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窗·「朋友圈」現象初探(下):我能離開「朋友圈」嗎?

2020-12-2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趙春青繪

閱讀提示

「朋友圈」是一個網絡熟人社會,人們可以在這裡獲得人際間的支持,滿足了人際交往的需要。但和其他網絡社交工具一樣,「朋友圈」呈現出碎片化、淺表化、情緒化特點,各種資訊被切割成細小的片斷,讓完整的表達、邏輯性的思考和客觀的判斷難以實現。不拒絕,不依賴,這或許是對待「朋友圈」應有的態度。

網上的熟人社會

情感的交流平臺

●在轉型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陌生人社會,人與人的距離拉大,孤獨感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來自「熟人」的慰藉。「朋友圈」正好適應了這種需求

沈晴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打開微信,看看「朋友圈」那個小紅點是否又亮起來了。每天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也是再刷一遍「朋友圈」。

就連沈晴自己也說不清這個習慣養成了多久,但它已經好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成了一種完全自然的需求。

沈晴是北京一家電臺的主持人,每天她的直播節目結束時已過午夜,次日醒來時已日上三竿。跟親人、友人有著明顯時差的作息,讓她視「朋友圈」為寶。

「我每天起床,看看朋友們在『圈子』裡轉發的各種信息,對當天的新聞熱點就能知道個大概。我的時間跟朋友們不太合拍,聚會參加得不多,看看他們曬的照片、發的帖子,感覺彼此的距離並不遙遠,自己也好像參與了他們的生活。」

點讚、評論、發感想,看看朋友們的回覆,這樣一番互動,讓沈晴覺得很親切。「雖然多是隻言片語,但也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內心。因為有些話見面聊天時不好說,反而用文字表達起來更輕鬆。」

刷朋友圈就像是一種「癮」,在人群中蔓延。

近日,有網友寫的「中國式WiFi焦慮症」令人感慨。這位網友跟團去國外旅遊,發現「全團遊客都不同程度患有WiFi依賴。每到一地,總是先問「這裡有WiFi嗎?密碼是多少?」吃什麼、玩什麼、看什麼,都不重要,有沒有WiFi才最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把吃的、玩的、看的東西拍成照片,上傳到朋友圈,然後埋頭對著手機寫下格言,等著朋友們點讚、評論。」

從手機依賴到WiFi依賴,「朋友圈」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為何離不開「朋友圈」?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俊秀說:「『朋友圈』是一個網絡熟人社會,人們可以在這裡獲得人際間的支持,滿足了人際交往的需要。」

王俊秀認為,在轉型期,城市化進程加快,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使我們的熟人社會變為陌生人社會。在陌生人社會裡,人與人的空間距離拉大,彼此的交流受到一定阻隔,人的孤獨感增強,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也會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來自「熟人」的慰藉,「朋友圈」正扮演著熟人角色。

當「朋友圈」創造了一個活躍而熟悉的群體時,「孤獨」會促使人一遍一遍地刷屏,就是想看看微信朋友圈裡的「朋友們」在幹什麼。在點讚和評論的過程中,與朋友產生交流,讓自己覺得與朋友、熟人更加貼近,並且在閱讀這些評論中得到一種自我滿足的陶醉。

王俊秀說,人們會把別人當作鏡子。「朋友圈」也具有「鏡子」的功能,在這裡能夠看到別人的生活、思想,通過了解、對比來矯正自己。而且「朋友圈」將虛擬社交圈和現實社交圈相融合,能給人私密的安全感,人們還享有選擇開放或者封閉的自由。「這些也許就是很多人不願離開這個圈子的另一個原因。」

相關焦點

  • 看到這四種「場景」,我離開了朋友圈
    大家可能都記得,剛有朋友圈時,圈子裡的聯繫人幾乎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大家在裡面所發內容不是生活常態,就是分享自己的事,大家可從圈裡得知親朋的情況,然後或點讚、或評論,彼此互動,藉此溝通聯絡,增進感情,大家所發內容質樸、單純和乾淨,沒有五花八門的東西,人情味很濃,能引起人的興趣和關注
  • 哪些離開朋友圈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打開朋友圈,撲面而來的是各種代購、微商和一些被迫發到朋友圈的公司動態。說起公司動態,我想起我曾任職過的一家公司,將員工發朋友圈作為考核的指標。公司有新的動態務必進行轉發,會有專人進行檢查,不發會被罰款50元。就是這樣,讓我們記錄美好生活的朋友圈變了質。我開始不喜歡它了。
  • 離開了大氣圈,離不開朋友圈
    離開了大氣圈,離不開朋友圈 我們待的星球最外面叫大氣圈 它就像你的育兒箱一樣 大氣圈外面充滿著危險 所以人類現在離不開大氣圈 就像你現在離不開育兒箱一樣 不過就像等你大一點會離開育兒箱一樣
  • 漸漸地,很多人都在離開自己的朋友圈
    你永遠不會知道,我在慢慢離開你的朋友圈那時候,是多痛苦,下定了多大決心,就比如,一把鋒利的利劍,在我心裡,割了一塊血淋淋的肉出來,我會痛,可是你不會懂。可是,慢慢離開你的朋友圈,我不甘心,我不願意,那又怎麼樣?
  • 離開兩年後,我才放下他的朋友圈
    「不是她,是他,前同事,和我一個宿舍的。」「你又去翻別人的朋友圈了啊?」「為什麼要說又?」「你以前不是老看嗎。」一。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有些奇怪,但背後的邏輯很好理解:作為同一屆的畢業生,進了同一家國企,修著同一座大橋,從控制變量的角度來說,他是我辭職後最好的參照物。起初也沒什麼特殊的目的,只是離開了一個熟悉的環境,心裡難免有些不習慣。
  • 真正成熟的女人,慢慢離開了朋友圈
    因為比較好奇她們慢慢遠離朋友圈的原因,我特地詢問了身邊那些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其中朋友圓圓的回答真的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圓圓看來,朋友圈是一個向自己的朋友展示生活的地方,能夠讓那些平日裡不聯繫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現狀。
  • 朋友圈,你離開它多久了?
    越來越多的人在逃離朋友圈。朋友圈從最開始的曬幸福,到興奮的悄悄窺探在乎的人的生活,時間久了,自己的幸福、別人的生活,在心裡的波瀾慢慢平靜下來。於是,更多人開始沉默,或者轉向其他的地方,不喜歡被打擾。自己的朋友圈,可能別人可以看三天、半年,而自己卻隨時可以去倒回好久的地方。把自己的朋友圈翻翻,往往回憶裡,也還有許多驚喜。試一試一直到最下面,到了20XX年。裡面有這些年一點一點的成長,生活的改變,你還記得多少呢?可能有作過的小詩,有時沉悶,有時輕快。也有曾經讀過的一些文章,有的愜意,有的哲學。
  • 奇怪現象:很多孩子在四年級後就消失在朋友圈了,太真實
    文|秘籍君如果大家朋友圈為人父母的朋友佔比比較多,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孩子被熱衷曬娃的媽媽經常展示在朋友圈,幾乎可以見證他們的一路成長。但是到了四年級後,他們逐漸就在朋友圈消失了,那些熱衷曬娃的寶媽就再也不曬了,好像沒生過這個孩子一樣。
  • 致:我朋友圈的朋友!
    也許,你不知道我的姓名,我不清楚你的年齡,可是,看到熟悉的頭像,就不會感到陌生。朋友圈,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朋友圈,分享了彼此的心情,朋友圈,是我們的個人名片,朋友圈,是我們的生活標籤。朋友圈裡,有太多在乎我們的人,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默默的關注著、陪伴著,深深的惦記著,思念著。
  • 蔡康永: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真的值得恭喜嗎
    有人說,在人人帶貨的年代,朋友圈早已變成銷售圈;還有人把發朋友圈等同於無效社交,覺得活在朋友圈裡就脫離了現實生活,自己開心就好,有什麼必要發朋友圈?就連我喜歡的蔡康永面對不發朋友圈的這個問題時都說: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只是,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就真的值得恭喜嗎?
  • 成功人士幾乎不發朋友圈?網友:發朋友圈的時間都能掙幾萬了
    網友一:我不同意成功人士就不喜歡發朋友圈的說法,我有好多朋友與同事也不發朋友圈,也不點讚,但聯繫比較多,是他們不喜歡這樣做,反倒我以前的一位上司還有一位朋友,算成功人士吧,他們就是每天基本發一條,不管是小孩的或者工作上的還是吃喝玩樂的都有,可能是一種習慣吧!
  • 婆婆,可不可以看一下我的朋友圈
    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幾乎所有生過孩子的媽媽們,都在朋友圈發過內容類似於:「千萬別搖晃寶寶」、「拒絕嘴對嘴投食」、「老人千萬不能把尿」等等類似的內容。寶媽們轉發這樣的朋友圈有何意義呢?我想就是希望以這樣一種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宣洩自己的情緒吧!
  • 刷屏朋友圈的英語打卡還在嗎?
    日前,微信發文通報稱,多個英語學習公眾號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消息傳出,朋友圈很多人炸開了鍋,有人歡喜有人憂。部分網民瘋狂點讚:「朋友圈可算能清淨了」;還有部分網友表示:「啥時候治治微商和點讚、投票?」
  • 生活中,真正格局大的人,慢慢的離開了朋友圈
    因為他們有那一小方天地所容納不下的豪情壯志,有一般人所理解不了的壯志凌雲,有輕而易舉到達不了的理想彼岸。他們從來不願意為任何不必要的事物停下腳步。所以他們慢慢離開朋友圈,不給自己歇腳的安逸之地。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潛力股,小夥子是從雲南的一個小山溝裡出來的。
  • 發微信朋友圈會增加我的人脈嗎?-虎嗅網
    換句話說凝聚型可以說是強關係,個體間聯繫緊密,多為家人和親密好友;橋接型相當於弱關係,個體間關係鬆散不牢靠,但也能讓你接觸更多新鮮的信息。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以後,重點來了。當代青年的朋友圈自我呈現程度如何呢?在朋友圈發布信息,與人互動,能夠改善青年的社會交往,增加其社會資本嗎?
  • 符號互動論視角下的微信朋友圈
    朋友圈雖只是微信中的一個插件,但它引發的「朋友圈控」和「點讚之交」的社會現象近來也吸引了大批學者的目光。人們在朋友圈中「曬出」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要「曬」,「點讚」又是出於什麼目的,本文選擇從傳播學經典理論符號互動論的角度來對這些問題做出解釋,洞察人們這些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
  •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沒見過世面」願你我都能互相尊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沒見過世面的人,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你贊同這個觀點嗎?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說一位身邊朋友的故事。
  • 如何利用社群思維打造一個讓人看了就不想離開的朋友圈?
    是因為人性本賤嗎?如果你不了解這背後的玄機,將會面臨以下三大問題:第一,看起來很努力,卻依然沒有結果。第二,做事火急為燎的,苦苦去幹卻沒人搭理你。第三,永遠缺乏精準客戶,永遠孫子式去主動推廣,卻沒人願意買你單,不被尊重。
  • 不發朋友圈正常嗎?很多人疑惑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是怎樣的心態
    每天看朋友圈,發朋友圈,述說一整天的心情或者遇到的事,看朋友圈裡曬圖,曬孩子,曬老公……這幾乎成了每個人每天都必做的事。就連天氣也要曬曬,一言不合就發朋友圈,屁大點事就發朋友圈,而朋友圈裡其實也可以看出很多「內容」。但也有些人重來不發朋友圈或者是很少發朋友圈。比如我,我就很少發。那麼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是怎樣的心態呢?1.踏實地、追求夢想的人。
  • 微信朋友圈字體顏色能改嗎朋友圈發彩色字體教程
    微信朋友圈字體顏色怎麼修改?最近你是不是看到很多朋友發的說說都是彩色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微信朋友圈發彩色字體教程。微信朋友圈發彩色字體教程: 代碼一定要是在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才有效。  PS:不過有網友反映朋友圈彩色文字說說只有iphone已越獄手機才能正常顯示,有的能用有的不能用,因為ios和傳統的色彩代碼有些地方還有衝突,大家慢慢試哈。安卓手機顯示的會是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