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專家建議,制止塑料製品浪費,有賴於消費者養成良好消費習慣,也有賴於行業形成規範

  清晨上班路上,你走進咖啡店買了一杯拿鐵,隨手拿了一根一次性塑料攪拌棒;中午收到期待已久的快遞,發現箱子裡除了想要的寶貝,剩餘五分之四的空間塞滿了各種塑料泡沫;下班後去超市買了這兩天的果蔬,怕麻煩扯了一大堆連卷袋,最後只用了一個,剩下的就留在了購物車。

  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都是塑料製品浪費的縮影。

  據央視報導,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塑膠袋年使用量超400萬噸。

  日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下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劃定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六大行業強化減塑力度。今後,塑料吸管、塑料填充物、超市連卷袋等製品的使用都會受到限制。

  專家認為,塑料製品擁有的極端便捷性和超低價格優勢,使得它的使用被無限放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非用不可。要制止塑料製品浪費,有賴於消費者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如主動選擇更為環境友好的產品;也有賴於行業形成規範,例如快遞配送環節使用循環包裝箱、循環包裝袋,減少暴力投遞。

  快遞盒裡塞滿塑料填充物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剁手族」拆完一件件快遞後很苦惱——還得扔掉一大卷一大卷的塑膠袋、塑料泡沫、充氣柱。

  市民王分貝(化名)購買了化妝品、保健品等一堆商品,從11月初到11月中旬,快遞就沒斷過,那些塞在快遞箱裡的各種各樣的塑料填充物讓她不堪其擾。「每次拆快遞,都會多出一些塑料包裝物,有些填充物多得完全沒有必要。」最令她不解的是,網購化妝品贈送的樣品不僅裝在單獨的箱子裡,還被塑料包裝物裹得密不透風。「那些小樣一看就不會輕易損壞,完全用不著裹那麼多,而且為什麼不跟正品一起快遞呢?」

  市民張小姐有一次在電商平臺超市購買零食,東西寄到後打開快遞箱一看,裡面塞了一堆塑料填充物,「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些食品不會碎,稍微磕碰也沒有問題。」

  為什麼快遞盒裡要塞那麼多塑料填充物?

  一位在朝陽區大望路附近攬件的快遞小哥表示,一方面是保障內容物不損壞,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就說這化妝品,看上去挺貴的,如果不包上抗擠壓的塑料泡沫,萬一在運輸過程中碎了、漏了怎麼辦?另外,這些化妝品如果只用紙箱子運輸,什麼都不包,客戶看著會不會不放心?」

  類似的濫用塑料製品的情況還發生在超市和咖啡店。

  在東城區廣渠門店家樂福超市,記者注意到,一位大爺買了一個大白菜,把連卷袋套在外面,又順手抽了很長的連卷袋,塞在購物車裡,並詢問售貨員是否還有大一點的袋子。

  在物美超市崇文門店,一位女士走到連卷袋前,撕下幾個袋子直接放進了購物車,但並沒有購買果蔬。在物美超市惠新店,每個盛放果蔬的臺子都備了兩到三卷連卷袋,有的顧客購買商品時不想弄髒手,就把連卷袋套在手上當手套,一名超市店員說,連卷袋消耗量非常大,差不多半個月不到就得拉一車過來,店內廣播提醒市民,「保護環境,節約使用塑料購物袋」。

  在豐臺區萬豐路附近的一家星巴克門店,綠色的一次性塑料攪拌棒(防漏塞)、紙質杯套、紙巾等物品放置在自取區域,顧客如果提出需求,店員還會提供木製咖啡攪拌棒。

  記者觀察發現,約一個小時裡,15名取咖啡的顧客中,1/3的人拿取一次性塑料攪拌棒(防漏塞)。

  一位取用一次性攪拌棒的顧客告訴記者,平時喝咖啡的時候習慣攪一下,就隨手拿了,「不用的話也不是不行。」一名店員表示,店內沒有任何一種飲品必須使用攪拌棒,「但主要還是取決於顧客個人,如果他想用,喝美式咖啡也可能需要攪拌棒。」

  「塑料製品並不是非用不可」

  針對上述塑料製品濫用行為,北京「限塑十條」徵求意見稿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及電商配送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

  為什麼要限制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因為它們帶來的汙染非常嚴重。首先,生產環節就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產生巨大能量消耗、造成大量碳排放;使用過以後,這些材料大規模散落在環境中,是微塑料、海洋垃圾等汙染的主要來源。」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表示。

  他認為,目前塑料製品最大的問題是過度使用和浪費,因為它帶來了極端的便捷性,又擁有超低價格優勢,使得其使用被無限放大,其實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必須使用的。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下稱『限塑令』)政策實施後,起到了正向效果,如果當時沒有做相關政策,目前塑料製品使用量會更大。」清華大學教授李金惠表示,北京此次制定「限塑10條」,在國內是一個創新,北京面臨的塑料汙染防治形勢與其他地區不同,在科學甄別的基礎上篩選出六大行業,目的是減少塑料的不必要使用。

  筆觸媒環境科學工作室的姚佳長期推動塑料使用減量,她認為,相較2008年的國家「限塑令」,北京「限塑十條」更像是「階段性禁塑」,「縱觀整個條例,對於餐飲業、外賣平臺、批發與零售、電商快遞業、住宿會展業、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都明確禁用部分塑料製品,只放寬酒店限制提供『六小件』,到2025年這個時間節點,北京基本能夠實現不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消耗大戶的行動

  2008年國家「限塑令」實施之後,北京的「限塑」道路已經走了12年。

  2016年起,姚佳和團隊對北京100多個農貿市場做了15輪塑膠袋使用調查。

  「北京的達標袋使用情況較好,有的遠郊區,在地圖上都搜不到的鄉村小集貿菜市場,都使用了達標袋。個別沒使用達標袋的集貿市場主要是小型臨時市場、早市、便民市場,或市場統一製作的塑膠袋標識缺項,或是以前調查過的這輪還沒有複查的市場。」

  所謂達標袋,是指有標識的塑膠袋。而違規袋的主要特點就是沒有標識,「環保組織沒有檢測能力,只能看袋子上應該標識的10項內容全不全。」姚佳回憶,2016年,在北京的一個農貿市場(現已關閉),她看到一個人推著推車,挨個攤位送塑膠袋,上面裝的都是不達標的塑膠袋。2017年4月第二次去,市場裡就全改用達標袋了。

  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朱磊表示,兩三年前,快遞企業在中轉環節幾乎都用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如今,80%的企業已經換成可循環使用至少50次的可循環集裝袋,即使這種集裝袋不能再循環了,也可以交給生產廠家再製造、再利用,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很低。所以,北京「限塑十條」提出的要求,對減少塑料製品使用非常重要。

  其他塑料製品消耗大戶也有行動。

  以咖啡行業為例,2019年4月22日,星巴克開始推廣紙質吸管和直飲杯蓋,以減少塑料吸管的使用;並在全國多地多家門店及外送平臺提供可以生物降解、符合相關標準的紙質吸管。今年6月,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6月30日起,北京等城市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率先實施,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

  中國塑協降解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表示,據他觀察,一些超市已經開始使用生物降解購物袋,比如永旺、華潤等,物美的招標也已經開始。永旺(中國)商業有限公司稱,北京的永旺門店已經全部使用全生物降解購物袋。

  超市連卷袋也有可降解產品出現。「海南、吉林的企業都能生產可降解連卷袋,有的產品也在使用,從性能上說沒有問題。但是連卷袋相對來說更薄,不降解的連卷袋比較便宜,以前不收費,如果推廣可降解連卷袋,會抬高成本。」翁雲宣認為,從方便顧客的角度考慮,禁用連卷袋也不合適,「用塑膠袋包裝,本身是為了生活方便,一些溼的商品如果用紙袋、布袋裝容易漏。只能建議大家能不用就不用、儘量少用」。

  公眾要敢於行使「綠色消費權」

  嚴格「限塑」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制止塑料製品浪費?

  天津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王豁認為,大部分消費者的習慣還有待養成,全國多地今年來在「限塑」上的政策進展力度很大,但商家在落實「限塑令」上有待進一步改善,執法也有待加強。「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教育部去年9月份出臺政策禁止學校強制包塑料書皮,但今年秋季學期開學,許多學校給學生布置新生開學事宜時,仍然要求學生包塑料書皮。」

  王豁歸納了幾項建議,「一是建議消費者購買產品時主動選擇更為環境友好的產品,如參考能效標識、綠色產品標識等信息;二是公眾要敢於行使自己的『綠色消費權』,從而自下而上倒逼企業,進而形成綠色環保的消費新風尚,比如,社會組織為了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在2017年針對多家外賣App默認發放一次性餐具和餐巾紙的做法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有力推動了公眾意識提升和政策推進;三是商家要尊重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權』和綠色選擇。」

  嚴格的行業規範也有助於「減塑」。

  以快遞行業為例,朱磊介紹,國家郵政局在填充物方面有指導意見,即快遞包裝空隙率不能大於20%,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限定塑料包裝物的使用,但是具體到每一件商品,還缺乏統一細則。

  「一件商品在運輸中會受到路途、時間、分揀情況等因素影響,快遞員擔心出現問題,所以會將商品裹得特別厚。我認為,既要保證將商品安全送達消費者手中,又要最大化實現綠色、環保,就需要在運輸上下工夫,杜絕暴力分揀,快遞員如果更信任運輸環節,就可以為商品少裹一層塑料包裝物。」

  朱磊表示,未來,面向消費者配送商品環節使用循環包裝箱、循環包裝袋是重點工作之一,這需要國家層面出臺具體的措施和要求,規範各家企業使用。「我們正在跟國家郵政局討論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具體要求包括循環箱必須可摺疊、具備自緩衝功能等。」

  「限塑」大事記

  1999

  5月1日

  《北京市限制銷售、使用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管理辦法》施行。

  禁止銷售和在經營中使用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含0.025毫米)的塑膠袋。

  2008

  6月1日

  國辦《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實施。

  全國禁止產銷、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商超、市場等禁止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

  2012

  3月1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12年版)施行。

  單位和個人應當減少使用或者按照規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優先採購可重複使用和再利用產品。

  2020

  1月19日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印發。

  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商超、外賣、展會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0

  5月1日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20年版)實施。

  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膠袋。商超、集貿市場等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2020

  11月10日-12月9日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

  到2020年底,商超、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吳婷婷 徐美慧 實習生 謝雁冰

相關焦點

  •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攝影/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消耗大戶的行動「限塑十條」之前,北京的限塑道路已經走了12年。2016年起,姚佳和團隊對北京100多個農貿市場做了15輪塑膠袋使用調查。「北京的達標袋使用情況較好,有的遠郊區,在地圖上都搜不到的鄉村小集貿菜市場,都使用了達標袋。
  • 北京肯德基拒絕消費者自帶杯子買咖啡|綠色消費權在哪裡?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筆者帶了一個不鏽鋼杯子去肯德基用餐時,點了一杯咖啡,請工作人員用自帶的杯子接咖啡,以節省一個一次性紙杯。店長直接拒絕了,表示,肯德基所在百勝集團上下有政策:只能用一次性紙杯裝咖啡,不能使用任何自帶的杯子。
  • 「限塑令」真的起作用了嗎?記者調查:普通塑膠袋仍大行其道
    近日,隨著《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文件、法規的出臺和施行,湖南、安徽等多地相繼推出新版「限塑令」,全國各地更是掀起了一股新的「限塑風」。其實,從2008年6月起,我國就已經開始實施「限塑令」,並展開了大規模的針對塑膠袋的整治行動。
  • 調查報告:限塑四周年 塑膠袋市場更混亂
    ……帶著一系列問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聯合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組成調查組,於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對北京、廣東和浙江地區的20個連鎖超市和17個農貿市場展開限塑四周年塑膠袋市場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一、北京地區的限塑情況好於廣東和浙江地區。主要表現在,被調查的北京地區10個農貿市場中8成使用市場監製的塑料購物袋,且標示信息較齊全。
  • 最嚴「限塑令」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記者多日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合肥市不少連鎖超市、知名茶飲店已經準備好了。您準備好了嗎?萬長青介紹,今後,合肥市將在快遞領域推廣應用「瘦身膠帶」、免膠帶紙箱和綠色環保包裝袋。  【怎麼辦?】  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  按照要求,全市公共機構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減少其他一次性物品使用。合肥新版「限塑令」實施之後,一次性塑膠袋在很多場合都不給用了。
  • 升級版「限塑令」呼喚綠色生活方式
    這些改變,都與「限塑令」有關。今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升級禁限塑料製品舉措。根據升級版「限塑令」規定,我區將按照三個時間段,分步驟、分領域推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
  • 北京食品袋用量提升 限塑兩年市場送袋打回原樣
    但記者調查顯示食品袋用量則提升     限塑兩年菜市場送袋打回原樣  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就實行整兩年了。  據「限塑令」發起人董金獅透露,兩年來,大超市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已減少七成。這點在記者的調查中得到了印證。  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多家大型超市,部分超市表示,塑膠袋使用量下降了七成,且仍在下降。另據記者調查,食品袋的使用量卻大大提升了。而在多數農貿市場,賣菜搭送不合格超薄塑膠袋的做法已經重新上演。
  • 合肥最嚴「限塑令」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記者多日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合肥市不少連鎖超市、知名茶飲店已經準備好了。您準備好了嗎?萬長青介紹,今後,合肥市將在快遞領域推廣應用「瘦身膠帶」、免膠帶紙箱和綠色環保包裝袋。    【怎麼辦?】    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    按照要求,全市公共機構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減少其他一次性物品使用。合肥新版「限塑令」實施之後,一次性塑膠袋在很多場合都不給用了。
  • 2020年北京限塑令新規定 限塑令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從昨天開始,市發改委等部門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限塑10條」)徵求意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限塑10條」,本市將嚴控塑料廢棄物向環境洩露,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  聚焦使用:  市民「吃住購」生活全面減塑  北京是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型城市。
  • 十年「限塑令」肥了誰,為何越限越多?
    到超市購物沒有自帶購物袋,你會花錢買塑膠袋嗎?到菜市場買菜,你會要求攤主免費提供塑膠袋嗎?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答案都是「會」。這就是「限塑令」實施10年後的現狀。  多名從事一次性塑料製品生產、加工、批發的從業者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限塑令」10年,一次性塑料製品似乎越用越多。
  • 北京限塑20年: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
    超市買完的菜,順手裝到隨身攜帶的布袋中;快遞小哥送達你的快遞後,細心將快遞盒收起,繼續使用;出差住賓館,拿出自帶拖鞋穿上……這些理想中的環保生活,將是北京的未來。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限塑10條」)正式發布。
  • 「史上最強限塑令」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原標題:「史上最強限塑令」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   此前,北京、上海、海南、江蘇、雲南、廣東、河南、西安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出臺了升級版的禁塑地方法規。
  • 「限塑令」十年 塑料消耗不降反增!原因就是你常做的這件事...
    到今年,「限塑令」已經發布十年了,記者發現,在商場超市按照規定嚴格執行,但在菜市場,不合格的塑膠袋還是屢禁不止。記者在北京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超市使用的塑膠袋上基本都印了尺寸規格,塑膠袋的厚度都符合「限塑令」的要求。結帳時,塑料購物袋也都有相應價格。
  • 「限塑令」升級,包裝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原標題:「限塑令」升級,包裝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走過了11年之後,「限塑令」將迎來全面升級。2019年11月22日,2019中國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與綠色製造年會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任樹本透露,「發改委將發布新的『限塑令』」,同時研究包裝綠色化。
  • 20多省份發布新版「限塑令」 北京「限塑令」徵求意見
    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驚人。  北京:嚴控塑料汙染 「限塑令」徵求意見  從2008年開始,我國限塑令已經實施12年。今年,各地密集出臺新版限塑令。日前,北京發布《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分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分步實現限制目標。
  • 綠色當道——「限塑令」開啟零售業環保革命(上)
    民聲你願意為環保買單嗎一個購物袋根本裝不了多少,而且你帶個袋子,指不定超市還反把你當賊看呢。  這樣的結果就是,如果我去超市買東西,為了節約購買塑膠袋的錢,我就只能帶購物袋,也只能儘量買體積小,佔用空間小的。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喝奶茶只能用紙吸管咯
    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
  • 新「限塑令」公布一年,你身邊的一次性塑料減少了嗎?
    7-11北京門店在收銀臺處提供可降解塑膠袋限塑令一下,各方立馬行動。1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關於做好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商務部制定了《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
  • 新限塑令實施倒計時,可降解塑膠袋準備好了嗎?
    禁用在即,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替換為可降解塑膠袋的是少數,多數商家在觀望,等待最終禁用期限的到來。不過,由于禁塑限塑的年底最後期限未到,以及使用成本上漲明顯,這種替代還不普遍。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裡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膠袋為主,可降解塑膠袋只用於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於限塑令對超市內用於分包裝的連卷袋並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膠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
    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 到今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