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騰訊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校招:5000人!網際網路巨頭薪資大起底,頂級高校學生最愛去哪兒?
摘要
【騰訊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校招:5000人!網際網路巨頭薪資大起底 頂級高校學生最愛去哪兒?】最近,華為天才少年百萬年薪引發網友關注。就在昨晚,騰訊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將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去年提升42%。
伴隨著2020屆大學畢業生離校,2021屆學子也迎來了秋招季。
從7月1日開始,以京東、網易為首的網際網路公司就已經率先開啟2021屆秋招。時至今日,國內主要的網際網路名企都全部開啟了2021屆秋招。
下表是目前已經開啟的第一批2021屆秋招網申的網際網路名企。其中,標為紅色的是還有不到15天就截止第一批申請的名企。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21屆畢業生不乏憂慮,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對他們而言,今年或許又將迎來一個「最難求職季」。
「往年這個時候,師兄師姐都有人已經拿到校招提前批的offer,但今年,我們實驗室的人還沒有一個人正式拿到。」東北一所985高校電子信息與通訊工程學部的研二學生金志宏(化名)感嘆。
但陸續也有振奮人心的消息。
先是華為剛剛公布了新一屆「天才少年」名單,最高的一檔畢業後即可達到年薪201萬元;
騰訊在8月6日正式啟動了秋招,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去年提升42%,這也將成為騰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
騰訊最大規模校招傳遞積極訊號
根據騰訊近年來公布的校招安排,2018年計劃招聘3100人,2019年計劃招聘3000-3500人,今年則大幅增加至5000人。
招聘5000人是什麼概念?
可供參照的是,2020年,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計劃招收本科生人數分別為1100人和1375人,兩校相加的招生總人數都不及騰訊招聘總人數的一半。
此次騰訊的招聘崗位覆蓋了包括網際網路、金融、投資、新基建等多領域,同時,騰訊還布局5G、雲計算、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金融科技、教育、醫療、交通、公益等重點金融、投資、新基建、基層民生類項目,也將產生大量人才需求,帶動產業網際網路上下遊和各市場主體的互動發展。
騰訊方面表示,在雲計算、AI、工業雲等領域的崗位招聘上會有一定的傾斜和支持。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騰訊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6%,淨利潤同比增長29%,野村在近日預期騰訊第二季度業績將超過市場預期,這或許構成了騰訊此次開啟最大規模校園招聘的底氣。
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包括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在內的大公司都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大戶。
以浙江大學披露的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為例,該校共有550名畢業生去往華為,189人去往阿里巴巴,171人去往網易公司,81人去往騰訊。僅這4家公司就招聘了近千名畢業生,佔當年實際就業人數的約13.4%。
一位高校教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騰訊是網際網路企業中的龍頭代表,這次大規模招聘一定程度給2021屆畢業生傳遞了積極的訊號。
憂慮的畢業生
儘管有積極的訊號,但相比於往年,很多2021屆的畢業生提前進入了焦慮狀態。
金志宏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疫情發生的時候,上一年的秋招已經結束,有一部分人已經找到了工作,而且國家迅速出臺了很多幫助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但到了我們這一屆,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
他的專業對口崗位是算法工程師,從去年年底,金志宏就在珠三角一家科技企業實習,按照往常的慣例,實習結束能夠直接轉正。但今年,這家公司明確了將縮減招聘人數。
眼看轉正無望,金志宏換到了長三角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8月中旬即將迎來轉正答辯。但為了保險起見,他也並沒有放棄給更多的公司投簡歷。
就讀於同濟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的研二學生陳愈(化名),也隱隱感受到了壓力。
他目前正在一家地產公司進行暑期實習,按他了解到的往年情況,公司單單一個工程崗就可能招10來個實習生,但今年每個崗位都只招了1個實習生。
深圳一家中型軟體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的疫情的確改變了很多公司的招聘節奏,特別是疫情初期的衝擊下,有的公司因為復工遲、業務受影響而暫停了招聘。
但對於2021屆畢業生而言,目前還處在求職早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招聘崗位有望增加。
7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其中就指出,從月度數據來看,大學就業景氣CIER指數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向好、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在逐漸回升,由4月份的0.81上升至6月份的1.07。
一些高校也在提前為畢業生籌謀。不久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領導、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學院老師集體從武漢奔赴深圳,與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深圳名企業、深圳市該校校友會一同召開「畢業生生源信息發布會」,共商畢業生就業大計。這也是自武漢解封後,武漢高校第一次做客深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覃紅表示,這次來深圳,就是要為2021屆的畢業生未雨綢繆,鞏固在深圳的就業市場。
網際網路校招薪資大起底
大多數大廠的崗位薪資排名由高到低是:算法、開發、產品、運營、設計、市場。也就是說一般技術崗的薪資會高於非技術崗。
職拓求職
網際網路校招江湖:華為霸主,拼多多生猛
近十年網際網路迅猛發展,BAT巨頭稱霸, TMD強勢崛起。網際網路成為無數畢業生求職首選。儘管頻頻被爆出網際網路裁員潮,但不論實習還是秋招應聘人數仍位列NO.1。
圖片來源 / 職業僧
最強公司,一定要最強大腦。
華為、騰訊、阿里等頭部科技公司歷來是「攬才大戶」,也樂於從名校招攬畢業生,增強人才儲備,特別是理工類院校。
中國頂尖名校現有「TOP2」、「華東5校」之說,TOP2即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東5校則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7所名校常年穩居中國內地高校十強,尤其清華、北大、浙大和上交大的排名多在前5,是頭部科技公司攬才的重點院校。
本文梳理北大、清華、浙大、南大、上交5所名校畢業生在科技公司的就業狀況(復旦和中科大尚未披露)。
我們重點關注10家科技企業的招募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大陣營:
第一陣營為偏重硬體的華為;
第二陣營是網際網路第一代,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網易和京東,興起於PC網際網路時代,歷史均在10年以上;
第三陣營是網際網路新銳,包括字節跳動、美團點評、拼多多和滴滴,均崛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核心創始人都為80後。
無論規模、估值和知名度,這10家公司都屬於最耀眼的群體,無一例外,都會強調科技有多重要,不過,行動是誠實的。
霸主華為,一家獨大
從5所名校統計看,2019年,華為以招聘1482名畢業生的規模,高居10大科技公司之首,且數量遙遙領先。除了北大,華為是4所名校的最大僱主,且均是第二名的2倍以上!即便加入僱員總數的參考項,0.8%的佔比也非常之高。
單單浙江大學,華為就招募了550人,浙大2019屆畢業生總數為11948人,扣除出國深造或境內升學的畢業生,只有7369 人實際就業,等於說,每14個找工作的浙大畢業生,就有1個人去了華為。
公司僱員人數的數據,收集自公開信息,截至日期為2018年底至2019年8月。
在清華,華為招聘總數超過BAT(騰訊、阿里、百度)之和。須知,清華畢業生規模小很多,僅為6965人,深造的又佔去44.2%,大體只有3750人實際就業,在就業的2224名碩士和943名博士中,分別有6.16%和5.3%的人進入「菊廠」。
在北大,華為是畢業生去得最多的企業,共有133人,在就業單位榜單上僅次於北京大學自身。
註:1)關於僱主部分,各高校就業報告的披露程度是不同的,清華大學披露招募人數居前的22家僱主(籤三方協議的畢業生均在20人以上),北大披露前20名重點僱主名單(均招募16人以上),交大則披露招聘10人以上的僱主名單,浙大披露了僱傭15人以上的56家機構,且對世界500強以及各行知名企業的招募有單獨披露,南大則按照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以及其他重點僱主進行披露;
2)由於報告披露標準不同,且不排除選擇性披露的可能性,同時,各公司可能以其他關聯主體的名義進行招聘,因此統計或許會存在遺漏。
全國居前的理工類院校中,華為2019年的招募規模均非常可觀,根據公開數據,華為在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各招募402人、472人。
這麼龐大的人才「蓄水池」,很能反映任正非「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也部分解釋了華為強大科研實力的來源。
華為2018年在5所名校也招了1145人。這側面也說明,為什麼只有一家華為?一個無情的事實是,中國最好理工類院校的全部產能,都供養不了幾家華為。
阿里騰訊領跑,京東無存在感
在BAT中,從5所名校招募的總人數看,騰訊和阿里相近,百度約為前兩家的1/3,與現在BAT的業務體量大體相稱。在網際網路行業中,也只有BAT招募進入了TOP2重點僱主名單。
其中,騰訊總共招募350名,較2018年略有增長,在5所高校分布也相對均勻,2019年,騰訊公開校招人數是3100人,2020年預計將吸收3000-3500名應屆畢業生,技術類崗位佔比達到65%。
相比2018年,阿里則擴招143人,只是集中在浙大,後者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家比2018年多了100人的名額。2019年2月,阿里掌舵人張勇表示,會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確實落在了行動上。
只是,阿里和百度在北大錄取人數偏少(李彥宏本人還是北大校友)。
在第一代網際網路企業中,低調的網易也是一個吸納人才的大戶,單在浙大就招募171人,在企業僱主名單上僅次於華為和阿里,在清華、南大也分別招了26人、59人。
費解的是,京東在中國最好的理工類院校幾乎沒有存在感。我們能查到的是,僅在浙大招募13人,在南大有5人。
頭條擴容,拼多多生猛
在後起之秀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母公司)基本處於一馬當先的態勢,高成長帶來的人才需求也體現在校園招聘上。
2018年,字節跳動在5大名校均榜上無名,2019年,已出現在浙大和南大的重點僱主名單上,分別招募37人和39人,且與兩所高校均有戰略合作。
美團點評2019年也出現在上交大、南大兩所高校的重點僱主名單上,只是規模有限。其中,以「江漢信息」的名義在上交大招募16人,在南大的榜單中,分別以漢海信息、三快科技、美團點評的名義出現,總共招募了20人。
滴滴的招募人數則寥寥無幾,僅出現在南大的報告中,以「北京嘀嘀無線科技」的名義招募7人,令人不禁聯想其艱難的運營處境。
四大新秀中,最愛投資應屆生的其實是拼多多,且多以「馬甲」身份出現,很容易被忽略。
在浙大,拼多多分別以杭州微米網絡、上海尋夢信息的名義招募58人、39人,又以杭州埃米網絡的身份出現在上交大的僱主名單上,招募55人,並在南大招募56人,僅僅三所高校,就招募了208人。考慮到拼多多在2018年末的員工數只有3683人,比例非常之高。
碩士最愛,浙大成高地
清華、浙大、上交三所高校,均披露了企業招募應屆生的學歷分布,其中,華為、BAT四家企業,均主要以招聘碩士研究生為主。比如,華為共招募1075人,其中碩士學歷畢業生佔75%,特別在清華,錄取189人僅有2名本科生。
至於薪酬部分,根據公開披露的數字,就研發人員而言,10家科技公司校招碩士的年薪均在30萬以上,博士的年薪則普遍在50萬以上,遠遠超過一般畢業生的平均水平。
對於稀缺的高端技術人才,各大公司更是毫不吝惜,比如,華為對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達200萬元。
有意思的是,不同區域的名校,在畢業生去向上顯露出明顯差異。在TOP2高校的重點用人單位中,起薪高的科技行業並非主流,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畢業生,去的最多的是各省組織部和國企,特別是北大,8個省的組織部和7家金融機構佔去20家重點僱主的3/4,與北大文理兼修的學科特點相關。(我們不排除北大選擇性披露僱主的可能)。
最愛去科技行業的是浙大人,單單10家樣本科技公司,就在浙大招募1169名應屆生,佔到實際就業總人數的15.86%,大體是清華、北大、上交大三家的總和,這種態勢發展下去,浙大在中國網際網路業未來將是一股大勢力。
浙大人還特別愛去民營企業,在集中就業前20家僱主中(杭州微米網絡、上海尋夢信息視為1家),居然有10家為民營科技公司!華為、阿里、網易和騰訊在八強中佔去一半席位。
誇張一點說,中國最好的大學網羅了最聰明的頭腦,名校畢業生選擇多,人也精,其去向可看作是對科技公司品牌實力、發展前景、薪酬待遇等的一次綜合投票,這些頭腦發揮的效應是長期的,如果能留得住的話。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