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20-12-19 圖片中國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圖為唐崖土司城石牌坊。石牌坊是全石仿木結構,亭閣式鬥拱建築,飛簷翹角。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

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至今,這些遺產所在地的居民仍傳承著各自典型的民族習俗與文化傳統。

土司遺址不僅給人們帶來藝術美感,也讓人們更加了解當時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狀況、生產力水平和管理體系,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此外,土司遺址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入選世界遺產能夠讓世界更加了解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

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

老司城遺址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是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的最高職級機構——宣慰司的治所遺址,永順宣慰司土司為彭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核心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宮殿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宗教區、教育區、居民區、作坊區八大功能區;布局合理,建築精巧,功能完善,祖師殿、玉皇閣、文昌閣、土王祠、子孫永享牌坊等古建築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牆、遺址排水系統、碧花山莊、德政碑、釣魚臺、觀獵臺、練兵場等歷史遺蹟豐富。老司城既是靜止的文物,又是活著的文化。據統計,土家族十大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土家毛古斯舞、酉水船工號子。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始建於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闢3街18巷36院,內有帥府、官言堂、書院、存錢庫、左右營房、跑馬場,花園和萬獸園等,共佔地1500餘畝。在土司城內外還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廟、玄武廟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唐崖司。現在土司城遺城保存最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著"荊南雄鎮",反面刻著"楚蜀屏翰",兩面鐫有"土王出巡"、"漁南耕讀"、"雲吞雨霧"、"哪吒鬧海"、"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牌樓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馬各兩尊,石人儀態莊重肅穆。400餘年雨蝕風化,木質建築於20世紀70年代失去最後輪廓,但條石鋪設的街蒼、土石壘砌的城牆仍清晰可見。

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

海龍屯遺址位於遵義老城北約30裡的龍巖山東麓,始建於1257年,毀於1600年。遺址所在山峰相對高度約350米,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地勢險要,如今周長約6公裡的環囤城牆尚存,囤東銅柱、鐵柱、飛虎、飛龍、朝天、飛鳳六關,囤西後關、西關、萬安三關依然屹立。囤頂平闊,囤內遺有「老王宮」和「新王宮」兩組重要建築基址,面積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銀庫、四角亭、採石場、校場壩、環囤馬道和敵樓等遺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土司遺址」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中國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推行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築遺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襲管理當地族群的首領「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其中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是相對集中於湘鄂黔交界山區的代表性土司遺址,在選址特徵、整體布局、功能類型、建築形式、材料和工藝等方面既展現出當地民族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尤為顯著的土司統治權力象徵、民族文化交流和國家認同等土司遺址特有的共性特徵,是該歷史時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證。

相關專題:世界遺產在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那些令人驚嘆的「世界遺產」,你了解幾個?
    王東明 攝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上官雲)據媒體報導,7月2日至12日,世界遺產大會在波蘭舉行,青海可可西裡和福建鼓浪嶼將分別衝刺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此前,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0項,其中的自然遺產、文化景觀等,或氣勢磅礴,或內蘊深厚。那麼,這50項令人驚豔的世界遺產,你了解幾個?  1977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在法國巴黎舉辦首次大會。
  • 中國世遺最多城市,同時還有5個遺產預備名單,世遺排名全球第一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 湖北神農架入列世界遺產名錄 集三大稱號於一身(圖)
    神農架特有植物小勾兒茶  神農架金絲猴  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龔俊  昨(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  這裡保存有華中地區現存最大的森林集中覆蓋區,是中國三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這裡覆蓋了廣闊的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及亞高山灌叢草甸帶,且呈完整的垂直帶譜。  王志先介紹,神農架位於大巴山常綠林生態區和一個「優先生態區域」——華南溫帶森林區之間,而這兩個區域此前在世界遺產名錄中都尚未有代表。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敎堂,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聖若瑟修院由耶穌會會士於1728年創辦,與修院毗連的聖堂則於1758年落成。
  • 可可西裡、鼓浪嶼被正式推薦申請2017年世界遺產
    教育部網站消息,2月1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函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青海可可西裡」作為2017年自然遺產項目,「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兩個項目有望於2017年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帕斯帕提那寺,是尼泊爾最大的教神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這座廣場依然是老城區的中心,也是加德滿都輝煌的世界文化遺產。尼泊爾一共有三個杜巴廣場,其中一個就在巴克塔普爾的巴德崗. 在這三個皇宮廣場裡,巴德崗的杜巴廣場最為寬闊,這裡有許多獨具特色的馬拉王朝的宮殿、廟宇、佛塔、雕像,所以這裡又被稱作露天博物館,而55窗宮是這裡最精美的建築。帕斯帕提那寺位於泰米爾區以東約5公裡的環城公路邊、巴格馬蒂河的西岸。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新華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3屆常會於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模里西斯首都路易港召開。當地時間11月28日下午,委員會經過評審,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簡稱「代表作名錄」)。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省市領導參加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賀活動
    12月17日晚,由中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我市永年區的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以及邢臺市任澤區王其和太極拳共3個項目位列其中。
  • 華沙老城:重建的「古城」,何以破格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華沙歷史中心(華沙老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特例。作為在二戰中被夷為平地的城市,今天的華沙老城是在1945年-1966年間重建復原的。儘管波蘭人嚴格按原狀重修了所有的建築,但在特別強調文化遺產「原真性」(Authenticity)的世遺名錄中,重建項目是極少數的存在。
  •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0-10 08:2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開平「鎮濠泥雞製作技藝」被列入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日,江門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開平市推薦的「鎮濠泥雞製作技藝」列入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開平目前列入江門市級以上的非遺項目達到9項,顯示開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工作取得新的成績。鎮濠泥雞第三代傳承人馮浣操教小朋友製作泥雞。
  • 西湖是世界遺產中獨一無二的「湖」 申遺從此豁然開朗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次西湖正式通過審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非常正式的稱謂:「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加上「文化景觀」這四個字,這可不是修飾,而是遺產類別的稱謂。關於西湖究竟以何種遺產面貌申遺,這道選擇題做了很久很久。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傳承:一種建構主義的視角
    世界文化遺產與文明傳承  世界文化遺產專指「有形」的文化遺產,它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和全人類都具有傑出和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是當今世界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
  • 漲知識|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貴州海龍屯土司有什麼背景?
    當時屬四川、如今屬貴州的遵義海龍屯楊氏土司,在中國具有「標本」意義:海龍屯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於2015年與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而使這座沉睡了700多年的土司城堡受到全球關注。
  • 「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摘要:題:「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2000年,廈門頒布了《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2011年通過《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和《鼓浪嶼控制性詳細規劃》;2012年通過《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 中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古鎮,被譽「江南第一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古鎮遊火了起來,很多地方開始建設古鎮,甚至花費數十億打造仿古景區,可見中國古鎮的魅力不減!國內最有名的古鎮無疑是江南的6大古鎮,但是,中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古鎮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就是南潯江古鎮,南潯江古鎮與烏鎮、周莊等大型古鎮相比,不分上下,也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即使商業化發展也有很多遊客,作為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這裡名人輩出,商賈雲集,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中國江南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