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2020-12-13 央視新聞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智能水錶+「一網統管」平臺,24小時守護老人安全,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救護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智能水錶的應用得益於上海每個區、每個街鎮都有城市運行中心,城市運行中心是24小時運行,它搭建了「一網統管」的平臺,能夠把這些數據實時傳遞過去。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想法從何而來?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我們平時有老人一對一聯繫機制,但是後來也發現不可能24小時全天候陪伴,怎麼樣及時掌握動態信息,然後去提供關懷?疫情期間,我們就發現通過安裝門磁可以掌握一些動態的信息,所以我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對老人的動態信息進行掌握。正好中國電信跟水務部門也在我的駐區單位,我們就和民政部門一起跟他們商量,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一些現代科技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智慧養老智能設備,獨居老人是否都能接受?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隨著這兩年上海推行「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整個城市的數位化,再加上現在的數位化轉型,上海老年人對於智能化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我們覺得也不能完全依賴於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段跟我們傳統的工作方法還是要緊密結合起來的。

深度老齡化社區,社區工作人員面臨怎樣的壓力?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平時壓力也是很大的,尤其像我們這樣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區,怎麼樣讓老人首先做到安全,在這個基礎之上更加幸福,生活更加有品質?我們也在想如何能夠給他們提供一種全天候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也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但還是需要整個社會一起來共同參與。

可以在全國推廣嗎?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創新背後是政府的用心和企業的有心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長寧區的個案實際上是智慧養老發展到現在一個實際的運用,它是可以在全國進一步推廣,但智能水錶它的技術並不複雜,也沒有特別重要的一種科技創新,但是這個技術在養老領域中運用,體現了政府很用心,第二個企業有心。它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它從智能水錶發現問題到傳到網上,然後網絡後臺要處理,之後志願者和專業人員上門服務,整個體系是需要建設的,不是光裝一個智能水錶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實現智慧養老,需要政府理念的提升和市場配置的助推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進行試點背後體現了政府服務的理念,要建設服務型政府,特別是利用現在物聯網、網際網路IT的技術,能夠為養老服務創造更好的效益,能夠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滿足。同時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水錶本身不是政府在做,是市場在做,它是一個養老的產品,但是把企業做的養老產品納入到政府的「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大的網絡和管理系統和平臺中間,它發揮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因此我覺得如果需要在全國推廣的話,可能不僅僅是智能水錶自己的技術,而更多是整體服務體系。

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做好養老?理念比錢重要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各個地方經濟條件會有差別,各個地方都並不一定都要用同一種辦法推廣這個技術,要因地制宜。要考慮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統、生活的居住模式,使服務體系能夠滿足和符合當地養老服務管理的習慣。上海以前也是有互助門鈴、安康通等等,那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也是可以服務的,只是網際網路這種技術手段、平臺,能夠使原有純粹靠人力服務體系,服務效果更好。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最重要的還是理念,只要理念對了,觀念對了,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市場中獲得,有的時候也不是說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做成這些事情。

未來智慧養老:想像力+理念+富有人文關懷的技術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對於養老,想像力,尤其是理念,最後搭起一個完整的系統才是在各地因地制宜之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養老服務做到現在,實際上技術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人文關懷,這個時候技術就會變得有溫度,這就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包括家庭、老人等等共同來推進這件事。共同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一定能夠做好。

相關焦點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關愛獨居老人,讓"會報警"智能水錶更多一些
    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  獨居老人,家裡沒「伴兒」照應難免感到孤獨,但更危險的是,如果突然犯病昏迷或在家摔倒跌倒,手邊沒電話,腿腳不靈便,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過去,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後,因為無人發現而耽誤搶救的新聞,並不少見。
  • 獨居老人有情況,水錶會報警-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智能水錶將...
    水錶沒走,意味著老人家裡可能「有情況」。一天之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自動生成案件,從政務微信上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由居委會安排人員立刻聯繫老人、上門探視,並將探視情況上報給街道。這樣一來,獨居老人有什麼情況,大家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上海給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刷屏 新華網 | 2020-12-11 08:33:16 0.01立方米的水能做些什麼?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這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不過近日,一則上海將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 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可能是近期繼老人存款事件、乘坐公交事件以來,讓人感到最為舒心的一件事了,所以事情一經報導也紛紛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智能水錶概念股有哪些?
    人老怕孤獨,一些老人獨自在家故去很久才被發現的事件每次都刺痛了人們的心。如今科技這麼發達,是否可以從科技角度入手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今終於有了答案。據悉,近日上海推行智能水錶,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體現出了科技人性的溫度。  不得不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這個創意確實是用了心思的人才能想得出來。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全國都該學學上海這份心
    文|彈劍 「上海獨居老人家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近日引發熱議。媒體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時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 「我最害怕的,是死後沒人知道」,這是很多獨居老人的終極噩夢。我們也在新聞報導中看過太多「空巢死」的悲劇。如何守護獨居老人的生命安全,向來是城市治理中的痛點問題,而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一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 上海給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
    【解說】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月8日,中新社記者實地走訪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時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  家住江蘇路街道岐山居民區的86歲獨居老人張奶奶告訴記者,對於社區幫忙安裝的智能水錶,她是打心眼裡高興,而其他的門磁報警系統、煙感報警系統等都能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 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獨居老人「四件套」上線
    通過智能讀水錶儀的狀態、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這個好主意,這兩天可算是火遍全網了。不僅僅是智能讀水錶儀,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嵌入的新功能,還包括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這幾大法寶。
  • 智能水錶「會報警」 「智慧養老」多多益善
    新聞背景:近日,上海市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如果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社區居委會收到警報後上門探視老人,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異樣並施救。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削弱獨居老人,家裡沒「伴兒」照應難免感到孤獨,但更危險的是,如果突然犯病昏迷或在家摔倒跌倒,手邊沒電話,腿腳不靈便,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過去,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後,因為無人發現而耽誤搶救的新聞,並不少見。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獨居老人在家中如果突然暈倒短期內外人不知道情況將會非常危險江蘇新聞也曾發過類似的新聞↓↓↓>獨居老人家中摔倒4天滴水未進,最後是這樣被發現的…獨居奶奶腦梗倒在家中,好鄰居憑一個細節發現異常:出事了!近日,一個熱議話題就與此相關據了解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貼心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智能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二者相關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智能水錶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後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文\好孕姐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1億,其中有近一半屬於獨居或空巢。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快,年輕人外出工作的數量逐漸增多,獨居或空巢老人數量激增。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m自動報警,智能水錶有「智」更有「情」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老人的新聞總會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這不,一種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引發網友討論。日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科技人性化,養老很溫暖!
    據悉,目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如果水錶讀數在12小時內低於0.01立方米,就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便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用電異常自動報警,看上海為獨居老人裝「智能電錶」
    預告 用電異常自動報警,看上海為獨居老人裝「智能電錶」
  • 上海這個街道的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就會自動...
    水錶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就會有人上門看望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被網友大讚的舉措之一就是下面這個專門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智能水錶的功用其實還蠻簡單的簡單的讀取水錶數據然後聯網接入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一旦數據異常,就會觸發警報如果在12小時之內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低於0.01立方米自動報警感謝政府對老人的關愛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城市獨居老人日益增多,他們在家裡面臨摔倒,突發疾病等風險,每次看到那樣的新聞總會覺得無助難過。關愛他們的安全,政府這個做法真心溫暖,真的用心。家有空巢獨居老人,子女最擔心什麼?一是怕老人出現意外發現不及時,二是長時間一個人在家孤獨寂寞。
  • 獨居老人水錶自動預警 智慧「惠民」就該這樣
    近日,「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引發廣泛熱議。這個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