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2020-12-17 太平洋電腦網數字家電頻道

  行動支付、健康碼、各種生活業務辦理無人化等,如今已是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幾乎所有的事情。然而,對於我們來說,科技和網際網路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老年群體而言,特別是獨居老人,這一切反而讓生活變得複雜了起來。

  老人因沒有健康碼被公共運輸拒載;老人不會使用行動支付,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像這樣的事件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不過近日,一則上海將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 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可能是近期繼老人存款事件、乘坐公交事件以來,讓人感到最為舒心的一件事了,所以事情一經報導也紛紛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除智能水錶外,獨居老人家中的門磁報警系統、煙感報警系統等都能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不過對於智能水錶預警的即時性,很多人卻表示並不看好。像遇到老人只是外出短期旅遊,或是老人在洗澡時突發意外等情況,智能水錶該如何解決。而且12小時不走字才報警,對於突出的、需要及時救治的意外和疾病,周期確實有些長了,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但是縮短檢測周期,又會極大的增加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總的來說,只從預警的及時性來看,智能水錶充當的更多是一個「報喪」的功能。

  實際上,能對老人的意外及時做出預警的智能設備其實並不少,預警的及時性比智能水錶要好上不少。就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智能手錶/手環,它們能夠實時的檢測老人的心率,一旦檢測到心率異常就會推送通知,同時還有跌倒檢測等功能,當檢測到出現跌倒,且一定時間沒有起身的情況就會自動報警或推送通知。

  還有智能攝像頭也是一個很好的預警設備,現在的智能攝像頭都具有很好的人形檢測,同時都還有識別哭聲和呼叫的功能。最重要的價格也都十分便宜,100-200塊錢就能買到了,同時安裝也十分方便,插上電連上wifi就可以用了。買兩三個放於家中,就能輕鬆掌握家中老人的情況了。此外,還有像智能音箱,還有各種一鍵呼救設備等,都能在老人突然意外時提供及時的呼救。

  然而現實是,可為獨居老人提供預警和監護的智能設備雖然並不少,但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保障問題依舊沒有很好的被解決。

  原因在於,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問題,如今儼然已經上升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而隨著我國正在不可避免的走向老齡化(據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了《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這個問題還將越來越嚴重。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養兒防老,子女要承當起贍養父母的義務,然而如今這個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子女撫養、父母贍養和房債成為工薪階層身上的三座大山,確實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而這些是智能設備所不能解決的。

  雖說不少人也呼籲在全國推廣智能水錶,然而一塊水錶並不能解決什麼,最重要的其實是背後的社區服務,社區為子女承擔一部分關心老人的責任。我想這才是大家對這件事支持的最根本的原因。

  與其說是科技拋棄了老年人,不如說是這個社會拋棄了老年人。獨居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關注,更需要的是鼓勵社會建成的保障體系。而智能水錶和社區服務結合的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雖然它不是最終的形態,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智能設備的普及,相信在科技的幫助下,未來一定會有更好、更符合我國國情的模式來解決獨居老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關愛獨居老人,讓"會報警"智能水錶更多一些
    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  獨居老人,家裡沒「伴兒」照應難免感到孤獨,但更危險的是,如果突然犯病昏迷或在家摔倒跌倒,手邊沒電話,腿腳不靈便,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過去,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後,因為無人發現而耽誤搶救的新聞,並不少見。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新華網 | 2020-12-11 08:33:16 0.01立方米的水能做些什麼?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我舉雙手贊成!」張奶奶口中的這個智能水錶正是上海推行的智慧養老試點項目之一。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貼心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智能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二者相關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智能水錶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後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科技人性化,養老很溫暖!
    據悉,目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如果水錶讀數在12小時內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便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智能水錶概念股有哪些?
    人老怕孤獨,一些老人獨自在家故去很久才被發現的事件每次都刺痛了人們的心。如今科技這麼發達,是否可以從科技角度入手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今終於有了答案。據悉,近日上海推行智能水錶,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體現出了科技人性的溫度。  不得不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這個創意確實是用了心思的人才能想得出來。
  • 獨居老人有情況,水錶會報警-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智能水錶將...
    早晨,居委幹部和志願者叩開了一名獨居老人的家門。得知老人一切安好,昨天確實出門去了,他們才放了心。獨居老人一直是居民區裡的重點關注對象。但這一次,居委幹部和志願者是收到提示信息後,才上門探視老人的。12月9日,記者從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了解到,最早發出提示信息的,竟然是街道為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水錶。老人如果在家,總得用水。
  • 智能儀表解鎖新技能,科技讓「空巢老人」不孤獨
    科技的發展讓老年人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新,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讓儀表「開口說話」,精準幫扶空巢老人2019年6月,全國首個電力雲計算服務獨居老人模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上線。通過老人家中安裝的智能電錶,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智能化判斷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讓獨居老人獲得社區全天候的關注、關愛。
  • 獨居老人家裡裝這個「能救命」,值得全國推廣
    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
  • 上海給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
    【解說】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月8日,中新社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時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  家住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的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告訴記者,對於社區幫忙安裝的智能水錶,她是打心眼裡高興,而其他的門磁報警系統、煙感報警系統等都能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 智能水錶「會報警」 「智慧養老」多多益善
    新聞背景: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對於獨居老人來說,「會報警」的智能水錶是可以自動撥打的「120」電話,是絕望時的「救命藥」,是24小時全天候的「默默守護」,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的健康安全,也讓子女們在外工作更放心、更安心。隨著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加上現代社會老人和子女都追求有自己的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 人民日報點讚的NB-IoT應用: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建議...
    ,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新,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 作為物聯網從業者,筆者堅信類似的方案和場景已經比較成熟了,然而看到這一新聞,還是禁不住感慨,科技的發展讓老年人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新,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
  • 上海這個街道的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就會自動...
    智能水錶智能水錶的功用其實還蠻簡單的簡單的讀取水錶數據然後聯網接入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一旦數據異常,就會觸發警報如果在12小時之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然後就會有工作人員上門看望老人以防老人一個人在家,出現什麼意外這樣的觸發機制是蠻好的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水錶只要在12小時內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長時間不用水情況下)就會自動預警,隨後居委會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據介紹,街道此次為獨居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設備將接入「一網統管」平臺,除了智能水錶外,還有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以及紅外檢測,目前該街道已經為轄區內1200餘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四件套」,通過智慧科技讓老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 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獨居老人「四件套」上線
    通過智能讀水錶儀的狀態、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這個好主意,這兩天可算是火遍全網了。不僅僅是智能讀水錶儀,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嵌入的新功能,還包括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這幾大法寶。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智慧「惠民」就該這樣
    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引發廣泛熱議。這個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
  • 上海老人家裝不用水就報警水錶深受好評,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到外地闖蕩,在人口流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那就是:獨居生活的老人們越來越多。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在新聞上看見,某某獨居老人因為生病病倒在家中,幾天都沒有人發現。
  • 上海這個街道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