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2020-12-13 澎湃新聞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獨居老人多了一重智慧的數字守護。

這項舉措贏得一片叫好,被網友盛讚為「0.01立方米的關愛」。

其實智能水錶的監測和報警原理並不複雜,引發熱議的根本原因也不在於科技含量之高。從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對智能水錶的點讚折射出百姓對於老齡化的關切和擔憂。

我們的社會正邁入老齡化時代,獨居、空巢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生活方式。如何及時發現獨居老人面臨的難處,儘可能消除「遺棄感」,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如果把發展中的社會比作行進的隊列,那麼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自然落在了隊伍的後方。然而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輕人的明天。所以當社會的隊列大步向前奔走,總要有人伸手拉一把落後的老者。

科技就是這隻無形的手。長時間以來,科技作為社會進步的象徵,始終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緊密掛鈎。但科技不僅無形,而且無情。掃碼支付、指紋認證、人臉識別......信息技術進步在造福青年的同時,反而為學習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設置了重重障礙。老年人因不熟悉智能技術而無法辦事的新聞頻頻成為熱門話題,已經反映出社會對於智能時代的反思。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科技,而在人,因為人有情。獨居老人面臨的難處需要服務者用心去體會,社會存在的關懷漏洞需要治理者用心去發現,精準對接老齡化時代的技術手段需要企業單位用心去研究。說到底,冰冷的科技需要人心來溫暖,老齡化的社會需要技術來賦能。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對服務性行業提出「適老化改造」的明確要求,讓廣大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從這個意義上講,普通水錶升級為智能水錶,正是街道服務部門於細微處見知著,將「適老化改造」落到實處。

當然,「適老化改造」不等同於純技術的迭代升級,智能水錶顯然也無法適應全部場景。比如老年人出遠門,智能水錶發出「誤報」,街道服務人員如何研判處置?此類細節是對科技的檢驗,更是對服務的考核。

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上海在老齡化時代面臨的挑戰將更複雜、更艱巨。也正因此,這座城市的治理者、服務者才更需要以科技為依託,用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叩開獨居老人的房門和心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獨居老人,智能水錶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關愛獨居老人,讓"會報警"智能水錶更多一些
    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有網友評論,這樣的做法很用心很溫暖,值得全國推廣。  獨居老人,家裡沒「伴兒」照應難免感到孤獨,但更危險的是,如果突然犯病昏迷或在家摔倒跌倒,手邊沒電話,腿腳不靈便,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過去,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後,因為無人發現而耽誤搶救的新聞,並不少見。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智能水錶概念股有哪些?
    人老怕孤獨,一些老人獨自在家故去很久才被發現的事件每次都刺痛了人們的心。如今科技這麼發達,是否可以從科技角度入手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今終於有了答案。據悉,近日上海推行智能水錶,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體現出了科技人性的溫度。  不得不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這個創意確實是用了心思的人才能想得出來。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然而,對於我們來說,科技和網際網路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老年群體而言,特別是獨居老人,這一切反而讓生活變得複雜了起來。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獨居老人有情況,水錶會報警-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智能水錶將...
    水錶沒走,意味著老人家裡可能「有情況」。一天之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自動生成案件,從政務微信上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由居委會安排人員立刻聯繫老人、上門探視,並將探視情況上報給街道。這樣一來,獨居老人有什麼情況,大家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新華網 | 2020-12-11 08:33:16 0.01立方米的水能做些什麼?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
  • 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m自動報警,智能水錶有「智」更有「情」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老人的新聞總會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這不,一種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引發網友討論。日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貼心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智能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二者相關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智能水錶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後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科技人性化,養老很溫暖!
    12月9日晚,一篇《上海: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推文,在不到3小時的時間內,便有超500萬人觀看,並收穫了15萬以上的點讚。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轄區內的1200多名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上了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們就會接到「警報」,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這個聰明的水錶引發了熱議,網友們表示,值得全國推廣。
  • 智能水錶可以更智慧
    近日,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獲網友點讚。據介紹,如果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正常情況下水錶讀數會隨生活用水走動,通過監測異常用水關聯意外情況具有合理性。
  • 智能水錶「會報警」 「智慧養老」多多益善
    新聞背景: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會報警」的智能水錶是可以自動撥打的「120」電話,是絕望時的「救命藥」,是24小時全天候的「默默守護」,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的健康安全,也讓子女們在外工作更放心、更安心。隨著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加上現代社會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 上海給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
    【解說】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月8日,中新社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時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  家住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的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告訴記者,對於社區幫忙安裝的智能水錶,她是打心眼裡高興,而其他的門磁報警系統、煙感報警系統等都能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 上海這個街道的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就會自動...
    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然後就會有工作人員上門看望老人以防老人一個人在家,出現什麼意外這樣的觸發機制是蠻好的江蘇路街道在關懷獨居老人安全的時候不止是裝了單單一個智能水錶而已配套的設備一共有四件:智能水錶、門磁系統、煙感報警和紅外監測所以是有多項數據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智慧「惠民」就該這樣
    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引發廣泛熱議。這個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
  • 讓水錶量出敬老愛老的溫度
    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消息刷屏了。0.01立方米的讀數中,蘊含著社區的溫度、城市的溫情。讓老人享受數位化轉型的紅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這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看似一件民生小事,背後卻是城市治理的用心用情。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全國都該學學上海這份心
    文|彈劍 「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近日引發熱議。媒體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時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 「我最害怕的,是死後沒人知道」,這是很多獨居老人的終極噩夢。我們也在新聞報導中看過太多「空巢死」的悲劇。如何守護獨居老人的生命安全,向來是城市治理中的痛點問題,而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一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 獨居老人家裡裝這個「能救命」,值得全國推廣
    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我舉雙手贊成!」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
  • 「水錶不走自動預警」彰顯技術的情懷與溫度
    誰說技術不能照拂老人?一塊水錶透露出社會的溫度。據媒體報導,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