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長期儲備的肉類,炒菜、燉肉、做餃子餡等,都少不了它。有些人去超市、肉市場購買,看到肉類比較便宜,還會囤在家裡,以便下次購買。
可這長時間存放的豬肉,難道你就從來沒有擔心過食品安全問題嗎?特別是對於人口較少,以及不經常吃肉的素食家庭,肉也有保質期。
最近,還有人傳言說「豬肉放在冰箱內不吃會致癌?」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是怎麼回事。
應該買新鮮豬肉還是速凍豬肉?
從市面上銷售的價格來看,新鮮肉類要比速凍食品價格偏高,但並不是代表它的營養就比普通食物要差。研究證明,針對肉類,它們主要給人體提供的是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多種維生素等,兩種成分的變化差別不大。
只不過追求更高口感的人,可能會因為速凍肉類水分低,口感會差一點。
在挑選肉上面,更建議大家選擇帶有包裝的肉,這樣的肉上面都有保質期,我們可以根據時間吃。
不帶包裝的肉,能夠儲存多長時間?
生活中,有的人把儲存時間過長的肉,稱為「殭屍肉」。其實從廣義上來看,之前謠言所說的殭屍肉,實際上都是屬於走私,一個是保存時間過長,另一個是受到感染的肉,而消費者是不用擔心的。
反而我們要注意的是,儲存時間過長的肉,根據我國對於冷凍肉的規定,國家標準是對於冷凍分割牛肉,需要儲存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整個儲存時間不宜超過12個月。
水產類食物,包裝完好應該在零下15攝氏度到零下18攝氏度的冷凍之內,整個儲存時間在9個月之內。對於冷凍的豬肉,總共時長不要超過6個月。
尤其是不帶包裝的豬肉,大家要注意,第一點儲存的方式,不要反反覆覆解凍、冷凍,這樣的肉類細菌含量極易超標,即便多次放在冰箱內,也很難徹底抑制微生物增長。
避免這點,大家最好在買回到家之前就做好分裝處理,每次用只需要解凍一次就可以了。
第二點封口要嚴,很多人在放肉的時候不注意,封口沒有處理好,經過長時間儲存,肉中的水分逐漸流失,還容易給冰箱內其他食物創造細菌生長的條件。
建議大家注意封口,一定要把關好了,可以避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