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神喵 鄭依妮
無數平凡的人通過閒魚成為「閒學家」。圖/unsplash
閒魚在五年間波雲詭譎的市場中存活下來,並達到千億級的規模,背後依仗的是網際網路經濟下幾百萬志同道合的「閒學家」們。風陵渡是黃河上最大的一個渡口,地處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匯處。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宋時期,這裡宋金交融,有芸芸眾生,有英雄豪傑,有繁華市井,有國讎家恨,有兒女情長……好一幅鮮活的「清明上河圖」。
神鵰大俠楊過痛定思痛的十六年裡,他帶著人皮面具,拒人於千裡之外,多少無奈和遺憾藏於人後。
十六年後在風陵渡口,郭襄打酒買肉請人講楊過的英雄事跡。而兩個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在這風陵渡口。
今天的閒魚,正在把金庸先生筆下的「風陵渡口」變成現實。
2014年的6月28日,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一個茶水間裡,閒魚誕生。
「五年過去了,它活下來了!」
閒魚不僅活下來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它的規模已達千億級,且信心滿滿,劍指萬億市場。
五年間,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18年,中國GDP增長到90萬億元,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的二手經濟正在勃興。
如今,每天有超過100萬用戶在閒魚上發布超過200萬件個人閒置物品,閒魚用戶累計發布的寶貝數量超過14億件。某種程度上說,閒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側寫,是中國經濟「水大魚大」養出的一條大魚;也是觀察中國人生活方式變遷的一個窗口。猶如金庸先生筆下英雄豪傑和芸芸眾生皆匯聚於此的「風陵渡口」。
羊毛黨奔跑在閒魚的「春天裡」「羊毛黨」熱衷於運用一些合理合規的技巧,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買到更多更好的內容。閒魚數量繁多且品類齊全的優惠,成了這些薅羊毛大神創造別樣精彩生活的最佳憑依。
精明是一種美德,而「薅羊毛」的積極面便是精明。「薅羊毛」在合理規則框架之下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精神,「羊毛黨」在一定程度上可稱之為生活家。
薅的過程是智力遊戲此前網上那些成群結隊到各個網購平臺刷折扣券、航班裡程、各種拼單的「羊毛黨」,似乎給人一種為了佔便宜而群起蜂擁的印象。
但「羊毛黨」有另一重清晰而積極的面貌,他們在閒魚中搜羅各種優惠,證明薅
羊毛這件事可以是一件兼具大方體面和生活質量的事,而不光是為了省錢——因為它有時候可能更不省錢,更像一種意外繁複卻體驗獨特的生活方式。
夏天(閒魚ID@夏天的薇克)一開始入「羊毛黨」這個坑的時候純粹是為了省錢。
夏天
早在四五年前,夏天已開始在各種線上二手平臺買賣追星的各種周邊、麥當勞打折的親友卡,以及搜羅人家去不了的便宜門票。
後來夏天從學生升格為社會人,從零收入升格為「收入還行」,但在二手平臺薅羊毛的習慣一直保持著。
買酒店券、各種餐券,轉賣各種大促活動為了拼單而多買的東西、出國遊玩手癢淘來的小玩意,都已成為她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混成老手後就不光是錢的事了,不這麼精打細算的消費反而讓她覺得彆扭,連日用化妝品這種上身上臉的東西,她都要在閒魚上淘個低價正品。
在閒魚淘貨當然大有門道——夏天介紹道,首先要看是否個人賣家,因為看上去批量出貨的那種往往是自營店,東西和別的網店一樣,買起來卻不一定有專業網購平臺的保障。
其次,多跟賣家聊聊東西的來路,如果是自己買的閒置轉手,一般都有訂單截圖,實在不行再看看芝麻信用分。
個人賣家最大的問題便是供應不穩定,買同一種東西可能每次都要找新賣家,找到了又得把上面的甄別程序套用一遍,最後買到的東西能佔到日常消耗的兩成就很不錯。說到底,費勁淘低價正品更多是個消遣。
「麻煩?不會啊,玩閒魚這些平臺就是這樣的,時不時還能體驗一下這個年紀不該有或者意外的享受,很值,也很有趣。」
夏天的閒魚主頁
薅與反薅都有所樂對於夏天來說,薅羊毛業績最佳的一次是在平臺上買到幾張樓盤迴饋業主的星級酒店券。買了房的業主沒空用,酒店券又有限期,不少人都會拿到二手閒置平臺上轉讓。
1000多元一晚的酒店客房,她兩三百元到手。為了用掉這個券,她特地安排時間去酒店住一趟。
「本來可以不去的,就因為便宜專門去一次,也算反被羊毛薅了吧。」薅羊毛最後反被羊毛薅的經歷,另一個閒魚老手Tim(閒魚ID@tim_tim_tim_tim)也常體驗。但一旦有所收穫,還是很讓人愉快的。
Tim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用1000元買到陽朔某星級酒店住三晚的券。「攜程上一晚都要2000元了,相當於1000元買到價值6000元的東西。」
低價格享受高服務。/unsplash
美好的東西都不長久,類似酒店券一般很快就到期,Tim急忙安排行程,買好高鐵票就往陽朔趕。雖然一番折騰,但現在回想起來他依舊覺得不虛此行,「有特色,風景好,服務好」。
為了及時捕捉到理想的羊毛,有時候也要做點功課。程式設計師出身的Tim總結出一些頗有意思的規律,比如酒店券的賣家一般來自做相關活動的媒體公關、獲得福利的酒店員工以及一些酒店要發展的客戶對象等三大類。
員工和客戶相對而言賣得比較零散,而媒體公關類賣家因為工作關係,經常獲得批量酒店房券,這種賣家就值得密切跟進。
那麼,開始薅羊毛後省的錢比以前多了還是少了?Tim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省多了,不過花得更多。
省錢越發像個藉口而非目的,因為經常可能為了薅羊毛憑空冒出一次意外的消費。手機上「薅羊毛」,也是資源合理分配的一種。/unsplash
對於這群淘低價閒置或二手商品的「羊毛黨」而言,他們更熱衷的點在於運用一些合理合規的技巧,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買到更多更好的內容。
從你登錄閒魚為了省錢而花錢那一刻起,特別的體驗便已開始。「薅羊毛」通過對資源的合理獲取、巧妙分配,讓自己額外獲得更豐富的體驗,讓對某些人而言閒置的、多餘的物品流動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藉由閒魚平臺順暢自由的流轉方式,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各取所需的效果,傳播更崇尚「物盡其用」而不是「一味佔有」的積極生活觀。
這也是一群把「閒置資源」利用到了極致的「閒學家」。如今的鄉村不再是過去的模樣,網際網路深刻改變著很多人的思維、行為和人生。「用網際網路思維賣水果」看似簡單,門道卻非常多。
即便如此,
新農人們可以在閒魚的幫助下,用儘量簡潔的方式達成質樸的初心——接觸世界,分享好物,實現人與物的價值。中國農業社會之優長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的順應關係,倡導積極的日常交際和情感來往,崇尚在小空間內的「濃厚的人情味」,這也是中國農人的優長。
高速發展的當代技術打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讓不同地區的人、物資和思想有了溝通連結的可能。
技術的發展正在打破農人的困境。/pixabay
閒魚是這波技術浪潮中的一員,它打通了農人看世界及外銷產品的需求和城裡人需要優質無汙的農產品的需求,讓這些交易變成鄰裡鄉間平常不過的走動與饋贈。
中國農民數量達5.6億,而農民工數量為2.88億(國家統計局數據),仍有近2.8億以傳統農業為生的農民每日面朝黃土地奔忙在廣袤大地之上——當然,也有人積極尋求改變,比如超過40萬正為農產品找新出路的農人。
連結他們與世界的途徑,是閒魚。
「我想證明,女人不是閒人」這天,鄭霞(閒魚ID@陳宇媽媽chen.)和丈夫一起上山為自家種的果樹拍視頻。
「以前拍的視頻都太土了,這次想拍好一點。」這位來自沂蒙山區的三個孩子的媽媽,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所在的村莊,年輕人基本都已外出務工,老年人則多看守著戶戶都有的果園。
她有些著急:在中國農村家庭的典型生活形態之中,婦女除了帶孩子,多數時候幫不上忙;收購商當面收貨,難免一頓挑揀,讓人不快。
鄭霞家蔬菜園裡自產的西紅柿
傳統的路徑,往往意味著種種障礙和無助。閒魚為這些在農村深陷迷茫的人找到了一條新路。2019年3月,她決定和40萬活躍於閒魚之上的農村朋友一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行挑揀水果,包裝,發貨,血橙、橘子、百香果、獼猴桃等優質水果從大山之中流轉到全國各處,過程自然得如同挑起擔子去集市吆喝售賣的父輩。
3個月2萬餘元的收入讓鄭霞頗覺滿意,至少她確認了自己不再是家裡的「閒人」,而能夠借閒魚平臺實現自我價值。
「這是我回家鄉最大的理由」李軍保與鄭霞不同。他是男人,早早離開家鄉外出務工。他在廣西北流市大倫鎮的家鄉種有荔枝、龍眼、芒果、百香果等多種水果,過去十多年同樣由老父親看管著。
後來父親老了,李軍保不得不接下果園,在閒魚上試了試,最多時一天能賣上千斤荔枝,比打工掙得還多——這個結果不僅激勵了他,也帶動了同鄉許多年輕人回鄉,做起了同樣的活計。
李軍保家果園產的百香果在閒魚上很受歡迎,妻子成了果園代言人。
近幾年,全國農村湧現數百家農村電商平臺,匯集了40萬利用農閒時間賣農產品的農人,有偏遠山區的農民、返鄉創業的青年、大學生村官等。其中超過六成是鄭霞這樣的女性,多數是85後甚至90後。
農村人特有的淳樸,讓「賣貨」這件事回歸本質,也讓「
分享自家種的好東西」的念頭得以借網際網路平臺之勢擴大到更廣泛的範圍,而不是局限在小小的熟人圈子裡打轉,造成優質資源浪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範坤是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西關新村的扶貧帶頭人,而他現在扶貧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讓身邊的農人接觸網際網路,學會電商,上網開店,做一些農活之外力所能及的事。
授人以漁的同時,範坤也在閒魚賣起了水果,並僱傭了一名聽力障礙人士做網絡客服、一名腦血栓後遺症患者做打包員,並把種子、農藥和化肥贈予一些貧困村民。
網際網路相對透明、公平、操作簡便的特性,幫助許多農人在新時代找到了新位置,以及更多元有效的自力更生的方式。
範坤帶領身邊的人使用閒魚接觸網際網路,學會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經濟收入,擺脫貧困。
新農人們起初略顯笨拙地接受著關於水果銷售的培訓,從基本知識學起,慢慢拓展自己的技能和眼界——這也是他們在閒魚幫助下,從家鄉向外看世界的第一步:如何與買家溝通、進行營銷推廣,與更廣泛的人群打交道,是改變人生單一命運的開始。
他們嘗試著在朋友圈發一些真正農戶的日常——除草、施肥、摘果,又間雜著發貨、抽獎、送紅包和線下試吃等各種簡單的方式。
即便賣了好幾個月水果且收穫不錯,鄭霞還是不時自嘲不懂營銷套路。她認真地說:
「你們生活在城裡,我生活在鄉下。城裡人見的世面多,我沒見過世面,我把我認為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沒汙染、不抹藥、不催熟、不打膨大劑、不打甜蜜素,就是給朋友的那種自己家的東西。」
如今,生活在鄉村裡的網際網路新農人在閒魚上越來越多。農人們展示的是真正的日常,而這種日常以及隨之而來的質樸,才是真正打動人、讓人願意相信並嘗試的原因,這也是閒魚賦予新農人群體的意義:
在平凡裡找到不凡的出處,從這裡出發成為更有意思的人。這些生活在中國鄉村裡的新農人,也為閒魚注入了更豐富的「閒學」內涵。
讓事物回歸本質,回歸一種「給村裡鄰居送點自家好東西」的訴求,讓那些自己看著長大的瓜果通過流轉去到更多人手中——這些樸素的邏輯,可能比一切營銷套路都更為真切有效。
媽媽圈裡的閒魚養娃經年輕媽媽的生活並不單調,她們在閒魚上開拓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廣泛、溫情、充滿善意。普通人可能做的是買賣,而她們分享得更多的是愛。
網際網路時代,年輕媽媽們的生活可以開闊而不單調,這早已不是缺乏溝通和流動的年代。
她們在閒魚上通過分享閒置、互通有無,開拓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廣泛、溫情、充滿善意。既釋放情緒,也交換了閒置物品,普通人可能做的是買賣,而她們分享得更多的是愛。
在中國,「媽媽」一定是最辛苦、最沒安全感的職業之一,儘管它也許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職業」。
她們全年無休,隨時待命,卻沒有出錯、生病甚至抱怨的機會,只要娃有需要,無論金錢、時間還是體力,都必須無條件頂上。
她們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娃的健康快樂,但又必須同多重困境作鬥爭:生活圈小、與外部世界連結弱、價值和社會認同感缺失……
在將自己奉獻給家庭之前,她們很多都擁有令人矚目的學歷與職場履歷,如何勇敢而精彩地活出自我,也成為她們中許多人始終在探索的命題。
她們比大多數人都需要更多的溝通與溫暖。而這一切,可以從媽媽之間簡單的物品流轉、寒暄交談開始。
家庭主婦也能在閒魚上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unsplash
休完產假後,留英碩士徐可(閒魚ID@helloangelfish)蛻變為母嬰知識達人,並擅長在社交平臺上準確辨認「寶媽」。按照她的解釋,
「兩個互不相識的女人熱情地打招呼並主動交換家庭情況、起居狀態。不用說,她們一定有娃」。「寶媽」們對孩子成長的牽掛與焦慮是自然流露的。百度UXC移動用研團隊2017年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超過8成用戶在母嬰產品上的花費佔家庭總消費的10%以上,超過5成用戶在母嬰服務上的花費佔家庭總消費的10%以上。徐可
雖然前段時間小S在某真人秀中主張「窮養」,認為不應過分講究女兒的衣著是否名牌,做到乾淨、得體、舒適就好,並得到大部分網友的認可,但對自己的孩子,「捨得破費」「隨時破費」永遠是「寶媽」們堅定不移的立場。
由於缺乏經驗,許多新手媽媽孕期十分熱衷購買母嬰用品——孩子尚未出生,衣服鞋子就已買了一箱。結果從家居、家電生活用品到兒童玩具,很多買來的東西因為極少使用而成為「雞肋」。
而等到孩子上學,各類動輒上萬元的培訓班導致家庭經濟壓力倍增,如何精打細算,如何物盡其用,是擺在媽媽們面前的現實考慮。
小S的「窮養」主張
「寶媽二手」是最有溫度的禮物閒置母嬰用品分享圈子應運而生。一有空閒,全職媽媽小可樂媽咪就把閒置的衣服、包包整理出來放在閒魚上賣。
久而久之,她整理出一套心得:作為賣家,發貨前的包裝要講究,儘可能把物品清洗乾淨,也可以送些小禮物;發貨前儘量拍視頻給客戶看。
作為買家,遇到喜歡但價格不夠滿意的物品可以先收藏,定期去看是否降價;私信要有禮貌,沒禮貌的人不招人喜歡,還價很難。
「只要使用價值高且保養情況良好,符合衛生,都可以接受。」小可樂媽咪坦言,全職媽媽不排斥二手物品,但細節仍是最重要的,「一個閒置品的交易細節足以讓陌生人信任你。」 買賣二手閒置物品的「寶媽」普遍認為,錢該省則省,該花則花。有時候買到高性價比的閒置物品,能讓人高興半天。 除了帶娃這項體力活,全職媽媽其實身處多重困境:生活圈小、與外部世界連結弱、價值感和社會認同偏低……
對於她們而言,在線分享閒置母嬰用品的意義便不止於獲得價廉物美的東西。小可樂媽咪就在買賣中認識了很多「寶媽」,還建了育兒群,成了小有名氣的育兒博主。
圖 / unsplash
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共同成長一次在深夜求羊奶的經歷,也讓徐可從閒置母嬰用品分享圈領略到「互幫互助」的踏實感。
她的寶寶8個月時斷奶,寶寶對牛奶過敏,整整一周只靠輔食維持。某天夜裡,她在網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對牛奶過敏的孩子可以試試羊奶粉。網上購買的話,寄到得好幾天,實體店又沒有賣,怎麼辦?
圖 / unsplash
徐可想到了閒魚。她在離她家10公裡的地方找到了賣家,而同為人母的這位賣家非常熱心,在辦公室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徐可趕來取走奶粉,臨別還送了徐可一個孩子洗澡用的小鴨子。
徐可曾在閒魚上無意中發現了一位中產二胎媽媽並開始關注她,從買她的閒置大牌兒童用品到加微信交流育兒。正是有了這些分享閒置物品且提供交流契機的網絡圈子,「寶媽」們可以互訴衷腸。
徐可認為這十分重要,「全職媽媽不能因為孩子就放棄自己。女人不要只圍著家人、孩子轉,越轉越迷失自己,要活出自己的美麗和精彩」。
活躍在閒魚上的年輕媽媽們,創造了閒魚每年成百上千萬的母嬰用品交易訂單。每一筆交易背後,不僅是一次閒置物品的再利用,也是年輕媽媽們對母嬰閒置物品更綠色更環保的價值認可。
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身處的環境,他們不僅關注大環境,也重視小家庭環境。 而新手媽媽們在閒置買賣中對育兒經驗的分享和交流,也在閒魚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物品的流轉為核心,勾連愛與愁,分享溫暖與疑惑,在互幫互助中實現了共同成長。
如今的閒魚,已自成一個江湖,各色各路玩家匯聚於此,成千上萬的閒置商品流通於此。奇珍異寶,奇人奇技,玲琅滿目。一派繁華的商業市井,千人千面的人間傳奇。
正如閒魚創始人諶偉業所說,「閒魚的萬億價值不是零售的萬億,不是社會消費的萬億,而是幾十億消費之後產生的社會資源的再次利用和節約。這萬億的價值是環保的價值,是讓整個社會的閒置資源能夠利用起來的價值」。
我們更願意稱之為「閒學」的價值。
它超越了經濟行為,演化為集物品交換、消費主張、契約精神、圈層社交、環保公益等價值於一身的新社會倫理,為當代社會生活留存了一個有代表性、高活躍度的樣本。
✎作者 | 李神喵、鄭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