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替孩子做家庭作業,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卻有位家長告訴了我他的做法。「我告訴我經常不做家庭作業的兒子,我可以幫助他做家庭作業,甚至可以包辦代替。他如同服了興奮劑一般高興,'哦,太好了,老爸最帥'。我告訴他,我有一個簡單條件,就是每天吃完晚飯後,他必須陪著我,做在我的身邊,以便有什麼問題好回答我。開始的第一天,我痛痛快快的完成了所有家庭作業,孩子異常高興。第二天,我對孩子家庭作業中遇到的具體的問題,問兒子,老師上課是怎樣講的,從課本中如何找到答案,這道題這樣做是不是正確。在我完成家庭作業的同時,兒子心中的疑惑解決了,實際上是兒子完成了家庭作業,我只是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
這位老爸真是為高手,在遇到孩子不做家庭作業的問題時,沒有簡單粗暴的暴揍而是採用了迂迴戰術,可謂是結局亮了。
家庭作業是父母和孩子永恆的「戰場」
《教育大辭典》中關於「家庭作業」的定義是這樣表述的:「根據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總量中佔有一定比例。……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助於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通俗地說家庭作業是課堂的補充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在老師的眼中,家庭作業就是學生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和強化。這就如同記憶,記憶就是通過多次的認知將事物深深記入大腦之內。一個人見一面,可能記不住,但是如果天天見面,就是記憶力再差的人都會記住。學習知識更是如此,就是要通過不斷反覆的強化,讓學生再一次見到該知識時,就如同見到了自己熟悉的人一樣。由此可見家庭作業在教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家孩子為什麼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做家庭作業。在學校為什麼就那麼聽話,作業能按時上交呢?家庭作業真讓我頭痛死了。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其實這就是家庭作業成了父母和孩子成為「戰場」的表現,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在學校是個乖孩子,最聽老師的話。這與孩子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方式有關。在學校中是否就非常願意交作業並且認真完成呢?這個家長並不是很清楚,其實在學校老師也是費勁腦汁和學生「鬥智」。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學生老師通過不斷的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交談、引導、鼓勵幫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
面對不愛完成家庭作業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首先,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不喜歡做家庭作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家庭作業太多,是因為家庭作業太簡單了,感覺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白費時間,還是因為根本就不會做……只有搞清楚,弄明白原因才可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不要用愛來傷害他 。
口口聲聲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命運前途,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拳打腳踢。這不是愛,這樣的愛是傷害,不僅僅是對身體的傷害更重要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
第三,避免這樣說教孩子。
教育孩子做家庭作業時避免這樣說:「你太笨了,你看看人家某某孩子學習根本不用家長操心,成績有多好多好,再看看你,我的錢都白花了……」這樣說是最不尊重孩子的表現,隨著孩子叛逆期的到來,這種話嚴重傷害孩子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讓他對父母更加反感進而對學習造成埋怨,孩子自信心也隨之歸零。
第四,給孩子適當的幫助。
如果孩子確實因為學習有困難,家庭作業不會做,就要進行輔導。通過家長的輔導,孩子能對知識有新的認知,順利完成家庭作業。那麼,自己不會輔導怎麼辦?可以找朋友或者老師幫助或者通過網絡尋求幫助,只要能幫助到孩子,父母可以多想一些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第五,說出自己的想法。
傾聽孩子的心聲是了解孩子,當然做到傾聽遠遠不夠,還要能將自己的想法、感受告訴孩子。告訴孩子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孩子怎樣做,希望孩子有怎樣的習慣,你將如何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等等。
最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請父母們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孩子完不成家庭作業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是父母一旁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的環境孩子注意力還能集中嗎?還有的家庭在孩子做作業時間為生活瑣事互相吵鬧不休,更有甚者在家喝酒打牌聊天,這樣的環境要不得。
結束語:
家庭作業在中小學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開心、輕鬆的完成,而不是成為一種負擔。借用流行的一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