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累壞」與「馬加爵思維變混」之憂

2020-12-16 搜狐網
「警察累壞」與「馬加爵思維變混」之憂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21日02:19  來源:人民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馬加爵目前已經被押回雲南受審,但其落網前後卻把海南的警方「折騰」得不輕。據報導,3月16日下午5時許,將馬加爵移交雲南警方後,連續工作一天一夜的三亞市公安局防暴支隊副支隊長吳慶江等幾名民警差點癱倒。「馬加爵可把我們累壞了!」參與審訊馬加爵工作的吳慶江說,他已經三天沒合眼了。(《南國早報》3月17日)

  「馬加爵可把我們累壞了!」我想這是參與審訊工作的警察的一種真心流露,可是,「累壞」警察的馬加爵自己累不累,雖然沒見有媒體報導,我想是不是也值得我們關心一下?

  「馬加爵殺人案破了」,這確實是件好事,但參與審訊工作的警察的一番話讓人深思。因為從吳慶江的話中,我隱隱地感覺出他們的審訊工作有可能違法,並不值得宣揚和同情,如果這種可能存在,他們的「審訊成果」不僅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還應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審訊時間是有嚴格的限制的,根據規定,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根據海南警方參與對馬加爵審訊工作警察的「差點癱倒」的疲憊狀態,他們是否嚴格按照該規定來審訊馬加爵了,令人懷疑。即使他們對馬加爵的審訊最長時間沒超過12個小時,可是,由馬加爵落網到其從三亞被押往昆明的不足24個小時(15日晚7時至16日下午5時)內,馬加爵接受了審訊、接受了電視採訪、給親人寫了「絕命書」等,我想知道馬加爵休息的時間有多少呢?更明顯的是,馬加爵被押回雲南下飛機時雖是凌晨時分,但其沒有休息就接受了雲南警方連夜對其進行的第一次長達6小時之久的審訊。這種不準馬加爵睡覺、休息的連續的審訊方式,我認為已經侵犯了馬加爵的人權,應當是一種變相的刑訊逼供,這與我們倡導的文明司法精神相悖。

  我們通過報紙已經知道審訊馬加爵的警察累壞了,馬加爵累不累,沒見報導。可是有報導說,馬加爵在雲南警方的第一次審訊中,「卻一改在海南受審時的清晰和連貫,思維變得混亂,甚至前言不搭後語」。(《生活新報》3月18日)這兩則報導中所說的「警察之累」與「馬加爵思維變混」之間難道沒有一點必然的聯繫嗎?

  就馬加爵落網而言,無疑公安部門打了一場漂亮仗,可是在馬加爵落網後對其連續審訊,則再次暴露出公安部門破案心切,以至於手段服從目的,以及對刑訊逼供危害性認識不足的「頑疾」。或許在很多老百姓眼裡,馬加爵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犯了,可是,最終結論只能由法院來認定,在這之前,他都只是一個犯罪嫌疑人。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犯了任何罪,他仍有法律賦予的各種的權利,這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因此,對馬加爵的審訊,哪怕是不能「從快」,也必須堅持規範的法律程序。

  所以,在對馬加爵審訊過程中,「警察累壞」與「馬加爵思維變混」的情況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予以糾正。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馬加爵父親:「他以前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他以前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馬加爵父親表現平靜,向全國警察和受害者家屬道歉  馬加爵落網之各方反應早上8時30分左右,記者趕到了馬加爵的老家——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州鎮馬二村。馬二村距離南寧市大概有90公裡,距縣城賓陽不到兩公裡,該村有人口1000多人,其中馬姓人口大約佔一半。  馬加爵的家就在馬二村村口,一棟一層高的平房,看起來十分不起眼,不過也不算破舊。馬加爵的父親馬建夫顯得出奇的平靜。54歲的他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從自家的屋子裡走出,因為感覺很丟人。「你看看,他哪裡有兇殘的一面?」
  • 還原馬加爵--大學同學講述馬加爵真實的另一面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學者專家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  被「妖魔化」的馬加爵?外界對馬加爵的直觀印象,來自那張曾經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通緝令。通緝令上照片顯示馬加爵面目猙獰,肌肉發達,而且擺出一個散打姿式,這讓很多人以為馬加爵頭腦簡單、性情暴戾。但馬加爵的同學告訴記者,外界對馬加爵有很多誤讀的地方。
  • 屠龍者變惡龍?「馬加爵案」16年後,審他的主審法官因殺人被捕
    出來混,形象很重要。四名被害人都是來自農村的貧困生,只有一人跟馬加爵有過一點不愉快,而這個人甚至曾是馬加爵唯一的朋友!時過境遷,多數人已經忘記了「馬加爵」這個名字,偶爾發生類似案件,大家也不過開個「謝舍友不殺之恩」的玩笑。讓人意外的是,當年主審馬加爵案的法官刀文兵,近日卻因涉嫌故意殺人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槍枝彈藥罪等,被提起公訴。
  • 馬加爵主審刀文兵被提起公訴,人們又想起了16年前的那起大案
    第二個是邵瑞傑,馬加爵大學三年半最好的朋友,也是在牌局中說馬加爵「為人很差」的人,馬加爵自己也說,他把邵瑞傑當朋友,但是「他這麼說我,我恨他們」。邵瑞傑和馬加爵是室友,14晚上回寢室洗腳的時候,被馬加爵拿錘子砸死了。
  • 女版馬加爵,貪圖享樂變冷血
    雲南大學馬加爵殘殺同學案震驚全國,縱然同學之間有嫌隙,但也不至於殺人掠命,最終惡有惡報,馬加爵被正義的槍聲送進了地獄!同樣在雲南大學,有一名叫張超的女生,長相嬌媚可人,卻勾結他人殘殺包養她的情夫,因動機卑劣,手段極其殘忍,被處以極刑,有「女版馬加爵」之稱。
  • 南方周末:還原馬加爵(圖)
    從社會教育、健全人格、犯罪心理、高校管理等多方面,雲南當地的多位知名律師、高校人文學者反思了「馬加爵案」。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學者專家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  被「妖魔化」的馬加爵?外界對馬加爵的直觀印象,來自那張曾經遍布中國大街小巷的通緝令。
  • 馬加爵案餘波
    那時生科院所在的宿舍區馬加爵住三樓,我住四樓,僅一樓之隔(因宿舍區人數眾多,又是不同的年級,雖是三四樓,但案發之前並不認識馬加爵),2004年2月份寒假剛收假,一起因馬加爵的命案震驚全國!從宿舍區被警察團團圍住調查,到最後馬加爵歸案後,警方半夜帶他來指認現場,小編親眼目睹這一過程,本想這起塵封多年的往事早已被歲月淹沒,未想,今年下半年發生的兩起案件,又將人們的目光移到了馬加爵案上……案件一:     先是今年10月21日媒體報導的當年馬加爵一案的主審法官刀文兵,日前因犯故意殺人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彈藥罪,被雲南省玉溪市檢察院起訴
  • 馬加爵落網實錄 "沒想到自己值20萬"
    根據群眾舉報的線索,三亞警方秘密對馬加爵鎖定目標,晚上8點左右,四五名便衣將正在閒逛的馬加爵抓獲。   其後,三亞警方對其進行了初步鑑定確認被抓之人就是馬加爵。消息傳送到公安部,公安部決定對馬加爵進行指紋比對,以再次準確認定此人即為案犯馬加爵。   據有關人員介紹,馬加爵被抓時身上有2000多塊錢,但卻十分狼狽,很瘦,儼然沒有被通緝的照片上那麼強壯。
  • 回憶馬加爵殺人案,因打牌發生口角,殘殺室友藏屍衣櫃
    寒門出身的高校生馬加爵1981年出生在廣西賓陽,家裡面世代務農,父母除了要種田,晚上還要點著蠟燭燙褲腿,父母都希望馬加爵努力讀書,不要再像他們一樣一輩子當農民。然而,馬加爵也並未讓父母失望,雖然家庭條件較差,但依然無法阻擋馬加爵學習的恆心。就這樣,馬加爵通過努力成功考取雲南大學。
  • 肉體與心靈的傷害---解讀馬加爵犯罪的心理
    在碰上馬加爵這樣的心理素質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就會走向極端,就會殺人。 馬加爵在監獄裡穿上囚服說:「這是我一輩子穿的最好的衣服」,這句話很感人,真是發自貧困者的感言。 貧困無罪,歧視貧困才有罪。士可殺,不可辱。 貧困者在心理上存在著極大的自卑,怕被人瞧不起。正所謂:缺什麼越在意什麼。
  • 現代大案紀實:馬加爵殺害同學案,彌天大謊的長恨歌,願更多人能知道真相
    馬加爵被執行死刑後,《馬加爵臨刑前寫的一封信,讓在場警察都落淚》、《長恨歌》等文章在網絡瘋狂轉發,文章稱馬加爵,因受盡欺負無奈才殺人的。這個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某論壇的一篇,以馬加爵口氣寫的「詩」,也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長恨歌」,其作者的網名叫「地中海之笑」。
  • 李玫瑾深度分析馬加爵案件,表示:校外性行為才是馬加爵殺人動機
    作為高考作文經久不息的素材,馬加爵慘案一度引起非常多網友的熱議,老師說:「寫心理壓力類的文章,可以把馬加爵當成反例寫進作文,馬加爵心理崩潰了才殺人的。」,爸媽說:「以後要搞好同學關係,不然要是碰上馬加爵這種室友就糟糕了。」
  • 不是因為貧窮——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後來警察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說可能是因為我比較窮。貧窮是一般的社會現象,不能說明個人的行為,馬加爵的歸因也只是他個人的認識,並不代表真正客觀的結論。   記者:現在很多媒體特別報導了馬加爵沒有鞋穿,只能在領了助學貸款之後,才能買雙拖鞋,他有時一天只吃兩個饅頭等等。   李:很多貧困生都是這樣的,他們過得很不容易。
  • 中國大案紀實—詳細揭露馬加爵事件始末
    唐學李:沒有在邵瑞傑和馬加爵的奪命牌局中爭吵,也不曾和馬加爵有任何過節。在唐學李女友看來,二人甚至算是不錯的朋友,唐平時喊馬加爵「馬哥」,從來沒有言語不慎得罪馬加爵,只因為他暫時借住在馬加爵宿舍裡,那兩天又總是睡在宿舍不愛出門,妨礙了馬加爵的殺人計劃,因而被殺。
  • 中國大案紀實——詳細揭露馬加爵事件始
    唐學李:沒有在邵瑞傑和馬加爵的奪命牌局中爭吵,也不曾和馬加爵有任何過節。在唐學李女友看來,二人甚至算是不錯的朋友,唐平時喊馬加爵「馬哥」,從來沒有言語不慎得罪馬加爵,只因為他暫時借住在馬加爵宿舍裡,那兩天又總是睡在宿舍不愛出門,妨礙了馬加爵的殺人計劃,因而被殺。
  • 還記得當年的馬加爵嗎?欺人不要太甚
    看看警察做的筆錄。黃某去二樓上廁所,在廁所遇到韋某。黃某在解手時,韋某用手去搞黃某的隱私部位。黃某想要離開廁所,韋某與十幾個學生一起追打黃某。期間有人用掃把打黃某頭。從二樓追打到四樓。黃某說:你再打一下試試。說這話時應該是已經憤怒到了極點。
  • 回頭再看馬加爵案,連殺四名舍友的馬加爵,為何都說他是受害者?
    馬加爵與被害的4名學生都是同一棟宿舍樓的同學,對自己殺人的事實馬加爵供認不諱,2004年4月24日,馬加爵被昆明中院依法判處死刑,2004年6月17日,死刑被依法執行,這起案件被後世稱為「馬加爵案」,至今人們對其依舊印象深刻。
  • 16年前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他的真實動機是什麼?李玫瑾給出了答案
    嫌疑人直接被鎖定為當時已經失蹤好幾天的馬加爵,之後在全國發布了最高等級的通緝令,懸賞幾十萬元尋找線索。3月15日,逃亡一個月的馬加爵在三亞被抓獲,此時的他,為掩人耳目,混在流浪漢中間,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為生,整個人蓬頭垢面。
  • 馬加爵血洗舍友背後發生了什麼?唯一放過的室友是誰?
    2004年寒假馬加爵因為打工沒有回家,留在學校住宿。而邵瑞傑和唐學李也早早就返校了,因為提前返校,閒來無事的幾個人,在宿舍與打牌,期間,邵潔懷疑馬加爵作弊,馬加爵辯解,兩人發生爭執,邵瑞傑說:"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這樣的話從邵瑞傑口中說出來,深深地傷害到了馬加爵。
  • 雲大同學解讀馬加爵 媒體報導有失實的地方
    從社會教育、健全人格、犯罪心理、高校管理等多方面,雲南當地的多位知名律師、高校人文學者反思了「馬加爵案」。  近千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了專家、學者的演講。對這些還沒有從「馬加爵案」的震動中恢復過來的高校學子來說,這場講座來得正及時。被「妖魔化」的馬加爵?  在大學裡,最了解馬加爵的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