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替孩子做家庭作業,結局亮了還是涼了

2020-12-25 藍老師看教育

父母替孩子做家庭作業,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卻有位家長告訴了我他的做法。「我告訴我經常不做家庭作業的兒子,我可以幫助他做家庭作業,甚至可以包辦代替。他如同服了興奮劑一般高興,'哦,太好了,老爸最帥'。我告訴他,我有一個簡單條件,就是每天吃完晚飯後,他必須陪著我,做在我的身邊,以便有什麼問題好回答我。開始的第一天,我痛痛快快的完成了所有家庭作業,孩子異常高興。第二天,我對孩子家庭作業中遇到的具體的問題,問兒子,老師上課是怎樣講的,從課本中如何找到答案,這道題這樣做是不是正確。在我完成家庭作業的同時,兒子心中的疑惑解決了,實際上是兒子完成了家庭作業,我只是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

這位老爸真是為高手,在遇到孩子不做家庭作業的問題時,沒有簡單粗暴的暴揍而是採用了迂迴戰術,可謂是結局亮了。

家庭作業是父母和孩子永恆的「戰場」

《教育大辭典》中關於「家庭作業」的定義是這樣表述的:「根據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總量中佔有一定比例。……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有助於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通俗地說家庭作業是課堂的補充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在老師的眼中,家庭作業就是學生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和強化。這就如同記憶,記憶就是通過多次的認知將事物深深記入大腦之內。一個人見一面,可能記不住,但是如果天天見面,就是記憶力再差的人都會記住。學習知識更是如此,就是要通過不斷反覆的強化,讓學生再一次見到該知識時,就如同見到了自己熟悉的人一樣。由此可見家庭作業在教育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家孩子為什麼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做家庭作業。在學校為什麼就那麼聽話,作業能按時上交呢?家庭作業真讓我頭痛死了。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其實這就是家庭作業成了父母和孩子成為「戰場」的表現,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在學校是個乖孩子,最聽老師的話。這與孩子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方式有關。在學校中是否就非常願意交作業並且認真完成呢?這個家長並不是很清楚,其實在學校老師也是費勁腦汁和學生「鬥智」。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學生老師通過不斷的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交談、引導、鼓勵幫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

面對不愛完成家庭作業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首先,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不喜歡做家庭作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家庭作業太多,是因為家庭作業太簡單了,感覺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白費時間,還是因為根本就不會做……只有搞清楚,弄明白原因才可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不要用愛來傷害他 。

口口聲聲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命運前途,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拳打腳踢。這不是愛,這樣的愛是傷害,不僅僅是對身體的傷害更重要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

第三,避免這樣說教孩子。

教育孩子做家庭作業時避免這樣說:「你太笨了,你看看人家某某孩子學習根本不用家長操心,成績有多好多好,再看看你,我的錢都白花了……」這樣說是最不尊重孩子的表現,隨著孩子叛逆期的到來,這種話嚴重傷害孩子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讓他對父母更加反感進而對學習造成埋怨,孩子自信心也隨之歸零。

第四,給孩子適當的幫助。

如果孩子確實因為學習有困難,家庭作業不會做,就要進行輔導。通過家長的輔導,孩子能對知識有新的認知,順利完成家庭作業。那麼,自己不會輔導怎麼辦?可以找朋友或者老師幫助或者通過網絡尋求幫助,只要能幫助到孩子,父母可以多想一些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第五,說出自己的想法。

傾聽孩子的心聲是了解孩子,當然做到傾聽遠遠不夠,還要能將自己的想法、感受告訴孩子。告訴孩子你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孩子怎樣做,希望孩子有怎樣的習慣,你將如何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幫助等等。

最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請父母們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孩子完不成家庭作業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是父母一旁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的環境孩子注意力還能集中嗎?還有的家庭在孩子做作業時間為生活瑣事互相吵鬧不休,更有甚者在家喝酒打牌聊天,這樣的環境要不得。

結束語:

家庭作業在中小學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開心、輕鬆的完成,而不是成為一種負擔。借用流行的一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

相關焦點

  •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父母要讓他明白,完成作業是他的任務
    陪孩子做作業,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壞習慣?家庭作業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父母輔導孩子做作業的三個注意事項是孩子做作業,自己坐在一旁邊玩手機邊陪孩子?還是坐在孩子身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孩子,孩子一分心,就批評他?顯然,這些做法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卡卡媽認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坐在旁邊陪著孩子。當然,父母不用盯著孩子,而是可以看書或者做自己的工作(不要發出聲音幹擾孩子)。
  • 家庭治療師:很多時候,孩子都只是父母的替罪羔羊
    上一秒還是和開朗,下一秒就無趣無力。後來,他父母帶他去看了心理醫生。但這些年一直都沒好轉。他說,「每個月都要去深圳看病。」「你一個人嗎?」童年的時候,我們都很弱小,對於家庭,無能為力,每當想起被父母當年對待的方式,暗自發誓以後自己有了兒女,一定不會這樣對待。雖然小時候的你反感這種方式,但是在被迫之中,你接受了它。這種潛意識最後讓你重複父母犯過的錯。
  • 父母需要做家庭教師輔導孩子作業嗎?
    文|小沐芽育兒,歡迎關注與分享有很多家長都輔導過孩子寫作業,比如在晚上做作業的時候,坐在孩子的身旁,看著孩子做完為止。他們會認為孩子缺乏自覺性,非得有人逼著他,他才寫作業。來源攝圖網事實上這個是家長在學習,而孩子每天晚上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證明沒有人能夠逼我學習。只要爸爸媽媽還在逼孩子學習、逼孩子表現好,繼續輔導他做作業,孩子的表現就會繼續差勁。
  •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究竟是孩子做還是家長做?
    一篇篇家庭作業背後,是多少父母的雞飛狗跳的生活。既然是讓孩子做手工,就應該讓孩子親自動手,做的再醜也不要緊,因為孩子本來就是做不出來精緻的手工活。可是,兒子並沒有給我發圖片,我也沒有看清楚他手機的圖片,他就急匆匆的找來菜板,水果刀和盤子,替兒子準備好一切,兒子卻不配合了,好說歹說才把孩子哄到桌子跟前。
  • 家長應該如何科學的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家長從小溺愛孩子.凡事全由家長包辦代替了,從穿衣、洗臉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到孩子入學後家長還是這樣做,這就無形中捆綁了孩子的手腳,造成孩子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事來卻笨手笨腳。孩子上小學了,家長就當起了陪讀.使孩子在做作業時有了依賴性,把學習看作是爸爸媽媽「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沒有自覺性的學習,當然作業就不會做得快。
  • 父母需要替孩子做決定,而不是講道理,「強權」有時利於孩子成長
    導讀:父母需要替孩子做決定,而不是講道理,「強權」有時利於孩子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需要替孩子做決定,而不是講道理,「強權」有時利於孩子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事事都替孩子做,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事事都替孩子做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例如,如果孩子早期匆忙上學,忘記帶老師留的家庭作業了,你會怎麼做?大多數父母傾向於「去學校送過去」或「給老師打電話解釋」。但是,這種行為正在剝奪兒童寶貴的發展思維能力的機會。 孩子發現自己忘記帶作業時,應該怎麼勇敢的對老師說:「忘記帶了」呢?
  • 孩子還是父母
    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庭的問題?開學第2個禮拜了,今天有個家長跟我聊他那剛讀初一孩子的事,他說,快把他氣死了他回我一句,該說的都說完了,接著又在刷屏……不少家庭都出現這樣類似的情況,也可以說這是典型的家庭問題,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下面這個有點奇葩了。一位孩子讀二年級的媽媽曾經和我說過,他們家裡當孩子上學時是不敢買魚吃的,我問,為什麼啊,是因為孩子小,擔心被魚刺卡著嗎?
  • 父母陪孩子做作業雞飛狗跳,掌握這幾個方法寫作業不再困難
    這一系列操作只會降低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做作業時間變長,又會引來你的指責拖延,孩子還覺得委屈,覺得是你不斷打擾的錯。於是,形成一個死結,互相抱怨,互看不順眼。2、不利於獨立學習習慣養成我有一個親戚,他們家女兒六年級了,媽媽還一直在旁邊陪著做作業,並不是為了輔導他不會的題。只是為了看著讓她寫作業。
  • 小學生「家庭作業」被炒菜,孩子看見後淚如雨下,爸爸:不香麼
    小學生「家庭作業」被炒菜,孩子看見後淚如雨下,網友:不香麼 志文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在秋季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給孩子留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
  • 「小學生晚9點不作業」是教育減負還是加壓?老師:結局已經註定
    在競爭激烈的嚴峻就業形勢下,父母不僅要面臨競爭上崗的就業壓力,還要勞心費神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這個時候,估計會有人站出來說,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作,只有家庭更多的參與,才能把孩子培養得更優秀。因為《詩詞大會》火起來的武亦姝順利考上了清華,就是因為她的父親家庭教育方法很好。據說武父每天下午4:30半就關掉手機,一心一意陪伴孩子。
  • 兒童寫作業難,父母教育方法改變,給孩子助益
    孩子們午夜還在寫作業,並非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而是他們寫作業的速度和效率實在太低。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孩子可能會沉思很長時間,而最終的答案也未必是正確的。針對孩子寫難,多數家長採用咆哮式教育,可教育效果一般。
  • 家庭是第一站教育港灣,父母不加管教引導,遭殃的自然是孩子
    孩子出生前,父母都在為孩子做著準備,也會去看很多育兒的書籍,來學習怎麼教育孩子,人人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在以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但是這些都是跟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什麼也不懂,每天從這個世界中學習很多的東西,因此,要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看父母怎麼去引導。
  • 替孩子做決定是為孩子好?這其實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被剝奪自主選擇權的孩子,長期以往,也就慢慢喪失了做選擇的能力,遇事猶豫不決,慣於依賴他人。嚴重的,還會產生自我懷疑,變得怯懦、膽小。02把孩子的選擇權還給他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像這位媽媽一樣,站在父母至高點,用自己過往的經驗,過度替孩子做選擇,過度幹涉孩子的決定。
  • 孩子的作業要從小輔導,父母也太不容易了
    七七還記得小時候為了完成作業絞盡腦汁的場景,有時候還因作業不會做被難哭。每當這個時候,七七就會去尋求爸爸幫助,爸爸也會給我一個愛的撫摸。而如今,小孩的學業壓力更甚從前。近日,河北保定一位媽媽因輔導兒子寫作業被急哭的視頻就引發了熱議。
  • 作業太多,讓孩子被迫做跳,父母在聊天小組指責頭部撕裂
    事件發生後,孩子的父母在我們聊天小組指責頭部撕裂。 「作業太多,讓孩子被迫做跳,」媽媽在我們聊天小組罵老師,還在布置作業清單 近年來,家庭作業現象經常被家長投訴。應該在放學後1-2小時內完成的家庭作業增加了,有些甚至要求學生和父母一起工作。 不僅孩子沒有休息,父母也要忙到午夜。 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好,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痛苦地學習回來,父母也很痛苦。
  • 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初衷到底是鍛鍊孩子,還是考驗父母
    那現實生活中,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初衷到底是鍛鍊孩子,還是考驗父母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網友@可愛佩奇的留言:幼兒園給孩子留了一份手工作業,想幫孩子贏得老師的注意和誇獎,我用了兩周的時間做出來一個成品,覺得自己創意很好,只是孩子要去交作業的時候突然不捨得了。
  • 父母這樣教育孩子不寫作業,真是家長們的榜樣
    孩子們不喜歡家庭作業,這是所有家長最頭疼的事。其實大多數家長看到孩子在做作業時不好好寫的時候,都會無形中產生很大的火氣,很容易衝動。事實上,孩子們不好好做作業有兩個原因。要麼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要麼孩子的知識不那麼紮實,作業也很難寫,所以會像逃避或拖延一樣。但學生畢竟是學生,每天唯一必須做的就是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如果孩子不好好做作業,家長還是要找出問題的所在幫助孩子糾正這個問題。寶媽孫某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兒子在小學四年級,小兒子在小學一年級。
  • 爺爺替孫子寫作業,導致寶爸寶媽打架,背後曝出無數家庭的隱痛
    主要是鄰居寶媽寶爸每天上班太忙,就囑咐孩子的爺爺看著孩子寫作業。沒想到,爺爺非但沒好好看著,反而是自己代筆替孩子寫作業。更關鍵的是,爺爺是練過書法的人,再怎麼偽裝,落在作業本上的也是一手經過歲月滄桑沉澱的「好字」。於是,老師發現了,批評了這位寶媽,寶媽一看是孩子爺爺的字,就特別生氣。
  • 孩子做作業拖拉?並非是孩子有拖延症,而是「看不到希望」
    事實證明,諾諾每天都在做作業。晚上,媽媽一直在催促孩子。我的母親每天檢查很多Nono的家庭作業清單,但不是以Nono的速度。野野的母親經常說:「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就像參加馬拉松比賽。」僅僅因為功課,母子就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