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爵庭審現場,接連出現3次口誤,暴露出他隱藏的真正殺人動機

2020-12-11 讀天下史

每一個昆明人,都聽說過雲南大學發生的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案,這起案件直到16年後的今天還能在網上引來熱烈討論。

在2004年2月13日到14日兩晚,在雲南大學男生317宿舍中,馬加爵用石錘將同班4個室友殺害,接著還把屍體放到了宿舍裡的衣櫃。

之後的兩天,一些路過的人聞到了317宿舍散發出一陣奇怪的味道,接著便是發現了4位死者的屍體。

之後據云南警方調查,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後於2月25日發布其通緝令,最後馬加爵於3月15日晚上19點半在海南省三亞市落網。

這起案件最終劃上一個沉重的句號,其中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馬加爵的殺人動機,這也是整個案件中最讓人疑惑的一點。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馬加爵忘記昔日友好的室友關係,成為一個一連殺害四個人的劊子手呢?

首先有一點是需要闡明的,馬加爵肯定不是一位值得洗白的人,但這起案件背後,需要如何處理宿舍裡關係,確實值得人們警醒。

有一點需要證明的是:馬加爵肯定不是一位值得可憐的人。2010年網際網路剛興起的那幾年,網絡上還出現過不少《馬加爵作案動機》《馬加爵案背後讓人淚目》的文章,文章大概意思都是:「馬加爵被室友欺負。」「馬加爵學習成績好。」「馬加爵拒絕律師免費為他辯護。」

以上除了「馬加爵學習成績好」有著一定的可信度,其餘大有可能都是無稽之談,畢竟馬加爵考上的是211工程中的雲南大學,肯定不至於學習成績差。

另外「馬加爵被室友欺負」就更不可能了,我們不妨可以回憶一下馬加爵的照片,他身材並不瘦小,有這等身材的人,會容許室友欺負他嗎?因此馬加爵被人欺負這一觀點,自然是不攻自破。值得一說的是,如果馬加爵被室友欺負,轉而將同學殺死,以媒體的慣性,不可能會放過如此吸睛,還有著反轉性質的新聞。

之後在馬加爵的審判中,一些細節更是加深了以上觀點的明確性,首先第一個細節就是馬加爵的父親拒絕給馬加爵辯護,作為父親,肯定算得上是最為了解馬加爵的人,連父親都選擇不辯護,可見馬加爵完全不是什麼過失殺人。

因為父親也知道,若此時此刻為馬加爵辯護,那就等同於是在為四位受害者家屬傷口上撒鹽了。

值得一說的是,馬加爵在庭審現場發生了三次口誤,最終暴露了他隱藏的殺人動機,他有些辯解性質地說:四個人根本沒拿他當朋友。

據馬加爵說,自己的殺人動機來自於一次牌局的口角,死者之一的邵瑞傑說馬加爵牌品太差,怪不得交不到朋友,懷恨在心的馬加爵次日便是購買了作案工具,將一個宿舍裡三位室友全部殺害,此時死者之一的龔博正好過來串門,親眼目睹了馬加爵的殺人過程,馬加爵害怕事情敗露,龔博便是成為了他殺害的第四個人。

有人會問,難道不是環境把馬加爵逼成這樣的嗎?還真不是。

警察在將馬加爵捉拿歸案後,在雲南大學展開了一次走訪調查,在調查中得知,馬加爵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有時候明明是誤會,馬加爵也會惡語相向,久而久之,馬加爵的人緣,實在是算不上好。

這就足以看出,馬加爵並不是因為內向而人緣差,而是因為人緣差而內向。

案件已經過去十六載春秋,每當提起這起馬加爵案,儘是有人悲憤,有人嘆息。據悉,四位死者的家庭都是窮苦家庭,幾代人才出了一位大學生,本應都是光宗耀祖的存在,結果都在青春年華的年齡中隕落。

而網上盛傳的一些《馬加爵的遺書》《馬加爵的背後》,其中一些完全跟事實背離的描寫,更是對死者的不敬,同時也在告誡我們:網絡時代,不要因為流量就什麼都敢寫,誤導了大眾,就是媒體的失職。

相關焦點

  • 馬加爵受審時,接連出現3次口誤,暴露了他隱藏的真正殺人動機
    16年前,馬加爵事件幾乎轟動全國,一部分網友重點討論馬加爵的犯罪情節,還有一部分網友對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充滿了興趣,涉及到校園霸凌、寒門子弟等話題。 再來說說馬加爵的犯罪動機,2004年3月15日晚,馬加爵在海南三亞落網,而李玫瑾曾對馬加爵進行過採訪,也了解過馬加爵的家庭背景,父母和睦,對他也疼愛,馬加爵則是學習用功,成績優異。
  • 大案紀實:馬加爵真的是因打牌就連殺4人嗎?真正動機終於曝光,讓人很意外
    2月15日晚,馬加爵決定處理最後的目標,他來到龔博的宿舍,說317宿舍要打牌,三缺一,讓他過去,龔博什麼都沒想直接去了宿舍,於是也被馬加爵殺害。  處理完他的屍體後,馬加爵離開了現場,帶著假的身份證開始了逃亡。
  • 16年前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他的真實動機是什麼?李玫瑾給出了答案
    01、案件回顧2004年2月23日,在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鼎新校區裡,一學生公寓散發出一種很奇怪的味道,經過尋找,宿舍管理員發現在6棟317寢室的柜子有異樣,隨後報警。警方到現場後,發現柜子裡藏著4具男屍,經過調查,這四具男屍正是當時雲南大學失蹤的生物系學生:楊開紅、邵瑞傑、龔博、唐學李。
  • 李玫瑾深度分析馬加爵案件,表示:校外性行為才是馬加爵殺人動機
    一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因為和室友打牌時發生口角,心懷怨恨,在3天內用鐵錘殺害了4名同學,這位犯下滔天罪行的學生就是馬加爵,犯罪時才剛滿23歲。唐學李同學既沒有參加打牌,也沒有得罪過馬加爵,兩個人甚至沒有太多的交集,可是為什麼唐學李同學也沒能逃脫毒手呢?據馬加爵供詞透露:唐學李對我一直很友好,我也不想殺他的。可是他那幾天在我們宿舍借住,妨礙到我的殺人計劃,只能委屈他了,我用鐵錘一下子敲死了他。
  • 大案紀實:馬加爵血洗舍友,其背後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放過了唯一一個舍友?
    本來他的計劃中,是想要殺害邵瑞傑和龔博,因為他覺得龔博也看不起他。但是當時唐學李剛好睡在他的宿舍,妨礙了他的殺人計劃,所以也將其殺害。至於楊開紅,當時他到宿舍找人,馬加爵害怕事情敗露,於是將其也殺害。
  • 大案紀實——馬加爵故意殺人案審判紀實
    在現場勘查、屍體檢驗及調查走訪綜合研判後,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標鎖定在另外一名失蹤的學生——馬加爵身上。   雲南省公安廳2月23日連夜向全省發出通緝令;公安部2月24日向全國發出A級通緝令,緝捕昆明「2·23」重大殺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馬加爵。按照「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要求,一張緝捕馬加爵的大網在全國撒開。   3月15日晚,馬加爵在海南省三亞市落網。
  • 馬加爵殺人真實動機反思:欺負老實人別太狠,記得給他人留點餘地
    馬加爵已經正法服誅多年,也算是罪有應得。但是這起惡性事件中的是非曲折,卻沒有多少人探究過。究竟是何種緣由,讓一個重點大學的貧困生,最終走上了一條犯罪的不歸路?對於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各大媒體當年都有報導。因為涉及到一些個人隱私問題,當年公安部並未向媒體公開馬加爵所有的殺人細節。
  • 勞榮枝案庭審爭議:公訴人指出「勞榮枝有殺人動機」
    「勞榮枝有殺人動機。受害者殷建華極有可能是勞榮枝殺死的。」公訴人說。隨後的庭審中,控辯雙方圍繞這些焦點展開辯論。但勞榮枝依然極力否認所有指控。「在沒有直接證據指證殺人的情況下,勞榮枝有合理解釋,就應該相信她。」勞的辯護律師稱,他們只認可勞榮枝犯綁架和搶劫罪。
  • 大案解密:馬加爵殺人事件
    警方介入後,經過簡單排查就確認317室的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25日,雲南省公安廳發布A級通緝令;26日,馬加爵家鄉廣西自治區公安廳發布A級通緝令;3月1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3月6日,馬加爵父親接受採訪時喊話馬加爵,勸其自首;3月15日,馬加爵在海南省三亞市落網。
  • 馬加爵"殺人寢室"塵封到何時?
    近日,記者專程趕到馬加爵行兇的「2·13血案」案發地、雲南大學北院鼎鑫學生生活園區6幢。記者看到,緊挨317寢室的五六間寢室全部被封,該樓層僅有少數幾間寢室住人。除了317寢室封條上的時間為2005年1月20日外,其餘寢室被封時間都定格在2004年8月24日——此時,馬加爵已槍決兩個月。
  • 馬加爵讓4人慘死,非因打牌發生口角,李玫瑾:他在校外有性行為
    事件發生後,馬加爵從昆明火車站逃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馬加爵最終被抓,殺人事件的經過和原因也逐漸浮出水面。 2004年2月13日這一晚,馬加爵殺害了唐學李,唐學李和馬加爵無仇無怨,唐學李還一直對馬加爵十分客氣,據馬加爵表示,殺他是因為那幾天唐學李一直借住在自己宿舍,妨礙了自己的殺人計劃。 第二天晚上,馬加爵趁著邵瑞傑洗腳沒防備,拿出鐵錘殺害了對方,對謹慎地處理好了現場。
  • 不是因為貧窮——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馬加爵現在情緒反應非常強烈,帶馬加爵到學校指認現場,他渾身顫抖,不敢看。指認現場回來不吃不喝,他現在是但求速死來解脫。   記者: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生命?   李:我認為他現在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開始有情感反應,知道恐懼了。但是殺人的時候他卻連殺三天,第三天還殺了兩個人,而且一直睡在那個房間。那個時候他對生命沒有一點感覺。
  • 馬加爵本想血洗整個宿舍,卻因其中一室友給他打過飯,留下一活口
    馬加爵本想血洗整個宿舍,卻因其中一室友給他打過飯,留下一活口 導語:不知道大家對2004年發生的「馬加爵殺室友案」是否還有印象。最近,主審當年馬加爵殺人案的法官,因為涉嫌殺人而被提起公訴。這件事情,又讓大家開始想起當年馬加爵殺害室友的慘劇。
  • 馬加爵不是因為貧窮和被嘲笑,而是因為面子才殺人封口
    馬加爵年齡和左岸橋西相仿,如果沒有犯事,差不多也該像千千萬萬的左岸橋西一樣,找份工作,安安靜靜地體味五味雜陳的生活吧!廣泛報導的信息表明,馬加爵家境貧寒,甚至連一雙鞋子都買不起,因此被人瞧不起,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跟同寢室的人關係不好,被寢室人嘲笑,才萌生殺人的動機。
  • 大案紀實——雲南大學馬加爵案件
    警方懷疑他是預謀殺人,前期已經做好了逃亡的準備。由於此案的惡劣性質,加上學校人員,媒體的大肆傳播及發酵,此案很快便傳遍全國,造成全國轟動。而同時,公安部也發出A級通緝令,懸賞20萬通緝馬加爵。在經過多方分析後,警方初步判定馬加爵於案發後,很可能是逃往了廣東。
  • 馬加爵本打算血洗整個宿舍,其中一人因給他打過飯,結果倖免於難
    而馬加爵,也因為親手將自己的四個室友殘忍殺害,而轟動了全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事後,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馬加爵的殺人動機是什麼,又為何會放過宿舍裡唯一的一個室友。
  • 馬加爵骨灰仍在殯儀館 家人為避免議論放棄領取
    此血案兇手就是馬加爵,被殘害的分別是唐學李、楊開紅、邵瑞傑、龔博。5人均為該校生命科學院同窗。  2004年4月24日,昆明市中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馬加爵死刑。  正逢馬家取親  穿過一片塵土飛揚的拆遷現場,一座平房出現在我們眼前,有村民悄悄說,此即為馬建夫家住房。
  • 回頭再看馬加爵案,連殺四名舍友的馬加爵,為何都說他是受害者?
    2004年2月23日,位於雲南省會昆明的雲南大學發生了一起惡性殺人事件,4名雲南大學的學生被殺害之後藏屍於學校宿舍的儲物櫃裡面,經過公安部門半個多月的搜查和追捕,最終在3月15日在海南三亞將犯罪嫌疑人馬加爵抓獲。
  • 還原馬加爵--大學同學講述馬加爵真實的另一面
    在大學裡,最了解馬加爵的是與他朝夕相處的同學。曾住鼎新公寓3棟316寢室(馬加爵住317,案發寢室)的兩位同學都表示,媒體報導馬加爵有不少失實的地方。與他們了解的馬加爵差別甚大。比如說他報復心理強,一篇報導說馬加爵經常受人差遣去食堂打飯,馬加爵心有怨氣卻不敢言說,於是暗地將口水吐在同學飯盒裡。這純屬子虛烏有。馬加爵這樣獨立的人不可能受人差遣,而同學們也沒有這個習慣。
  • 關於馬加爵,為什麼那麼多人還相信謠言
    ,一些為他洗白的文章突然大量出現在網絡上,標題常見的如下:《馬加爵臨刑前的一封信,看哭百萬人》《馬加爵寫給家人的信,總理看了也落淚》《馬加爵說囚服是他長這麼大穿過最好的衣服》《寒冷的冬天同學們命令馬加爵洗衣打飯》《同學們在馬加爵被子上撒尿》《馬加爵買不起鞋穿不敢去上課怕遭同學恥笑》《寫給暗戀女生的信被當眾撕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