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校格局,莫測風雲終變幻,各領風騷數些年。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後,更是有不少大學如雨後春筍般走上改革的道路。2012年,在深圳市,國家批准建立了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南方科技大學;到了2013年,中科院和上海合作創辦了上海科技大學;2014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2016年12月,西湖大學在杭州舉行成立大會並揭牌;2017年,另外一所巨人高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成立並正式招生。
中國的高校格局變幻不僅僅是成立了各種類型的大學。同時,作為全國重點大學代名詞的211工程大學和中國名牌大學的985工程大學,兩份文件由於過期進行了廢除,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到了雙一流工程時代。目前已經有42所大學入選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95所大學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而且開始了周期為五年的第三方評價滾動機制,只有建設的好才能繼續享受雙一流工程的資源和政策,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建設要求,入選雙一流工程的高校也可能被淘汰。
在第三方評價中,ESI一直都是我國相關教育機構和高校特別重視的一個評估數據。因為這個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評估出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畢竟高校教師最擅長的還是科學研究,最大的成果依然是期刊論文。近日,2018年3月份的ESI排名結果公布,一直位居榜首的北京大學,被剛剛成立四年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擠下了首位。這所前身是中科院的高校,在此次ESI的學科評估上表現非常優秀,國科大的化學和材料科學入選了含金量最高的ESI前萬分之一學科,農業、工程、環境生態、地球科學(本月新增)、植物與動物科學、化學和材料科學等7個學科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位列ESI前千分之一學科。
此次ESI排名中,我國共有6所大學入選了世界200強高校,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雖然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沒有高校進入世界前100強中,但是從我國教育的整體提升的角度來看,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就會有兩三所大學入選全球百強!如果大家對此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