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2020-12-12 北方網

近日,兩則關於老人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之後他將藥品空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一排,再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便於老人理解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因太陽和圈圈看上去像雞蛋,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圖源 杭州新聞

這兩件事在網上都收穫了許多讚揚的聲音,這些瑣碎細節中體現出的是,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用心和根據實際需求作出的人性化變通。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高齡獨居和病弱不識字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勢必會面臨更多困難。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5億,佔總人口比例達18.1%。而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更好地關懷老年人,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做法,不失為一種切實站在老年人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示範。通過用水量進行預警,既易於操作,也不會打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從新聞中看,除了智能水錶,當地還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了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應對長時間不出門、忘記關火等問題,反常情況均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及時反饋,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要做到上述種種,顯然不是一日之功,而需要技術支撐、資金投入、人員配套等協力推進,才能讓老年人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全便捷,除了宏觀上的努力之外,個體層面的善意也必不可少。如果說,安裝智能裝置以保障居家養老,代表了讓技術服務於人的理念,那麼手繪醫囑則讓人們看到了老年人更細碎、更隱秘的困難。不僅僅是這件事,如果將目光從智能化大數據覆蓋的人群移開,我們不難發現,還有很多老年人被攔在各種門檻之外,文字醫囑只是其中一項。這個「攔路虎」,可能是上公交車需要出示的健康碼,可能是激活社保卡時進行的人臉識別,也可能是複雜的醫院預約掛號系統……或許,很多機構和工作人員應該從這份真誠的「公雞下蛋圖」中學到點什麼。總有些事,是僅靠技術解決不了的。讓技術服務於人,和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所有人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因此,在感慨暖心之餘,類似事件也應該帶來更多啟示。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目前並不普遍,「建議全國推廣」「增加長時間用水監測選項」的熱烈呼聲,一方面說明公眾對改善老齡人口生活條件和安全狀況的問題更加關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智慧養老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呼喚更精細的管理,覆蓋到更多地區,讓更多老人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地評線」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之後他將藥品空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一排,再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便於老人理解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因太陽和圈圈看上去像雞蛋,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 【地評線】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_國內新聞_新聞...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原來,為了第一時間了解獨居老人的安全情況,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並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江蘇路街道還將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也配置到了部分獨居老人的家中。有了這些智慧設施的守護,老人們也覺得很安心。
  • 這幅畫風清奇的「公雞下蛋圖」,刷屏了!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公雞下蛋圖」其實是一張暖心的「服藥圖」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公雞代表早上,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者兩個圓圈,代表著吃藥的數量。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記者了解到,這幅手繪醫囑是王友帆為一位老年病患陳阿公(化名)準備的。
  •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
    這張「公雞下蛋圖」火了!△醫囑左邊從上到下畫有一隻公雞、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每個圖案右側都貼著一排從藥盒子上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兩個小圓圈。
  • 智能水錶「會報警」 「智慧養老」多多益善
    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會報警」的智能水錶是可以自動撥打的「120」電話,是絕望時的「救命藥」,是24小時全天候的「默默守護」,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的健康安全,也讓子女們在外工作更放心、更安心。隨著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加上現代社會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公雞下蛋圖」網上火 醫生妙手仁心繪醫囑
    內容提要:「公雞下蛋圖」網上火 醫生妙手仁心繪醫囑
  • 中國台州網丨「公雞下蛋圖」 溫暖這個冬天
    因為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這幅圖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暖心故事呢?這幅手繪醫囑被掛在老人家中最顯眼的位置,左邊從上到下畫了一隻公雞、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分別代表著早上、中午和晚上。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者兩個圓圈,代表著吃藥的數量。
  • 浙江下蛋7年老母雞變公雞 畜牧專家稱少見(圖)
    浙江下蛋7年老母雞變公雞 畜牧專家稱少見(圖) 2015-08-27 14:38:53然而,近日不但停止下蛋,還華麗麗地變成了公雞模樣,長出了雞冠,左鄰右舍都連連稱奇。  這隻神奇的母雞生長在永康市舟山鎮的上丁村。它脖子上的羽毛呈金黃色,身體大部分羽毛為紅色,尾部的羽毛也像公雞一樣又長又黑,只是頭上的雞冠略小一些,個頭也略矮,看上去就像一隻還沒長大的小公雞。  顧金蘇說,這隻雞是她婆婆八年前買來回的,主要當蛋雞飼養。
  • 明光一隻大公雞神奇「下蛋」 蛋上呈現奇怪圖樣(圖)
    公雞下蛋,這在趙本山著名小品《策劃》裡的鏡頭,竟然在明光市真實上演?驚奇:大公雞突然下蛋李夫元告訴記者,當日是8月中旬的一天,天氣非常悶熱。下午兩三點鐘,他坐在門口的草垛邊乘涼。突然,李夫元吃驚地發現,蹲在家裡樓梯下一個雞窩裡的大公雞,「咯噠咯噠」地叫著跳出來。
  • 暖心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提醒老人吃藥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
  • 那位畫「公雞下蛋圖」的醫生,太暖心了
    雖然因為「公雞下蛋圖」成了「網絡紅人」,但三門縣人民醫院醫共體港南分院副院長王友帆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不是在坐診,就是下鄉看診。近日,他又會同骨科醫生鄭永育,再次對陳阿公的糖尿病足進行處理,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從醫20餘年 一直堅守一線王友帆今年46歲。1996年,他成了珠岙中心衛生院的一名內科醫生。
  • 浙江三門暖心醫生為不識字老人手繪「公雞下蛋圖」
    公雞代表早上,太陽代表中午,月亮代表晚上,每個圖案右側貼著一排從藥盒剪下來的標籤,每個標籤下方畫著一個或者兩個圓圈,代表著吃藥的數量。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台州12月10日電(範宇斌 葉麗琴 李佳寧)10日記者獲悉,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港南分院醫生王友帆近日因手繪醫囑在網絡上走紅。手繪醫囑以公雞開頭,藥盒下的小圓圈看著像是雞蛋,這幅暖心「服藥圖」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都是兩性繁殖的,它們有著固定的發情期,就算是獨居且兇猛的老虎在發情期也會成雙成對地出現。因此,對於兩性繁殖的動物來說,雌性和雄性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我們飼養下的母雞就是個例外,它不管受精與否,幾乎每天都在產卵,而且它們甚至不需要異性就能產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公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南平浦城一村民家中 下蛋母雞變打鳴公雞
    這隻母雞已長出雞冠變成公雞  本報訊(通訊員周興貴陳晨記者楊玉娟文/圖)「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這是趙本山春晚小品中的一句讓人捧腹大笑的臺詞。然而近來,住在南平浦城城區勞英路的張先生家裡,一隻曾經下蛋的母雞竟變成了公雞。  張先生家養的這隻「男子漢母雞」,高高的個頭、鮮紅的雞冠、粗壯的大腿,和其他的母雞相比「威風」無比,活脫脫一隻大公雞!張先生說:「這隻雞原本是母雞,每天都下蛋。一個多月前,雞的模樣和性情開始發生變化,不僅不下蛋了,還長出雞冠、打起鳴來。
  • 醫生手繪「公雞下蛋圖」囑咐病人按時吃藥,網友看後直呼被暖到
    近日,浙江台州三門縣人民醫院醫生王友帆的手繪醫囑走紅:公雞、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早晨、中午、晚上,空藥盒和下方的圈圈代表每種藥要吃的顆數。這幅手繪醫囑被網友稱為「公雞下蛋圖」,是王醫生特意為他的一位不識字的老年病患準備的。贊!
  • 王友帆醫生的暖心不僅僅只是「公雞下蛋圖」
    ↑王友帆醫生和他的手繪「公雞下蛋圖」雖然因為「公雞下蛋圖」成了「網絡紅人」,但三門縣人民醫院醫共體港南分院副院長王友帆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不是在坐診,就是下鄉看診。去世前,老人還不忘和家人交代,不要責怪王醫生。王友帆去參加葬禮的時候,家屬還對他表示感謝,之後依舊非常信任他。事情已過去十餘年,這件事情仍讓他記憶深刻、深有感觸。「是他們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榮譽感、歸屬感,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他說。調離珠岙時,很多老人寫了聯名信,希望王友帆能繼續留在珠岙。
  • 公雞會下蛋?母雞也打鳴?專家:雞或出現「性反轉」
    ——一隻公雞的自述公雞的主人況大爺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它的雞冠有點變幹了,成了白色,以前都是紅的。再後來,它的叫聲都有點轉母雞樣了,咯咯咯咯咯……」而接下來,這隻公雞不光變成了母雞的樣子,關鍵是還開始下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