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朋友》: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中國童年

2020-12-25 澎湃新聞

近些年,

一組記錄70後80後童年場景的

攝影作品紅遍全網,

快來找找有沒有你的童年:

做眼保健操的時候偷偷睜眼睛;

夏日的午後大口地喝冰涼的橘子汽水;

臉上塗上鮮豔的胭脂參加兒童節表演;

扮成小動物玩遊戲;

放學後,趴在家門口的椅子上寫作業;

騎小三輪車去離家不遠的小公園;

拿著玩具槍打仗,身邊是熟悉的熊貓垃圾桶;

用蘸滿墨汁的毛筆勾出一隻奔騰的小馬;

教室的牆上,張貼著「我們都愛小紅花」;

春天到,一起擠進小卡車的後車廂出去郊遊;

這些沒有比劃剪刀手的質樸生活場景,

喚起了70後、80後對純真年代的記憶。

可大家都不知道誰是攝影師。

攝影師秋山亮二

2019年1月,

一條攝製組在東京採訪到了

這位拍攝了中國小朋友的攝影師秋山亮二。

與東松照明、森山大道、

荒木經惟等一代日本攝影師一樣,

秋山亮二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崛起於戰後五六十年代。

1974年,他們的作品曾一起

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的「新日本攝影」展覽中展出。

1982年前後,秋山亮二接到了

「拍攝中國小朋友」的項目。

於是前後五次來到中國,

拍下了近8000張彩色照片,

整理出版成《你好小朋友》攝影集。

秋山說:

「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

撰文 | 成卿

攝影師秋山亮二,今年77歲了。他與太太、女兒住在東京市郊的一棟和風小別墅裡。

父親秋山青瓷是個職業攝影師,從小家中就有許多照相機,受父親的影響,秋山亮二從學生時代也開始自己拍照。

 
秋山亮二的作品在1974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圖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官網)

大學畢業後秋山進入美聯社做攝影記者,一年後跳槽去《朝日新聞》,工作兩年後卻漸漸感覺自己不適合在機構裡工作,更想拍攝自己想拍的內容。他在23、24歲辭了職,自由攝影師的職業,一做超過了半個世紀。

1982年,一家當時在日本賣攝影器材的大公司想在中國開拓業務,找到秋山去中國拍攝一組中國小朋友的照片,想製作成年曆做宣傳。

1983年版《你好小朋友》封面

說到拍照對象是小朋友,40歲的秋山很樂意,家中正好有念小學的一雙兒女,「不論在日本還是中國,背負著未來的就是小朋友們!」

為了拍攝中國小朋友,秋山前前後後去五次中國,每次兩到三周的時間,不僅走遍了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主要大城市,南邊還到了海南島,北邊去了內蒙古、新疆,在80年代初的條件下,進行了一場相當奢侈的旅行。

照片越拍越多,便做成了攝影集,取名就叫《你好小朋友》,還送去中國的各個少年宮。

秋山對人物、對城市的捕捉正是「街頭紀實」風格。這種平面攝影風格,在20世紀70年代前後在日本攝影界佔據著強勢的地位。

練習民族樂器

少年宮的圖書館

▍愛學習的中國小朋友 

拍攝中國小朋友前,秋山拍了一組東京小朋友們的黑白照片。

東京的小朋友們過著很忙碌的生活,每天上完學還要去補習班,回到家中還要寫作業,看上去比大人們還沒精神。這組照片,秋山取名叫做「不愉快的小朋友」。

到了中國,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光景,中國的小朋友們,都各自拼命努力地在學習。

在空中練雜技的上海雜技團少女

上舞蹈課

在學校裡,秋山見到了好多熱情的小朋友。

在專門教授芭蕾舞、雜技的學校,拍下了小朋友練功時絲毫不懈怠的模樣。

借書攤

另一件讓秋山驚奇的東西是借書攤,馬路邊上支起的小攤鋪上琳琅滿目擺著雜誌、小畫冊,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借著看。

不止是大人,許多小朋友都會去借書,就在路邊看起來。

「中國果然是一個文字的國家啊,小朋友們都愛讀書,真拼呀!」

在少年宮集合的小朋友

村裡的少女

▍大城市和小鄉村裡的小朋友

秋山的整個拍攝得到了一位名叫齊藤的日本先生的照顧,齊藤的身份也有很有意思,在國共內戰的時候,齊藤還參加過解放軍,當時的戰友們也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了各地的領導幹部。

為日本小朋友寫書法的小學生

齊藤先生通過這些關係聯絡到了中國攝影協會的各地分部,哈爾濱分部,上海分部等等,方方面面便帶秋山安排好了。周到的安排卻也有讓秋山深感困擾的地方: 

「攝影協會收到了通知說從日本來的秋山先生要來拍照,常常為我準備好小朋友。

小朋友的父母們會特地給他們穿上好看的衣服,還會給化化妝、塗塗口紅什麼的。」

「雖然這待遇讓我很開心,但就自身而言,還是想拍小朋友們沒有太多修飾,自然的樣子。趁著大人們不注意,我會偷偷把他們的口紅給抹掉(笑)。」

走遍了上海、北京、大連、廣州、蘇州、昆明等等大城市:「果然城市的孩子是經過洗禮的,我背了大大小小許多相機,很多小朋友,直接從我面前走過,一點都不好奇。」

 

去海裡遊泳的小朋友

整個行程最為難得的是在30多年前,秋山去到了許多外國人不怎麼有機會能去到的地方:

去到了海南島,端著椰子、穿著泳衣、開懷大笑的小朋友,有一種夏威夷一樣的熱情。

市區內的伏佛山山頂

玩耍的內蒙古小朋友

在內蒙古,秋山拍下了下雪的樣子。雖然之前的路途中,中國司機走雪地不用防滑鏈,讓他心驚膽戰了一路。

到了鄉下的許多小地方,在那個拍照不普及的年代,背著兩三臺相機的秋山便會顯得特別扎眼,

「周圍經常聚集起來很多的小朋友們,他們會好奇這個叔叔在做什麼,我大概就像外星人一樣的存在吧!」

兒童節前夕正在彩排的小學生

作為一個不會中文、沒有在中國居住過的外國人,問起秋山先生是怎樣捕捉那個時代的細節,那些小朋友的動作神情?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會笑著和他們搭話,教他們日本小朋友的遊戲,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然後在小朋友們沒注意到的時候很快地把照片拍好。」

來看婚禮的小朋友

「拍照的時候,被拍攝的對象對你產生了討厭的感覺就拍不成照片了。」 秋山說自己從不拍被拍者不樂見的照片,

「要傳達出自己並沒有在做什麼壞事的信息。事實上也沒在做壞事啊,一直抱著想要拍你好看的樣子的心情在拍照的。」

「我總是在尋找對方向往的狀態,看起來很幸福、很美好的瞬間。按下快門時,我和對方是融為一體的。「

▍「誘拐」小朋友  

聊起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秋山指著攝影集的封面,開玩笑說:「就這次拍攝呀,我差點要被警察抓起來了!」

「在新疆吐魯番,水果很好吃的地方拍的。當時在市場的攤位上拍西瓜,旁邊有很幾個可愛的小朋友,比起市場的環境,便想去好看的大自然裡拍照,於是拜託同行的翻譯叫來了小朋友們,一起坐上小巴去了個景致很好的地方。」

「照片拍了大約不到1個小時,回到了市場上,然後就不好了,小朋友們的父母們都聚集過來了,說我誘拐了他們的小孩。」

「趕緊向大家道歉,通過翻譯和大家說明是去拍照的,當時也用拍立得拍了照,把照片給了小朋友們,大家也都很快理解了。「

「真的是做了很大膽的事情啊!只有這些照片是這樣特意去找了場地拍攝的,真是一組好照片呀!「

吃辣麵條的小朋友

▍體驗最市民、最鮮活的中國生活 

秋山翻著影集,看到一張面容表情有些「猙獰」的小朋友:

「時隔許久我在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發現這張露出『麵條好辣呀』的表情,之後後面還拍了十幾張照,但看起來麵條就沒有這麼辣。

其實我那個時候也吃了這個面,真的超級辣。所以在照片旁就寫下了這樣的說明文。」

太極拳

洗頭髮的女孩子

聊起對中國的印象,秋山的感受很樸素很瑣碎,卻又充滿了喜氣:

中國的菜很好吃;在有些小地方遇到飯館的杯子不乾淨,翻譯會賣力地給他擦;坐飛機機艙裡有蒼蠅,空姐會鍥而不捨地追著打;抵達北京之後的啤酒都是用壺裝的,喝起來格外爽。

故宮博物館前的父子倆

拍攝了北京的這個小朋友和他爸爸之後,秋山還自己去買了一樣的軍裝大衣,結果發現,淋了雨之後,衣服重得穿不起來。

他用著真實、溫情又頑皮的感官感受到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不久的一個市井的、鮮活的中國。

拍攝下中國小朋友的祿來相機

▍照片的質量和數量沒有直接關係 

秋山在那個時候拍照使用的照相機是祿來相機(Rolleiflex)。對比現在可以拍幾千張的數位照相機,那時候的一卷膠捲只能拍12張照片,一下子就拍完了,需要更換膠捲。

「我來一次中國要帶200卷以上的膠捲。在20kg的行李箱裡塞得滿滿的,來一次就會用完一整箱,拍攝的一路都要拖著行李箱。」

談到拍攝中國小朋友的照片數量,秋山記不清了具體數量,估摸著拍攝了有600到700版照片。所以乘以12張,達到了8000張左右。

「但拍出好的照片和拍了多少張是沒關係的呢。」

「現在的數位相機會帶來過度拍攝,隨意按快門會導致前期的觀察不到位。我很牴觸這種即興的大量拍攝,照相拍的是瞬間,為捕捉那一瞬間前期要做很多努力。」

秋山亮二與女兒在東京的家中

至今秋山仍在使用祿來相機拍攝,從不會用手機拍照片。他也不用社交軟體,不用手機郵件。

採訪結束與秋山分別時,他送給我們另兩本自己的攝影集, 繼續與我們開著玩笑:「你們這次來會坐新幹線(高速火車)吧,上了車隨便看看,下車前可以丟出窗外了!」

就是這樣明亮的、幽默的、充滿人情的秋山亮二,記錄下那個純真年代裡中國小朋友的真實、溫情。

▍編輯後記:

順著GPS導航找到秋山亮二的家,和風的小房子外有很漂亮的小花園。之前從照片中看到的秋山亮二有些嚴肅,但在冬日裡看到盛放的花朵的那一刻,我放鬆了,這應該是個很會生活、很有情趣的攝影師爺爺吧!

如猜想的一樣,和秋山亮二的採訪與拍攝非常的輕鬆與歡快,整個過程中他一直在與我們打趣、逗樂,發現可以用英文交流時,秋山立刻開始用流利且日本人少有的純正英語開玩笑,「我是1942年出生的,所以今年應該40多歲吧!」「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被警察抓起來了呢!哎呀,跟你開玩笑啦!」

秋山直爽又敏銳,拿著跟隨他幾十年的祿來相機手舞足蹈地比劃。拍攝快結束的時候,還為我們展示了一段自己練習已久的大提琴演奏。不難想像,當年被他拍攝的中國小朋友也是在他面前毫無戒備地展現自己的真性情吧!

雖然自己拒絕用手機拍照,在我們離開前,秋山亮二熱情地邀請了我們與他、他的愛犬「星期五」來了一張手機大合影。

圖片提供:青艸堂

Photos©Ryoji Akiyama

《你好小朋友》攝影集的復刻版將在今年出版,於6月1日正式發行

相關焦點

  • 攝影好書|《你好小朋友》:元氣滿滿的80年代中國兒童
    Tintin(圖片編輯)推薦:第一次翻到攝影師秋山亮二的《你好小朋友》是2015年,內容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小朋友。當時我去學院的資料室借書,在一堆攝影專業書籍中偶然發現了這本畫冊。畫冊散落在書架上,並未被排進書架,顯然是近期有人翻過。
  • 1980年代,這位日本攝影師拍下8000張中國小朋友最動人的樣子
    (秋山亮二 攝)去年兒童節,一本叫做《你好小朋友》的攝影集風靡網絡,發行首日便售罄,並在網絡中掀起了一股80年代懷舊的熱浪。男孩手中的橘子汽水,少女臉上的涔涔汗水……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先生記錄下當時中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個鮮活鏡頭。「這些不知何時被我們遺忘的笑容,真摯的眼神,融化在風景裡的欣欣向榮,在中國小朋友這裡被找到了!」
  • 一個日本人「偷拍」的中國小朋友,看完很暖!
    這是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鏡頭下的中國孩子。如同穿越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童年,時光在這些彩色照片裡重現。「中國的孩子們,怎麼如此生氣勃勃」「那些孩子們,如今都已經長成了優秀的大人了啊。」秋山亮二上世紀80年代初前後共五次前往中國,用他的相機拍攝了近8000張中國兒童的笑顏,從中選出116張集結在《你好小朋友》攝影集中。3月22日,在日本東京,秋山亮二在家中翻看自己的影集《你好小朋友》。新華社記者杜瀟逸 攝這本攝影集於1983年在中日兩國出版,今年六一兒童節在中國再版。
  • 你好!八十年代的中國小朋友:一位英國攝影師遲到40年的禮物
    1980年春天,在一艘駛往中國的日本郵輪上擔任攝影師的英國人邁克·埃默裡(Mike Emery),跟隨遊客的腳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駐足停留,記錄了當時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場景。其中,天真爛漫的孩子佔據了他每卷膠捲的極大部分。40年後,他將塵封許久的珍藏進行整理彙編,作為禮物,贈予如今已步入中年的「八十年代的中國小朋友」。
  • 你好,小朋友
    ▼一張張稚嫩的面孔,透著放鬆的童真,透著童年專屬的好奇,透著未加修飾的苦惱與快樂。而攝影機背後則是一種獨特的細膩和溫柔。這組照片裡的主人公,正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小朋友。照片的拍攝者是日本著名攝影師秋山亮二。
  • 《你好小朋友》:上世紀末的人竟然是這樣生活的?
    秋山亮二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優秀攝影師,他出生在東京的一個不大的藝術的世家裡,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他一路有著豐富的履歷,而除此之外他的父親秋山青磁也是一位攝影家。上世紀80年代時,他為了獲取更多的靈感和不一樣的人文氣息而來到中國,拍攝了知名畫集《你好小朋友》,主要以小朋友為主角。他跑遍了中國36個城市,隨意地記錄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狀態,從而收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那個時代的孩子眼神中住滿了單純和孩童獨有的天真。他們面對著還不夠普及的鏡頭會新奇,會疑惑,會在不經意間偷偷地注視著這個來到他們生活中陌生而親切的攝影師。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1880年代京都:失火前的金閣寺,古樸的八坂塔
    本圖集照片全部選自日本明治時代的攝影師小川真一所拍攝到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京都的畫面,所有黑白照片全部經過作者手工上色。還原了150多年前的彩色京都。為了配合照片進行說明,本圖集特別加入了日本京都旅遊導覽圖進行說明。
  • 老照片:外國攝影師鏡頭下80年代的成都,悠閒而舒適的生活
    這是一組外國攝影師所拍攝的80年代的成都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抓取的都是當時的成都市井間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通過這些老照片能夠重溫30多年前那個安逸的老蓉城。圖為80年代的成都,一個家電商場門口擺著各種風扇,30多年前的落地風扇售價187元,價格確實不便宜。
  • 秋山亮二 《你好小朋友》《光景宛如昨》
    秋山亮二 《你好小朋友》《光景宛如昨》 2020-07-18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些小朋友的照片,讓我們想起快被忘記的童年
    國際《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小學畢業以後,我們便已經告別了童年。童年時代的生活,也許只剩下或清晰或模糊的片段。但若遇到合適的契機,也許能觸發塵封的回憶,比如小時候玩過的遊戲機,吃過的零食,收集過的卡片,看過的動畫片,聽過的歌……還記得《口袋妖怪》是怎麼玩的嗎?還記得跳跳糖是什麼味道嗎?
  • 看了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生活,網友:簡單而樸實,緩慢而真實
    看了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生活,網友:簡單而樸實,緩慢而真實。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攝影師鏡頭下抓拍到的真實日本生活圈粉了。儘管沒有使用多麼高端的後期處理技術,但是這樣的一組曬照勝在攝影本身的真實魅力。
  • 對話秋山亮二:解鎖《你好小朋友》的時光密碼
    所以,那時候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不僅可以來中國,還可以盡情使用膠捲進行拍攝。工作的內容就是隨意拍攝自己喜歡的東西,基本上也沒有什麼限制,因此我覺得非常開心。在拍攝《你好小朋友》之前,您已經來過中國很多次。在 1970 年代,來中國旅行是不太容易的事吧?
  • 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2》來了
    發行首日便售罄,並持續在網路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80年代懷舊熱浪。時隔一年,《光景宛如昨》(又稱「你好小朋友2」)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這是時隔38年首度公開的彩色照片。一條視頻《30年前中國小朋友海量舊照,懷念那些乾乾淨淨的臉龐》(20190316),秋山亮二先生聊了許多拍攝趣事。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
    提起日本旅行,又怎麼能夠少了京都的風光?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跟隨著一組日本攝影師的拍照,看看真實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如圖所示,喜歡來京都旅行的人,大抵都是愛這裡濃鬱的文化氛圍,以及原住民所展現出來的「慢生活」。
  • 「尋人啟事」:老照片裡的八十年代中國小朋友,你現在在哪?
    △ 北京,1980年,英國攝影師邁克·埃默裡(Mike Emery)和孩子們在天安門廣場合影。1980年春天,在一艘駛往中國的日本郵輪上擔任攝影師的英國人邁克·埃默裡(Mike Emery),跟隨遊客的腳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駐足停留,記錄了當時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場景。
  • 加拿大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特色
    加拿大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特色
  • 1983 童年往事,帶你回到此生最幸福的時光
    不妨先來看一組照片:近年來,這組由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拍攝的照片風靡網絡。照片拍攝於 1980 年代初期,主體都是那時中國的孩子們, 1983 年,這些照片精選結集成攝影集《你好小朋友》。《你好小朋友》,1983 年版封面。
  • 80、90年代的動漫回憶: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80、90年代的動漫回憶: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時代發展的越來越好,新一代的智能一體化也逐漸的取代老一輩的老手藝。不光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八零九零年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在我們還沒有智慧型手機,那麼多遊樂設施的年代。我們的樂趣就是那個小小的畫框裡每日七點半檔播出的動畫面片。80年代時電視機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還是一件稀罕物品。
  • 122張從未公開的照片,一代中國人的集體童年相冊_鳳凰網
    1981年到1982年間,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先後5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哈爾濱等12座城市,用8000多張照片記錄下了一代中國孩子的童年。《你好小朋友》從海量照片中選擇了116張,復刻版出版後,無數中國讀者被這些溫柔、細膩的影像擊中,稱這本攝影集中記錄的,是「中國孩子最純真的樣子」。
  • 122張從未公開的照片,一代中國人的集體童年相冊|百家故事
    去年6月1日,攝影集《你好小朋友》復刻版正式出版。1981年到1982年間,日本攝影家秋山亮二先後5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哈爾濱等12座城市,用8000多張照片記錄下了一代中國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