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2020-12-25 中華網文化頻道

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如何在一塊木頭上疏密有致地呈現?瓜柱、雀替、穿枋這些傳統建築中被忽視的部位暗藏著怎樣精美的細節?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

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展覽現場展陳背景多用淺黃色和淺棕色,映襯著貼了金箔的精美木雕,展覽的木雕作品大部分為建築部件和祭祀或供奉祖先用的器具,以雕刻手法的不同和雕刻的主題來區分展覽,以潮汕地區獨特的風物如蝦、蟹為主題的雕刻也很有地域特色。

展覽現場

歷史中的潮州木雕

展覽的第一部分為歷史源流,概述潮州木雕在「發展期」、「成熟期」、「興盛期」、「衰退期」和「復興期」的主要特點。

潮州木雕可追溯至唐代。唐昭宗年間,任職廣州的劉恂在編撰《嶺表異錄》中指出,牙雕、木雕及枹木履在當時已呈現出超高的製作水平。至宋代中期,木雕已運用到寺廟等大型建築之中。明代期間潮州木雕的精益程度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雕刻技藝趨於完美。如今存於開元寺的千佛塔,做工精美,造型絕倫。現潮州市博物館館內藏品「仙姬送子」「府樓猴」等圓雕,更給人一種精美絕倫的視覺體驗。建於明天啟年間的庵埠文祠,在建築裝飾部分多採用潮州木雕,橫梁圓雕隔架,木雕造型誇張,很有感染力。

庵埠文祠梁架

建於明成化元年的潮州府鎮海樓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譙樓,俗稱府樓。欄杆以108隻木雕猴子作為裝飾。猴子雕刻比例準確,民間稱之為「府樓猴」。之所以用猴子作為裝飾,原因是州府在古代為百裡方圓的侯郡,「猴」諧音「侯」,故用猴子裝飾。府樓猴原有108隻,辛亥革命期間革命軍圍攻潮州府署,逼迫清兵投降,潮州知府以府樓為據點頑固抵抗,革命軍火燒府樓,木雕猴子也隨著化為灰燼,所存兩隻為先被民間盜走當作神像在家供奉而倖存,後收藏於潮州市博物館。

府樓猴

到了清代,潮州木雕已進入全盛時期。門樓藻井、家族宗祠、府城公祠中鑲嵌大量潮州木雕,造型優美, 各式各樣的木雕應有盡有。

潮州木雕雕刻工藝

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體系之一,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其造型豐富優美,地域特色鮮明,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博的展覽現場也重點展示了潮州木雕的不同雕刻工藝。潮州木雕的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鋸通雕、通雕、圓雕五種工藝形式。其中通雕最為卓越,它結合浮雕與圓雕的特點,多層次鏤空雕刻。層次的多少,視材料的厚薄和雕刻技藝高低而定,少則兩三層,多則六七層。

在構圖處理上,潮州木雕不是模仿中國畫,就是模仿戲曲舞臺,其特點是在一個木雕面上將不同時空中發生的故事同時表達出來,其敘述方式有所謂的「徑路」(用特殊的構圖方式處理人物活動的脈絡)。由於多層鏤空通雕的體積深厚豐滿,物象重重疊疊,交錯穿插,具有玲瓏剔透的效果,所以它特別適合表現人物眾多、情節複雜、場面宏大、景物豐富的題材。

金漆通雕作品(局部人物)

下面的這件隨梁枋運用高浮雕技法,高浮雕指所雕刻的圖案花紋高凸出底面的刻法,高浮雕也可理解為一種下刀較深的平面陰刻,廣義上說也是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這件作品刻畫了《三國演義》中《徐晃射錦袍》的故事。木雕中央可見曹操安坐銅雀臺的中堂,完成射箭比試的張郃、夏侯淵在左方,右方則見徐晃準備射落懸掛於柳枝之上的錦袍,及意圖強搶錦袍的許褚。

高浮雕彩繪《徐晃射錦袍》隨梁枋

金漆多層次通雕《銅雀臺》方肚

圓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潮汕木雕中的供碟多以圓雕手法利用整塊木料製成,是潮汕地區特製的祭祀器具,通常成對使用,形制較小,器身多以獅羊、麒麟等象徵吉祥的動物為題材。此對供碟分別以子母獅子和子母花鹿為造型,背上馱著荷葉形承盤,用來放置鮮果及糖枋等食品,陳列於祭拜祖先和神明的几案上。

子母獅圓雕供碟

下面是一件浮雕工藝的橫肚,鑲嵌在大神龕龕楣上或圍屏之上。潮州自唐宋重視教育以後,人才輩出,尊師重教,崇文輕武之風至明、清更為風靡。官商士子人家,喜歡收集金石玩器,侍弄瓶花竹木這類喜愛「清娛」「清玩」「清賞」「清歡」的人多起來了。民居中陳設器物,也多採用仿古的器型和紋飾,來凸顯古雅之美。這種風氣也勢必影響到潮州木雕所表現的題材上。

這件金漆木雕橫肚減地浮雕博古圖尊彝爐鼎等器,還間插龍眼、枇杷等嶺南佳果及點綴竹子枝葉,構圖飽滿,雕工精細,表達了主人與工匠一致的潮汕儒雅文化追求。

金漆木雕橫肚減地浮雕博古圖尊彝爐鼎等器物

潮州木雕的主題表現

潮州木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決定了潮州木雕藝人們在選擇創作題村時,會注重那些與民間文代、現實生活和精神信仰有關的內容,如象徵吉祥如意的題村能夠滿足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傳統的儒家故事又滿足了人們對後代子孫的教育功用。這些富有寓意色彩和教代功用的木雕作品,出現在潮州木雕的任何具有實用性功能的構件上,使木雕既作為裝飾圖像豐富了日常的家居環境,也成為一種記錄潮汕習俗與文化的物質載體。

潮州木雕中的鳳凰主題

潮州木雕中的鵲鳥主題

潮州木雕中的二十四孝主題

潮汕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從前潮汕人大多以捕魚為業,期望水族豐收,潮州木雕亦多以此為題材,其中「龍蝦蟹簍」以多層的鏤通雕技法活現龍蝦和螃蟹的各種姿態。民間稱螃蟹的螯為夾子,而「夾」與「甲」諧音,古時科舉殿試有三甲之分,所以螃蟹亦寓意科舉高中。龍蝦或蝦則善於跳躍,寓意捷足先登,在潮州木雕中與螃蟹如影隨形。除了水族題村,潮州木雕還會描繪鄉土生活中常見的家禽家畜、蔬菜瓜果等。

金漆通雕水族圖建築構件

金漆通雕蟹簍梁託

古代潮汕地區人口來源十分複雜,有的是朝廷為官被貶至此,有的是從事戍卒徵夫,有的則是經商南下漂泊至此。他們與環境和社會的殘酷鬥爭中採取了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並逐漸形成認祖歸宗的同姓同宗的認同心理,也十分重視加強宗族內部之間的聯繫與團結。而促成團結的最基本形式便是進行共同的祭祖活動,因此需要大型宗祠。宗祠的重要性也體現在建築裝飾上,因此大量潮州傳統的木雕工藝得以運用於宗祠建築裝飾,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裝飾效果也更加凸顯了宗祠的氣派。

雕刻精美的梁託

用於節日用的金漆木雕鼓架

相關焦點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如何在一塊木頭上疏密有致地呈現?瓜柱、雀替、穿枋這些傳統建築中被忽視的部位暗藏著怎樣精美的細節?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1988年,19歲的陳德豐拜潮州木雕名師陳登軒為師,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創作生涯刀尖上的藝術在潮汕地區,小到家中的桌椅,大到宗祠的門窗匾額、簷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木雕工藝是當地鮮明的民俗文化。
  • 一塊木頭幾把刀,現場要雕三天,看看國內頂尖的木雕大師在嵊州怎樣...
    這是一次雕刻行業的盛會,是一次高水平的實力較量,嵊州木雕再一次被業界所矚目。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中國式佛像」創始人戴逵,東晉時徙居剡縣,潛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與製作技藝的改進,使得古老的雕塑藝術在嵊州的土壤上紮根普及,也給今天的嵊州木雕藝術奠定了基礎。
  •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展覽現場(央廣網發 陳拓 攝)央廣網廣州7月16日消息(記者鄭澍)7月1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和廣東省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
  • 周末深閱讀|潮州木雕神龕的藝術特色和題材內容考察(上)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潮汕地區自古人文薈萃,不僅有海濱鄒魯之稱,門類豐富的民間藝術也爭奇鬥豔,潮州木雕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潮州木雕因主產於古潮州府所屬地區而得名,淵源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金漆輝映:潮州木雕展即將亮相香港歷史博物館
    11月8日,「金漆輝映:潮州木雕展」將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將展出廣東省博物館的約120件/套藏品,介紹潮州木雕的實際應用、創作題材和藝術特色,展示潮汕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2月25日。
  • 高考成績公布 國博潮州木雕裡的「花甲傳臚」
    這天早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向媒體開放,這個展示潮汕獨特文化的展覽,最後一部分是一件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辜柳希創作的「金漆通雕龍蝦蟹簍」 ,這是潮州木雕最具特色的題材之一。辜柳希創作的「金漆通雕龍蝦蟹簍」潮汕地區靠海,生活在這兒的人們多數以捕魚為生,所以人們對於蝦、蟹、魚的喜愛就像是農民對於糧食的喜愛,而蝦蟹簍代表的就是漁民喜獲豐收。
  • 木頭有靈性:黃驊76歲鄉村木雕藝人詮釋「小木雕裡有大乾坤」
    刻刀在原木上翻飛,或粗獷有力,或精雕細刻,經過一番雕刻,一塊普普通通的原木,就完成了一次華麗變身。這小小的木雕上承載著一個藝術世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蟲魚鳥獸栩栩如生……這是木雕特有的傳統魅力。在黃驊市舊城鎮閻隆村,76歲的趙立行是一個痴迷於木雕的愛好者。多年來,在他一雙巧手的精雕細琢下,一塊塊木頭煥發出新的生命。
  • 潮州木雕進京展出,160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1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和廣東省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日本雕刻家田中圭介把風景刻進木頭畫框裡
    以往我們都是在畫框內的畫作上,看到不同的風景、人物,現在日本雕刻家田中圭介(Keisuke Tanaka)要將你的目光焦點,重新對焦在畫框之上!「能看見風景的畫框」應該就是他木雕作品的最佳批註。 田中圭介運用廢棄的木頭,精細雕刻出山林樹木、雲朵,以及水的形體,並塗上顏料。將木框中油然而生的山水風景,給予新生命,並似乎也是要提醒我們這些木頭從何而來。
  • 他醉心木雕,妙手刻畫藝術人生
    憑著對木雕藝術的喜愛,來自惠來的盧亞畢潛心雕刻,傳承傳統技藝,用妙手刻畫出自己的藝術人生。今天的「藝術路上」,我們一起來聽聽盧亞畢和木雕的故事。 專注的眼神,熟練的雕刻,隨著細小木屑的不斷飄落,一件木雕作品已經顯現在眼前。
  • 40歲下崗自學成才 澄邁五旬木雕手藝人刀尖上的雕刻時光
    澄邁五旬木雕手藝人刀尖上的雕刻時光  40歲下崗自學成才,普通朽木在他眼中是值錢的寶貝雕刻一次磨刀一天,從沒見過老鷹卻最擅長雕刻老鷹  曾令恩在雕刻。  打鐵匠、修鞋匠、磨刀匠……過去,在大街小巷時常能看到這些老手藝人的身影,他們憑藉自身的一技之長,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
  • 潮州木雕現在價格低只因缺大師?
    以前,潮州木雕主要是用作建築裝飾的飾件,但隨著人們家居裝修風格的改變,潮州木雕被迫從梁上走下了廳堂,搖身一變成為了架上藝術品,突然之間身價百倍,不變的是其飽滿繁複、精巧細膩、玲瓏剔透、金碧輝煌的藝術風格。特別是潮州獨有的金漆木雕,貼金髹漆,富貴逼人,累世金粉氣象撲面而至。
  • 東石首屆仁和文化雕刻展 數百件精美木雕連展三天
    閩南網11月24日訊 (閩南網記者 何志雄 張凱航)昨日,東石首屆仁和文化雕刻展,在晉江東石石佛山生態公園正式展出,東石十多家知名木雕企業攜數百件精美木雕作品前來參展,正值南天禪寺800周年寺興慶典之際,這些精美絕倫的作品,也引來不少市民及信眾駐足觀賞。
  • 不要被嚇到,這些超寫實人體都是用木頭雕刻出來的
    雕塑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而木雕又是雕塑的一種,是用木材進行雕刻的一種雕塑形式。在我們國家,木雕一般被稱為「民間工藝」,民間手藝人通常雕刻的題材都是來源於生活百態,展現的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文化。而在西方,木雕藝術更像一種裝置藝術,木雕藝術家們在進行創作時更注重的是情感、思想的表達。今天油畫醬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位義大利國寶級的木雕藝術家,也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木雕藝術家之一」的布魯諾·瓦爾波特,他出生於1959年,他的整個家族都從事著木材相關的行業,因此布魯諾從小就跟木頭打交道。
  • 木雕大師話傳承:要學好雕刻 先學好「雕」自己
    中新網惠安9月16日電 題:木雕大師話傳承:要學好雕刻先要學好「雕」自己  作者蘇巧鳳陳龍山  「我和初學的學徒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跟我學好雕刻,首先要學好『雕』自己,先把自己擺正,學習雕刻就是要進入雕刻的角色、要入戲。」提起木雕傳承,已經從事雕刻行業40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如是說。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亮相廣州塔
    2020年11月7日-12月31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亮相。本次展覽是廣州與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覽,作為嶺南之窗首個跨市展,通過兩地非遺項目的對比式呈現和場景化展示,讓遊客切身感悟嶺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廣州攜手潮州,聯袂奉獻華章「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於11月7日-12月31日在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舉辦。
  • 朽木可雕古風新意:傳統木雕巧制壁掛擺件
    或是舊窗欞改造,或是一截老樹根,這類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工藝木雕,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為了推陳出新,製作工匠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利用雕刻、鑲嵌及彩繪等多種裝飾手法,獨具新意。例如粗獷古樸的原木上,或坐或臥,搭配陶瓷雕塑,它們雖然不講究傳統鏤空深雕的險峻跌宕,也沒有淺雕的精刻細鏟,但在平淡中顯奇巧,形成獨特的效果。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黃楊木雕的技藝特色是因材施藝,由於受黃楊木材料直徑的限制,對於雕刻時選擇的人物動態都經過細心的推敲,儘量地把人物的形態控制在18公分直徑左右,以利於藝術創作雕刻。精雕細刻是黃楊木雕的一大上藝特點,能在眼睛、髮絲、服飾上雕刻最精細的一而,凹凸面肌理能刻得光潔圓滑,衣褶和飄帶清晰流暢而不損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