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下)(新教材)

2021-02-25 杜老師文綜

(3)高層大氣

問題 探 究

利用了電離層大氣反射無線電波的特徵,電離層大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大氣處於高度電離狀態,能反射無線電波。

高層大氣高度、特點及成因

極光

流星

人造衛星

宇宙飛船

    

(1)氧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氣體組成。(  )

(2)臭氧層因強烈吸收紅外線而對地表生物有保護作用。(  )

(3)對流層、平流層的溫度變化特徵相似。(  )

(4)高層大氣中的電離層的存在影響人類的無線電通信。(  )

(5)能夠見到各種天氣變化現象的大氣分層是(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臭氧層

提示:(1)× 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2)× 臭氧層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3)× 對流層中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層是相反的。

(4)√ 高層大氣中的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影響無線電通信。

(5)A [對流層中的天氣現象複雜多變。]

(三)逆溫

1、逆溫現象

一般情況下,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但有時會出現氣溫隨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現象,即出現了逆溫現象(如下圖所示B、C之間),根據其成因分為輻射逆溫、平流逆溫、鋒面逆溫和地形逆溫等。

2、逆溫類型

(1)輻射逆溫

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間或黎明,由於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小,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現象黎明前最強,日出後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

(2)平流逆溫

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會發生接觸冷卻作用,愈近地面的空氣降溫愈多,而上層空氣受冷地表面的影響小,降溫減少,於是產生逆溫現象。這種因空氣平流產生的逆溫,稱為平流逆溫。

(3)鋒面逆溫

鋒面逆溫是由於鋒面上下冷暖空氣的溫度差異而形成的逆溫。

(4)地形逆溫

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氣溫的倒置現象。

 

3、逆溫影響

(1)成霧

早晨易出現多霧天氣,降低大氣能見度,影響人們的出行,易出現交通事故。

(2)大氣汙染

逆溫使空氣垂直對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如霧霾),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如果位於盆地內,將會更加嚴重。

霧都重慶

    抑制空氣對流運動,不易形成雲雨,近地面沙塵不易被上升氣流帶起,沙塵暴不易發生。

(4)航空

低空逆溫造成的多霧天氣給飛機起降帶來麻煩,而高空逆溫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溫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的發展,飛機在飛行中不會有大的顛簸,飛行平穩;同時提高了能見度,使飛行更加安全。

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區。如中國新疆伊犁河谷,逆溫從10月至翌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溫層厚達400米,逆溫強度達5℃。逆溫帶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溫度水平,多年生果樹越冬可不必埋土,凍害得以避免或減輕,而且果實硬度高,品質好;在這裡發展蔬菜種植,可減少熱能投入,提高經濟效益;逆溫層坡地還是當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場所。

三、本課小結

四、鞏固練習

讀大氣垂直分層高度、溫度和氣壓的變化圖,回答1~3題。

1.關於圖中①②層大氣的正確敘述是(  )

A.①層大氣厚度隨緯度增加而減小

B.②層因氫原子吸收紫外線而增溫

C.①層大氣平穩利於大型飛機飛行

D.②層大氣與人類關係最密切

2.關於圖中內容的正確敘述是(  )

A.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是大氣溫度和氣壓的變化

B.隨高度的增加,氣溫和氣壓均越來越低

C.距地面20km處氣壓降為地面的一半

D.對流層垂直方向上的溫度變化範圍大致是-60~20℃

3.我國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運行軌道所在的大氣層(  )

A.氣壓很低、空氣密度很小

B.最高氣溫約為40℃

C.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

D.有時會發生雲、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答案:1.A 2.D  3.A

解析:第1題,圖中①層是對流層,大氣厚度隨緯度增加而減小,A對;②層是平流層,因臭氧吸收紫外線而增溫,B錯;②層大氣平穩,利於大型飛機飛行,C錯;①層大氣與人類關係最密切,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D錯。第2題,大氣垂直分層的主要依據是溫度、密度、大氣運動狀況,氣壓的變化不是劃分依據,A錯;在對流層,隨高度的增加,氣溫和氣壓均越來越低,平流層隨著高度增加,氣溫升高,B錯;氣壓是單位面積上空氣柱產生的壓強,結合圖示縱軸數值,距地面20km處空氣稀薄,氣壓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C錯;對流層垂直方向上溫度變化範圍大致是-60~20℃,D對。第3題,我國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運行軌道所在的大氣層屬於高層大氣,氣壓很低、空氣密度很小,A對;根據圖示曲線判斷,最高氣溫約為0℃,B錯;氣流以平流運動為主的是平流層,C錯;不會發生雲、雨、霧、雪等天氣現象,D錯。

氣溫垂直遞減率是指空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隨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數值。讀「某地春季某日氣溫垂直遞減率(°C/100米)時空變化圖」,完成4~6題。

                  氣溫垂直遞減率

4.當天該地幾乎沒有對流運動發生的時段是(  )

A.9~17時                          

B.18時~次日7時

C.17時~次日9時                   

D.19時~次日6時

5.發生大氣逆溫現象的最大高度約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6.如果該地位於華北地區,這天(  )

A.大氣環境質量好                   

B.不容易有沙塵暴形成

C.較有可能陰雨天氣                 

D.能見度高,行車方便

答案4.B 5.C 6.B

解析:第4題由圖可知,在18時到次日7時之間,近地面大氣隨海拔升高,氣溫升高,空氣下冷上熱,不利於空氣對流,即發生逆溫現象。第5題由縱坐標可知,逆溫層最大高度約為400米。第6題逆溫現象抑制了空氣對流,近地面汙染物聚集,大氣能見度差,汙染嚴重;空氣對流弱,不易形成雲雨;近地面沙塵不易被上升氣流帶起,沙塵暴不易發生。

讀圖,回答7~8題。

7.探空氣球記錄的隨高度增加氣溫變化的規律可能是(  )

A.一直遞減

B.一直遞增

C.遞增→遞減→遞增→遞減

D.遞減→遞增→遞減→遞增

8.探空氣球探測到水汽集中的層次是(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電離層

答案:7.D 8.A 

解析:第7題,從圖中看到該氣球所在高度100千米,位於高層大氣中,所以該探究氣球飛越了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氣溫變化符合D項。第8題,大氣總質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對流層,對流層以上雲雨絕跡,故幾乎所有的水汽和固體雜質集中在對流層。

9、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_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層大氣熱量主要直接來自________,該層大氣天氣現象複雜多變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補繪B層氣溫變化曲線,該層22~27千米高度處________含量達到最大值,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

(4)圖中C層下部氣溫隨高度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推測氣流運動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層中有若干________層,________強烈時,________信號會受影響。

(6)A→B→C大氣密度變化趨勢是________。

[解析] 第(1)題,對流層的厚度因緯度而異。低緯度為17~18千米,中緯度為10~12千米,高緯度為8~9千米。根據圖示可判定該圖反映的是中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第(2)題,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其天氣複雜多變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二是空氣的對流運動顯著,氣流上升時,氣溫下降,水汽易凝結,容易成雲致雨。第(3)題,B層為平流層,因臭氧的存在,該層大量吸收紫外線,一方面使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大大減少,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第(4)題,在50~85千米高度的範圍內,氣溫的變化跟對流層的氣溫變化相似,都是隨高度的上升而下降。據此可以推測該層的空氣運動以對流運動為主。第(5)題,C層為高層大氣,該層有電離層,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太陽活動能對電離層產生擾動,導致無線電短波部分或全部被吸收。第(6)題,由於大氣層越高,距地心越遠,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氣密度越來越小。

[答案](1)中 該地對流層高度為12千米,而對流層的高度在低緯為17~18千米,在高緯為8~9千米

(2)地面 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該層上部冷下部熱,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3)

臭氧

(4)隨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以對流運動為主

(5)電離 太陽活動 無線電短波 (6)逐漸減小

聲明: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網絡,侵聯刪

掃碼關注,助力高考

高中文綜交流QQ4群(學生群)

相關焦點

  • 第三章 第一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 練習
    第三章  第一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1.
  • 高頻考點專練-7|大氣的垂直分層
    高頻考點專練-7|大氣的垂直分層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1~2題。
  • 我編教·學材 | 大氣的垂直分層
    這是一幅氣溫的垂直分布圖,從地面到高空,把不同高度測得的氣溫值連線,畫出了這幅氣溫隨高度分布變化圖。根據這幅圖,你能總結出整個大氣圈層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嗎?在你的頭腦中是否會認為整個大氣圈層的氣溫會隨著高度增加一直降低呢?其實,「高處不勝寒」的規律是並不適用於整個大氣圈層的!
  • 微專題 大氣的組成
    必修課標1.5:運用圖表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生活的聯繫。
  • 《水和大氣壓力》教學指南
    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空氣主要由 78%的氮氣、21%氧氣、0.94%的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成的混合物。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虎嗅網
    中性大氣參量隨高度變化(圖片來源:熊年祿等《電離層物理概論》)地球大氣能夠分層,是因為空氣分子在地球重力、太陽輻射加熱以及其他物理過程的作用下,其密度、溫度等性質出現了明顯變化那麼,太陽大氣有沒有分層,分層的依據是什麼呢?太陽大氣究竟分幾層?太陽大氣的分層有一定的任意性,其實也不完全統一。比較廣泛接受的分層同樣與溫度有關,是按照一定模式計算出來溫度剖面,根據剖面的變化性質劃分的。太陽大氣從內到外主要分為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
  • 個別作業:大氣的組成、結構及受熱過程1(問卷星)
    大氣的組成、結構及受熱過程11.關於大氣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敘述
  • 市四中在市級新教材教學競賽中頻獲大獎
    自2020年秋季開學起,在株洲市教科院的精心組織下,先後舉辦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數學學科的高一新教材教學競賽,由市四中選派的教師在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新水老師獲地理學科特等獎,江吉利老師獲數學學科一等獎和特等獎,陳文婧老師獲生物學科特等獎,陳能老師獲政治學科競賽一等獎,谷喜吉、肖賽、張興老師分別獲地理、化學和歷史學科二等獎。
  • 混合式學習環境下的分層分類教學策略
    要有效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教師應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能力與個性化需求,量身定製合適的學習內容、方式與策略,進行分層分類的彈性教學;同時,線下學習任務也需要依據學生類型的差異化,進行多樣化、層次化的設計。本文針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在線學情進行調研與訪談,從學習者的視角分析了目前在線學習的優勢與不足、在線學習方式的適用群體以及混合式學習環境下不同類型學生的分層分類教學策略。
  • 高中數學《分層抽樣》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分層抽樣》教學設計了解隨機抽樣中的分層抽樣的特點和適用情況,並會用分層抽樣解決實際問題。在經歷分層抽樣的特點的探索過程中,提升概括能力和應用能力。思考:如果要調查某校高一學生的平均身高應該怎樣調查?
  • 教學設計:植被(下)(新教材)
    荒漠帶(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五)紅樹林紅樹林因由紅樹科植物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多見於海灣或河口地區由於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並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徒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 升學e網通聯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助力新教材教學落實工作!
    本次研討會通過邀請全國名師及專家,以教學展示、示範說課、專家點評、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為來自全國的幾百位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場新教材教學思想盛宴。 交流新教材課堂教學思路王惠老師在點評中充分肯定了示範說課中的精神性和獨創性,也提出了新課標的落實和新教材的實施都需要更有高度、更有廣度和更有深度的對語文學科的認知、學術閱讀的積累和思維的水平的教學要求;賀衛東教授全面分析了《長徵勝利萬歲》說課中教學設計的亮點,也給出了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作品,從多角度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等建議。
  • 新教材方程的教學為什麼和以前不同了?
    如:x+3=11 x在這裡是加數,那就根據加數等於和減去另一個加數來求x。12.1÷x=11 x在這裡是除數,那就根據除數等於被除數除以商來解方程。新教材解方程則是根據等式的性質。新教材在解方程的教學上做這樣的變動,主要是為了和初中方程的教學能夠很好地銜接。
  • 新教材·新高考·新發展|2020年高考數學名師精準教學研討會召開
    在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誕生的一系列教育教學問題,值得所有高中共同探討與交流。在面對試卷題型和試卷結構的創新性改革時,在備考時要加強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樹立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意識,將數學核心素養要求融入課堂教學目標,結合科學的三輪複習時間安排,系統部署,精益求精,創造卓越的成績!
  •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看長沙解鎖「智慧教育」新玩法
    據《長沙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工作三年規劃(2020-2023)》(簡稱《規劃》),長沙將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精準掌握學情及個體差異,重塑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實施分層教學,實現因材施教,推進標準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的轉變。「長沙將要著力推進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教學變革。
  • 象山普通高中高一年級將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堅定選擇性教育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加強特色化、精品化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根據學校特色和定位,科學謀劃、開發開設分類分層可供選擇的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3.推進選課走班教學。
  • 9月起浙江普通高中高一年級實施新課程新教材
    自2020年秋季開始,浙江普通高中高一年級將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為切實做好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省教育廳結合浙江實際,制定並在近日發布《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
  • 教學研討|分層抽樣
    本課所學內容「分層抽樣」是收集數據的一種方法,它屬於程序性知識,安排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數學必修3第二章統計第一節隨機抽樣.它既是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統計知識的延續,又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隨機抽樣和系統抽樣的基礎上,結合兩種抽樣的特點和適用範圍,針對個體間具有明顯差異的總體,為提高樣本的代表性,介紹學習的第三種收集數據的方法.因此,了解分層隨機抽樣的特點和適用範圍,了解分層隨機抽樣的必要性
  • 2020年南通市高中英語新教材培訓及教學研討活動
    為更好地使用高中英語新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全市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水平,增強新教材的實施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020年12月9日—12月10日,由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協辦,啟東市匯龍中學承辦的2020年南通市英語新教材培訓暨教學研討活動在啟東市匯龍中學召開
  • 「分層教學」鼓勵學生個性發展
    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中山火炬職院實施的分層教學和「導師制」,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優秀人才的一次全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