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加爵父親:「他以前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他以前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馬加爵父親表現平靜,向全國警察和受害者家屬道歉 馬加爵落網之各方反應早上8時30分左右,記者趕到了馬加爵的老家——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州鎮馬二村。馬二村距離南寧市大概有90公裡,距縣城賓陽不到兩公裡,該村有人口1000多人,其中馬姓人口大約佔一半。 馬加爵的家就在馬二村村口,一棟一層高的平房,看起來十分不起眼,不過也不算破舊。馬加爵的父親馬建夫顯得出奇的平靜。54歲的他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從自家的屋子裡走出,因為感覺很丟人。「你看看,他哪裡有兇殘的一面?」
-
還原馬加爵--大學同學講述馬加爵真實的另一面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學者專家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 被「妖魔化」的馬加爵?外界對馬加爵的直觀印象,來自那張曾經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通緝令。通緝令上照片顯示馬加爵面目猙獰,肌肉發達,而且擺出一個散打姿式,這讓很多人以為馬加爵頭腦簡單、性情暴戾。但馬加爵的同學告訴記者,外界對馬加爵有很多誤讀的地方。
-
屠龍者變惡龍?「馬加爵案」16年後,審他的主審法官因殺人被捕
出來混,形象很重要。四名被害人都是來自農村的貧困生,只有一人跟馬加爵有過一點不愉快,而這個人甚至曾是馬加爵唯一的朋友!時過境遷,多數人已經忘記了「馬加爵」這個名字,偶爾發生類似案件,大家也不過開個「謝舍友不殺之恩」的玩笑。讓人意外的是,當年主審馬加爵案的法官刀文兵,近日卻因涉嫌故意殺人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槍枝彈藥罪等,被提起公訴。
-
馬加爵主審刀文兵被提起公訴,人們又想起了16年前的那起大案
第二個是邵瑞傑,馬加爵大學三年半最好的朋友,也是在牌局中說馬加爵「為人很差」的人,馬加爵自己也說,他把邵瑞傑當朋友,但是「他這麼說我,我恨他們」。邵瑞傑和馬加爵是室友,14晚上回寢室洗腳的時候,被馬加爵拿錘子砸死了。
-
女版馬加爵,貪圖享樂變冷血
雲南大學馬加爵殘殺同學案震驚全國,縱然同學之間有嫌隙,但也不至於殺人掠命,最終惡有惡報,馬加爵被正義的槍聲送進了地獄!同樣在雲南大學,有一名叫張超的女生,長相嬌媚可人,卻勾結他人殘殺包養她的情夫,因動機卑劣,手段極其殘忍,被處以極刑,有「女版馬加爵」之稱。
-
南方周末:還原馬加爵(圖)
從社會教育、健全人格、犯罪心理、高校管理等多方面,雲南當地的多位知名律師、高校人文學者反思了「馬加爵案」。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學者專家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 被「妖魔化」的馬加爵?外界對馬加爵的直觀印象,來自那張曾經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通緝令。
-
馬加爵案餘波
那時生科院所在的宿舍區馬加爵住三樓,我住四樓,僅一樓之隔(因宿舍區人數眾多,又是不同的年級,雖是三四樓,但案發之前並不認識馬加爵),2004年2月份寒假剛收假,一起因馬加爵的命案震驚全國!從宿舍區被警察團團圍住調查,到最後馬加爵歸案後,警方半夜帶他來指認現場,小編親眼目睹這一過程,本想這起塵封多年的往事早已被歲月淹沒,未想,今年下半年發生的兩起案件,又將人們的目光移到了馬加爵案上……案件一: 先是今年10月21日媒體報導的當年馬加爵一案的主審法官刀文兵,日前因犯故意殺人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彈藥罪,被雲南省玉溪市檢察院起訴
-
馬加爵落網實錄 "沒想到自己值20萬"
根據群眾舉報的線索,三亞警方秘密對馬加爵鎖定目標,晚上8點左右,四五名便衣將正在閒逛的馬加爵抓獲。 其後,三亞警方對其進行了初步鑑定確認被抓之人就是馬加爵。消息傳送到公安部,公安部決定對馬加爵進行指紋比對,以再次準確認定此人即為案犯馬加爵。 據有關人員介紹,馬加爵被抓時身上有2000多塊錢,但卻十分狼狽,很瘦,儼然沒有被通緝的照片上那麼強壯。
-
回憶馬加爵殺人案,因打牌發生口角,殘殺室友藏屍衣櫃
寒門出身的高校生馬加爵1981年出生在廣西賓陽,家裡面世代務農,父母除了要種田,晚上還要點著蠟燭燙褲腿,父母都希望馬加爵努力讀書,不要再像他們一樣一輩子當農民。然而,馬加爵也並未讓父母失望,雖然家庭條件較差,但依然無法阻擋馬加爵學習的恆心。就這樣,馬加爵通過努力成功考取雲南大學。
-
肉體與心靈的傷害---解讀馬加爵犯罪的心理
在碰上馬加爵這樣的心理素質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就會走向極端,就會殺人。 馬加爵在監獄裡穿上囚服說:「這是我一輩子穿的最好的衣服」,這句話很感人,真是發自貧困者的感言。 貧困無罪,歧視貧困才有罪。士可殺,不可辱。 貧困者在心理上存在著極大的自卑,怕被人瞧不起。正所謂:缺什麼越在意什麼。
-
現代大案紀實:馬加爵殺害同學案,彌天大謊的長恨歌,願更多人能知道真相
馬加爵被執行死刑後,《馬加爵臨刑前寫的一封信,讓在場警察都落淚》、《長恨歌》等文章在網絡瘋狂轉發,文章稱馬加爵,因受盡欺負無奈才殺人的。這個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某論壇的一篇,以馬加爵口氣寫的「詩」,也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長恨歌」,其作者的網名叫「地中海之笑」。
-
李玫瑾深度分析馬加爵案件,表示:校外性行為才是馬加爵殺人動機
作為高考作文經久不息的素材,馬加爵慘案一度引起非常多網友的熱議,老師說:「寫心理壓力類的文章,可以把馬加爵當成反例寫進作文,馬加爵心理崩潰了才殺人的。」,爸媽說:「以後要搞好同學關係,不然要是碰上馬加爵這種室友就糟糕了。」
-
不是因為貧窮——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後來警察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說可能是因為我比較窮。貧窮是一般的社會現象,不能說明個人的行為,馬加爵的歸因也只是他個人的認識,並不代表真正客觀的結論。 記者:現在很多媒體特別報導了馬加爵沒有鞋穿,只能在領了助學貸款之後,才能買雙拖鞋,他有時一天只吃兩個饅頭等等。 李:很多貧困生都是這樣的,他們過得很不容易。
-
中國大案紀實—詳細揭露馬加爵事件始末
唐學李:沒有在邵瑞傑和馬加爵的奪命牌局中爭吵,也不曾和馬加爵有任何過節。在唐學李女友看來,二人甚至算是不錯的朋友,唐平時喊馬加爵「馬哥」,從來沒有言語不慎得罪馬加爵,只因為他暫時借住在馬加爵宿舍裡,那兩天又總是睡在宿舍不愛出門,妨礙了馬加爵的殺人計劃,因而被殺。
-
中國大案紀實——詳細揭露馬加爵事件始
唐學李:沒有在邵瑞傑和馬加爵的奪命牌局中爭吵,也不曾和馬加爵有任何過節。在唐學李女友看來,二人甚至算是不錯的朋友,唐平時喊馬加爵「馬哥」,從來沒有言語不慎得罪馬加爵,只因為他暫時借住在馬加爵宿舍裡,那兩天又總是睡在宿舍不愛出門,妨礙了馬加爵的殺人計劃,因而被殺。
-
還記得當年的馬加爵嗎?欺人不要太甚
看看警察做的筆錄。黃某去二樓上廁所,在廁所遇到韋某。黃某在解手時,韋某用手去搞黃某的隱私部位。黃某想要離開廁所,韋某與十幾個學生一起追打黃某。期間有人用掃把打黃某頭。從二樓追打到四樓。黃某說:你再打一下試試。說這話時應該是已經憤怒到了極點。
-
回頭再看馬加爵案,連殺四名舍友的馬加爵,為何都說他是受害者?
馬加爵與被害的4名學生都是同一棟宿舍樓的同學,對自己殺人的事實馬加爵供認不諱,2004年4月24日,馬加爵被昆明中院依法判處死刑,2004年6月17日,死刑被依法執行,這起案件被後世稱為「馬加爵案」,至今人們對其依舊印象深刻。
-
16年前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他的真實動機是什麼?李玫瑾給出了答案
嫌疑人直接被鎖定為當時已經失蹤好幾天的馬加爵,之後在全國發布了最高等級的通緝令,懸賞幾十萬元尋找線索。3月15日,逃亡一個月的馬加爵在三亞被抓獲,此時的他,為掩人耳目,混在流浪漢中間,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為生,整個人蓬頭垢面。
-
馬加爵血洗舍友背後發生了什麼?唯一放過的室友是誰?
2004年寒假馬加爵因為打工沒有回家,留在學校住宿。而邵瑞傑和唐學李也早早就返校了,因為提前返校,閒來無事的幾個人,在宿舍與打牌,期間,邵潔懷疑馬加爵作弊,馬加爵辯解,兩人發生爭執,邵瑞傑說:"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這樣的話從邵瑞傑口中說出來,深深地傷害到了馬加爵。
-
雲大同學解讀馬加爵 媒體報導有失實的地方
從社會教育、健全人格、犯罪心理、高校管理等多方面,雲南當地的多位知名律師、高校人文學者反思了「馬加爵案」。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專家、學者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被「妖魔化」的馬加爵? 在大學裡,最了解馬加爵的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