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木雕裝飾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

2020-12-22 藝訊文化網

婺源古屬徽州地區,至今仍然存有大量體量完整、設施完善的明清古建,其古樸敦厚的建築風貌與山水旖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惟妙惟肖。婺源民居起源於宋,盛於明清,期間數百年,文風日盛,尊儒重賈。婺源人們或寒窗苦讀,或外出經商,功成名就後,返鄉修建祠堂、宅第以光宗耀祖,奢華繁榮。由於婺源地處山區,人多地狹,民居建築範圍受到制約,民居更加追求對建築構件雕刻的裝飾表現,婺源木雕便是在這樣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中脫穎而出的。婺源傳統民居現存的木雕,從審美、實用價值等角度來表達鄉土思想和樸素情感,蘊含古徽州社會變革、禮制、宗法制度和經濟政治狀況等鮮明的特徵,傳遞出特有的藝術情趣和文化內涵等。

一、婺源木雕的裝飾價值。

婺源建築裝飾中木雕數量最多,內容最廣,藝術價值最高,給民居風貌增添了影響力。婺源隸屬江西東北部山區,木材資源豐富,傳統民居建築皆以木結構為主,施以木雕裝飾。婺源木雕分布廣泛,從窗欞、屏風、柱欄、家具到文房用具,均有表現。婺源傳統民居主要由民宅、官邸和古祠堂構成,建築的梁坊、鬥拱、雀替、窗欞、隔扇、漏窗等構件皆有木雕形象生動的形態表現。形式上常以花卉、人物、山水、蟲魚、禽獸、博古紋和吉祥圖案為內容。婺源木雕立足於雕,根據需求施以圓雕、透雕、鏤空雕、高淺浮雕、線刻等木雕技法,理坑「上官卿第」和「尚書第」木雕便有以上的典型技法,西衝「俞氏宗祠(敦倫堂)」的木雕技法最為典型。

圖1:「俞氏宗祠」的五鳳門樓

婺源木雕因技法精美、形象生動和內容寓意豐富而產生重大的裝飾價值和影響。婺源木雕在內涵表達上遵循自然,象徵意義遠超物象之美,題材意義追求與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相符。明代早期,婺源民居木雕便已形成規模,其風格粗獷拙樸,主要以淺浮雕為主;明中期徽商崛起,商人返鄉修建祠堂建造宅院成為常態,立體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木雕形態表現趨向於精雕細刻,高浮雕、透雕等形式成為了主流,木雕逐漸發展成為徽商的身份象徵,木雕造型反映出上層社會奢靡富足的狀態。表現內容上,對傳統吉祥題材的刻畫與對儒家文化內容表現並重,戲曲、詩詞和文學表現其中。婺源木雕一度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願望,表達了審美文化和思想情感。

圖2:「俞氏宗祠」的梁坊

通過對傳統鄉土觀念、儒家文化與現代審美方式和造型設計實踐的比較,現存的婺源傳統民居木雕既有審美作用又有實用價值,還能體現古徽州人們的思想情感,展現中國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婺源木雕裝飾藝術特點。

婺源傳統民居木雕題材內涵豐富,具有傳統文化滋養痕跡和徽州區域文化特性,對婺源傳統民居木雕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和材料擴展等方面,表現有不同的特點。

1.內容題材蘊含著豐富的民間吉祥寓意,表達理想與祝福。

婺源木雕題材豐富、形象生動,不僅提升了建築的審美品味, 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想嚮往與吉祥祝福, 具有濃鬱的徽州地方色彩和鮮活的生活氣息,呈現的皆為積極向上的內容題材,少有悲劇內容,雅俗共賞。木雕題材歸納起來大致有人物典故、動植物形象、博古器物圖形、幾何紋飾字符等四種類型。一是人物典故題材,常常通過文學戲曲、歷史故事的經典案例教化後人。如《三顧茅廬》《文王訪賢》《五子登科》《九世同堂》《桃園三結義》等等。二是動植物形象題材,大多通過對自然景物刻畫借喻表達。常用的植物有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樹、荷花、桃樹、瓜果等等;動物則有鹿、龜、鶴、鼠、龍、鳳、虎、獅等等。三是博古器物題材,主要表達生活的情趣。有花瓶、壺、罐、盒、爐、鬥,往往配以元寶、如意、古錢、八寶、文房四寶等。四是幾何紋飾字符, 主要有方形、圓形、菱形、回紋、三角形、六角形雲紋、冰裂紋、壽紋等,常以「卐」和「回」字紋的幾何圖案做輔助性裝飾圖案骨骼。「回」字紋樣象徵著連綿不斷,周而復始,生命的輪迴。「卐」字紋四端作四方連續展開,形成連綿不斷的錦文,俗稱 「萬字不到頭」,取長久不斷之吉祥寓意。

圖3:「俞氏宗祠」的鬥拱、雀替

2.形式表現具有明顯的徽州鄉土文化特色,裝飾與實用並重。

婺源木雕工匠根據宅主選定的題材在木構件上構思雕刻紋樣,通過鋸、挖、雕、刻、錣、磨等技法表現內容,往往根據不同的難度施以浮雕、透雕和圓雕等表現形式。浮雕運用最為普遍,依據雕刻深度分為淺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在雕刻運用過程中通常被綜合運用,以強調主次和加強觀賞性。如江灣蕭江宗祠,其梁架上的人物故事採用高浮雕,兩側的卷草圖案採用淺浮雕,梁底和雀替採用中浮雕,合理區別主次關係,強調高浮雕的故事性和淺浮雕的裝飾性,體現較好的虛實與節奏。透雕常用於門窗隔扇,具有通風和採光的功能,使得內外空間相互交融;門扇的腰板是人們視線最容易被吸引的地方,採用浮雕和透雕組合具有很好的裝飾性。思溪村承志堂的「百壽花廳」,其門扇腰板用各種字體的「壽」字雕刻而成,精美之極。承志堂的梁託和垂花柱上的木雕獅子,形態造型生動、活靈活現,又能起到支撐作用。俞氏宗祠挑簷的垂花柱,雕刻成花籃紋樣,體積感強。婺源傳統民居木雕,既能滿足視覺上的裝飾性,又具備建築構件本身的實用性,造型敦實大方,具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

圖4:「五桂堂」的梁坊、雀替

3.精神內質具有明確的儒學核心內涵,具備獨特的精神構架。

儒家思想是明清時期的社會主流文化,本質上,徽州「新安文化」與其有很多「異曲同工」思想交集,婺源木雕在精神內質上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兼備徽州區域文化特性的主題。一是,以「忠、孝、節、義」為首的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內涵,形成了婺源木雕的精神構架。類似於「嶽母刺字」「臥冰取魚」「蘇武牧羊」和「楊家將」等等廣泛性代表的畫面,為社會各階層樹立了效行的榜樣。二是「忍讓」與「恩榮」類以「忍讓求全」和「紀功頌德」為主的形式表達,也構成了婺源木雕的精神代表,「百忍圖」「郭子儀上壽」等作品充分表達了徽人「以忍求全」和對「官高位顯」「富貴長壽」的追求膜拜。三是以「崇王」為主流題材的裝飾,表現堯帝、舜帝和周文王等古代聖王的孝道,推崇儒家的「以孝為先」思想,通過對諸如「堯舜禪讓」「鼓腹而歌」和「文王讓賢」等故事情節的描述,制禮作樂,將古代典章制度推向高峰。四是「冠禮」與「讀書及第」要求下的「崇文」、追求「中舉及第」與「入仕為官」的封建官本位思想,也構成了婺源人的精神追求。「冠帶傳流」「彈冠相慶」「寒窗苦讀」與「狀元遊街」等木雕作品也成了婺源建築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婺源木雕除了視覺上供人審美愉悅,也成了儒家思想教化的一種符號,無時不刻都對婺源人們進行精神內質的陶冶浸染。

圖5:篁嶺民居門樓

三、婺源木雕裝飾文化內涵淵源。

婺源木雕是民間工藝美術之一,深受儒家文化、傳統宗族觀念至上和道家素玄相間的美學思想的影響。

1.傳統儒學和理學對婺源木雕的影響。

儒家文化是徽州古建築裝飾藝術的精神內核。由於古徽州處於「程朱理學」文化氛圍之中,古村落布局、建築規劃及建築裝飾都體現了儒學和理學的文化底蘊。以「禮、仁」和「忠、孝、節、義」為本質的儒家文化同樣是婺源明清時期的社會主流文化,婺源地區自古文風昌盛,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流派「程朱理學」代表人物「朱熹」的故鄉,理學強調「格物致新」既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立,重視民族氣節和德行,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

婺源木雕將儒家文化通過寫實和借喻兩種方式來表現題材。寫實的表現方式,是指將具體情節直觀表現,裝飾美觀,直入主題,表現主人品位,大多採用典故作為雕刻內容,以期達到教化之功效。木雕《三顧茅廬》,描述了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英雄人物,為了成就事業,先後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前兩次去都未能謀面,第三次諸葛亮在午休,劉備恭敬的在臺階下等候。張飛覺得諸葛亮不懂禮儀,便很生氣。諸葛亮見劉備三次前來是誠心誠意,便答應劉備輔佐其共圖大業。整幅木雕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表情豐富,較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教育後人要鍥而不捨地做事,要禮賢下士待人。借喻的表現方式,是指用「託物言志」的暗喻,含蓄的表達,看似與儒家文化無關,但這類作品提升了木雕的品位,使其不再是簡單的描摹對象,具有更多精神蘊含其中。如思溪村承志堂的木雕梁拖《潔蓮圖》通過自然的蓮花和荷葉的組合,表達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警示後代做人要清正廉潔。

圖6:篁嶺民居鬥拱

2.傳統宗族觀念至上的思想影響。

受古徽州傳統宗族「落葉歸根」的觀念影響,商人生意成功、讀書人功名成就,都要回到故鄉修建宅院、捐建祠堂,光宗耀祖。因婺源山區土地局限,宅院規模受到制約,他們更願意把財力和注意力放在建築裝飾上,用精雕細琢的木雕刻來抒發才智情感。當地人宗族傳統觀念較強,村落多以宗族聚居,祭祀、議事、獎罰事務,一併在在祠堂舉辦,祠堂是宗族核心,等級最高,所以審美要求也高,木構件雕刻工藝必須精巧。

明清時期,婺源地區的商人基本壟斷了整個中國的茶葉和木材生意,延村、思溪是當時中國南方最大的茶葉和木材集散地。汪口的碼頭是古徽州著名的水陸碼頭,是婺源的木材和茶葉出入的必經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戰略地位,汪口村也不乏巨賈。汪口村的俞氏宗祠,建於清乾隆年間(1787年),佔地1116平方米,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是婺源現存有名的古建築,建築坐北朝南,三間三進,兩側建有花園。俞氏宗祠的梁枋、鬥拱、脊吻、簷橡、駝峰、雀替等建築構件都精雕細琢,有淺雕、深雕、圓雕、透雕形式的龍鳳麒麟、松鶴柏鹿、水榭樓臺、人物戲文、飛禽走獸、蘭草花卉等精美圖案百餘組,被譽為「木雕寶庫」。顯示了當地人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進一步反映了婺源民居木雕刻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

圖7 婺源木雕:《滿堂福》

3.道家素玄相間的美學思想滲透。

婺源傳統民居常為廳堂、天井和廂房的上下兩層合院式結構,與房屋兩側高起的馬頭牆錯落對比,戶內以天井為中心形成內部開放的院落,天井既起到採光、通風、排水的作用,又與廳堂相通。天井周圍的木雕受光線照射,梁架、雀替、圍欄等處的木雕在光線的作用下與建築融為一體。裝飾上強調空間為「主」的特性,木雕作為襯託的輔助元素,表現在其多變化的形式語言上,符合道家的「空間為主,形式為輔」的思想,同時,這與中國建築理論上強調「空間至上」的要求是一致的。

圖8 婺源木雕:《三吉星》

婺源木雕質樸典雅,作為傳統民居裝飾,無論是在明代還是清代,幾乎為「清水雕」,木質表面不施色,塗上的天然桐油或蜂蠟起防腐作用,整體古樸自然。這既顧及到中國明清時期封建社會對用色有嚴格的限制,又能夠追求文人淡雅的精神品味。老子提到「見素抱樸」「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素一般指白色或無色、天然色,玄為黑色,「白」與「黑」都與宇宙的本質相連。婺源木雕所用的材料皆保留天然紋理,與建築是磚瓦的黑色材質相互映襯,彰顯了道家素玄相間的審美要求。

圖9 婺源木雕:《興旺圖》

概言之,婺源木雕是由於徽商「官、儒、商」三位一體的文化情結,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形成的建築裝飾藝術,具備鮮明的儒學內容、道家「虛實相融」的形式空間和「素玄相間」的美學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特性和審美元素。婺源木雕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集豐富的文化內涵、優美的形式題材和高端的藝術價值於一體,用樸素的材質、紋理之軀,述說著婺源人們悠長的歷史記憶。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也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對婺源傳統民居現存的木雕的研究,糅合儒家文化、傳統觀念和民間審美結合現代審美習慣,從審美、實用價值等角度來表達鄉土思想和樸素情感,可充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本文由靳雄步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責任編輯:梁飛龍

相關焦點

  • 婺源旅遊邂逅婺源民宿-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預訂-徽韻建築創新
    婺源民宿-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花田、小橋、流水、人家、徽韻建築,天然的水墨丹青,是家非常有情調的客棧!初見花田溪,就會被花田溪的「歸園田居」的悠然自得所驚豔;邂逅婺源民宿.花田溪,無異於尋覓了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婺源民宿-花田溪·設計師藝術民宿由300多年歷史的廢棄微派老宅改造成,在保留傳統徽派馬牆頭建築風格時,又融入了夯土建築、石頭建築、板凳橋、榨油樁、流水魚塘等。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東陽木雕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建築、家具以及多種陳設品製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鑑傳統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後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通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
  • 周末深閱讀|潮州木雕神龕的藝術特色和題材內容考察(上)
    從目前來看,學界還很少就禮祭器具類潮州木雕尤其是神龕進行專門研究,筆者不揣冒昧,擬結合潮汕文化的有關研究成果,對神龕類潮州木雕的藝術特色、結構布局、題材內容等做一綜合分析,以期加深我們對這類潮州木雕的認識。
  •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4 徽派建築優美的裝飾,徽派建築廣泛採用磚雕、木雕和石雕。磚雕:徽州境內的磚雕是中國所有磚雕的集大成者,是中國乃至世界建 築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藝。石雕:徽州文化的結晶即為徽州石雕。石雕即利用天然的石頭紋理, 融合多種藝術,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審美。
  • 戲曲·婺源徽劇|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婺源徽劇是安徽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屬於皖南徽劇的一個流派。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婺源徽劇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29,申報地區為江西省婺源縣。婺源徽劇屬「石牌」流派,以吹腔、高撥子和二黃為主,也有別具風味的西皮、高腔和崑腔。此後,「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取代了當時主宰北京的秦腔地位,並最終產生了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道光年間,婺源藝人在安徽安慶、石牌搭班習藝,將「老石牌」即老吹腔、高撥子等徽調傳入婺源。
  •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300年前的徽派建築
    江西婺源,一個美到極致的地方,也是我夢寐以求要去的地方。終於去年的秋天,我踏上了婺源的行程。一個人的旅遊就是自由,天馬行空,隨心所欲。我是上午到的婺源,先在縣城裡繞了一圈,吃了一碗婺源的米線,也打聽到婺源最美的風景。
  • 門道文化:讓木頭說話的手工藝—木雕
    簡介木雕工藝,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史,在歷朝歷代的傳承中,融合進了很多的地方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的切合人們的生活。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 追溯濱州霑化冬棗木雕文化內涵
    原標題:追溯濱州霑化冬棗木雕文化內涵為激發冬棗木雕產業潛力,助力霑化冬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霑化特邀請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輝,深入挖掘霑化冬棗木有關歷史傳說,提煉出「平安康健、姻緣送子、壽元無量、驅災闢邪、鴻運招財」和「吉利祥瑞,平安順遂」的冬棗木文化,為產業發展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棗木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
  • 最美的年華 最深的塵緣——記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黃小明
    你想不到的是,這隻水缸是用椴木製作的,缸體上四幅山水圖案用深浮雕雕刻而成,並用竹絲鑲嵌技藝裝飾邊緣,缸沿則用大紅酸枝箍口。滿缸亭亭玉立的荷花、荷葉、蓮蓬,都用椴木雕刻而成,貼上24K真金,雍容華貴。「荷,因為與『和』諧音,歷來是東陽木雕著力表現的素材,但是外觀設計上難有突破,不是屏風就是壁掛,或者是案頭清供。
  • 首屆「瓊臺杯」木雕藝術創作邀請賽在海口舉行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海口消息5月18日至25日,2013海南首屆「瓊臺杯」木雕藝術創作邀請賽在海口開幕,來自海南、重慶、浙江、福建及臺灣地區的19名藝術家參加比賽。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鍾文,老幹部王學萍出席開幕式。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在開幕式上致辭,對兩岸藝術家的到來表示歡迎。
  • 巧奪天工木雕 解碼陳氏物語木雕是陳家祠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建築...
    既實用又充滿了藝術表達的木雕裝飾。 漫步陳家祠,存活百年的木雕,刻滿了文化的記憶與符號,是後代與先人重新建立連結的橋梁,是一場後人傾聽先人故事的虔誠對話。若把陳氏書院中石雕、磚雕、木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繪畫七大藝術形式分開解剖,一一深究,可更為專注地感受到每個藝術形式所訴說的陳氏物語。 木雕在陳家祠是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種建築裝飾,陳氏書院室內的屏風、梁架、駝墩、雀替、龕罩、花罩等,廣泛採用了木雕裝飾。這些木雕裝飾既實用又充滿了藝術的表達,所採取的工藝手法依循其使用的範圍而定。
  • 奇人匠心X藝術木雕 木雕非遺傳承人——張燕萍
    人物簡介張燕萍,奇人匠心旗下木雕手工藝人之一,浙江溫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科普協會會員、溫州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張燕萍與木雕1958年出生的張燕萍,因生長在藝術家庭,冥冥之中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的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民間錫製品工藝師,他的作品精美極致,小時候的張燕萍,總是在父親工作時看得很投入,非常地仰慕,漸漸地愛上了藝術創作,立志將來要當一位工藝美術大師。
  • 婺源有個村,進士38人,百年一門打不開
    說到婺源,人們想到的大多是油菜花,每年三月,油菜花最美,有一個千年村相對不為人知,這個村子叫江灣村,也是婺源唯一的5A景區,村裡還住著村民,因為住在5A景區,村民們都過著很幸福的生活,景區入口左手邊是著名的小江祠堂,宏偉的徽派建築就在眼前。
  • 真理寺,一座私人訂製的木雕藝術聖殿
    芭提雅,除去白天的陽光、沙灘、遊艇、美女,夜晚的紅燈區、秀場、人妖更是聲名遠播,別以為芭提雅就是旅遊不夜城,它還保留著一方淨土,在那片臨海的寧靜之地,矗立著完美藝術結晶———真理寺,宛如海邊的溫婉少女,靜靜地散發著魅人魔力。異於大皇宮、雙龍寺的香火鼎盛,真理寺卻有著獨特精湛的木雕靈氣,超震撼的浮雕技藝,令您忘卻置身於寺廟中,而是在欣賞一件無以倫比的絕世藝術品。
  • 婺源巖前-長溪--龍窯-瑤裡古鎮2日遊
    【婺源徒步賞秋】婺源巖前-長溪–龍窯-瑤裡古鎮(無門票)用自已的雙腳一步步地尺量,磨鍊意志,強健體魄,增長見識,走進真實的婺源,走進大自然!秋越濃,婺源的顏色就越紅!山頂上、山溝裡、滿山紅葉競相爭豔,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灰白的民居與楓林交相輝映,形成了秋季婺源鄉村別樣的風光。
  • 婺源古村落,風景優美,令人嚮往,你來過這裡嗎
    婺源古村是中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明清時期的古祠共113座,古府共28座,古樓共36座,古樓共187座,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裝飾典範,在古建築中,人們把「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水彩畫)和「徽章式」建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和諧發展的局面,在古建築中,粉壁黛瓦,屋簷下,青山隱隱,古木橋,亭臺樓閣,水泉人家。
  • 共推木雕文化傳承與創新,木雕小鎮和廣廈大學牽手
    東陽是工藝美術之鄉,木雕小鎮是我市展示木雕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東陽又是教育之鄉,廣廈大學是我市打造的高等教育高地之一。作為東陽的兩張「金名片」,木雕小鎮和廣廈大學將牽手,共同推進木雕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外人文交流木雕藝術研究院等有關負責人,到東陽經濟開發區,與開發區班子就深化合作進行了座談。
  • 朽木可雕古風新意:傳統木雕巧制壁掛擺件
    木雕藝術善於處理木頭本色,既能融入空間裝飾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斷枝殘幹,洗淨腐朽,或嵌入瓷版畫,或由舊窗欞改造,或飾以絢麗彩繪……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工藝木雕被運用到室內裝飾中,有隨形就像當作擺設,有刪繁就簡製成壁掛,古風新意,為家居帶來濃鬱藝術氣息。
  • 建築文化|中國古建築中的木作裝飾
    民間建築中,裝飾類別也較多,在室外,常用的有磚雕、石雕、陶雕、灰雕等;在室內常用的有木雕、彩描等。由於材料和製作方法的不同,在質感、韻味等方面產生了不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木作裝飾包括建築梁架構件裝飾、外簷裝飾和室內裝飾,是建築結合構架和構件形狀、利用木材質感進行雕刻加工、豐富建築形象的一種雕飾門類。它在建築上應用很廣,建築與木構件緊密聯繫,從而使技術與審美達到和諧統一。大木作裝飾是對結構構件本身施以適當的藝術加工,而且和結構的力學性質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