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海
為了在翻車時能起到保護作用,他們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
歷時140多天,跨越20個國家,行程5萬公裡……兩位鄭州「80後」小夥兒王世海和閆超傑,騎著摩託車橫貫俄羅斯到聖彼得堡看世界盃,繼續環遊歐洲之後,途經中亞沿著絲綢之路回國,完成了一段環遊歐亞大陸的旅程。
這一路,他們領略了無數美景、經歷了無數苦難、收穫了無數感動,他們的經歷,足可以寫成一本書,但也可以凝聚成一句話:人生只能在路上,夢想只能在前方,趁著年輕,去冒險,去體驗,去經歷,戴上頭盔,全世界都在腦後……
騎著摩託車去莫斯科看世界盃
今年盛夏,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俄羅斯世界盃。6月15日,開幕式後的第二天,王世海和閆超傑開啟了醞釀許久的「大計劃」,騎著摩託車從鄭州上路了。7月9日的深夜,兩輛「豫」字牌照的摩託車出現在記者在莫斯科租住的公寓樓下,面前的兩人鬍子拉碴、滿面風塵,難以置信,此前一直微信聯繫的他們,真的騎到了莫斯科。
王世海和閆超傑都是「80後」,平時在鄭州一個經營著自己的生意一個則是普通的上班族。從王世海摩託上貼滿的各色國旗,就看得出來他是一個資深騎友。2007年他就迷上了越野和騎行,用摩託丈量過中國的山山水水,到過阿爾金山、可可西裡、羌塘無人踏足的區域,還自駕走遍了東南亞。「雖然走過了很多地方,但沒有去過歐洲,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來一趟歐亞大陸兩輪穿越。」王世海說。
相比之下,閆超傑則是一個「菜鳥」,為了這趟出行,他買來一輛摩託車從零學起,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認為他「瘋了」。「這是送給自己30歲的禮物,人嘛,總要瘋狂一把,今年正好趕上了世界盃,穿越歐亞大陸還能把世界盃也看到,同時圓了兩個夢。」閆超傑說。
兩人在網上聯繫了一些有騎行經驗的網友借鑑經驗,制定路線、辦籤證、收拾行囊……「最大的準備,其實是心理建設。從開始的興奮、緊張,到路上的驚喜,各種心情一直伴著我。不過,到達與俄羅斯接壤的滿洲裡邊境時,各種情緒已經平淡,剩下的只有向前走的信念。」閆超傑說。
6月22日凌晨,兩人通過口岸,踏上了俄羅斯的國土。出發前,兩人買好了6月27日在喀山的球票——德國與韓國的末輪小組賽。沒想到一路狀況頻出,直到7月6日,他們才趕到了喀山,迎接他們的是滿街身著黃衫的巴西球迷,這天已是巴西與比利時的四分之一淘汰賽。
在莫斯科,兩人花高價買來法國與比利時的半決賽票,只停留了一晚,便馬不停蹄地前往聖彼得堡看球,「總算是搭上了世界盃的末班車」。
一路風餐露宿 每天只吃一頓早飯
不少環遊世界的人都會選擇開車,風雨不懼,車上載著冰箱,生活物資一應俱全,可謂愜意。但選擇騎摩託,就意味著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旅行。
馳騁在廣袤的陸地上,吃住行都是難題。首先,國外的飲食一來是貴,二來是吃不慣,兩個人的摩託車兩側都安裝了邊箱,後座上綑紮了滿滿當當的物資,有帳篷、小型燃氣罐和鍋碗瓢盆等。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做飯,「當然只能因陋就簡,煮上一鍋粥配麵包,或煮一碗麵配上辣椒醬、鹹菜就是一頓飯,時間充裕了會採購一些食材,炒菜、蒸飯改善生活。」
「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頓早飯,然後全天趕路,直到晚上露營。」王世海說,他們每天早上8點起床洗漱,之後就開始做飯吃,接著洗刷、綑紮、檢查,準備妥當再出發就將近11點了。「為了節省時間,早飯必須把肚子吃得結結實實。」
住宿基本就是在露營地扎帳篷,好在除了荒無人煙的遠東地區之外,歐洲各國沿途的露營地隨處可見,裡面電力、洗浴等生活設施都比較完善,費用也不算貴。不過遇到大雨也會很尷尬,有一次在義大利,半夜狂風暴雨,帳篷差點被衝走。
大負荷的騎行,摩託車難免吃不消,除了更換鏈條、剎車片、輪胎這些配件要找修車店,保養和一些小毛病,都是自己動手解決。記得快到巴黎時,兩人加完油,閆超傑開了10米突然停下問:「加成柴油會怎樣?」「車會報廢。」王世海話音剛落,閆超傑照著自己臉上就是三巴掌——他加錯油了。無奈,拆卸發動機、放乾柴油、用汽油衝洗油箱和噴油嘴,整整忙活了一下午,發動了三次,車終於著了。
「和吃住的艱苦相比,熱是最受不了的。」今年歐洲趕上了50年不遇的酷暑,白天氣溫能到三十七八攝氏度。為了在翻車時起到保護作用,騎摩託要戴著頭盔,穿一身20多公斤的騎行服,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白天熱得頭暈眼花,但停下來會更熱,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開。」
晚上,卸掉騎行服,鬆弛緊繃的神經,疲憊立刻襲來。懶得動彈,基本就是喝幾罐涼啤酒解解乏。「堅韌不拔的意志,強健的體魄,還有一個強大的胃,就是這三點支撐我們一路騎下去。」王世海笑著說。
暢遊歐洲大陸 「打卡」各大景點
7月14日,兩人從聖彼得堡出發,朝發夕至到了芬蘭。隨後一路向北,直至挪威一處名叫北角的地方——歐洲大陸的最北端。繼而調轉車頭向南,途經瑞典,最後來到丹麥。半個月的北歐之旅,在地圖上像一條高高的拋物線。
進入北歐,以為一切都會方便起來,但24小時不落山的太陽讓兩人的生物鐘完全紊亂。好在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公路一側是雪山流水,一側是碧藍的大海,山間穿梭著白色的麋鹿……
不過,高高在上的物價讓他們大呼消費不起——一小瓶礦泉水就要70多元人民幣,買一個漢堡套餐就要近200元人民幣,「我們帶著大塑料桶,一路上喝的都是路邊的山泉水」。此時,正值歐洲的夏日假,很多服務場所停業,自助加油機只支持帶晶片的信用卡,國內的磁條卡不能用,為了加油絞盡腦汁;途經的城市,提前在網上訂好酒店,可酒店沒有前臺,要憑郵件中的密碼開門,死活登不上郵箱,只能在路邊幹坐一夜……
8月1日,兩人從丹麥進入德國,第一站到了北部的大城市漢堡。「鄭州的一個哥哥在當地開飯店,我們第一時間就去投奔了他。」王世海說,老鄉家裡好吃好喝的,半個多月來第一次睡到了床上,一路的疲勞得以緩解。
5天舒適的日子後,帶著在華人超市買的100包榨菜,兩人繼續上路。下一站是荷蘭,正值暑期,風車鎮等大小的景點被無數中國遊客佔領,感覺好似回到了國內。接著穿越比利時,雖然只用了兩個小時,但仍不忘帶上這裡最著名的啤酒。
沿著鄉村小道,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法國,在「打卡」巴黎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各大景點之後,兩人沿著法國美麗的海岸線,一路向南開到西班牙,在歐洲的衝浪勝地海灘之堤感受了一把衝浪。繼續向前進入葡萄牙之後,兩人向北折回,再次途經西班牙、法國,進入瑞士,隨後南下義大利。
「我們在米蘭租了一輛房車,車上的冰箱塞滿了吃的,義大利比薩斜塔、奧地利滑翔傘、瑞士少女峰……玩了個遍。」王世海說,回到米蘭歸還房車後,繼續騎行之路,向南的途中僅用時5分鐘就穿越了袖珍小國列支敦斯登。在義大利東部港口,兩人登上輪渡,10小時後,迎接他們的是希臘。
沿著美麗的愛琴海,兩人從希臘來到了土耳其。此時,王世海的家人也趕到土耳其旅遊,順道探視他們,一家人租下房車痛快暢遊了一周。
騎行途中的露營地,騎友們會互相分享自己的食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騎行途中自己做的飯
三次意外翻車所幸安然無恙
一路上,兩人一直小心翼翼,可幾次意外讓人心有餘悸——在俄羅斯的烏蘭烏德,閆超傑中午犯困,一個彎沒有轉過來,摩託車繼續往前跑,人卻摔了下來。「當時感覺腿可能斷了。」
在前方領騎的王世海並沒有看到同伴翻車,「跑出去了半個小時,一個貨車司機直衝我按喇叭,向我比劃翻車的動作,我想壞了,趕緊掉頭回去找他」。這次事故摔壞了摩託的剎車,車把也摔彎了。所幸到一個小城市的醫院檢查後,閆超傑的腿沒有骨折。
帶著一身傷痛剛剛入睡,凌晨3點,警察敲開了房門。原來,是看病時醫生報了警,「因為我們都是在野外住,沒有居住證明,警察盤問我們這兩天都做了什麼,用翻譯軟體足足交流了3個小時。從這以後,我們每到一地,都要先去警察局備個案」。
沒多久,閆超傑又經歷了第二次翻車。由於摩託車裝載了大量的物資,正在騎行中,一側的邊箱突然掉落,打破了平衡,他連人帶車衝進了路邊的土溝。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俄羅斯遇到閆超傑時,他的騎行服和頭盔上已滿是擦痕。
第三次在挪威摔車最嚴重,閆超傑又是因為犯困翻車,腳拇指甲蓋被掀掉。「當時在一個較偏僻的地方,手足無措,沒想到5分鐘後救援人員就來了,警察和醫生非要讓我去醫院,說你們放心,這裡醫療不收費。」閆超傑說,此後,每次到加油站,他一定要喝一杯濃濃的美式咖啡,「雖然不喜歡喝咖啡,但摔車摔怕了,為了提神咬著牙也要喝。」閆超傑說。
回想起三次摔車的驚險經歷,閆超傑淡淡一笑。「現在我的騎行技術已經是大師水準了。」
曾經情緒崩潰兩人大吵一場
歷經磨難,屢次翻車,閆超傑都沒有想過放棄,可不斷累積的孤獨感卻差點擊潰了他。出門數月,興奮勁兒早就煙消雲散。每天,兩人一前一後,陪伴他們的只有耳邊的引擎轟鳴和風聲。「枯燥、乏味,只能和自己對話,思考人生,後來麻木到像是不停在往前飄。」王世海說。
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兩人碰到一輛粵A牌照的五菱宏光,炫酷的改裝,貼滿巴薩的標誌。車主是一對來自廣州的夫婦——巴薩的鐵桿球迷。夫婦倆從廣州開車到俄羅斯看完世界盃,從中歐一路到西班牙,只為再看一場巴薩的比賽。「他們打算在當地把車託運回國,實在開不動了。」事實上,很多國內車友開車來歐洲,有毅力再開回去的很少。
「滾吧!」「散就散!」在西班牙的一處停車場,兩人大吵一番。因為閆超傑想把摩託車託運回國,坐飛機走,而王世海想繼續走完全程。「當時情緒突然崩潰了。」閆超傑說,試想,兩個大男人幾個月朝夕相處,為了省錢和節省負重空間,還要擠在一個帳篷裡睡,老外甚至看他們的眼神都有些異樣。一路上,從小到大的經歷、天南海北的見聞,能聊的話題全部聊完了,「後來我們每天晚上坐在地上,自顧自地喝啤酒,幾個小時沒有一句話」。
歸途歷經四季 海關為他們延長關門時間
在土耳其與家人分別後,繼續上路。9月14日,兩人行至歐亞大陸橋,脫歐入亞意味著返程之路開始。因為此前和家人玩了太久,兩人去伊朗的籤證過了期,原本想沿著中亞回國,體驗一番古絲綢之路,無奈只能繞個大圈——進入喬治亞,沿著黑海一路向北開,繞道俄羅斯。可馬上要到俄羅斯索契口岸時,才知道這裡竟沒有開放,白白跑了幾百公裡。
喬治亞與俄羅斯只能走高加索一個口岸,兩人只能折回頭一路向東,進入了高海拔的高加索地區,翻越崇山峻岭。「做回程計劃時忽略了天氣因素,一路上經歷了四季變化,到了山裡氣溫已經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王世海說,一路上,兩人把能穿的衣服全部穿上,用塑膠袋裹著手,頂著寒風艱難前行。經過在俄羅斯的艱難跋涉,終於抵達哈薩克斯坦。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沒有哈薩克斯坦的籤證。還好,遇到俄羅斯的熱心華人幫忙,原地等待了一周辦好籤證。可進入哈薩克斯坦走了一半,大雪封路,摩託車寸步難行。無奈,兩人僱了一輛小貨車,拉著他們在大雪中走了幾百公裡,直到新疆的阿克圖口岸。這一天,已經是10月19日。
「海關知道我們騎摩託走遍了歐亞,為了我們專門延長了關門時間,武警、公安、海關等上下幾十個人一直等我們入關直到夜裡,所有人都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我們,狂風暴雪這一刻都化成了濃濃的溫暖。」王世海說,入境新疆之後,依舊是大雪天氣,還好朋友的拖車已經提前到達。11月初,他們平安抵達鄭州。
一路收穫感動 天下騎友是一家
一路車輪滾滾向前,收穫也愈來愈多。除了美景,好心人的幫助是最難忘的回憶。遇到他們的中國人無不連連讚嘆。在挪威,來自江蘇的遊客硬要塞給他們200歐元,叮囑他們一定要吃頓好的;在葡萄牙,偶遇一對開車環遊歐亞大陸的上海夫婦,吃到了夫婦二人做的家鄉飯菜;在義大利一個超市,一個中國大叔知道了他們的經歷,說啥都要幫忙付帳……
老外們見到來自中國的騎友,也無一不豎起大拇哥。在芬蘭,兩個澳大利亞的騎友告訴他們一定要去歐洲的「騎行朝聖地」看看,帶領他們騎行了一周,來到被譽為「世界盡頭」的北角。在這裡兩人收穫了一路上最難忘的美景,星辰與極光交相輝映,仿佛伸手就能將北極星摘下。
在德國,閆超傑的摩託經歷幾次摔車後需要大修,但1700歐元維修費讓他望而卻步。找到一個即將打烊的修理廠,店主是一位老人,聽說他們是從中國騎過來的,二話不說,推進來!事後才知道,老人也是資深騎友,到過世界各地,唯獨沒有去過中國。老頭第二天就要舉行婚禮,為了幫助他們忙到半夜,最後才收了200多歐元。沿途的露營地,來自全世界的騎友都會向他們分享自己的食物,為了回報,廚藝不錯的閆超傑也會燒個中國菜,放上四川的麻辣調料,吃得老外們心花怒放。一路上,有各國的騎友留下電話地址,隨時歡迎他們來做客。
「摩託車群體是一個大家族,沒有被車窗包裹的私密與冷漠,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而結識相聚,騎上車,欣賞共同的美景,相互幫助,無話不談,摩託車騎士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世界。」王世海說。
領略最好的風景要騎摩託走遍世界
摩託車曾經是佔據大半個中國的交通工具,隨著汽車的普及和政策的限制,留下來的少部分人不再單純將摩託車用於代步,而是作為休閒娛樂的方式,漸漸形成了摩託車文化圈。
王世海說,在歐洲,沿途出遊的人比比皆是,有依靠徒步搭便車的驢友,有騎70年代古董摩託的老爺爺,有開著房車舉家出遊的,還有毅力不凡的自行車騎手,其中騎摩託車是最流行的方式。
「最好的風景往往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摩託車才是最佳的旅行夥伴,在旅途中走走停停,領略記錄各地風土人情,遊覽大千世界的風光美景。只要一臺車,一個你,就能擁抱整個世界。在老外看來,這種融入自身血液中的探索、冒險精神似乎並不屬於中國人,但知道了我們的經歷後,都發自內心地認可和尊重。」王世海說。
一路的孤獨和堅韌,會帶給人獨特的人生感悟。王世海說,在無垠的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類才能真正懂得向前看,才能懂得為自己而活。在旅途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讓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加單純。
這一趟穿越歐亞大陸,兩人走過了20個國家,行程5萬公裡。「人均花費將近20萬,把積蓄都造完了,回來後就開始拼命工作。」兩人笑著說。
「夢也一半、情也一半,路還漫長。」王世海的微信中寫著這樣一句籤名。2019年,他們還打算來一趟南美或非洲的穿越,總有一天,他們要用摩託車在世界地圖上畫一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