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深閱讀|潮州木雕神龕的藝術特色和題材內容考察(上)

2020-12-22 國家博物館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潮汕地區自古人文薈萃,不僅有海濱鄒魯之稱,門類豐富的民間藝術也爭奇鬥豔,潮州木雕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潮州木雕因主產於古潮州府所屬地區而得名,淵源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潮州木雕孕育於潮汕文化之中,深受其影響之外,自身也與之融為一體,反哺潮汕建築、家具陳設以及禮祭之用,使用十分普遍。

隨著潮州木雕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潮州木雕專題展覽和研究也逐漸增多。總體而言,目前學界對潮州木雕的研究主要聚焦於潮州木雕的工藝與創作、技藝傳承與現狀、源流與特點、題材等方面,此外還編輯出版了一些圖冊和專著,這些著作展現了公私機構和個人收藏的潮州木雕精品,為學界深入研究潮州木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目前來看,學界還很少就禮祭器具類潮州木雕尤其是神龕進行專門研究,筆者不揣冒昧,擬結合潮汕文化的有關研究成果,對神龕類潮州木雕的藝術特色、結構布局、題材內容等做一綜合分析,以期加深我們對這類潮州木雕的認識。

一、作為禮祭器具類潮州木雕的神龕

傳統的潮州木雕品類繁多,主要用於建築、家具陳設以及禮祭器具的裝飾,完全獨立的案頭擺設較少。禮祭器具類是潮州木雕中產生精品最多的一個品類,可見藝人們對這類木雕的重視。有學者歸納了潮州木雕的三個地域性特徵,其中擁有形制多樣的禮祭器具類木雕尤其是種類繁多的遊神類木雕器具是潮州木雕的三個地域性特徵之一。

具體而言,禮祭器具類潮州木雕根據其使用空間的不同,主要分為祠廟常設類和遊神器具類,前者主要置於宗祠、廟宇等建築之內,而後者則在神誕日作遊神之用。祠廟常設類包括屏風、聖旨架、神龕、香幾、饌盒、香爐、宣爐罩、貢碟、糖枋架、貢臺、大燭架、燭臺、香架、油燈罩、瓶花、神位牌等,遊神器具類包括神轎、神亭、香亭、鼓架、炮鬥、茶擔、梳妝檯等。除了這些獨立和完整的器類,現存的木雕作品也有許多與禮祭器具類木雕有關係,如神龕的龕楣花、窗花、門窗肚、花板等,從一個側面彰顯昔日神龕的風採。

金漆通雕《郭子儀慶壽》神龕門肚(背面)

其實,在眾多禮祭器具類潮州木雕中,神龕由於在潮州人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中具有特殊意義,故而凝聚了潮州木雕技藝和裝飾之精華,成為潮州木雕頗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種作品。以神龕為例,探討其在藝術特色、結構布局、題材內容等方面的特點,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對這一特殊門類作品與潮汕其他民間藝術和潮汕地域文化之間關係的認識。

二、藝術特色

民國時期的潮州木雕藝人陳舜羌將潮州木雕的特點歸結為「勻勻、雜雜、通通」。當代的潮州木雕研究者曾慶釗總結潮州木雕的藝術特色為: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構圖飽滿,布局勻稱;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美化實用,融為一體。可以說,潮州木雕在題材、構圖、技法以及風格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

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部位,潮州木雕藝人們把各種類型的浮雕、圓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相間,或綜合地靈活運用。潮州木雕多髹漆貼金,襯以黑色漆底,或輔以金漆畫裝飾,寓雕刻與漆畫於一體,共同造就了其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作為一種裝飾性木雕,潮州木雕在滿足各類裝飾和審美需要的同時,又具有顯而易見的使用價值,木雕藝人們將二者有機結合。

布局上則主次分明、莊重勻稱。充分利用空間,各類裝飾基本遍布器物全身。主體物象居中,次要物象位於四周,給人以層次分明之感。既注重整體的布局,又不失細節地精雕細刻。比如小神龕門上高僅兩三釐米的古裝人物也雕刻得鬚眉畢現,冠袍盔甲的式樣花紋清晰可辨。潮州木雕因而具有既可遠觀,又可近賞的藝術氣度。

構圖上吸收中國繪畫和戲劇藝術之長,如將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法、「之」字形構圖徑路和中國山水畫「高遠」的章法運用於潮州木雕的構圖之中。同時,吸取戲劇藝術「以一當十」、以簡勝繁的表現手法,選取典型物件,從而達到以局部表現整體的效果。可見,潮州木雕是在吸取中國傳統藝術和當地民間藝術等精華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器物的功用進行的不朽創造,而神龕及其重要部件門肚、窗肚等的髹漆貼金鏤通雕無疑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

上述藝術特色在各類用途的潮州木雕中都有體現,尤其突出表現在禮祭器具類作品中。這之中,神龕的雕鏤裝飾最受重視,一般都綜合使用門類豐富的各種表現手法。這固然是器物本身的功用要求有比較豪華的裝飾,也因為器物本身的結構為多種手法的運用提供了條件。神龕作為典型的潮州木雕禮祭類作品,集最精湛的工藝於一身,尤其是大神龕,從結構的複雜、裝飾的繁複精緻以及技法的多樣性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如潮州市博物館藏清光緒金漆木雕大神龕,由80多件木雕和20多幅漆畫組成,除龕門、龕楣裝飾有花鳥、博古、人物故事等題材的木雕和漆畫外,神龕內的五級臺階、龕後壁也飾有博古圖、花卉、祥禽瑞獸題材的金漆畫,可謂充分利用每寸空間進行周身布飾,而就每一件木雕來說則又構圖飽滿。這件大神龕就結合了潮州木雕的浮雕、通雕、圓雕以及磨金漆畫、暈漆畫等表現手法。

三、結構布局

每一器類之中又有體量、款式之別,比如神龕就有大神龕(圖一)和神櫝之不同,神櫝有時也叫作小神龕。大神龕擺放在寺廟、宗族的祠堂裡或者是大戶人家的拜亭裡,小戶人家就用體積略小、形制相仿的神櫝,通常置於家居廳內案几上。除了體量和結構上略有不同,二者在裝飾風格、題材內容等方面皆十分相似。大神龕高達2-4米不等,結構更為複雜,與之相比,神櫝在結構上缺少龕腳、中盤和框架等部分,體量上也小得多,高度上一般不超過1米。

神龕(櫝)結構較為複雜,由龕門、底座、龕楣、龕內臺階、龕內屏風等構成,有些神龕在龕門上方的神龕頂部也會施以雕刻,因此整個神龕包含多個裝飾面,或施以雕刻,髹漆貼金,或繪以漆畫,金漆輝映,粲然大觀。由於神龕具有特殊的祭祀意義,往往集中了潮州木雕最高超、最精細之技藝,其中龕門是神龕裝飾的重點。

龕門兩扇,朝內的兩面是正面,朝外的兩面是背面,不論正背面,其布局和題材均為對稱式。每扇龕門一般都由橫肚、門肚、窗肚、企肚、枋欄等裝飾面構成,枋欄則不是每一扇龕門都具備。由於龕門是對稱式布局,因此下文介紹的龕門均是指一扇龕門的某一面(正面或背面)。龕門具體的布局形式有橫式和橫縱組合式兩種,根據裝飾面由少到多,又有多種類型。各個裝飾面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最簡單的龕門為橫式布局,僅由上橫肚、門肚和下橫肚組成3個裝飾面(圖二)。稍複雜的龕門則在上橫肚與門肚之間,增加了一面窗肚,組成4個裝飾面,依然為橫式布局(圖三)。就4個裝飾面的龕門而言,還有一種橫縱結合式布局,即不設下橫肚,而在窗肚旁邊平行設一企肚(圖四),縱式企肚的巧設,使得神龕門扇的裝飾布局更顯靈活多變,增強其裝飾性和美感。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扇龕門,其正面和背面的布局有時並不完全相同。如廣東省博物館藏金漆木雕博古圖及瑞獸小神龕門,正面為3個裝飾面的橫式布局,門肚用桌子將圖案分為上下兩部分,而背面則為4個裝飾面的橫式布局,窗肚和門肚均為獨立的開光圖案。最複雜的龕門由6個裝飾面組成,分別為上橫肚、企肚、窗肚、中橫肚、門肚和下橫肚,如廣東省博物館藏金漆木雕「比武定帥」小神龕。

龕門有兩扇,開門的兩面為正面,關門的兩面為背面,而正面又是神龕裝飾的重中之重。各個裝飾面的題材呈對稱分布,如博古靜物對應博古靜物,花鳥對應花鳥,人物故事對應人物故事等。就表現手段而言,神龕內外有所不同。如神龕門,正面多劃分成三至六個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裝飾面,主要以多層鏤空通雕為主,尤其是門窗肚基本都是多層鏤空通雕;而背面則以漆畫裝飾為多,尤其大肚基本都以各類題材的漆畫裝飾。

金漆木雕「比武定帥」小神龕

四、題材內容

潮州木雕題材極其豐富,包括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藝術題材、發生在平民身邊的生活圖景、與潮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江海水族、民間文藝、反映外國人的題材等方面。就神龕而言,其裝飾形式包括木雕、金漆畫、金漆字等。木雕和漆畫都含有豐富的題材。木雕的題材包括人物故事、傳統吉祥圖案、博古圖、祥禽瑞獸、江海水族、幾何紋飾、金漆字等。漆畫包括人物故事、吉祥花鳥、博古圖、吉祥圖案、祥禽瑞獸、山水人物等。

在題材的分布上,人物故事主要裝飾於神龕門(正面),而花鳥、博古圖、文字、祥禽瑞獸、山水、建築等則廣泛分布於龕楣、龕內漆畫圍屏、龕門(背面)、龕門(正面)橫肚和企肚及枋欄等部位。如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藏有一件神龕門,其正面均以多層鏤通雕為飾,窗肚、門肚鑲嵌人物故事題材,神龕門背面則只有窗肚為多層鏤通雕,其餘裝飾面均為花鳥、山水人物等題材的漆畫。

多層鏤空金漆通雕神龕門飾正面(上)、背面(下)

由於神龕在潮汕人信仰和祭祀活動中的特殊意義和不可替代性,在題材內容的豐富性、裝飾技法的高超和多樣化等方面均較其他木雕品類明顯。在神龕題材上,人物故事和吉祥圖案運用得十分廣泛。神龕裝飾面多,且不少裝飾面的空間不小,適宜人物故事等複雜題材的呈現。此外,人物故事大多其來有自,或來自歷史典故,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古代文學,或來自潮劇劇目,或來自宗教題材,這類故事情節豐富,造型多樣,可以很好地滿足人神共賞的實際需要。

吉祥圖案的類型也很多,如表達人們良好願望的天官賜福圖、福祿壽圖、博古吉祥圖等,還有利用諧音表達豐富內涵的連(蓮)年有餘(魚)圖、鯉魚跳龍門、多籽葡萄、榴開百子等。從這些富含吉祥寓意的圖案,我們可以感受到傳宗接代、人丁興旺等對潮汕人思想觀念的深刻影響。

金漆字作為潮州木雕中的特殊題材,除了賀壽屏風之外,主要就用於神龕上。金漆字有雕刻好字之後再髹漆貼金和描金漆字等,在神龕上多以對聯、短文等形式出現,從中可管窺潮汕人對宗族和祭祀文化的高度重視。

(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蘭維,系潮州木雕展策展人之一,廣東省博物館學術期刊部副主任;本文原刊載於《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圖錄,因篇幅所限,隱去了相關注釋。配圖略有調整。)

【展覽信息】

海報設計 | 袁曉璐

展覽: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南8展廳

展出至9月20日

相關焦點

  • 金漆輝映:潮州木雕展即將亮相香港歷史博物館
    11月8日,「金漆輝映:潮州木雕展」將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將展出廣東省博物館的約120件/套藏品,介紹潮州木雕的實際應用、創作題材和藝術特色,展示潮汕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2月25日。
  • 高考成績公布 國博潮州木雕裡的「花甲傳臚」
    這天早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向媒體開放,這個展示潮汕獨特文化的展覽,最後一部分是一件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辜柳希創作的「金漆通雕龍蝦蟹簍」 ,這是潮州木雕最具特色的題材之一。辜柳希創作的「金漆通雕龍蝦蟹簍」潮汕地區靠海,生活在這兒的人們多數以捕魚為生,所以人們對於蝦、蟹、魚的喜愛就像是農民對於糧食的喜愛,而蝦蟹簍代表的就是漁民喜獲豐收。
  • 潮州木雕進京展出,160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1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和廣東省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潮州木雕現在價格低只因缺大師?
    特色:多層次鏤空富貴逼人趙利平:潮州的工藝美術品類非常多,但最有特色的,肯定首推潮州木雕。目前國內公認的有四大木雕:潮州木雕、浙江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其中又以潮州木雕和東陽木雕最為著名。與國內其他流派的木雕相比,潮州木雕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什麼?李得濃:說是中國有四大木雕,但我覺得以表現形式劃分,中國木雕應該是分為三大流派。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這些展品技藝高、題材全、品類豐,集中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緻工藝、藝術價值,反映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展覽現場(央廣網發 陳拓 攝)展覽分為「歷史源流」「藝術菁華」「人神共賞」「生活意趣」「木雕與潮汕文化」五個部分進行展示。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東陽雕刻行業的工人和設計人員還創作雕制了各式純觀賞性的立體藝術臺屏(即陳設工藝品)。這些作品在造型設計上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長方形、圓形、扇面型等框式結構,出現了多種根據題材內容所設計的散邊式造型,使人讚嘆不已。這些作品的出現,為木雕工藝品的不斷創新、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起到了開拓作用。 2006年5月20日,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1988年,19歲的陳德豐拜潮州木雕名師陳登軒為師,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創作生涯刀尖上的藝術在潮汕地區,小到家中的桌椅,大到宗祠的門窗匾額、簷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木雕工藝是當地鮮明的民俗文化。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又稱潮州金漆木雕。始於唐代,盛於明清。潮州木雕多以歷史、神話、戲曲故事和瑞獸、花卉為題材,以樟木為雕刻主材料,雕刻手法有深淺浮雕、圓雕、通雕等,大量應用於建築、家居、神器裝飾和公共場所陳設。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他醉心木雕,妙手刻畫藝術人生
    憑著對木雕藝術的喜愛,來自惠來的盧亞畢潛心雕刻,傳承傳統技藝,用妙手刻畫出自己的藝術人生。今天的「藝術路上」,我們一起來聽聽盧亞畢和木雕的故事。 專注的眼神,熟練的雕刻,隨著細小木屑的不斷飄落,一件木雕作品已經顯現在眼前。
  • 探索「文化+旅遊」新模式 廣東潮州讓非遺「活」起來
    開展非遺項目免費教學 潮州木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始於唐代,盛於明清。它應用廣泛,題材豐富,民間傳說、古今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都是其常見的表現題材。金子松是潮州木雕廣東省代表性傳承人。金子松認為,要想讓潮州木雕傳承發揚下去,需要提升其市場價值,這樣才會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學習。
  • 潮州木雕、潮繡、手拉壺……白雲機場將舉辦潮州文化藝術展
    白雲機場作為國內三大航空樞紐之一,是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此次特邀潮州非遺項目新老藝人,共同舉辦潮州文化專題藝術展,旨在通過機場這一窗口平臺,向來自全球的廣大旅客展示嶺南特色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康惠芳潮繡作品《龍鼎天悅》本次潮州文化藝術展分為八大板塊,內容分別為鬼斧神工的潮州木雕、精美絕倫的潮繡、煥發新活力的潮州手拉壺、巧奪天工的潮州抽紗、點「草」成金的潮州麥稈畫、精緻生動的潮州剪紙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 【特色小鎮】用桐花和木雕,打造臺灣最特色的觀光小城
    三義以「木雕產業特色觀光」的概念領軍,搭配舊山線鐵道、客家文化等,展現了三義提升國際觀光服務能量,具備向全世界推廣旅遊的優勢條件。在2010年,經過一連串的評分後,勇奪「臺灣最具特色觀光小城」的封號。三義的木雕工藝並沒有完全承接傳統式中國雕刻如廟宇木作、神佛造像、神龕家具,而純粹是因為天然的林場使之成為臺灣的木雕藝品之鄉。 日治時期,偶發散落於林間的奇形樹頭,而成為木雕藝品之鄉。
  • 巧奪天工木雕 解碼陳氏物語木雕是陳家祠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建築...
    漁舟唱晚:位於首進中路擋中屏風 木雕是陳氏書院多種建築裝飾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種,十二扇屏風呈現的歷史故事,被譽為民間藝人運用木頭和鋼刀刻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祖堂上莊嚴肅穆的木雕神龕 題材:文字數字和圖案 刻錄先人所思所想 小到木板上的一個人物,大到梁架上的主體構件,每一個木雕建築上,充滿了文字、數字、圖案,刻錄下百年前清代先人的所思所想。
  • 婺源木雕裝飾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
    表現內容上,對傳統吉祥題材的刻畫與對儒家文化內容表現並重,戲曲、詩詞和文學表現其中。婺源木雕一度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願望,表達了審美文化和思想情感。二、婺源木雕裝飾藝術特點。婺源傳統民居木雕題材內涵豐富,具有傳統文化滋養痕跡和徽州區域文化特性,對婺源傳統民居木雕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和材料擴展等方面,表現有不同的特點。1.內容題材蘊含著豐富的民間吉祥寓意,表達理想與祝福。
  • 最美的年華 最深的塵緣——記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黃小明
    在青澀懵懂的年華裡,邂逅了東陽木雕藝術。從此,青蔥歲月於畫筆和雕刀下遊走。壬辰龍年,人生的第四個本命年,青澀之氣蛻盡,沉穩練達浮現,他終於戴上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桂冠,名噪江南藝壇。滿缸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葉、蓮蓬,都用椴木雕刻而成,貼上24K真金,雍容華貴。「荷,因為與『和』諧音,歷來是東陽木雕著力表現的素材,但是外觀設計上難有突破,不是屏風就是壁掛,或者是案頭清供。後來我想到過去大戶人家或者寺院裡,有以水缸養荷的造景手法,這製作了這件融圓雕與平面浮雕於一體的作品。」黃小明坦言,東陽木雕爐火純青的技藝,給創新提供了豐厚的沃土。
  • 潮州美食,潮州民間工藝文化之旅!
    中秋團圓日,喜慶日 帶上寶寶一起出遊吧~ 體驗潮州特色文化 手錘牛肉丸、刺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