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名將上演現代版刮骨療毒 虎頭鉗骨縫拔子彈

2020-12-11 環球軍事

兩柄鋼刀似的衝眉,高闊而彎曲的鼻梁,輪廓分明的嘴唇抿成「一」字。在王昶軍的家中,掛著一幅父親王明貴將軍1955年的少將授銜照,照片中的王明貴神採奕奕、英氣非凡。

不難想像,當年與日偽血戰林海雪原,王明貴將軍是何等的豪氣縱橫。日軍資料中形容其「獰猛」「千軍萬馬中縱橫」;1946年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謂之「抗聯名將」「嫩江原野上的一面解放大旗」;同年《文匯報》稱「他是『抗聯』有名的英雄,齊齊哈爾和北滿一帶婦孺皆知。」

日軍的噩夢,嘆之「千軍萬馬中縱橫」

1910年,王明貴生於磐石縣呼蘭鎮一個貧農家庭,20歲時便離家到黑龍江省湯原縣格金河金礦做工。 「父親是懷著『淘金夢』去的,想藉此改變窮困的命運,可面對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他認識到,沒有國就沒有家,更沒有人權可言,於是毅然投身了革命。」王昶軍說。

1934年,王明貴加入了活動在格金河金礦周邊深山密林裡的一支抗日遊擊隊。此後,他因作戰勇敢、屢建戰功,歷任連長、團長、師長等職,率領抗聯將士給予日偽軍一次次沉重打擊。

原日偽海倫-湯原營林署參事北裡曾寫回憶文章《官行採伐事業和匪賊》,這裡面的「匪賊」,指的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抵抗力量。

北裡在文中描述他們的生活是「夜晚到來的時候,不但機槍手要徹夜不眠地全心警戒,而且全體人員都把手槍放在枕頭下面才能入睡……」

之所以這樣緊張,原因是 「用獰猛都不足以形容的王明貴率領部下數十人就是以這裡為根據地的,奉命到這裡執行開發任務,我的感覺如同『火中取慄』,這條生命隨時可能像湯旺河畔的露珠般消逝」,「匪賊的行動神出鬼沒,不時發動夜襲,慘殺掠奪給我方帶來巨大的損失。」

儘管站在對立的立場,對王明貴北裡仍然表現出了欽佩之意。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殘存的「共匪」只有湯旺河的王明貴等少數,但這都是千軍萬馬中縱橫的強者,以其得意的遊擊戰術令(日本)軍無可奈何。」

不僅僅於北裡,對王明貴部隊活動的描述,也見於其他日本官員的回憶。

偽滿林業部浜江區專員中村貞成在他的回憶文章《滿鐵林務區的足跡——大興安嶺》也寫道:「冬天的興安嶺,與西伯利亞來的寒流白魔和狼群搏鬥都毫無懼色的山中男兒,最感恐懼的卻是大東亞戰爭(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開始,為擾亂我方經濟在當地出沒的王明貴匪賊之橫行。有他們的存在,冬天荒山的可怖為之倍增,令現場工作的人員萬分緊張。」

「日軍關於我父親的記載還有很多。」王昶軍說,一位朋友在日本曾看到「滿蒙開拓團」成員的回憶文集《啊,滿洲》,裡面很多地方都記有與王明貴的戰鬥。

攻破偽滿「模範縣」,慣於不按套路「出牌」

「父親一生指揮過二百三十多次戰鬥,參加過的就數不清了,但最津津樂道的還是智取克山那一仗。」王昶軍說。克山縣,曾是日本侵略軍鎮壓抗日軍民的重要據點,被吹捧為「鐵打的滿洲國,模範的克山縣」。

1940年9月,時任抗聯第三路軍三支隊支隊長的王明貴受領了攻打克山縣的任務,擔任參戰的第三、九支隊及地方組織的軍事指揮。「父親他們經過了3個多月的偵察和謀劃,制定了調虎離山的策略。」王昶軍說,先派小股部隊在縣城周邊活動,引誘日軍追擊。而後,他們星夜兼程返回克山,與城內潛伏的同志裡應外合,一舉攻破了「模範城」。

說起來簡單,可有一點疏忽就很可能失利。王昶軍記得父親生前給他講過這一仗的許多細節。當時,克山縣正在修建護城河,王明貴讓城內的同志號召民工延遲工期,「如果護城河修起來,攻城就麻煩了」;攻打時,城內的同志配合「發暗號」、破壞工事,守城的敵人根本應對不暇……

這一仗,他們共擊斃和俘虜日偽軍70多人,繳獲長短槍百餘支、迫擊炮四門,並吸引100多人參加抗日聯軍。

為了打擊活動頻繁的抗聯隊伍,偽滿黑河省省長兼警務廳長長野曾下令「全力討伐」,並針對王明貴部隊搞出了一個《討匪作戰指揮官五要條》,包括「第一,討伐隊無論如何疲勞,均必須堅決不躊躇地投入作戰;第二,在處置失措的情況下,仍必須不放棄地繼續攻擊……」

「在敵人的打擊下,父親能夠率領部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離不開他不拘一格的戰法。」王昶軍回憶說,王明貴將軍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比如,修建作戰掩體,通常都是將挖出來的土堆在壕溝前面,但他有時卻要求堆在後面,並掛上軍帽等偽裝,「匆忙作戰時,浮土如堆在前面,拍不結實,起不到擋子彈的作用。放在後面,往往能讓敵人判斷方位失誤。」

王明貴擅長騎兵突襲,機動破敵。一旦遇到敵軍追擊,他往往採取分兵撤退的政策,「不斷採取2人1馬地方式往出分兵,最後只剩幾十匹馬帶著追兵空跑,父親他們就在約定地點回合。」「馬沒了可以再奪,人才是關鍵……」「父親常常打勝仗,搶小鬼子、漢奸們的給養!」王昶軍記得,父親常得意地對人家說,「那時候,小鬼子吃啥咱就吃啥,夥食好著咧!」

去世頭部仍殘留彈片,曾手執虎鉗自己「刮骨療傷」

2005年,王明貴將軍病逝,進行火葬。然而,親友們卻赫然發現,將軍的遺骨之中竟還殘留著炮彈的彈片。這是剛加入抗日遊擊隊的一次戰鬥,飛濺的彈片嵌在了他的頭骨,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彈片伴隨了將軍幾十年。

「那次受傷後,作為受特殊照顧的病號,父親生平第一次吃到了蘋果。」王昶軍記憶最深的,還有一個王明貴將軍給自己「刮骨療傷」的故事。

在蘿北縣的一次戰鬥中,一顆子彈打進了王明貴的膝蓋骨縫之間。那時沒有手術器械,但子彈非取出來不可。望著鮮血汩汩的傷口,老鄉們都不敢下手。王明貴就借來一把剃頭刀和一把鉗子,把腿綁在一個長條凳上,讓大家按住,硬生生用刀把傷口皮肉豁開,用虎頭鉗夾住骨縫中的子彈,一使勁拔了出來。沒幾天,他照樣騎上戰馬指揮打仗。

「抗戰的歲月,在敵強我弱、孤立無援的大勢下,父親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無數次面臨困境、絕境,沒有對黨的堅定信仰是熬不過來的。」王昶軍也常聽父親回憶起那段連篝火也不敢點燃的西徵歲月。

為了擴大抗日遊擊區,開闢新的戰場,1938年冬,抗聯第六軍沿著大、小興安嶺山脈向西側的松嫩平原進發。這次西徵,行進了三千多裡,歷時4個多月。沿途山高林密、雜草叢生、人煙稀少。陡峭的山路,齊腰深的雪,每前進一步都很困難。

沒有糧食,他們就吃榆樹皮。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氣溫,沒有棉衣的戰士,身上披著破棉被、麻袋片或口袋布。沒有棉鞋的戰士,腳上只包著馬皮;沒有帽子的戰士,頭上纏著好幾層布……有的戰士凍掉了手指和腳趾;有的凍壞了鼻子和耳朵;有的走著走著就站著不動了,別人上前一摸,人已經斷了氣。

一次,王明貴找來了米,支上幾口大鍋,卻只能煮粥不能做乾飯,每人只能喝一碗,不然會撐死人的。那天,有3個戰士吃著吃著,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新中國成立後,父親放棄了去南方任職業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黑龍江,擔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直至退休。」王昶軍說,「父親離不開黑土地。這裡有他戰鬥的足跡,埋葬著患難與共壯烈犧牲的戰友。」

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父親常講的話,「現在的生活以前想也不敢想,看一看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你們就會明白,今天有多幸運、多幸福。」

「父親不圖我們有多大本領,就希望子女能夠本本分分地踏實生活,能為國家和人民盡一點責任則更好。」王昶軍說。(馬令)

相關焦點

  • 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誰 刮骨療毒寫的是誰
    「刮骨療毒」這個典故裡的醫生就是華佗,可見華佗的醫術之高。《三國演義》第75回裡就有「刮骨療毒」這一節,那麼大家知道「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誰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刮骨療毒」的主人公是關羽。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 關羽「刮骨療毒」中的是什麼毒?骨科醫生解釋全過程!
    作者:鮑哲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骨病科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刮骨療毒講的是神醫華佗為武聖關羽治療胳膊箭傷的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體現了關羽勇敢無畏和堅強的意志,同時也說明了三國時期醫術高明。
  • 甘肅蘭州,刮骨療毒!
    刮骨療毒後的蘭州也在這兩年走上了正軌,相信這座西部大城重拾狼性,也必將充滿機遇,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同時正在積極建設榆中副中心,與定西、白銀的一體化也在提速,相信擁有3200萬人,120萬平方公裡的經濟腹地的蘭州,在刮骨療毒之後必將重新復興,成為西部新的增長極。
  • 關羽「刮骨療毒」是真是假?雖史料證明真實存在,但絕非那麼恐怖
    至於「關羽」是否真的有過「刮骨療毒」的經歷,世人一直爭議不斷;主要還是因為《三國演義》的這段描述有很多漏洞出現。首先,華佗早已發明出「麻沸散」這種麻醉劑,既然有麻醉劑為什麼不給「關羽」使用?其次,「關羽」在刮骨療毒之中的反應太過誇張,一個血肉之軀,即使是神勇無敵也不可能面對這樣的大手術而表現的那麼「神定氣閒」;再者,關羽實施「刮骨療毒」的過程不合醫學流程,更不可能手術期間有眾人在場的事件發生。因為關羽的手術屬於「及骨」的大手術,骨頭裸露在「戰地」的惡劣環境下已是大忌,更何況當時還有眾人在場;這就造成關羽傷口很容易感染併發症,既然「華佗」號稱神醫,更加不可能允許這種事發生。
  • 用各種工具來刮骨療毒,古代人真是有勇氣,關羽不是第一!
    用各種工具來刮骨療毒,古代人真是有勇氣,關羽不是第一!三國時候,關羽因為打仗而被亂箭射中左臂,雖然在戰後即使取出了箭頭,所以就此以為日後便能痊癒,但是儘管傷口已經長好,但是每當陰天下雨之時,關羽總會感到左臂疼痛,而且還不是肉痛,而是骨頭痛。
  • 駁「毒媒」《蘋果日報》:香港撥亂反正、刮骨療毒應從教育開始!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截圖】未來,如何大刀闊斧、刮骨療毒,才是關鍵。唯如此,才能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新教育體制。5月17日的香港「毒媒」《蘋果日報》上,竟然攻擊香港初中生須學「香港自古是中國領土」為「滲政治任務」,再次暴露了該報是「港獨」媒體的本質。近來,隨著香港特區中學文憑考試考題誤導學生問題,使得香港教育問題再次成為焦點,也進一步令人認清了問題之所在。
  • 史事記載四次「刮骨療毒」,用了4種工具,關羽是裡面最幸運一個
    人們最早接觸「刮骨療毒」這個故事,應該是從《三國》裡的關羽身上所得。關二爺的豪氣萬丈形象不管在小說裡,還是在電視上都被渲染得更外強大。雖然是小說,但是「刮骨療毒」在歷史上確實有存在,古代醫療設備比較落後,但是這項醫療措施還是有被記載在冊。
  • 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麻沸散為何失傳?
    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華佗學醫,本為修仙,《三國志》說他「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卻意外被評為「漢末三大神醫」(張仲景、華佗、董奉)之一。究其原因,都怪元代的一本小說——《三國志平話》,其中稱:華佗曾給關羽刮骨療毒。該情節又被《三國演義》抄走。據《三國志》,關羽曾中流矢,癒合後,每到陰雨時,便覺骨頭疼。醫生認為,箭毒入骨,需刮骨療毒,操刀者是蜀軍的軍醫。
  • 為什麼關羽是蜀國第一名將?看完這8個成語你就懂了
    五子良將個個都是沙場宿將,但誰還沒幾個名將呢,東吳還有十二虎臣。要是說起蜀國,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永遠都是同一個人,關羽,字雲長。在官渡之戰前夕,顏良兵圍白馬的時候,關羽上演了神話般的一擊,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這也是三國極其罕見的陣斬大將,別覺得三國時期兩軍對陣都要鬥將,身為將帥比的還是領軍能力。關羽還是心念劉備的,不能同年同日生,可以同年同日死嘛,臨走時關羽將曹操給他的賞賜盡數歸還。曹營的人本來還打算追趕,曹操說了句「都是為自己的君主效力,不必追了。」
  • 國家版權局:百度主動整頓貼吧盜版 刮骨療毒值得肯定
    5月24日上午消息,針對百度關閉文學類貼吧清查盜版侵權內容,國家版權局今日在官網刊登文章稱,「百度對盜版網絡文學類貼吧「刮骨療毒」的做法值得肯定」。昨日有網友反應,百度貼吧涉及文學類貼吧均被關閉。百度公司對盜版網絡文學類貼吧「刮骨療毒」的做法是一個好的開端,期待百度有一個好的整治效果,從而為網際網路企業尊重、保護版權起到帶頭作用。記者23日15時30分登錄百度貼吧發現,《海賊王》《城市獵人》《鬥破蒼穹》《鬼吹燈》《盜墓筆記》《龍王傳說》《鬥羅大陸》等多個網絡文學小說貼吧已經被封,只顯示出「抱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本吧暫不開放」的留言。
  • 香港教育刮骨療毒任重道遠
    香港教育刮骨療毒,在「破」,更在「立」。眼下,隨著香港國安法落地,各個領域已經開始行動,從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到清除一批「黃師」,再到修訂教材試題,都是刮骨療毒的必要之舉。當然,劃清「不能教什麼」只是第一步,要從根本上解決香港教育問題,還須明確「教什麼」「誰來教」「怎麼教」。
  • saber虎頭鉗是什麼梗啥意思?saber虎頭鉗出自哪裡由來介紹
    近日有一些小夥伴跑來問小編,saber虎頭鉗是什麼梗,saber虎頭鉗是什麼意思呢?小編一開始也是非常懵逼的,不過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小編特意帶來了此篇文章。  saber虎頭鉗是什麼梗 saber虎頭鉗是什麼意思  那個老虎鉗那句話是一個漢化組在翻譯fate這款遊戲的時候翻譯的 玩家發現後就玩起這個梗了。
  • 秋收起義走出的五大名將排名
    筆者綜合了參加秋收起義的全部革命元勳,在早期犧牲的,和堅持到建國後的將領中選出兩位五位最具軍事才能之人,組成了秋收起義的五大名將,名單如下:第五位:政工元帥羅榮桓。羅榮桓元帥,畢業於私立青島大學(即現在的青島大學),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不是華佗,欺騙拖延曹操不肯醫病,華佗死得不冤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事跡,講的是關羽被魏軍的毒箭所傷,華佗幫他剖臂刮骨以去除骨上的劇毒,在整個過程中,關羽面不改色,還在與人下棋。然而,這只是《三國演義》和《襄陽府志》中所記載的一個廣為流傳的虛構故事,關羽雖有刮骨療傷一事,但此人卻不是華佗,華佗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死了。
  • 《三國志戰略版》郝昭周泰陣容推薦 肉刀陷陣反擊流陣容攻略請笑納
    《三國志戰略版》郝昭周泰陣容推薦 肉刀陷陣反擊流陣容攻略請笑納時間:2020-08-27 14:0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志戰略版》郝昭周泰陣容推薦 肉刀陷陣反擊流陣容攻略請笑納 三國志戰略版肉刀陷陣反擊流怎麼組?
  • 關羽刮骨夏侯惇吞眼,他倆對自己到底誰更狠?結果不言而喻
    關羽刮骨夏侯惇吞眼,他倆對自己到底誰更狠?結果不言而喻。三國演義之中英雄輩出,耳聞能詳的有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關羽,夏侯惇,孫策,周瑜等等。要比這些人中誰對自己更狠一些,那必然是夏侯惇和關羽兩人了。
  • 寬鬆至死or刮骨療毒?基建的空間?黑色成洪水猛獸?
    寬鬆至死,還是刮骨療毒?《馬太福音》裡有一句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PS:時間緊張,文章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沒有刻意組織。望各位見諒。
  • 「網絡監督員系列時評」既要就事論事地改,更要刮骨療毒地變
    以解決問題作為,以少出問題擔當,就是既要就事論事地改,更要刮骨療毒地變。相較於屏幕上的痛徹心扉和豪情壯志,問題整改得怎麼樣,舉一反三得又如何,老百姓的評價最直觀。我們每個人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這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