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鄭州小夥兒騎摩託環遊歐亞大陸 歷時140多天跨越20個國家

2020-12-11 大河網

王世海

為了在翻車時能起到保護作用,他們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

歷時140多天,跨越20個國家,行程5萬公裡……兩位鄭州「80後」小夥兒王世海和閆超傑,騎著摩託車橫貫俄羅斯到聖彼得堡看世界盃,繼續環遊歐洲之後,途經中亞沿著絲綢之路回國,完成了一段環遊歐亞大陸的旅程。

這一路,他們領略了無數美景、經歷了無數苦難、收穫了無數感動,他們的經歷,足可以寫成一本書,但也可以凝聚成一句話:人生只能在路上,夢想只能在前方,趁著年輕,去冒險,去體驗,去經歷,戴上頭盔,全世界都在腦後……

騎著摩託車去莫斯科看世界盃

今年盛夏,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俄羅斯世界盃。6月15日,開幕式後的第二天,王世海和閆超傑開啟了醞釀許久的「大計劃」,騎著摩託車從鄭州上路了。7月9日的深夜,兩輛「豫」字牌照的摩託車出現在記者在莫斯科租住的公寓樓下,面前的兩人鬍子拉碴、滿面風塵,難以置信,此前一直微信聯繫的他們,真的騎到了莫斯科。

王世海和閆超傑都是「80後」,平時在鄭州一個經營著自己的生意一個則是普通的上班族。從王世海摩託上貼滿的各色國旗,就看得出來他是一個資深騎友。2007年他就迷上了越野和騎行,用摩託丈量過中國的山山水水,到過阿爾金山、可可西裡、羌塘無人踏足的區域,還自駕走遍了東南亞。「雖然走過了很多地方,但沒有去過歐洲,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來一趟歐亞大陸兩輪穿越。」王世海說。

相比之下,閆超傑則是一個「菜鳥」,為了這趟出行,他買來一輛摩託車從零學起,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認為他「瘋了」。「這是送給自己30歲的禮物,人嘛,總要瘋狂一把,今年正好趕上了世界盃,穿越歐亞大陸還能把世界盃也看到,同時圓了兩個夢。」閆超傑說。

兩人在網上聯繫了一些有騎行經驗的網友借鑑經驗,制定路線、辦籤證、收拾行囊……「最大的準備,其實是心理建設。從開始的興奮、緊張,到路上的驚喜,各種心情一直伴著我。不過,到達與俄羅斯接壤的滿洲裡邊境時,各種情緒已經平淡,剩下的只有向前走的信念。」閆超傑說。

6月22日凌晨,兩人通過口岸,踏上了俄羅斯的國土。出發前,兩人買好了6月27日在喀山的球票——德國與韓國的末輪小組賽。沒想到一路狀況頻出,直到7月6日,他們才趕到了喀山,迎接他們的是滿街身著黃衫的巴西球迷,這天已是巴西與比利時的四分之一淘汰賽。

在莫斯科,兩人花高價買來法國與比利時的半決賽票,只停留了一晚,便馬不停蹄地前往聖彼得堡看球,「總算是搭上了世界盃的末班車」。

一路風餐露宿 每天只吃一頓早飯

不少環遊世界的人都會選擇開車,風雨不懼,車上載著冰箱,生活物資一應俱全,可謂愜意。但選擇騎摩託,就意味著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旅行。

馳騁在廣袤的陸地上,吃住行都是難題。首先,國外的飲食一來是貴,二來是吃不慣,兩個人的摩託車兩側都安裝了邊箱,後座上綑紮了滿滿當當的物資,有帳篷、小型燃氣罐和鍋碗瓢盆等。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做飯,「當然只能因陋就簡,煮上一鍋粥配麵包,或煮一碗麵配上辣椒醬、鹹菜就是一頓飯,時間充裕了會採購一些食材,炒菜、蒸飯改善生活。」

「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頓早飯,然後全天趕路,直到晚上露營。」王世海說,他們每天早上8點起床洗漱,之後就開始做飯吃,接著洗刷、綑紮、檢查,準備妥當再出發就將近11點了。「為了節省時間,早飯必須把肚子吃得結結實實。」

住宿基本就是在露營地扎帳篷,好在除了荒無人煙的遠東地區之外,歐洲各國沿途的露營地隨處可見,裡面電力、洗浴等生活設施都比較完善,費用也不算貴。不過遇到大雨也會很尷尬,有一次在義大利,半夜狂風暴雨,帳篷差點被衝走。

大負荷的騎行,摩託車難免吃不消,除了更換鏈條、剎車片、輪胎這些配件要找修車店,保養和一些小毛病,都是自己動手解決。記得快到巴黎時,兩人加完油,閆超傑開了10米突然停下問:「加成柴油會怎樣?」「車會報廢。」王世海話音剛落,閆超傑照著自己臉上就是三巴掌——他加錯油了。無奈,拆卸發動機、放乾柴油、用汽油衝洗油箱和噴油嘴,整整忙活了一下午,發動了三次,車終於著了。

「和吃住的艱苦相比,熱是最受不了的。」今年歐洲趕上了50年不遇的酷暑,白天氣溫能到三十七八攝氏度。為了在翻車時起到保護作用,騎摩託要戴著頭盔,穿一身20多公斤的騎行服,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白天熱得頭暈眼花,但停下來會更熱,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開。」

晚上,卸掉騎行服,鬆弛緊繃的神經,疲憊立刻襲來。懶得動彈,基本就是喝幾罐涼啤酒解解乏。「堅韌不拔的意志,強健的體魄,還有一個強大的胃,就是這三點支撐我們一路騎下去。」王世海笑著說。

暢遊歐洲大陸 「打卡」各大景點

7月14日,兩人從聖彼得堡出發,朝發夕至到了芬蘭。隨後一路向北,直至挪威一處名叫北角的地方——歐洲大陸的最北端。繼而調轉車頭向南,途經瑞典,最後來到丹麥。半個月的北歐之旅,在地圖上像一條高高的拋物線。

進入北歐,以為一切都會方便起來,但24小時不落山的太陽讓兩人的生物鐘完全紊亂。好在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公路一側是雪山流水,一側是碧藍的大海,山間穿梭著白色的麋鹿……

不過,高高在上的物價讓他們大呼消費不起——一小瓶礦泉水就要70多元人民幣,買一個漢堡套餐就要近200元人民幣,「我們帶著大塑料桶,一路上喝的都是路邊的山泉水」。此時,正值歐洲的夏日假,很多服務場所停業,自助加油機只支持帶晶片的信用卡,國內的磁條卡不能用,為了加油絞盡腦汁;途經的城市,提前在網上訂好酒店,可酒店沒有前臺,要憑郵件中的密碼開門,死活登不上郵箱,只能在路邊幹坐一夜……

8月1日,兩人從丹麥進入德國,第一站到了北部的大城市漢堡。「鄭州的一個哥哥在當地開飯店,我們第一時間就去投奔了他。」王世海說,老鄉家裡好吃好喝的,半個多月來第一次睡到了床上,一路的疲勞得以緩解。

5天舒適的日子後,帶著在華人超市買的100包榨菜,兩人繼續上路。下一站是荷蘭,正值暑期,風車鎮等大小的景點被無數中國遊客佔領,感覺好似回到了國內。接著穿越比利時,雖然只用了兩個小時,但仍不忘帶上這裡最著名的啤酒。

沿著鄉村小道,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法國,在「打卡」巴黎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各大景點之後,兩人沿著法國美麗的海岸線,一路向南開到西班牙,在歐洲的衝浪勝地海灘之堤感受了一把衝浪。繼續向前進入葡萄牙之後,兩人向北折回,再次途經西班牙、法國,進入瑞士,隨後南下義大利。

「我們在米蘭租了一輛房車,車上的冰箱塞滿了吃的,義大利比薩斜塔、奧地利滑翔傘、瑞士少女峰……玩了個遍。」王世海說,回到米蘭歸還房車後,繼續騎行之路,向南的途中僅用時5分鐘就穿越了袖珍小國列支敦斯登。在義大利東部港口,兩人登上輪渡,10小時後,迎接他們的是希臘。

沿著美麗的愛琴海,兩人從希臘來到了土耳其。此時,王世海的家人也趕到土耳其旅遊,順道探視他們,一家人租下房車痛快暢遊了一周。

騎行途中的露營地,騎友們會互相分享自己的食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騎行途中自己做的飯

三次意外翻車所幸安然無恙

一路上,兩人一直小心翼翼,可幾次意外讓人心有餘悸——在俄羅斯的烏蘭烏德,閆超傑中午犯困,一個彎沒有轉過來,摩託車繼續往前跑,人卻摔了下來。「當時感覺腿可能斷了。」

在前方領騎的王世海並沒有看到同伴翻車,「跑出去了半個小時,一個貨車司機直衝我按喇叭,向我比劃翻車的動作,我想壞了,趕緊掉頭回去找他」。這次事故摔壞了摩託的剎車,車把也摔彎了。所幸到一個小城市的醫院檢查後,閆超傑的腿沒有骨折。

帶著一身傷痛剛剛入睡,凌晨3點,警察敲開了房門。原來,是看病時醫生報了警,「因為我們都是在野外住,沒有居住證明,警察盤問我們這兩天都做了什麼,用翻譯軟體足足交流了3個小時。從這以後,我們每到一地,都要先去警察局備個案」。

沒多久,閆超傑又經歷了第二次翻車。由於摩託車裝載了大量的物資,正在騎行中,一側的邊箱突然掉落,打破了平衡,他連人帶車衝進了路邊的土溝。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俄羅斯遇到閆超傑時,他的騎行服和頭盔上已滿是擦痕。

第三次在挪威摔車最嚴重,閆超傑又是因為犯困翻車,腳拇指甲蓋被掀掉。「當時在一個較偏僻的地方,手足無措,沒想到5分鐘後救援人員就來了,警察和醫生非要讓我去醫院,說你們放心,這裡醫療不收費。」閆超傑說,此後,每次到加油站,他一定要喝一杯濃濃的美式咖啡,「雖然不喜歡喝咖啡,但摔車摔怕了,為了提神咬著牙也要喝。」閆超傑說。

回想起三次摔車的驚險經歷,閆超傑淡淡一笑。「現在我的騎行技術已經是大師水準了。」

曾經情緒崩潰兩人大吵一場

歷經磨難,屢次翻車,閆超傑都沒有想過放棄,可不斷累積的孤獨感卻差點擊潰了他。出門數月,興奮勁兒早就煙消雲散。每天,兩人一前一後,陪伴他們的只有耳邊的引擎轟鳴和風聲。「枯燥、乏味,只能和自己對話,思考人生,後來麻木到像是不停在往前飄。」王世海說。

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兩人碰到一輛粵A牌照的五菱宏光,炫酷的改裝,貼滿巴薩的標誌。車主是一對來自廣州的夫婦——巴薩的鐵桿球迷。夫婦倆從廣州開車到俄羅斯看完世界盃,從中歐一路到西班牙,只為再看一場巴薩的比賽。「他們打算在當地把車託運回國,實在開不動了。」事實上,很多國內車友開車來歐洲,有毅力再開回去的很少。

「滾吧!」「散就散!」在西班牙的一處停車場,兩人大吵一番。因為閆超傑想把摩託車託運回國,坐飛機走,而王世海想繼續走完全程。「當時情緒突然崩潰了。」閆超傑說,試想,兩個大男人幾個月朝夕相處,為了省錢和節省負重空間,還要擠在一個帳篷裡睡,老外甚至看他們的眼神都有些異樣。一路上,從小到大的經歷、天南海北的見聞,能聊的話題全部聊完了,「後來我們每天晚上坐在地上,自顧自地喝啤酒,幾個小時沒有一句話」。

歸途歷經四季 海關為他們延長關門時間

在土耳其與家人分別後,繼續上路。9月14日,兩人行至歐亞大陸橋,脫歐入亞意味著返程之路開始。因為此前和家人玩了太久,兩人去伊朗的籤證過了期,原本想沿著中亞回國,體驗一番古絲綢之路,無奈只能繞個大圈——進入喬治亞,沿著黑海一路向北開,繞道俄羅斯。可馬上要到俄羅斯索契口岸時,才知道這裡竟沒有開放,白白跑了幾百公裡。

喬治亞與俄羅斯只能走高加索一個口岸,兩人只能折回頭一路向東,進入了高海拔的高加索地區,翻越崇山峻岭。「做回程計劃時忽略了天氣因素,一路上經歷了四季變化,到了山裡氣溫已經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王世海說,一路上,兩人把能穿的衣服全部穿上,用塑膠袋裹著手,頂著寒風艱難前行。經過在俄羅斯的艱難跋涉,終於抵達哈薩克斯坦。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沒有哈薩克斯坦的籤證。還好,遇到俄羅斯的熱心華人幫忙,原地等待了一周辦好籤證。可進入哈薩克斯坦走了一半,大雪封路,摩託車寸步難行。無奈,兩人僱了一輛小貨車,拉著他們在大雪中走了幾百公裡,直到新疆的阿克圖口岸。這一天,已經是10月19日。

「海關知道我們騎摩託走遍了歐亞,為了我們專門延長了關門時間,武警、公安、海關等上下幾十個人一直等我們入關直到夜裡,所有人都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我們,狂風暴雪這一刻都化成了濃濃的溫暖。」王世海說,入境新疆之後,依舊是大雪天氣,還好朋友的拖車已經提前到達。11月初,他們平安抵達鄭州。

一路收穫感動 天下騎友是一家

一路車輪滾滾向前,收穫也愈來愈多。除了美景,好心人的幫助是最難忘的回憶。遇到他們的中國人無不連連讚嘆。在挪威,來自江蘇的遊客硬要塞給他們200歐元,叮囑他們一定要吃頓好的;在葡萄牙,偶遇一對開車環遊歐亞大陸的上海夫婦,吃到了夫婦二人做的家鄉飯菜;在義大利一個超市,一個中國大叔知道了他們的經歷,說啥都要幫忙付帳……

老外們見到來自中國的騎友,也無一不豎起大拇哥。在芬蘭,兩個澳大利亞的騎友告訴他們一定要去歐洲的「騎行朝聖地」看看,帶領他們騎行了一周,來到被譽為「世界盡頭」的北角。在這裡兩人收穫了一路上最難忘的美景,星辰與極光交相輝映,仿佛伸手就能將北極星摘下。

在德國,閆超傑的摩託經歷幾次摔車後需要大修,但1700歐元維修費讓他望而卻步。找到一個即將打烊的修理廠,店主是一位老人,聽說他們是從中國騎過來的,二話不說,推進來!事後才知道,老人也是資深騎友,到過世界各地,唯獨沒有去過中國。老頭第二天就要舉行婚禮,為了幫助他們忙到半夜,最後才收了200多歐元。沿途的露營地,來自全世界的騎友都會向他們分享自己的食物,為了回報,廚藝不錯的閆超傑也會燒個中國菜,放上四川的麻辣調料,吃得老外們心花怒放。一路上,有各國的騎友留下電話地址,隨時歡迎他們來做客。

「摩託車群體是一個大家族,沒有被車窗包裹的私密與冷漠,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而結識相聚,騎上車,欣賞共同的美景,相互幫助,無話不談,摩託車騎士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世界。」王世海說。

領略最好的風景要騎摩託走遍世界

摩託車曾經是佔據大半個中國的交通工具,隨著汽車的普及和政策的限制,留下來的少部分人不再單純將摩託車用於代步,而是作為休閒娛樂的方式,漸漸形成了摩託車文化圈。

王世海說,在歐洲,沿途出遊的人比比皆是,有依靠徒步搭便車的驢友,有騎70年代古董摩託的老爺爺,有開著房車舉家出遊的,還有毅力不凡的自行車騎手,其中騎摩託車是最流行的方式。

「最好的風景往往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摩託車才是最佳的旅行夥伴,在旅途中走走停停,領略記錄各地風土人情,遊覽大千世界的風光美景。只要一臺車,一個你,就能擁抱整個世界。在老外看來,這種融入自身血液中的探索、冒險精神似乎並不屬於中國人,但知道了我們的經歷後,都發自內心地認可和尊重。」王世海說。

一路的孤獨和堅韌,會帶給人獨特的人生感悟。王世海說,在無垠的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類才能真正懂得向前看,才能懂得為自己而活。在旅途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讓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加單純。

這一趟穿越歐亞大陸,兩人走過了20個國家,行程5萬公裡。「人均花費將近20萬,把積蓄都造完了,回來後就開始拼命工作。」兩人笑著說。

「夢也一半、情也一半,路還漫長。」王世海的微信中寫著這樣一句籤名。2019年,他們還打算來一趟南美或非洲的穿越,總有一天,他們要用摩託車在世界地圖上畫一個圈。

相關焦點

  • 騎電動車環遊中國第一人:曾穿1500公裡未通電區域 平均3天被狗追一次
    環遊中國對於自駕汽車一組可能不是什麼難題,甚至還有不少人已經完成了數次。但是如果是一輛電動自行車呢,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不過在夢想面前,就有位勇士騎手完成了這個壯舉。據媒體報導,在今年5月28日,騎手周建兵剛剛歷時261天,使用電動車騎行了30530公裡完成了自己的環遊中國大陸之行,回到了起點上海。在大部分人眼中,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電動車沿途充電怎麼辦,高寒地區電池放電能力下降。不過在周建兵眼裡這些都不是問題。
  • 倆鄭州小夥騎摩託去看世界盃,他們真的到俄羅斯了!還要騎行橫跨...
    帶著看世界盃夢想,兩位「80後」小夥閆超傑和KEN開啟了一段騎著摩託車環遊世界的旅程,6月15日從鄭州出發,歷經24天、1.5萬公裡的長途跋涉,俄羅斯時間7月9日凌晨,他們終於抵達了莫斯科。與閆超傑這樣一個「騎行菜鳥」不同,同伴KEN卻是一位資深騎遊,10年來,他用騎行的方式週遊世界,到過阿爾金山、可可西裡、羌塘無人踏足的區域,東南亞早已轉了個遍。為了這趟出行,閆超傑買來一輛摩託車,跟著KEN現學,以至於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認為他「瘋了」。
  • 陝西花甲夫妻不懂英語 騎摩託打手勢遊三個國家
    歷時53天,跨越3個國家,行程 1.5萬多公裡,花費不到1.2萬元,寶雞市六旬夫妻汪建偉和張友珍,最近剛結束自己的摩託車之旅,順利回到寶雞。  老兩口出遊三國全靠摩託當坐騎  汪建偉和張友珍都是市醫藥玻璃廠退休職工,汪建偉今年 66歲,張友珍 64歲。今年初,汪建偉就計劃帶著老伴騎摩託車出國。他做了一個計劃,從寶雞出發,經四川到雲南,從雲南出境先到寮國,再到泰國、越南。在這 3個國家遊玩後,再騎行經廣西、海南、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最終回到寶雞。
  • 騎越野摩託上班 被拘15天(圖)
    年輕的摩託車主金某詢問「我什麼時候能去上班」時,卻被交警告知將被行政拘留15天。  據介紹,僅交警和平一大隊,從今年年初開始,已抓獲50多輛這種時下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的越野摩託。這些摩託車主被抓的原因,都是沒有任何手續。當天記者在位於長青地區的摩託車城暗訪發現,這種小越野摩託車公然在門市內售賣,而銷售方能提供的僅僅是一個三聯據。
  • 通訊:17萬公裡 未竟的徵途——記騎三輪車環遊世界的陳冠明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19日電 通訊:17萬公裡 未竟的徵途——記騎三輪車環遊世界的陳冠明  新華社記者倪瑞捷  18日晚,一輛載滿貨物的卡車從61歲的陳冠明身上碾過。這位中國農民的生命,連同他環球騎行17餘萬公裡的紀錄,一起戛然而止。
  • 英18歲少年騎自行車遊20國刷新年齡最小紀錄
    (來自英國的18歲少年查理康德爾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騎單車環遊世界者。)【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1日報導,3月11日下午4時,來自英國的18歲少年查理康德爾完成了歷時249天的自行車旅程,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騎單車環遊世界者。據悉,查理的旅程始於2018年6月6日,歷時249天,累計騎行約1.8萬英裡(約合2.9萬千米),途經四大洲的20個國家。
  • 濟南老爸帶兒子自駕遊國外,119天跨越三大洲42個國家!
    僅僅119天的時間裡,這對濟南父子以自駕遊的方式遊覽了歐亞非三洲的42個國家,從而上演了現實版《爸爸去哪》的劇情。截至目前,父子倆已經週遊53個國家,相關自駕遊的短視頻也在抖音等社交平臺走紅。 今後,沙波仍會繼續帶著兒子週遊世界,下個自駕遊的目標可能是美洲。
  • 騎單車828天 「樂清小明」實現騎行環遊中國夢
    他憑藉一輛單車騎行中國828天,總裡程達到44000多公裡,包含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小明原名薛建東,是樂成街道人,今年34歲。2012年4月15日,小明從樂清出發,計劃用兩年多的時間陸續環遊中國,完成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本報曾多次報導。
  • 永不停止的腳步 義大利驢友喬治騎摩託車遊135個國家
    在鐘樓下看到喬治·貝迪瑞利這輛迷你的小摩託,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居家小坐騎載著他遊遍了全世界。5月28日,52歲的義大利人喬治騎著他的小摩託繞著鐘樓轉了一圈又一圈,中國是他環球旅行的第135個國家,而西安則是他夢想中的城市。
  • Airbnb推出5000美元環遊世界80天旅行項目:跨越6大洲18個國家
    環遊世界究竟要多少錢?任何懷揣著「世界這麼大」的夢想的人應該都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算了算機票、高鐵、郵費、住宿、門票、安全等成本與風險後,發現沒有幾十萬應該沒辦法安心上路。但是全球知名共享租房公司Airbnb告訴你不需要這麼多錢, 最低只要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4萬元),你就可以實現環遊世界80天的夢想!據悉,此次環遊世界旅程共80天, 遊客將遊覽6大洲、18個國家 ,探索中世紀歐洲,前蘇聯,東非,中東,北亞和南亞,南太平洋,美洲和北歐島嶼的文化和傳統。
  • 歷時14天 大一女生和父親從襄陽騎行1065公裡到北京上學
    8月24日,她和父親一起從襄陽出發,歷時14天,共騎行1065公裡,到首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報到。老闆娘非常熱情親切,給他們稱了20元的羊雜,煮熟盛湯。「喝完也有熱血沸騰的感覺,很暖胃。」在天氣特別熱、太陽特別曬的時候,劉家文也會偶爾產生不騎了、去坐高鐵的衝動。「但只是一念之間的想法。告訴自己一旦出發,就不能放棄。」
  • 精選一組有趣的地圖;歐亞草原是世界第一大草原
    一,2018年人均GDP超1萬美元的國家和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二,公元3世紀左右已經存在的國家政權,並且2018年人均GDP又超過了1萬美元的地區。(公元三世紀的世界政權地圖。)
  •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足不出戶亦能環遊世界
    讀過《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朋友一定也曾幻想過,像儒勒·凡爾納筆下的福格一樣,因為一場賭局,帶著自己的僕人「萬事通」來一場80天充滿意外與不可思議的環球之旅。但現實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因為工作、資金、時間、家人等種種原因,而畢生都無法實現這個環球夢。
  • 濟南花甲老人單車環遊臺灣 9天騎行1157公裡
    一騎單車,歷時9天,騎行1157公裡,完成「大環島」旅行;兩次騎行,間隔16年,走完大陸和臺灣,圓了「騎遊中華」夢想。10月22日,濟南62歲老人楊寶生,完成騎遊臺灣島的行程返回濟南。當年,他歷時7個半月,行程5萬多公裡,走遍了祖國大陸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單車走遍全國後,他唯一的夢想就是前往臺灣騎一圈。  1997年,臺灣摩託車協會向楊寶生發來邀請,當地一家雜誌社也積極邀請楊寶生前往。1998年春節過後,他已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但由於局勢問題行程擱置。這一擱,就是16年。  今年5月份,臺灣自行車協會向楊寶生發來邀請函。
  • 第十一屆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在鄭州舉行
    「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本次會議一定能夠進一步增進各國政府間的交流、增強中外高校間的合作,推動歐亞地區交通走廊的建設和人才培養。」10月27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第十一屆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暨第二屆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在鄭州舉辦,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霍金花致辭。
  • 牛華勇:"一帶一路"給了歐亞大陸復興機遇
    「一帶一路」給了歐亞大陸復興的機遇翻開世界歷史,軍事爭鬥一直伴隨歐亞大陸幾千年的輝煌文明。可今天的歐亞大陸,並沒有因為曾經輝煌的文明而出現均衡的增長。不管是幾個巨人還是中小國家。近年來,發達的歐洲,意見紛紜、步伐遲暮,一個危機接著一個危機。
  • 鄭州地鐵男聲是南陽小夥兒 託福口語滿分
    鄭州地鐵男聲是南陽小夥兒 託福口語滿分,是個老外。後來,楊磊錄了個小樣,對方一聽感覺還行,「中國人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就沒必要勞煩老外。」 憑著紮實並足以「以假亂真」的美式發音,楊磊成為鄭州地鐵男聲。
  • 80天逛27個國家 臺灣旅遊達人10萬臺幣環遊世界
    80天逛27個國家 臺灣旅遊達人10萬臺幣環遊世界   環遊世界是許多人的夢想,943在2008年靠著辛苦存來的新臺幣10萬元,80天玩了27個國家,總裡程約7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1.7圈。帶著僅1公斤的背包,943靠沙發、坐夜車省下住宿錢,回臺後將省錢不克難的旅遊玩法集結出書「10萬元環遊世界」。  時過6年,環遊世界的圓夢代價並沒有通貨膨脹。
  • 臺南臺商張嘉全:將「摩託文化」進行到底
    臺南臺商張嘉全:將「摩託文化」進行到底     鑑於臺灣的摩託車文化比較濃厚,張嘉全也在考慮讓大陸摩友與臺灣摩友聚集起來進行交流。
  • 四川樂山84歲老太和兒子騎摩託去西藏,嫌海拔五千米不夠高
    歷時17天、行程5000公裡,宋健揮用摩託車載著母親去了一趟西藏。騎行途中拍照留念。  本文圖片均來自成都商報客戶端完成老母親的夢想,「這輩子最想去西藏」今年54歲的宋健揮,是一名普通的樂山人,酷愛戶外運動,喜歡騎摩託車,以修車為生的他,被朋友稱為「輪胎叔叔」,在樂山遊泳愛好者圈子裡,也是出了名的遊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