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後半年開始,大麻提取物CBD(大麻二酚)嶄露頭角,並逐漸和其它植物功能成分拉開了距離。到了2019年初的美國阿納海姆天然有機產品展覽會上,CBD徹底火了,成為整個展會最閃亮的明星。植提橋現場考察人員看到:有CBD的展位,門庭若市;沒有CBD的展位,門可羅雀。
事實上,在醫學領域,CBD已經算的上是功成名就了,為兒童癲癇症患者帶了很大的幫助。
2013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第一次播出夏洛特的故事,讓CBD成為了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夏洛特,曾患有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Dravet 症候群),用CBD治療前,每周癲癇發作300次,每隔15分鐘一次。
在服用斯坦利兄弟提供的CBD油後,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四個月後每周僅發作一次,現在已經可以正常生活。受夏洛特故事激勵,全世界有很多癲癇病患者及家人搬到科羅拉多州進行治療,從而導致該州的青少年癲癇病患者,迅速增加了700%。
但在食品和膳食補充劑領域,CBD還是一隻小菜鳥;而且因為法規的鉗制,這隻小菜鳥還無法展翅高飛。CBD雖然在美國很火爆,但在中國仍然冷冷清清,關鍵是,還有很多人對該成分一知半解。為此,植提橋特意對CBD進行了獨家採訪。
植提橋: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我們直接進入主題,聽說您和植物大麻素是一回事?
CBD:無知,太無知了!我承認,我是大麻素(cannabinoids)家族的一員,更確切地說,是植物大麻素(plant cannabinoids)的成員。但這個星球上有超過100種不同的大麻素,能說他們都一樣嗎?所以說,我是一種植物大麻素,但並不是所有的植物大麻素都是我,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其他植物大麻素包括還包括CBG、CBC、n -棕櫚醯乙醇醯胺(PEA)、n -烯醯乙醇醯胺(SEA)、順式-9-十八烯醯胺(OEA)以及beta-石竹烯等等。
植提橋:大麻是植物大麻素的唯一來源嗎?
CBD:大麻當然是植物大麻素的主要來源,包括我,但它並不是唯一的來源。事實上,人類進化的飲食中含有多種植物大麻素。例如,葡萄、西蘭花、捲心菜、胡蘿蔔、歐芹、葵花籽和豌豆都含有植物大麻素,哦,對了,還有可可(你們人類喜歡吃的巧克力的原料)和茶葉。此外,像羅勒、肉桂、黑胡椒、丁香、牛至和迷迭香這樣的烹飪藥草都含有植物大麻素,像紫錐菊、薑黃和甘草這樣的草藥也含有植物大麻素。
植提橋: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只是人體系統的一小部分嗎?
CBD:錯,大錯特錯!內源性大麻素系統(eCS)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系統,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它由一系列受體組成,這些受體遍布全身,包括大腦、其他器官、結締組織、腺體和免疫細胞。eCS執行許多不同的任務,並幫助維持穩定的內部環境;儘管外部環境的波動,即穩態,影響許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一個人的感覺,行動和反應。事實上,eCS參與調節多種生理和認知過程,包括生育、懷孕、產前和產後發育、食慾、痛覺、情緒和記憶力。
一位研究人員這樣總結eCS:打個比方,eCS系統代表了心理神經免疫學或身心醫學的一個縮影。所以,eCS絕不是一個次要的機構系統!
植提橋:如果一個人服用CBD/植物大麻素,它會使身體產生更少的內源性大麻素——就像注射睪酮會使你的身體產生更少的睪酮一樣,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CBD: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也不是一個合理的比較。與注射的睪酮不同,注射的睪酮本質上與你身體自身的睪酮具有相同的化學結構,而植物大麻素與你身體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並不是相同的化學結構。它是這樣工作的:
人體產生的兩種主要內源性大麻素是n-花生四烯醯乙醇醯胺(AEA)和sn-2-花生四烯醯甘油(2-AG)。這些內源性大麻素與eCS內的受體結合。儘管AEA和2-AG有重要作用,但體內有一種酶叫脂肪酸醯胺水解酶(FAAH),它能分解內源性大麻素。一旦分解,內源性大麻素就會減少。這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可能導致eCS功能不佳,這種情況也被稱為「eCS缺陷綜合症」——這可能會導致偏頭痛、纖維肌痛、腸易激症候群、心理障礙和其他疾病。這就是大麻素的作用。
當大量的植物大麻素(如CBD)被消耗時,FAAH將被用來分解它們,而不是分解內源性大麻素。這有助於保持健康水平的內源性大麻素,並延長他們的作用。多種植物大麻素作為配位化合物,通過底物競爭抑制內源性大麻素水解,延長內源性大麻素的作用,從而增強內源性大麻素的作用。因此,使用植物大麻素並不會導致你的身體自身產生更少的內源性大麻素——恰恰相反。
植提橋:有人說您和THC一樣,會讓人上癮?
CBD:誹謗,絕對是誹謗!在大麻植株中的所有大麻素中,THC(四氫大麻酚)是唯一一個會產生強大的、令人陶醉的精神影響的成分。另外,THC是大麻的主要精神活性化合物,雖然我也是大麻植株中最常見的化合物,但與它不同,我是非精神活性化合物。因此,我不具備成癮性!重要的是,我還可以減少THC的精神刺激作用。THC直接與體內大麻素受體結合,但我並不能很好的綁定在相同的大麻素受體上。
植提橋:這瓶大麻油每份含有3000毫克CBD,這種表述正確嗎?
CBD:在CBD產品的標籤上,有大量關於單劑CBD含量的「煙霧彈和陷阱」。最近,我去拜訪一位癌症4期的人類朋友,他自豪地給我看了一瓶大麻油——這是他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在標籤的正面,標示它含有3000毫克的CBD。這種信息呈現的方式讓消費者認為每份含有3000毫克CBD。在仔細檢查了supplement fact並計算了數字後,我告訴他,實際上每滴只含有10毫克CBD。愚蠢的人類,謹慎點吧!
一份含有3000毫克CBD的產品每瓶可能要幾百美元(甚至更多)。當購買CBD/植物大麻素產品時,標籤應該清楚地標明每份含有的CBD或植物大麻素的確切含量。
植提橋:CBD分離物和全譜大麻素一樣好嗎?
CBD:如前所述,我是大麻中發現的多種植物大麻素之一。儘管我是最普遍的植物大麻素,但其他大麻素的攝入,以及CBD的攝入,都會產生「隨從效應」——整體協同作用更強,效果也更好。具體來說,全譜植物大麻素會激活兩種主要的eCS受體,而不僅僅是其中一種,就像CBD分離物一樣。如果你只是使用獨立的CBD,則沒有隨從效應。相反,全譜大麻提取物提供了天然植物大麻素的全譜,包括一定數量的CBD。雖然分離的CBD價格較低,但效果也較差。全譜大麻素是更好的選擇。
植提橋: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再見!
CBD:不用謝,再見!順便提一句,幫我多做些宣傳!
植提橋:好的,沒問題!
由於時間有限,而且CBD先生火了之後非常忙碌,檔期排的很滿,為了不打擾CBD先生的正常工作進度,植提橋採訪活動只能到此結束了。如果橋粉們還有其它問題要問,可以在後面留言,我們再約時間採訪CBD先生。
採訪總結
圍繞CBD、植物大麻素和大麻存在著許多迷信和誤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橋粉們對這些問題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CBD和植物大麻素的區別,植物大麻素的來源,內源性大麻素系統,人體對植物大麻素的反應,CBD的劑量標籤,CBD分離物和全譜植物大麻素的區別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Gertsch J, Pertwee RG, Di Marzo V. Phytocannabinoids beyond the Cannabis plant - do they exist? Br J Pharmacol. 2010 Jun;160(3):523-9.
2.Hanu LO, Meyer SM, Muoz E, Taglialatela-Scafati O, Appendino G. Phytocannabinoids: a unified critical inventory. Nat Prod Rep. 2016 Nov 23;33(12):1357-1392.
3.Gertsch J, Pertwee RG, Di Marzo V. Phytocannabinoids beyond the Cannabis plant - do they exist? Br J Pharmacol. 2010 Jun;160(3):523-9.
4.Fidyt K, Fiedorowicz A, Strzdaa L, Szumny A. β-caryophyllene and β-caryophyllene oxide-natural compounds of anticancer and analgesic properties. Cancer Med. 2016 Oct;5(10):3007-3017
5.Gertsch J, Pertwee RG, Di Marzo V. Phytocannabinoids beyond the Cannabis plant - do they exist? Br J Pharmacol. 2010 Jun;160(3):523-9.
6.Hanu LO, Meyer SM, Muoz E, Taglialatela-Scafati O, Appendino G. Phytocannabinoids: a unified critical inventory. Nat Prod Rep. 2016 Nov 23;33(12):1357-1392.
7.Klein C, Hill MN, Chang SC, Hillard CJ, Gorzalka BB. Circulating endocannabinoid concentrations and sexual arousal in women. J Sex Med. 2012 Jun;9(6):1588-601.
8.Wang H, Xie H, Dey SK. Endocannabinoid signaling directs periimplantation events. AAPS J. 2006;8(2):E425-32.
9.Fride E. The endocannabinoid-CB(1) receptor system in pre- and postnatal life. Eur J Pharmacol. 2004 Oct 1;500(1-3):289-97.
10.Aizpurua-Olaizola O, Elezgarai I, Rico-Barrio I, Zarandona I, Etxebarria N, Usobiaga A. Targeting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futur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Drug Discov Today. 2017 Jan;22(1):105-110.
11.Donvito G, Nass SR, Wilkerson JL, Curry ZA, Schurman LD, Kinsey SG, Lichtman AH. The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A Budding Source of Targets for Treating Inflammatory and Neuropathic Pa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8 Jan;43(1):52-79.
12.McPartland JM, Guy GW, Di Marzo V. Care and feeding of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tential clinical interventions that upregulate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PLoS One. 2014 Mar 12;9(3):e89566.
13.Pacher P, Bátkai S, Kunos G.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as an Emerging Target of Pharmacotherapy. Pharmacol Rev. 2006 September; 58(3): 389–462.
14.Leweke FM, Piomelli D, Pahlisch F, Muhl D, Gerth CW, Hoyer C, Klosterktter J, Hellmich M, Koethe D. Cannabidiol enhances anandamide signaling and alleviates psychotic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Transl Psychiatry. 2012 Mar 20;2:e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