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大學捐款動輒上億,國內大學捐款卻無人問津?

2020-12-11 騰訊網

  文/滬江網校留學

  美國時間上周三,休斯頓大學醫學院的同學們迎來了一個爆炸性的好消息。

  一位校友,捐出了一筆高達300萬美金的巨款,他將用這筆捐款cover這一屆入學的所有三十名醫學院學生的全部學費。

  消除了他們長達四年之久的漫長學醫之路的巨額學費之憂。

  也就是說,這筆捐款不是用來修建學校硬體設施,或者用來科技研發,而是專門用來當作這30名學生的學費。

  要知道,在美國學醫是非常昂貴的,尤其在私立學校更是如此。

  圖源來自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在私立醫學院讀一年的費用可達4萬美元或者更多,而在公立醫學院就讀,一年學費一般要花一萬五千美元以上。

  多數學生不得不貸款來支付上醫學院的開銷,許多學生在完成學業的時候債臺高築。

  而與此同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想考入醫學院,錄取率還不到申請人數的5%。

  學費這麼貴,但卻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在美國屬於高收入階層,而且不僅掙得多,還受到社會的尊敬。

  等於說,這屆的學生,基本上一文不花,畢業之後再實習兩三年,就基本上一隻腳已經踏入美國中上流社會了。。

  而且,捐款的這位「大佬」還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寧願以匿名的方式捐款。

  和有些想通過捐款這種方式來吸引關注度的人不同,人家就是想默默捐錢,默默做奉獻,並不是為自己贏得某些利益而為之。

  就像是每一個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的誓言一樣,通過奮鬥掙到財富,並且以捐款的方式回饋了母校的培養。

  美國校友捐款太多,不勝枚舉

  在美國,名校的校友捐贈率一般為30%~40%,哈佛大學的捐贈率為48%,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大學捐贈率更是高達68%,意味著每100位校友中有68人捐款。

  這其中,不乏奪人眼球的巨額捐款。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收到了來自校友約翰·保爾森捐贈的高達4億美金的捐款。

  圖源來自華網

  2010年,印度最大的綜合性汽車公司TATA集團就向哈佛商學院捐款5000萬美元,創下哈佛曆史上最高的國際捐款紀錄。

  2015年,約翰·保爾森向哈佛大學捐款4億美元,打破了校史記錄。

  大名鼎鼎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基金會也是捐款大戶。

  圖源來自香港報

  當然,絕大多數捐款是一百到一千美元數額不等的小額捐款,主要表達校友對母校的關注與感激。

  小編以前就在美國大學的校友部門做student worker,一年下來,經常會收到來自很多校友們的小額捐款。

  其實幾百刀並不會對學校的排名有什麼直接影響,但是這種行為體現著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對學弟學妹的關愛。

  美國這種為母校捐款的文化傳統和氛圍特別好,每個人都覺得應該為學校出一分力。

  大家有多少出多少,有錢的多出,沒錢的少出,但這同時體現了所有人對給母校捐款這件事的認同和支持。

  圖源來自the journal

  在這方面相比,中國的高校要向美國高校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1980年至今,雖然我國高校累計接收校友捐贈總額達171億元。

  其中,北京大學校友捐贈突破21億元,居全國高校首位,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校友捐款超10億元,分列第2,3位。

  圖源來自中時電子報

  但與美國大學相比,我國大學校友捐贈規模仍然相形見絀。

  數據顯示,2011年耶魯大學校友捐款7億美元,2010年哈佛大學校友捐款6億美元。

  2015年12月美國的國會研究服務報告(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顯示:2014年,美國大學獲得的總捐助數為5160億美元。

  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造富能力並不差,2014年僅清華、北大兩校培養的億萬富翁就分別達到132位和125位。

  問題在於,一些富豪在選擇捐款時,並不會把國內高校作為首選。

  2010年初,耶魯大學2002屆畢業生張磊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美元,但這一舉動卻遭到相當一部分網友非議。

  圖源來自高禮研究院

  原因在於,張磊本科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

  有人質疑,為什麼不捐給中國的人大,而選擇美國的耶魯。

  圖源來自wholeren.com

  無獨有偶,香港企業家陳啟宗、陳樂宗兄弟承諾向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捐款3.5億美元,這是哈佛創校以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贈金額。

  陳啟宗並非哈佛校友,但卻選擇美國高校而非中國高校捐贈,這令人非常唏噓。

  選擇捐贈國外大學的原因

  美國大學能夠吸引大多數校友紛紛捐款的原因,首先是因為美國的大學大部分運營學校的資金來源不源自於政府,而是學費和捐款。

  比如隨手查一下兩個名校:

  斯坦福的頁面Fina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Facts上寫著:

  再看哈佛的年終財政報告:

  最大頭也是捐款收入,佔35%,第二是學費佔20%,第三是收到的專項科研經費,佔19%。

  所以學校在平常運營的時候會對校友的資源非常重視,不時發郵件問候一下啊,偶爾會組織個聚會聯絡感情。

  同時學校也會讓校友們知道,要想要你的母校排名上升,就必須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

  圖源來自US News & World Report

  充足的資金是提高學校的排名和知名度的基礎,而母校的排名上去了,校友們自然也從中受益。

  一些主流的排名機構如US News and Reports、Forbes等在進行大學排名時,甚至校友捐款參與率也是考核項目之一。

  而和國外大學相比較,我國大學所做的基本還是向靠政府支撐,缺乏像國外大學一樣鼓勵校友捐錢的意識。

  正如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採訪時所言:

  「大多數重點大學,更願意多爭取國家經費,並不重視校友募捐」。

  圖源來自鳳凰網

  其次,美國大學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成功灌輸學生一種「家」的概念。

  在解釋為什麼給耶魯捐贈時,張磊就說:「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一點也不誇張。

  「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

  張磊說,自己創辦的高瓴資本,是以耶魯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運作起來的,自己的母校在公司初期運作期間投資幫了很大的忙。

  國內的高校同樣為了培養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往往忽視了一些東西。

  學生畢業之後,國外的大學通常會通過校友會組織,持續關注校友的事業發展。

  美國的名校,特別是常青藤,對此做到了極致。

  圖源來自無憂美國

  比如,學生畢業後,學校會定期把校友刊物免費寄到校友家,告訴大家最近學校發生的活動,和學校其他校友的動態。

  耶魯選校董,都要把校友的選票統計在內。

  要知道,校董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校長就是校董事會任命的。誰進董事會,學校都要由校友決定。

  2002年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當選耶魯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協會的支持。

  這可能是當時在美國工作的中國耶魯校友在美國行使的唯一一次選舉權。

  圖源來自搜狐手機

  所以,美國大學學生畢業拿的並不僅僅是一張耶魯的文憑,而且是一個當家作主的權利。

  剛入學的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錢,學校會儘可能在經濟上給予幫助。

  入學後,學校對學生無微不至,有時讓我感到學校活象個慣孩子的父母。

  一位美國學生告訴我: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的孩子,剛離開父母心裡空落落,大學就要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迅速填補父母在孩子心裡留出來的感情真空。

  如果你在大學裡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學校最高興不過的。

  大學所期望的是:你們夫妻一輩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裡組成的,都會把大學當成自己的家。

  而當這種「家」的概念形成之後,你當然會把大筆的捐款拿出來,當然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讀大學。

  這種親切而又有傳承色彩的教育理念,給了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強烈的歸屬感,把這裡的大學當作了自己唯一的母校。

  圖源來自http://msnbc.com

  而近期國內高校也在為此做著努力。

  在復旦大學官網首頁,記者注意到「捐贈」連結,點開後是「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網頁。

  其中,校友捐贈是一個專門的網頁連結。進入「校友年度捐贈」網頁後可以發現,該網頁與一些電商平臺的購物模式非常相似。

  包括註冊、登錄、捐款車、我的捐款。。。

  圖源來自復旦大學官網

  捐款校友可以輕鬆自如地捐款,捐款成功後,還可以查詢所捐項目的進展,管理自己的捐贈記錄等。

  它就像一個商品,你可以選中它、添加進捐贈車,選擇捐贈份數,再提交訂單付款,像在電商平臺買東西一樣簡單,讓校友隨時隨地與母校互動。

  不僅如此,網頁裡還有新聞動態,定時都會更新學校的新聞和成功校友傳記,還有某些項目需要籌款詳情,都可以在上面一目了然。

  圖源來自復旦大學官網

  但即便如此,其在發動校友捐款的廣泛度上仍有局限。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李然表示,她並不知道學校推出了校友捐款平臺。

  她身邊的同學對此知道的也不多。

  「有人在朋友圈看到過相關推送,我也看到過捐款事宜的推送,但沒有點開看。」李然說。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

  輸在起跑線,並不代表我們會輸在終點。

  相信在這條路上,我們自己的高校會越辦越好。

相關焦點

  • 中國一位富豪給美國大學捐款,為何不捐國內?他說國內高校都很有錢
    例如,首富李嘉誠,為了家鄉汕頭的發展,累計給汕頭大學捐款高達80億元人民幣。還有包玉剛,將自己部分財富捐出來在家鄉創辦了寧波大學,累計也至少有幾十億元。 但是,還有一些企業家,同樣選擇給高校捐款,但是並不是捐給國內高校,而是捐助給國外的高校。 例如,我國著名地產企業家潘石屹,曾經捐款給哈佛大學1500萬美元,還向耶魯大學捐了至少有1000萬美元,聽說他捐款給美國的大學已經有相當於6億人民幣了。
  • 多特瑞向美國猶他谷大學捐款1770萬美元
    近日,全球領先的芳香護理和精油企業之一多特瑞宣布,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向美國猶他谷大學捐贈1770萬美元,這是該校自建校以來收到的數額第二大的一筆捐款。  美國猶他谷大學校長阿斯特麗德·圖米內茲稱,此筆捐款對於學校和學生意義非凡,將幫助學校從藝術、科學和體育等方面改善教學條件。
  • 中國富豪給美國大學捐款,6億、23億、70億,他說捐內地自討麻煩
    例如曾出任汕頭大學校董事會名譽主席的李嘉誠,對汕大的捐款累計已高達80億元人民幣。還有「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捐資在家鄉創辦了寧波大學,累計至少幾十億元。然而,雖然有許多傑出的企業家對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有一些人同樣是選擇給大學捐款,但卻不是對國內高校,而是把錢捐給了國外。
  • 美國又搞事情!要求六個大學限期交出中國等國家的捐款記錄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紅茹)近日,美國國會以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為由,要求哈佛、耶魯等六所美國著名大學,限時交出過去5年多來接受的數億美元捐贈的記錄,這裡面很多捐款都來自中國。James Comer肯塔基州),根據《高等教育法》給芝加哥大學、德拉瓦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校長們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們最遲於8月10日,提交自2015年1月以來收到的來自外國的禮物或與之籤訂的合同或協議的未經編輯的記錄。議員們在信裡說,這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對手國家對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直接投資的影響。
  • 日本留學:東京大學靠捐款能年入8億?日本國立大學捐款收入排名
    有沒有學費少、獎學金多,還有很多特別福利的日本大學呢?當然有!我們如果把大學比作一所公司,那麼這所公司的收入來源除了學生繳納的學費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項收入就是外部捐款。捐款收入越多的大學,不僅可以避免赤字,還可以將多餘的錢用於校園的建設,提高學生的獎學金等。
  • 2019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名,武大第4,第一名捐款高達31億
    為何這麼說呢?校友對母校的捐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反映學校的管理和培養能力。向母校捐款的校友越多,說明該校的培養人才模式上更可取。那麼哪些大學的校友捐贈最多呢?今天我們一起看看。2019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名,武大第4,第一名捐款高達31億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從上面的榜單可以看出,北京大學以31.43億的捐款金額排在第一名,也是國內唯一一所捐款金額超過30億的大學。
  • 美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收到神秘巨額捐款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收到一名神秘捐款人捐贈的700萬美元,這名神秘捐款人已向15所大學捐款至少8150萬美元。 據美聯社5月2日報導,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校長弗蘭·厄爾默1日宣布收到了這筆神秘捐款。 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有2萬名在校生,該校官員說捐款中的600萬美元將用作向女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發放獎學金,其餘將劃撥給一家新建立的、將於明年秋季運營的科學研究中心。
  • 河北大學捐款捐物支援武漢大學
    中新網河北新聞2月24日電 (呂子豪 於冬偉)據河北大學黨委宣傳部透露,由河北大學師生、校友捐款71.56萬元人民幣購置的呼吸機、監護儀、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及1000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於2月23日同車運抵武漢大學。
  • 為何中國夫妻向外國學校捐款7億,也不願捐給母校?原因讓人沉思
    其中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會對自己的母校進行捐款。幫助教育事業是對下一代最好的資助了,然而在我國有一對夫妻,他們在成功之後,卻寧願向外國學校捐款7億,也不願意捐給自己的母校,其原因讓國人汗顏。這對夫妻就是陳天橋夫婦,他們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就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 兩位富豪疫情0捐款,都給國外捐款,一位身家百億,一位曾是首富
    可是近年來,人們突然間對潘石屹的觀點變了,潘石屹也不再是以前的潘石屹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非常多的國內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馬雲旗下阿里共捐款11億。馬化騰旗下的騰訊共捐款15個億。仔細發現,一共有170家企業當中沒有一家是SOHO中國的捐款,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喊了一聲加油之外,潘石屹仍是一分未捐。
  • 北大捐款美國,刺痛了國人的哪些敏感神經?
    北大此次輿情的爆點在於,捐款對象是「美國」,捐款人是「北大」,而且,新聞還覺得自以為豪地提到了「僅用24小時」……這短短的消息,無一不是如刀子如鋼針扎在國人的痛楚!因為新冠病毒,國人對美國的憤怒可謂是集體爆發。先是美國大兵一事,之後便是美國的胡攪蠻纏,對我們國家的各種污衊,各種誹謗。美國一次次種種流氓式操作,讓我們國人的怒火達到了頂點。
  • 一有錢就捐款,連遺產都不給子孫留的外國富豪,真有那麼高尚嗎?
    說到捐款的話題,國內近些年也出現了不少慈善大佬,恆大的許家印、福耀的曹德旺等人,都是十分有慈善心腸的富豪,而他們歷年來捐贈出去的錢,也不在少數,僅曹德旺個人就捐了160多億。提起捐款這個話題,大家的看法一直都不少,有人認為富豪賺得多,理應捐款,但是也有人比較理智,賺多賺少都是個人能力。而捐款不應該成為一項「強制」業務。所以對於富豪們的捐款,外界對其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還記得當年賈伯斯遺孀裸捐了1750億元,比曹德旺足足多出了十來倍,而賈伯斯遺孀的裸捐做法,在國外十分常見。
  • 杯水不足用 布隆伯格捐款凸顯美大學生還貸壓力
    美國紐約市前市長、億萬富翁麥可·布隆伯格向母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捐款18億美元(約合124.9億元人民幣),希望以助學金形式幫助出自中低收入家庭的本科學生。一些媒體分析,這一舉動凸顯美國大學生面臨的助學貸款歸還壓力。【卸本科壓力】布隆伯格18日宣布捐款決定,在《紐約時報》專欄發表文章,說他的父親是記帳員,每年賺的錢從來沒有超過6000美元。
  • 潘石屹捐款哈佛真實原因,逐漸明朗
    2014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向哈佛捐了1500萬美元,隔了3個月之後,又向耶魯大學捐贈了1000萬美元。外界還傳聞,潘石屹、張欣夫婦先後向美國捐了6個億。具體多少無法求證。唯獨可以求證的是,潘石屹捐款哈佛真實原因是什麼。
  • 史丹福大學:錄取趙雨思與捐款無關,退學是因作假
    5月6日,史丹福大學通過郵件回復表示:並未收到650萬美元捐款,只在趙雨思入學數月後收到50萬美元給帆船項目的捐款,錄取趙雨思與捐款無關。趙雨思目前已被退學,退學原因是申請入學資料作假。關鍵的「77萬美元」史丹福大學表示並沒有收到所謂650萬美元的捐助,而辛格基金會向斯坦福帆船項目捐款的總數是77萬美元,也並不是650萬美元。「我們不知道這77萬美元是否是辛格所收650萬美元的一部分。」校方在郵件中稱。
  • 中國「電池大王」向美國大學捐款七千萬後,公司破產,負債兩個億
    在現代中國,也有這麼一位「電池大王」,在他給美國的大學捐了7000萬人民幣之後,他的公司出現了財產問題,後來公司破產,他背上了接近兩個億的債務。這些巨額的財富數字都是普通百姓一輩子都見不到也摸不著的,無數人為其感到唏噓時,也有人認為這是「報應」,那這位超級富豪是為什麼會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的呢?
  • 美國洛杉磯華人移民家庭義賣捐款 幫助華人新移民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洛杉磯縣東區蒙特利公園市的農曆新年街會上,美國洛杉磯中國城華埠服務中心接到一筆非常特別的義賣捐款。一個華人新移民家庭在洛杉磯創業後,立志要幫助更多華人新移民。
  • 歐巴馬的推薦信能讓一個人進哈佛大學嗎?為什麼大額捐款有時可以
    歐巴馬的推薦信能讓一個人進哈佛大學嗎?為什麼大額捐款有時可以? 今天在悟空問答裡看到有人問「歐巴馬的推薦信能讓一個人進哈佛大學嗎?」這個問題,初看到有點詫異,細想釋然,能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用中國思維考慮美國問題的色彩在其中。
  • 廣東高校為何這麼有錢?90年前的中山大學就是國內最富有的大學
    廣東高校不斷甩出大手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5000畝)、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1650畝)、眾多頂尖名校落戶深圳,動輒數十上百億的投資,廣東高校正不斷刷新人們對於廣東高教的認知,力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 張藝興向韓國捐款2000萬韓元?比國內捐款多?看看他怎麼說
    楔子近日,關於張藝興向韓國捐款2000萬韓元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引發熱議。說起來,面對此次疫情,張藝興真的做到了一個優質偶像該做的一切,先讓我們來大概列一下他都做了什麼吧,第1個是捐款,在疫情發生之初,他就在第一時間通過工作室向武漢捐款了10萬元;第2個是捐物資,前一陣子,網絡上屢屢曝光了張藝興物資抵達一線的消息,不完全統計,只是口罩就超過了30萬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