甚至在記錄這個時代。」劉二囍稱。

(圖片來源:NHK紀錄片《Lighting up the City A 24-hour Book Store in China》)

相較於擁有強烈個人風格的1200 bookshop,商業化運作的Page One書店對自身的定位也很精準。儘管在北京已經開了北京坊、三裡屯、頤堤港三家分店,陳鵬仍堅持聲稱page One書店是一家「獨立書店」,而非「批量複製」、「著急到處開」的連鎖書店。

他說:「我們書店數量不多,每一家也有自己的特色。開設分店相對比較謹慎,書店目標人群定位受教育程度和消費力會相對更高一些。所以以一線城市為主。」

在北京坊店的三層,設有黑膠唱片體驗區,5000張老唱片是精心挑選出的西方古典樂經典演奏版本。在這裡,每個月兩次定期舉辦「古典下午茶」活動,播放黑膠唱片。 「大家一起喝著精釀啤酒、一起吟詩、一起唱歌,效果挺好的。

(圖片來源:Page One書店官方公眾號)

Page One書店與正在成為城市生活新風尚的「全民閱讀」不無關係,但書店的選書標準,似乎更偏「精品閱讀」,門店陳列的外版圖書6萬餘冊,佔到了總庫存的40%,尤其以藝術設計類書籍為主。但在陳鵬眼裡,「全民閱讀」與「精品閱讀」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多衝突,「全民閱讀體現全民的概念,但他閱讀什麼呢?他閱讀精品。」

在未來分店的選址方面,Page One書店傾向與文化地標/商圈地標的結合。以現在的北京坊店為例,Page One書店與同是「網紅地標」的星巴克旗艦店、MUJI hotel 良性合作、相互引流。獨立書店與商圈的相互成全,正成為商圈書店越來越多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書店拒絕被稱為連鎖書店,將自己歸為「獨立人文書店」這一行列。在漸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目的的批量複製只會被受眾拋下,唯有避免同質化,明確自身特色化道路,才能「不可替代」,才能擁有在達爾文叢林中生存的話語權。

結語

英國詩人多恩說過,「一個書店倒閉畢竟跟一個飯館倒閉不一樣,如果沒人買書,也沒人賣書,這個國家的文化就完了。」

2019年7月27日,「豆瓣書店堅守14年 如今只能維持生存:書店要有擔當。」(新京報)

2019年7月25日,「濟南各大夜間書店人氣高 關門時間卻受限?」(海報新聞)

2019年8月8日,「上海市文化旅遊局公布了 『百餘家夜間開放文旅場所名單』,名單中有14家夜間開放的書店。」(夜上海工作室)

「2019年8月24日晚,北京書店之夜25家分會場同步舉辦閱讀狂歡活動,包括好書換讀、夜讀分享、博物分享、傳統文化體驗、攝影狂歡、觀影會等多種形式。」(北京閱讀季)

2019年9月16日,「廣州僅存一間全年24小時不打烊書,1200 bookshop體育東店,請珍惜。」(1200 bookshop官方公告)

2019年9月28日當天,西西弗書店新增5家門店,在全國70多個城市已經擁有240多家實體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官方在年初透露,2019年計劃在全國新開店100家,門店總量達到300家。」(第一財經)

書店的新聞時刻在刷新著,死去是日常,新生也是日常。每一條新聞都是書店轉型時代的縮影,無數值得品味研究的信息映射出實體書店的發展趨勢。

書店不再是單一的個體,其意義也不再是理想化的烏託邦式 「精神燈塔」,書店內涵不斷在豐富,與城市的聯繫日益緊密,在夜間投射的「燈光」不斷加亮。深夜之中,書店有光,便守住了城市的一方詩意。

鳳凰網文化中心《文化風向標》出品

主編:宋觀

採訪/撰稿:劉瑞祺 陳子君

聯繫郵箱:liurq@ifeng.com

指導單位: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

深度合作夥伴:2019年第四季·加油!書店

相關焦點

  • 廣州24小時書店有哪些?廣州不打烊書店地址信息一覽
    廣州24小時書店有哪些?廣州不打烊書店地址信息一覽  說一個嚴肅的話題。每一個人逛書店的目的都不一樣,有人喜歡看裝修、有人喜歡喝咖啡、有人喜歡看產品、有人是真的喜歡看書……我喜歡逛書店,因為書店傳達給我的不僅僅是陳列在貨架上的商品,還有與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的資訊,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的資訊」。
  • 全球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謝幕,實體書店還有意義嗎,何處是情懷
    600件古書,之後24小時書店會另覓新址,「讓閱讀不打烊」。11月14日的下午,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將於2020年5月31日謝幕,現正式開啟200天「熄燈倒數」。屆時,這家從1999年成為全球首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將正式「熄燈」。也許,對於經常光顧這裡的讀者來說,夜晚又少了一個溫暖的地方。
  • 廣州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昨試營業
    昨天,廣州的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需求面積:300-650平方米)開始試營業,正式開業定於7月12日零時。店主劉二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學霸」出身,做過建築師。劉二囍給出了書店方向和態度:不賣武俠和勵志書;為背包客提供免費住宿;白天是生意,晚上才是態度和溫情。
  • 24小時不打烊!遵義新華書店1935分店書香閱生活
    閱讀能修身養性、涵養氣質,書店則是生活中的「精神糧倉」,給紛擾浮躁的瑣碎日子增添一縷溫暖人心的力量。在遵義市紅花崗區有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致力於打造集主題圖書、創意產品、文藝活動為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經常組織開展紅色主題活動,讓市民們在氤氳書香中「閱」享文明生活、傳承紅色基因、點亮心靈之光。
  • 從臺北到北京 24小時不打烊書店兩岸飄書香
    一些讀者在三聯韜奮書店「深夜書房」看書。> 填補北京空白      快評:偌大的北京城,從第19個世界讀書日的今天起,終於有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從4月8日開始試行24小時書店起,三聯韜奮書店就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    我們看到,三聯夜間書店也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回信。李克強希望三聯韜奮書店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引領手不釋卷蔚然成風,讓更多的人從知識中汲取力量。    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書香延傳的基地,而24小時書店更是被認為是「城市的精神地標」。
  • 太原新添一家新型實體書店「24小時不打烊」
    書店在漸漸淡出人們視線之後來了一次華麗轉身,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眼前,讓人耳目一新。相比傳統書店,新型實體書店更加注重功能性和舒適性,將咖啡、鮮花、文創作品等搬進書店,書店元素多樣化,其中以「24小時不打烊」最引人注目。4月21日,記者來到島上書店,省城新添的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
  • 對話1200bookshop書店創始人劉二囍:都活不下去了,情懷還重要嗎?
    「跟一般商業空間不同,書店要做義利,就是義先行、後利益,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以下為時代財經與劉二囍的對話:「都活不下去了,情懷重要嗎?」時代財經:這次疫情,1200獲得了許多讀者的支持,但是一些沒有名氣的書店這次可能就倒下去了,是不是要成為網紅書店才能夠度過這次危機?
  • 特色小書店依賴創意生存:從賣二手書到不打烊
    這個「如果你要坐進去看本書,就沒有多餘位子給其他人」的二手書店,不僅一直小而美地生存在北京路口這個自明宋就已濃厚商業氣息的地點,更持續6年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廣州書墟。  二手書店應該窗明几淨,應該小而美,這是彼得貓古本店的最基本宗旨。「我喜歡看到一本二手書很乾淨地被放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的樣子,這是它的尊嚴。儘管我承認二手書店應該有著多樣性,但我個人還是喜歡美的東西。」
  • 西安24小時書店調查:全天不打烊 晚上有人過夜
    書店24小時不打烊 打造全新閱讀方式  這裡不是咖啡廳、餐飲店,也不是便利店,而是一家書店,這就是位於西安市南郊翠華路創客大街的24小時書店--閱西安。從7月15日開業到現在,它每天都在迎接著來自這個城市角角落落的讀者。  李先生家住在旁邊的小區,閱西安開業後,只要有時間,他就帶著女兒來看書。
  • 臺北誠品書店:永不打烊的文化賣場(圖)
    作為臺灣耀眼奪目的文化品牌,到大陸後會打開一片新天地呢,還是遭遇水土不服?這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悅讀」空間:洋溢著高貴的人文氣息  「臺北的午夜,霓虹閃爍,寂靜的街道已很少行人,只有位於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裡還是燈火輝煌。
  • 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注入了獨特的新的啟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品牌故事5月31日,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這個曾經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雖然這次關店的客觀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1989年,吳清友在臺灣創立了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結合書店與商場的複合式經營模式等,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
  • 個性書店旅舍藏身鬧市 滿牆「星語星願」24小時不打烊
    個性書店旅舍藏身鬧市 滿牆「星語星願」24小時不打烊 201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禕   中新網南寧6月4日電(陸遙)這是一家隱藏在南寧市老城區的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旅舍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新華書店閉店不打烊!
    在疫情期間,為滿足廣大群眾居家閱讀的需求,鹹寧市新華書店閉店不打烊,限時開展圖書、文具等商品配送服務。讀者可採用線上微信群、二維碼等方式選購圖書。訂單生成後,將通過政府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平臺進行統一配送至讀者小區門口。物流費用新華書店承擔。據了解,目前僅接受鹹寧城區(溫泉、鹹安)範圍內訂單,因條件限制,最遲4天內發貨。
  • 繼24小時書店後太原又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自習室,你還在等什麼?
    去年在太原師範街上開了一家島上書店。這是一間由地下停車庫改裝而成,內部裝飾讓人好奇的書店,是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外牆用原木色裝修的島上書店並不是很顯眼,大部分喜愛閱讀的人是看著這個島上書店名字走進去的。這個書店的設計非常獨特,視覺感強,細節之處設計的很棒,嵌入牆體的書格真是別具匠心。沿著書店長長的的文化走廊,每走一步,你都會看到書籍、文創類小擺設。
  • 武漢不打烊書店12時辰:形形色色的過夜人和夜晚溫暖的燈
    過去5年,像胡大爺這樣夜不歸家人,在這家不打烊書店還有很多很多:有八十多歲的流浪者、有出走的少年、還有失戀女孩、抑鬱失眠者,或是第二天清早要去趕火車、飛機的外地人……胡鑫雷說,來書店度過漫漫長夜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他們也不會上前問原因。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看了誠品書店深圳萬象天地的閉店文案,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在很多網友表示遺憾之時,有人透露華潤系的自營品牌前簷書店將運營誠品生活的書店部分。不知道消息真假,但也算是給了讀者一劑安慰。雖有小道消息稱,誠品生活與華潤置地有糾紛,但是至少在這兩則聲明中,品牌表現出來的都是體面。其實,採用這樣有情懷的方式向讀者告別,這並不是誠品生活的第一次。
  • 誠品書店蘇州首次啟動「36小時不打烊」活動
    據蘇州工業園區消息稱,2019年是誠品創辦30周年,3月16日上午10:00至3月17日晚上22:00,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蘇州首次啟動「36小時不打烊」,展演廳、光合廣場、誠品兒童館、精品文具館、文學茶薈區等多個空間連續發聲,誠品大講堂、深夜食堂、兒童閱讀課堂、文具書寫體驗、深夜音樂電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晨間律動等多場活動接力分享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副中心有了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 客戶以附近居民為主
    原標題:副中心有了首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 今年5月18日,作為北京首家文創產業園區的24小時書店,「閱青山」於東郎通州電影創意產業園開業。三個月後的8月18日,它正式開啟24小時「不打烊」模式。北京青年報記者於營業首日來此探訪。   客流主要集中在周末   「店名閱青山三個字是來源於清代紀曉嵐書齋的題聯『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店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