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簡稱「蝶」,生物學分類學上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的蝴蝶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中國有1200種,主要分布在雲南等地。
本書精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種蝴蝶,每一個物種都配以至少一張栩栩如生的生態照,正如該書副標題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關於世界上最美麗蝴蝶的圖鑑」。與霍斯金斯的上一部著作《世界的蝴蝶》(2015)不同的是,本書在內容上刪繁就簡,除了對每個科、亞科和族進行簡單陳述外,對每一個物種只給出了其學名和分布,並配以簡要描述,而照片是本書的主體,讓人們在看到這些生態照的第一眼時就能對這種蝴蝶產生深刻印象,也使得這部著作別具吸引力。本書主要包括蝴蝶6個「傳統的」科,也包括了最近被認為是蝴蝶的喜蝶科。這些科及其各自的亞科、族、屬和種都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以便讀者參考。每個種的圖片下方都配有關於其分布、生境和行為的簡要介紹。
喜蝶科具有許多「蛾類的特徵」,比如夜間飛行的習性和非棒狀的觸角。然而它們的卵有稜紋,紡錘狀,這在結構上更接近粉蝶屬Pieris的卵而非蛾類的卵。它們的幼蟲也與蝴蝶相似,具有與閃蛺蝶屬Apatura幼蟲相似的角,以及與眼蝶幼蟲相似的分叉的尾部。蛹與鳳蝶屬Papilio的種類相似,通過絲線將蛹體懸掛或捆綁在植物的莖或葉上。因此,喜蝶科現在被認為是蝴蝶,通常被稱為「蛾蝶」(butterfly-moths)。喜蝶科的所有物種都歸於喜蝶屬Macrosoma。僅有3種在白天飛行,其餘37種均為夜行性,主要在晚上8~11時活動。所包含的屬:喜蝶屬Macrosoma。
袖喜蝶:
分布於厄瓜多和秘魯。這是夜行性種,常見於安第斯山脈東部的雲霧林裡。
亮喜蝶:
分布於秘魯。喜蝶屬共40種,均分布於新熱帶界,其中26種為秘魯特有種。
弄蝶科通常簡稱為弄蝶。它們有6隻功能正常的足,以粗壯的身體、間距寬闊的大型複眼、端部鉤狀的觸角和快速靈活的飛行而著稱。大多數弄蝶在白天飛行,但在熱帶地區也有不少晨昏活動的種類。全球目前已知3996種。
鉤紋傘弄蝶:
分布於印度至中 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巴拉望島和印度尼西亞。因其下唇須呈小傘狀而得名。傘弄蝶屬已知3種。
耳暮弄蝶: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至中國西部。在黃昏和黎明活動頻繁。有些分類學家將暮弄蝶屬的17個種歸在傘弄蝶屬中。
豎翅弄蝶:
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豎翅弄蝶屬分布於舊熱帶界,包括17種,其中5種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種。
橙翅暮弄蝶:
分布於印度至越南。與其他傘弄蝶和暮弄蝶一樣,該種通常貼近地面快速飛行。
人們通常認為蛾子是顏色灰暗且飛行迅速的夜行性生物,具有尖而細的觸角。相反,蝴蝶通常看起來更加亮麗、色彩鮮豔,喜歡在陽光下飛舞,長著棒狀觸角。這樣的一般性認知並不準確。有數千種蛾類色彩鮮亮並在白天活動,如虎蛾和斑蛾。蝶蛾科的蛾類也長著棒狀觸角,而藍粉蝶的種類卻具有尖而細的觸角。事實上,蝶與蛾的界限十分模糊,曾被認為是蛾類的喜蝶科現在被認為是一類夜行性的蝴蝶。
本書主要包括蝴蝶6個「傳統的」科,也包括了最近被認為是蝴蝶的喜蝶科。這些科及其各自的亞科、族、屬和種都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以便讀者參考。每個種的圖片下方都配有關於其分布、生境和行為的簡要介紹。
《世界蝴蝶1000種圖解指南》
[英]阿德裡安·霍斯金斯 著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定價:168.00元
點擊左下「閱讀原文」即可進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