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老師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語文寫作最新素材積累及範文詳解 | 話題六
見證2020,值此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之際,我們全程同步實錄這場「戰役」每一個「驚心動魄」的感人細節,關注社會熱點,聚焦作文素材,提煉寫作主題,弘揚時代正能量,讓每一位莘莘學子足不出戶即可走遍今年考前作文集訓的版圖。
隨著抗擊疫情的發展,我們將不斷推出新的專題。每個專題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按照「作文題目——話題素材——提煉主題——範文導寫——拓展積累」的思路,分為直擊素材、範文導寫、拓展積累三部分。「直擊素材」分為【作文題目】【直擊素材】【話題評析】三個欄目。「範文導寫」分為【主題界定】【閱讀範文】【導讀評析】三個欄目。「拓展積累」分為【名言警句】【人物事跡】兩個欄目。
專題陸續更新,請持續關注~
公德丨話題作文「公德」
(一)直擊素材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典型素材」和「相關話題」中的兩則材料,請以「公德」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典型素材】
香港市民戴口罩出行
2月1日,眾多香港市民和遊客戴口罩前往銅鑼灣購物。截至當天下午,香港確診13例新型肺炎病例。為防範新型肺炎疫情,絕大多數香港市民戴口罩出行。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的戶外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由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製作的正確佩戴口罩的公益廣告。
(2020-02-02中國青年報)
【相關話題】
疫情當前,口罩文明應成個體自覺
1月31日,@北京公交警方發布消息,兩天前,41歲男子韓某在乘坐616路公交車時,乘務管理員提示其應佩戴口罩乘車,其不聽勸阻並辱罵乘務管理員。目前,韓某因侮辱他人被北京公交警方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行政拘留。
從媒體報導的經過看,沒有佩戴口罩的韓某似乎並未意識到自己的不妥,反倒是咄咄逼人、屢次挑釁;甚至乘務員無奈回應「你隨便吧」,韓某依然不依不饒、不斷辱罵乘務員,甚至動手毆打。
當前,疫情牽動人心,而一些因疫情引發的社會摩擦甚至治安案件則更讓人痛心,因為這不僅意味著毫無意義的內耗,也加重了公共管理的負擔和大眾的緊張情緒。
在非常狀態下,社會尤其需要穩定的秩序和理性的個體。韓某被行政拘留的處理決定,也表明執法者對擾亂公共秩序的不法行為「零容忍」。
尤其是,刁難一名乘務員,更顯得無畏無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些天恐怕是「家裡有一口米,就決不出門」,但公交司機、地鐵安檢員、公交乘務員等,卻不得不長時間暴露在戶外,不得不與來來往往的乘客打交道,這也意味著他們要面臨更多風險。在他們那沒有「假期延長」,只有「負荷增加」。因此,作為乘客主動佩戴口罩,不僅是有效的自我防護,更是給他們一份安心。
隨著返程人員回京,北京防疫形勢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一段時期,要求戴口罩、應該戴口罩的場景會更多,希望市民可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刁難。說到底,頂層的防控壓力,最終都要落實到這些一線的工作崗位上,配合這些基層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對防疫做出的個人貢獻。
在病毒面前,你我都是同一戰線的戰友,又何苦去為難、傷害同袍?對此,韓某無疑是一個反面教材,但願他能夠從行拘的處罰中得到教訓。少一些霸道和無理,多一些共識和合作,我們才有可能最終戰勝病毒;相反,「敵人未亂,我先內亂」,則只會讓形勢雪上加霜。
(新京報 2020-02-01)
(二)範文導寫
【主題界定】
「戴口罩」體現了一個人的「公德心」。「公德」作為道德修養的一項內容,它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所謂「社會公德」,是人們在公共場合和社會公共生活中應遵守的道德理念和行為規範,是道德領域的「現場秀」,更是私德在公共生活舞臺上的曝光。寫這類作文切忌就事論事,而要由表及裡,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於話題範圍較大,我們可以採用「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的方法,尋找小的切入點。對一個話題的含義理解之後,立意確定之後,就要考慮選用什麼樣的體裁來成文。如果寫成議論文,就要有正確鮮明的觀點,典型充足的論據,更要有完整的結構內容,使觀點在開頭點、中間提、結尾現。
【閱讀範文】
那些小小的惡……
何為小小的惡?諸如隨地吐痰、哄搶座位、亂穿馬路之類,謂之「小小的惡」。怎麼個「小」法?小到易被自我原諒,小到猶如浮塵,無處不在。
小小的惡總是躲在「小節」裡,人們很容易忽視它。不消說「豪放派」們總是「不拘小節」地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打噴嚏不避人;連「婉約派」也時不時地要「踏青折柳」「六月飛紙」。你若上前指出,對方多是一臉無辜,再不然就是一臉驚愕,怎麼能說是「惡」?不拘小節能算是「惡」麼?
小小的惡真是無處不在。君不見大街小巷的「飛痰」一族,縱橫於路口的「紅綠色盲」,水龍頭裡淌不盡的水滴,人行道邊始終空缺的欄杆,地鐵站臺上不顧危險越過警戒線一擁而入搶座位的人……小小的惡,數量何其多也,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它們的影子,頗有點要包圍文明世界的架勢。正因為如此,它們的危害絕不可小覷。
小小的惡容易讓人自我原諒。比如闖了個紅燈,你會說是因為時間緊或者沒看見紅燈,總之是情有可原的。又比如在公交車上見到老者沒有讓座,那一定是因為你累壞了或者其他,總之是合情合理的……於是忐忑不安成了心安理得,充足的理由使「素質差」成了一種「迫不得已」的結果,不知不覺中也就原諒了自己的「低素質」。
小小的惡包裹在僥倖心理之中。誰都知道隨地吐痰危害公共衛生,濫食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亂扔廢電池會汙染環境……但是,人人都吐痰,為何我不能?大夥都在吃,就多我一個?扔了那麼多的廢電池,地球不照樣好好的?殊不知如此僥倖心理往往會釀成巨大的災難。當年的「非典」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人認識了一種叫「果子狸」的小動物。既然人們把它們送上餐桌,就難保自己不被送進隔離病房。
對於這些「小小的惡」,多數人先是不滿,再是麻木,最後自己也如此這般了。由於本應責備、制止小小的惡的人,或旁觀或參與,「小小的惡」的泛濫也就成為可能。當人們對此習以為常、視若無睹的時候,這些低素質行為導致的就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損失、社會秩序的混亂,它開始腐蝕社會的道德基礎,演變為道德的淪喪、精神的消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的基本倫理道德,但是在今天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以前公交車售票員一聲「哪位乘客讓一下座」便會有人響應,可現在,售票員不厭其煩地「宣傳」,眾人卻無動於衷,一副我自巋然不動的模樣,有的閉目養神,有的佯裝看書、看風景……若是動員具體某一人,往往不是遭對方的白眼,就是一頓氣惱的罵罵咧咧。漸漸地,售票員們也學乖了,我幹嗎要白白地惹一身晦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吧。於是程序化的「不厭其煩」的廣播語出現了,人們更加充耳不聞,由那廣播自娛自樂去吧!「尊老愛幼」這檔事也就在公共汽車上一筆勾銷了。何止「尊老愛幼」,還有「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它們在「小小的惡」的圍攻下,漸漸支持不住了,開始偃旗息鼓了。
從惡如崩,哪怕是小如浮塵的惡,也可能成為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所以必須警惕那些被人忽視、被人原諒而又無處不在的「小小的惡」,它們正在角落裡窺視我們,盤算著如何侵蝕我們、腐化我們,進而佔領我們的精神,讓人類走向毀滅。
【導讀評析】
本文以調侃的語言提出嚴肅的社會話題——現代人的文明素養令人堪憂。精巧地選取比較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不文明的一系列事件作為論證中心的素材,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文中恰當地運用了反語、反問、排比、引用等多種修辭手法,文句整散相間,增強了表達效果。比如:「不消說『豪放派』們總是『不拘小節』地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連『婉約派』也時不時要『踏青折柳』『六月飛紙』。」
(三)拓展積累
【名言警句】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國尚禮則昌,家尚禮則大,身有禮則修,心有禮則心泰。
——顏元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
——帕拉圖
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如同外國語,如同虔誠撲克和癱瘓。——沒有人生來就擁有道德。
——馬克吐溫
有兩樣東西,我思索的回數愈多,時間愈久,它們充溢我以愈見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驚異和嚴肅之感,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杜文瀾
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於高尚,使他愈來愈能了解並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於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並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在行動中。
——凱洛夫
不要在別人的痛苦淚水中去駕駛自己的快樂之舟吧。當你在行使「戀愛自由」權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遵守起碼的社會公德。
——陳玉蜀
道德能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
——列寧
誰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厭惡,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悅,誰就沒有道德感,這樣的人就沒有良心。誰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於自己行為不軌而責備自己,而是由於想到痛苦的後果才膽戰心驚,這種人也沒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罷了。但是,誰能夠意識到行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慮後果如何,卻是有良心的。
——康德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培根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潔淨的。
——契訶夫
【人物事例】
★美國是個草坪大國,不論你走到哪裡,凡空曠之處皆營造了成片的草地或林木。城外的那些高爾夫球場,遠視如綠浪,近觀則能發現草坪修剪得如同地毯,讓人流連忘返。草坪給美國人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亦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好處。人們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不僅空氣清新,而且也調節氣溫,給人們以恬靜、安詳的感受。特別是每逢休閒假日,人們多在草坪上散步、聚餐和進行各種遊樂活動,其舒適、幽雅之氛圍是室內活動所無法企及的。美國人重視草坪已成為傳統,甚至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與草坪文化共存的是美國人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人們習慣於將綠化環境視為自身生活空間的延續,為草坪文化自下而上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廣場舞的噪聲飽受詬病,有人惡語相向,有人斥巨資購買「聲波炮」搞對抗,甚至有人潑糞洩憤……但北京的一位初中生發明了一個小小的定向音箱,有望把這個尖銳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他就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初二學生欒松巍。他發明的音箱全名為「背投式矢量定向音箱」,外形長得像無線電視接收器的「大鍋」,可以通過聲音反射的原理讓聲音「減量」。經實驗測定,在音箱覆蓋範圍區域聲音在90分貝時,覆蓋範圍1米以外的聲音只有45到50分貝,而在音箱的背面幾乎聽不到聲音。之所以有這樣的創意,欒松巍說這也是被逼無奈,因為他也曾被樓下的廣場舞「吵得腦袋疼」。面對噪音困擾,父母建議他自己尋求解決之道,最好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欒松巍是個好學的孩子,也善於活學活用。他運用物理知識,讓降噪神器翩然問世。欒松巍的這一發明在北京學生科技節上獲得了科學建議大獎,並且已經申請了專利,教委還將向政府相關部門推薦,使它真正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
★徐虎愛崗敬業。由於種種原因,管道堵塞、汙水餐溢是直是困擾我國城市居民的一大難題,如果在下班後或是節假日管道出了毛病,也只有干著急。可是在上海市管道工人徐虎負責的區段,人們則免去了這份煩惱。不管是下了班,還是節假日,也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只要知道有人家管道出了問題,他就隨時上門維修,為了方便群眾,他掛出徐虎信箱,每天都要打開看看有沒有反映問題的紙條。後來,他又在節假日主動上門巡查,以便解決問題更及時。徐虎出名以後,參加的會議多了,但是他為群眾服務、敬崗愛業的精神沒變。一回來,他首先是去開信箱,一旦發現問題,帶上工具就出發。
★一天上午,錫山市電子計程車有限公司賀駛員夏國琴,發現汽車後座上有一隻黃色提包,打開地看,裡面裝著十幾沓厚厚的人民幣!再就是兩本雜誌,沒有任何失主的線索。夏國琴在公司經理的陪同下,驅車來到乘客下車的地方尋找失主,在無錫暢通摩託車修配廠門口,正巧碰到了因丟失巨款而心急如焚的石家莊客人。當他從夏國琴的手中接過14萬元巨款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忙拿出一沓錢表示感謝,被夏國琴婉言謝絕。據公司領導介紹,夏國琴接曾拾到乘客遺失在車的現金數千元及一部手機,均如數歸還給了失主。
轉自:初中語文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家有好學生初中版」旨在幫助更多的老師、家長和孩子,分享更多教育資訊,尊重原創並對原創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謝,相關文章均來自網絡搜索,某些文章無法找到詳細作者以明確出處請見諒。原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刪除相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資料領取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