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道文化:讓木頭說話的手工藝—木雕

2020-12-16 門道文化app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二十七

夏日炎炎裡,門道君最喜歡走在夜裡。看著滿枝頭的繁花搖曳在盛夏的星空裡。有一些乾枯的樹木好像訴說著這世間沒有永恆的美。你總以為樹木如果不會發芽,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可你不知道。在手藝人的手裡,枯木就像遇到生命裡的另一個春天,這種美,便是永恆的。

簡介

木雕工藝,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在歷朝歷代的傳承中,融合進了很多的地方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的切合人們的生活。

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

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發展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

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

木雕種類紛繁複雜,各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

東陽木雕誕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地區,竟有400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

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隨著機器時代的到來,手工木雕漸漸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場中站住腳,就必須拿出無法大量機械製造的優秀藝術作品,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藝,更需要大量的年輕人加入,不斷學習,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作為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非遺傳承人,他的木雕工藝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重大獎項。《陳德豐:我是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人》視頻陳德豐雙目炯炯有神,緊盯著手中的木雕,木屑翻飛中,各式精巧傳神的圖案便誕生在他的刻刀之下。
  • 峇里島上最著名的木雕村,木雕工匠們奉獻一生
    在峇里島上最著名的木雕村馬斯,馬斯的意思就是黃金,在這個峇里島的木雕之鄉裡,聚集了全島最優秀的雕刻師,在這些馬斯村民心目中,他們最拿手的木雕絕活兒,就像金子一樣值錢,我們結識了本地的木雕手藝人西蒙,西蒙人很好很愛聊,不過英文發音不太標準,很考驗聽力,我們大人只能靠大致揣摩與他交流,那就更別提我們家小寶寶了,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小寶寶對他的敬佩。
  • 木頭有靈性:黃驊76歲鄉村木雕藝人詮釋「小木雕裡有大乾坤」
    這小小的木雕上承載著一個藝術世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蟲魚鳥獸栩栩如生……這是木雕特有的傳統魅力。在黃驊市舊城鎮閻隆村,76歲的趙立行是一個痴迷於木雕的愛好者。多年來,在他一雙巧手的精雕細琢下,一塊塊木頭煥發出新的生命。
  • 自學木雕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坑
    沒有一個講的是木雕?這讓我意識到了一些問題。這也可能是大家看了網上的木雕製作視頻,產生誤解了。你知道為啥新手看那些製作木雕的視頻,有的甚至教的都是用刀技巧。通常著很簡單,但一實踐就傻了。而忽略了許多很基礎的東西沒講,(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故意的,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識),然而,新手最缺乏的,就是我們這些職業木雕師習以為常的常識……所以,新手們只是在比葫蘆畫瓢,而忽略了最核心的東西。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是這個理。舉個例子,具體說明一下吧,這樣更容易理解。
  • 找尋時間流逝下的木雕記憶,感悟匠人精神,傳承木雕文化!
    東陽木雕城,它為江南,不知道帶來了多少精美的木雕藝術,當許多重要的頭銜都到達他的身上,這座小城,就再也不是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開始慢慢的被人們所熟知,吸引著一大批學者和遊客來到這裡,感受木雕的魅力。
  • 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如何在一塊木頭上疏密有致地呈現?瓜柱、雀替、穿枋這些傳統建築中被忽視的部位暗藏著怎樣精美的細節?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探訪峇里島手工藝小村落,蠟染、銀器、木雕,流傳至今的匠人精神
    素有「峇里島藝術重鎮」之稱的烏布,周邊環繞著一些很有趣的手工小村落,蠟染村、銀器村和木雕村,仍然保留著峇里島當地的小作坊形式。別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和原生態的手工技藝,會帶給你一次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馬斯村(木雕村) Mars VillageMars是峇里島的木雕之鄉,這裡的木雕藝術歷史源遠流長,根基深厚,不僅聚集著島上最優秀的雕刻師,也是孕育印尼知名木雕大師甚至世界知名大師的搖籃。相較於蠟染村和銀器村,這是最值得參觀的一個手工藝村落。
  • 木雕之鄉旅遊 優閒有深度
    苗慄三義素有木雕之鄉之稱,經年累月養成深層的藝文氣息,雖然水美街日益充斥大陸進口木雕,但日前三義木雕節將本土藝術整合,又打響了在地木雕名號,獨創的炭雕再掀新意,火炎山森林生態教育館等地的木雕DIY,十分適合親子共樂。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如何在一塊木頭上疏密有致地呈現?瓜柱、雀替、穿枋這些傳統建築中被忽視的部位暗藏著怎樣精美的細節?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中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看完這些,讓人驚嘆不已!
    中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看完這些,讓人驚嘆不已!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千年以來的綿延曆史,民間所產生的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並且個個都是光彩奪目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種,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木雕魚,到了唐代,木雕工藝更是達到了發展的巔峰。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草鞋打草鞋是歷代農民流傳下來的手工技藝,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過去,農民常在農作時穿用,特別是雨天上山打柴時,穿著草鞋就不會打滑了。
  • 中國人不可丟棄的十大傳統手工藝
    中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手工藝可想而知有多少,個個都能堪稱極品,每一種老手藝都值得我們去保護與傳承。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不可丟棄的傳統手工藝。木雕木雕是眾多雕塑中的一種,唐代是木雕工藝發展的巔峰。經歷了數千年傳承的木雕工藝也需要保護與傳承。景泰藍景泰藍得名於它盛行在明朝景泰年間,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景泰藍又名「琺瑯彩」,景泰藍在一代才女林徽因等人的保護下才得以恢復。
  • 科普|看看你家都有哪些傳統手工藝?
    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製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有別於以大工業機械化方式批量生產規格化日用工藝品的工藝美術。  手工藝品指的是純手工或藉助工具製作的產品。可以使用機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藝師直接的手工作業仍然為成品的最主要來源。
  • 文三教育集團手工藝活態館研學之旅~Let's Go!!!
    9月26日(周三)上午,手工藝活態館迎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客人~文三教育集團2018學年第一學期「青蘋果』實踐社』」研學之旅,在活態館裡緩緩開~包括文三街小學以及文苑小學兩個校區的近500名同學們一同來到手工藝活態館,進行參觀體驗。油紙傘、天竺筷、植物扎染、蛋雕、石雕、黃楊木雕、竹編.
  • 大理劍川:把詩情畫意刻在木頭上
    劍川木雕藝術小鎮一景。(9月15日攝)。「雕得金龍騰空舞,刻出雄雞報五更……」一首傳統的大理白族歌曲,唱出了白族人對劍川木雕技藝的讚美。走進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小鎮,隨處可見木雕這項技藝在當地的創新與傳承。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這些作品的出現,為木雕工藝品的不斷創新、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起到了開拓作用。 2006年5月20日,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8月12日,由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木語竹韻 絲路傳情」東陽木雕和竹編展在科倫坡開幕。
  • 楊鵬工作室-木雕教學
    以下文字和圖片內容為楊鵬老師所主持的《木雕及硬質材料加工》課程建設以及講義內容,知識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盜用。雕刻一般針對的是石頭,木頭,金屬等硬質材料。塑造一般針對軟質材料,如雕塑泥或者陶泥等軟性材料進行造型。
  • 兩岸非遺技藝木雕實境創作營在福州開營
    」 為主題的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木雕實境創作營活動在福州溫泉公園藝博園舉行。活動主辦方邀請了臺灣藝術家與福州木雕藝術家在現場進行木雕技藝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木雕愛好者和遊客駐足觀看。本次活動為期三天,由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福州市木雕行業協會主辦,臺灣愛魅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州藝博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通過活動旨在展現福州木雕傳統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體現兩岸同胞非遺技藝的互通與共融,助力中華民族偉大文化復興。
  • 木雕大觀,橘洲等您
    冬天,不只有兩個選擇北方有冰雕,南方有木雕生物多樣性木雕作品展 雕塑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早已為人所熟知。
  • 48年堅守老手藝 諸暨匠人讓手工木雕更有生命力
    他拜浦江縣的知名木雕藝人郭汝清為師,後經諸暨市木雕廠的名師楊石標指導,木雕技藝越發精湛,圓雕、浮雕、半鏤空雕等都得心應手。2003年,周燦華創辦了佛緣工藝品廠。如今,廠裡請有全國各地的木雕師傅六七十人,年產6多萬件木雕工藝品,都是純手工製作。「機器雕刻跟手工雕刻之間,總歸是有些不同的,手工雕刻更具生命力。像我們廠裡出來的木雕,每一件都是不一樣的,你找不到一模一樣的。
  • 來自法國的木匠「大地」:因木雕結下的義烏情緣
    今年在義烏木雕協會的幫助下,我在義烏有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在這裡我可以盡情地用中國傳統的木雕技藝對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進行獨特詮釋。「談及自己所熱愛的中國木雕,大地仿佛有著用不完的精氣神,傳統木雕所迸發的創造力和美感充滿著魅力,令他願意放棄一切從零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