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他的真實動機是什麼?李玫瑾給出了答案

2020-12-11 騰訊網

01、案件回顧

2004年2月23日,在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鼎新校區裡,一學生公寓散發出一種很奇怪的味道,經過尋找,宿舍管理員發現在6棟317寢室的柜子有異樣,隨後報警。

警方到現場後,發現柜子裡藏著4具男屍,經過調查,這四具男屍正是當時雲南大學失蹤的生物系學生:楊開紅、邵瑞傑、龔博、唐學李。

嫌疑人直接被鎖定為當時已經失蹤好幾天的馬加爵,之後在全國發布了最高等級的通緝令,懸賞幾十萬元尋找線索。

3月15日,逃亡一個月的馬加爵在三亞被抓獲,此時的他,為掩人耳目,混在流浪漢中間,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為生,整個人蓬頭垢面。

被抓後,馬加爵對殺人一事供認不諱,此案於2004年6月17日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判,馬加爵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賠償每個家屬2萬元。

因其手段極其殘忍,加上馬加爵與被害四人是同學,所以此案當時在全國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大家議論紛紛。

「馬加爵案」也成了經典案例被反覆討論,可見其影響力有多大。

02、馬加爵是怎麼樣一個人?

在分析作案動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馬加爵是怎樣一個人。

1981年5月4日,馬加爵出生於廣西賓陽市賓州鎮一個貧窮家庭裡,家中子女眾多,為補貼家用,除了耕種幾畝薄田外,馬加爵母親還幫別人熨衣服,一件能賺5毛錢。

幸運的是,馬加爵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都不錯,他也很懂事,總是想著多為父母分憂,學習上也很刻苦,高中時曾獲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被評為「省三好學生」。

馬加爵是全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所以家裡人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書。

高考時馬加爵考了高分,以他的成績,本可以上武漢大學、哈工大之類的重點學府,但考慮到家裡經濟條件,為減輕父母壓力,於是選擇了學費和物價更便宜的雲南大學,讀的是生物技術專業。

憑藉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加上平時一有空就去做苦力賺的工錢,大學期間,馬加爵只在最初時跟家裡人拿了六千元,接下來幾年就再也沒有向家裡人要過一分錢。

在慘案發生之前,馬加爵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品學兼優,是父母眼中的好兒子,善良、體貼、孝順。

有一次,馬加爵的母親不小心丟了100塊錢,這讓她很傷心,這些錢要連續熨200件衣服才能賺到。

見到母親如此難過,馬加爵便拿出自己做苦工賺的100塊丟在角落,然後指給母親看「媽,你的100塊在這呢」。

母親怎麼不知道兒子的良苦用心呢,也就配合著他,喜笑顏開。

總的來看,之前的馬加爵還算是一個品行端正,勤奮上進的人。

可是長期的貧窮,加上天生相貌長得比較的兇,所以馬加爵有很強烈的自卑心理,性格偏內向,習慣把心事壓著,這為日後暴發的慘案埋下了隱患。

03、許多人熟知的作案動機

先來看看馬加爵的作案過程:

2004年寒假,因為要找工作,馬加爵沒有回家留在了宿舍,快開學時,邵瑞傑和唐學李也很早就回了學校。

殺死他們的起因,是因為案發前幾天,馬加爵和邵瑞傑以及其他幾個同學在宿舍打牌。

在打牌的過程中,因為邵瑞傑懷疑馬加爵作弊,於是兩人發生口角,邵瑞傑氣急:「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

令邵瑞傑沒有想到的是,這句話擊中了馬加爵的軟肋。

上大學後,由於接觸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馬加爵素來就有的自卑心理更加強烈,他沒有好衣服好鞋子,每天省吃儉用,與同學格格不入,所以朋友不多,知心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樣的人,內心敏感,邵瑞傑的一句無心之責,徹底擊碎了馬加爵的自尊,遂起了殺心。

因為在馬加爵看來,邵瑞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還這樣說自己,說明對方並沒有把他當朋友。

被捕後馬加爵說:

「我跟邵瑞傑很好,他還說我為人不好,我們這麼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瑞傑當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們這樣說我的為人,我很絕望,我在雲南大學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這麼說,我就恨他。」

於是馬加爵去舊貨市場買了一把錘子,又準備好黑色塑膠袋、膠帶紙等處理屍體用得著的東西,再去辦了一張假身份證。

原本馬加爵只想殺害邵瑞傑和龔博,但是唐學李卻提前回到了學校,並且暫時住進了馬加爵的317宿舍,為了讓自己的殺人計劃順利進行,馬加爵決定把唐學李也一起殺了。

2月13日晚上,馬加爵舉起石工錘砸向正在埋頭看報紙的唐學李,之後將準備好的塑膠袋綁住他的頭,以免血液流出,然後將其藏進衣櫃鎖好。

2月14日晚,邵瑞傑回來後,在他洗腳之際,馬加爵用同樣的手法將邵瑞傑殺死,鎖在了衣櫃。

楊開紅原本也不在他殺人的範圍之內,但是2月15日馬加爵在宿舍處理血跡的時候,楊開紅恰巧來找他打牌,於是馬加爵也殺死了楊開紅,同樣將他的屍體鎖在了衣櫃。

2月15日晚,馬加爵決定處理最後的目標,他來到龔博的宿舍,說317宿舍要打牌,三缺一,讓他過去,龔博什麼都沒想直接去了宿舍,於是也被馬加爵殺害。

處理完他的屍體後,馬加爵離開了現場,帶著假的身份證開始了逃亡。

總的來看,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就是遭人嘲諷後進行的一種報復行為,這也是此前一直被大家認可的解釋,但還有別的隱情嗎?

04、李玫瑾教授道出了另一個作案動機

李玫瑾作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的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包括馬加爵的這個案子。

李玫瑾教授說:「

馬加爵平時確實是個很老實,很傳統的人,但是他喜歡體育運動,人也聰明,所以不能算是十分內向的人,而他在整個作案過程中有明顯的精心策劃和預謀特點。

現場收拾得相當乾淨,每一個棺子裡都有報紙封口,外面的鎖是現安上去的,而裡面是一具用塑膠袋包好的屍體。

作案時間長達三天,這麼長的時間,就算喝醉酒也醒了,如果是一時情緒上來,這麼久也應該釋然了,所以他是謀殺,屬於滅口性質的,而不是情緒衝動殺人,這種犯罪多有壓抑的問題,打牌被激怒只是一個導火索。」

那麼,馬加爵想要掩蓋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呢?

據了解,馬加爵曾買過一臺二手電腦,按他的說法,是為了打遊戲,也能與同學有共同話題,平時他也會大方的把電腦給同學們玩。

寒假的時候,馬加爵一般都不回家,說是為了找兼職,可是總有休息的時候,那在這個時候,獨自待在宿舍的馬加爵就極有可能通過電腦觀看一些「不良影片」。

看得多了,自然有了需求,但馬加爵在學校並沒有女朋友,李玫瑾教授曾詢問過一個對此案件做過深入了解的記者,問他「馬加爵在寒假期間有沒有過性行為?」

對方回答:「有過,很多次。」

傳統而固執的馬加爵將這個秘密看得很重,而他最好的邵瑞傑可能也知道這個秘密,因為打牌時的無心之爭,讓馬加爵認為對方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其他人,羞憤之下便起了殺心。

為了保住這個秘密,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滅口。

而另一個被他放過的舍友林風,原因之一是對方曾經在馬加爵需要的時候,關心了他,給了他飯吃,原因之二是認為林風不知道這個秘密。

如果你仔細觀察,在法庭的審判視頻裡,馬加爵一直強調自己只殺害了三個人。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秘密就只有那三個人知道,楊開紅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只是碰巧在作案期間闖了進來。

這個作案動機比因為貧窮自卑殺人更可信,因為馬加爵所害的4個同學家比他還窮,所以並不存在「窮人嘲笑窮人」的可能。

當然,出生貧寒,長相也有點醜,這些確實會讓人很自卑,馬加爵的舍友基本都談了女朋友,就他一直單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長相。

他曾經用心寫過一封情書遞給心儀的女同學,結果對方當眾把情書撕得粉碎,在那之後,馬加爵再也沒有在感情上有過一絲積極的表現,他一直覺得自己不配。

總的來看,馬加爵案件是相當慘烈的,5個大學生同時被毀,對於貧窮家庭來說,培養一個大學生真的太難了,5個家庭也一起被毀了。

而造成悲劇發生的根源,是馬加爵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無論真相是什麼,他始終是一個不可饒恕的壞人。

馬加爵確實是一個可恨之人,卻也十分可憐,當他在庭審現場身穿囚服,說出「這是我這輩子穿過最好的衣服」時,讓人心酸。

當主法官問他有什麼財產時,他說:「我只有一臺舊電腦,平時的生活開支全部依賴國家助學貸款。」

貧窮曾經讓馬加爵拼命努力,也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這烙印就是「你不配」。

不配有朋友,不配有女友,不配有體面的生活……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也讓我們多關心身邊那些弱勢群體,不要歧視,多些善良吧。

對這件事,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你同意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嗎?

歡迎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深度分析馬加爵案件,表示:校外性行為才是馬加爵殺人動機
    2004年,雲南大學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在全網範圍引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熱議。一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因為和室友打牌時發生口角,心懷怨恨,在3天內用鐵錘殺害了4名同學,這位犯下滔天罪行的學生就是馬加爵,犯罪時才剛滿23歲。
  • 馬加爵受審時,接連出現3次口誤,暴露了他隱藏的真正殺人動機
    ——李玫瑾評馬加爵 李玫瑾的主要研究領域便是犯罪心理學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擔任過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學科帶頭人,不過心理學與明文規定的法律還是不同的,雖然兩者有聯繫,但心理學可分析犯罪者的犯罪動機與犯罪行為,不可用于衡量犯罪者的罪刑。
  • 馬加爵讓4人慘死,非因打牌發生口角,李玫瑾:他在校外有性行為
    01、 2004年,一件轟動全國的案件發生了,一位雲南大學大四的學生3天內用鐵錘殺害了自己的4名同學,這個學生就是馬加爵,而當年他不過才23
  • 馬加爵主審刀文兵被提起公訴,人們又想起了16年前的那起大案
    2004年,馬加爵案震驚全國,16年已經過去,現在仍然有人在網上問,當年的馬加爵案發生了什麼? 這就是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 馬加爵是廣西賓陽人,1981年出生,家境不富裕,除了父母之外,他上面還有兩個姐姐。 「馬加爵事件」之所以轟動全國,首先是馬加爵和被害者的身份,都是雲南大學的學生。
  • 大案紀實:馬加爵真的是因打牌就連殺4人嗎?真正動機終於曝光,讓人很意外
    因其手段極其殘忍,加上馬加爵與被害四人是同學,所以此案當時在全國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2月15日晚,馬加爵決定處理最後的目標,他來到龔博的宿舍,說317宿舍要打牌,三缺一,讓他過去,龔博什麼都沒想直接去了宿舍,於是也被馬加爵殺害。  處理完他的屍體後,馬加爵離開了現場,帶著假的身份證開始了逃亡。
  • 馬加爵殺人真實動機反思:欺負老實人別太狠,記得給他人留點餘地
    馬加爵已經正法服誅多年,也算是罪有應得。但是這起惡性事件中的是非曲折,卻沒有多少人探究過。究竟是何種緣由,讓一個重點大學的貧困生,最終走上了一條犯罪的不歸路?對於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各大媒體當年都有報導。因為涉及到一些個人隱私問題,當年公安部並未向媒體公開馬加爵所有的殺人細節。
  • 大案紀實:馬加爵血洗舍友,其背後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放過了唯一一個舍友?
    馬加爵血洗舍友,其背後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放過了唯一一個舍友?  2004年雲南大學男生宿舍發生一起轟動全球的連環殺人案,一位名叫馬加爵的高智商少年血洗宿舍,將自己四個舍友殺害,可能大家對這起案件都記憶猶新。
  • 16年前,馬加爵因打牌發生口角連殺4人,為何唯獨放過室友林風?
    16年前,馬加爵這個大學生的名字轟動全國,他連殺4個舍友,唯獨放過舍友林風,而他的殺人動機只是一場打牌糾紛…… 馬加爵1981年出生在廣西賓陽,家裡面世代務農,父母除了要種田,晚上還要點著蠟燭燙褲腿,每燙直一個褲腿才賺2毛5分,父母都希望馬加爵努力讀書,不要再像他們一樣一輩子當農民。
  • 馬加爵庭審現場,接連出現3次口誤,暴露出他隱藏的真正殺人動機
    每一個昆明人,都聽說過雲南大學發生的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案,這起案件直到16年後的今天還能在網上引來熱烈討論。在2004年2月13日到14日兩晚,在雲南大學男生317宿舍中,馬加爵用石錘將同班4個室友殺害,接著還把屍體放到了宿舍裡的衣櫃。
  • 16年前,大學生馬加爵因一句話連殺四人,為何卻放過舍友林風
    16年前,雲南某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馬加爵,和室友一起打牌時,因為受不了同寢譏諷,三天內連殺四位舍友和室友,之後在潛逃途中被抓捕歸案。 馬加爵來自廣西南寧賓陽縣,由於家庭貧寒,從小他就立志改變命運,學習成績一直優異,在讀高中時,還獲得過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被預評為省三好學生。
  • 馬加爵本打算血洗整個宿舍,其中一人因給他打過飯,結果倖免於難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再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十分的敏感。大概是在2004年,雲南大學的男生宿舍裡面發生了一起連環殺人案後,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同學都格外的重視起來。 而馬加爵,也因為親手將自己的四個室友殘忍殺害,而轟動了全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事後,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馬加爵的殺人動機是什麼,又為何會放過宿舍裡唯一的一個室友。
  • 李玫瑾重提馬加爵案,背後原因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其實,李玫瑾教授著名也是從馬加爵案開始的,之前人家也是業內的知名專家教授,但是,社會上的人們並不懂這些,甚至犯罪心理學都沒有聽說過。馬加爵作為一個大學生連殺四人,人們是不能理解的,太殘忍、太無知、太可怕,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馬加爵的殺人行為。李教授當時的說法是激情殺人,這個說法,大部分人也是不能接受的,什麼叫激情殺人?人們相信一定是有作案背景和深層原因的。
  • 還原馬加爵--大學同學講述馬加爵真實的另一面
    至於有媒體報導稱「他同寢室室友間的積怨越來越深,嚴重時甚至動手打人」,馬加爵的同學稱,從未聽說他動手打人。平時,馬加爵是一個低調而且冷靜的人。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喜歡與人深交。「很有韌性」,一位曾與馬加爵同寢室一年的戴姓同學說。一次,他與馬產生了一點小小的糾紛,倒是他自己的脾氣要大一些,把杯子往地上一摔,說,「你想幹什麼?!」
  • 回頭再看馬加爵案,連殺四名舍友的馬加爵,為何都說他是受害者?
    這些人認為馬加爵自己也是受害者,他殺人的動機完全是對在校園裡長久以來遭受的霸凌行為的激烈反彈,欺凌他的周邊同學也是有罪的;更有甚者覺得錯的不是馬加爵,錯的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
  • 不是因為貧窮——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發生之後,一些媒體,包括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動機歸結到他的貧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奔赴雲南,對此案進行全面調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關材料,訪問了辦案人員,還專門為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做了心理測試,發現了很多真實的東西,之後做出上萬字的《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李玫瑾教授認為,將「貧窮」歸結為馬加爵犯罪動機起點的歸因並不全面,也並非真實的問題起點。
  • 回憶馬加爵殺人案,因打牌發生口角,殘殺室友藏屍衣櫃
    16年前,馬加爵這個大學生的名字轟動全國,他連殺4個舍友,唯獨放過舍友林風,而他的殺人動機竟然只是因為一場打牌糾紛。馬加爵家庭貧窮,這種 貧窮使得他非常自卑從內到外將自己封閉起來 ,但是他又渴望獲得 關注,這種矛盾的心理導致他變得非常奇怪,才釀成了這場悲劇。
  • 專家:馬加爵有性格障礙 心胸狹窄報復心強(圖)
    昨天,本報記者採訪了我國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她分析認為,馬加爵在犯罪過程中心理完全正常,只是他本人存在性格障礙心理不健康,所以應當負有完全的刑事責任。  犯罪的時候心理正常  李玫瑾教授認為,馬加爵被捕後解釋自己的殺人動機是因為一些小事,這個解釋不足以使人相信,可能更多的原因他還沒有完全說出來。
  •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回應爭議:接受批評不接受歪曲
    儘管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甚至謾罵,但這一次李玫瑾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只分析了藥家鑫的行為,而沒有分析他的觀念和動機,沒有為他開脫的意思。」至於藥家鑫應該判什麼刑,李玫瑾對所有人都說,她不是刑法專家,不能解答這個問題,最多也只是希望判決不要被輿論左右。  在此之前,李玫瑾作為犯罪心理學學者而被人記住,是通過2004年對馬加爵案件的分析。
  • 曾是轟動全國"馬加爵殺人案"的主審法官,因涉嫌故意殺人被公訴
    然而就在10月21號的時候,雲南省高院消息稱馬加爵案主審法官刀文兵因被控故意殺人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持有槍枝彈藥罪一案,現在已經指定了由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媒體報導了這件事情,昆明中院工作人員回應刀文兵因為涉嫌殺害情婦,在任職期間被帶走,據了解刀文兵在1991年的時候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之後就進入到了昆明中院工作,當時的他是從事刑事審判的工作,後來隨著時間的遞進慢慢的刀文兵就坐上了昆明中院審判監督庭副廳長,據了解刀文兵還是曾經轟動全國"馬加爵殺人案"的主審法官。
  • 馬加爵不是因為貧窮和被嘲笑,而是因為面子才殺人封口
    馬加爵年齡和左岸橋西相仿,如果沒有犯事,差不多也該像千千萬萬的左岸橋西一樣,找份工作,安安靜靜地體味五味雜陳的生活吧!廣泛報導的信息表明,馬加爵家境貧寒,甚至連一雙鞋子都買不起,因此被人瞧不起,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跟同寢室的人關係不好,被寢室人嘲笑,才萌生殺人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