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三個主體是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主體在對學生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是相互牽拉、相互制約的關係。對當下的德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身處一線的班主任和德育主任,不少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的德育工作越來越徒勞,甚至認為學校德育工作是個偽命題,學校的文明禮貌、遵規守紀、環保節約、安全教育等教育,學生在校表現良好,一出校門就判若兩人。也有不少班主任和德育主任認為:學校德育大有可為,要強調學校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校德育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具備的優勢。
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並不奇怪。
悲觀者認為,90%的問題學生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德育理想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學校德育是不完整的。
樂觀者認為,學校德育的「軟骨病」可以治;家庭和學校是一起奔跑的同行者;與社會聯動,可以形成目標一致的大德育體系。
對這兩種態度我們學校德育工作者既要理性審視客觀分析,又要真正在行動中落實學校德育對學生的積極引領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教育要強,不能「唯分數」論英雄,德育要走在整個教育的最前端,德育更要強。
當下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給學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障礙。現實的社會環境與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一些違法的社會社會行為還充斥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睛,無形的觀念耳濡目染對學生的危害更大,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風氣、道德素質並沒有得到提高,我們的經濟的腳步走的太快,靈魂已經落下了。夾在學校和社會中的學生,很難在價值觀形成時期找到恰當的選擇。家庭教育亟待跟進和完善。90%問題學生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並不是誇大其詞。當下,德育的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卻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唯分數」論成敗,給孩子灌輸拜金主義、權利萬能等扭曲的人生價值觀,而且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身教的榜樣。學校德育處在被動的應付中。學校德育應該是系統工程,但在安全至上的高壓下,為了避免出現學校背負不起的安全事故,學校德育內容多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說教,而不是讓學生從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體驗和鍛鍊,這就使得德育的功效大打折扣。
學校德育軟骨病的內在表現主要為:對德育這門系統的工程缺乏真正深入細緻有特色的校本化建構並認真扎紮實實地實施。學校德育工作應該是系統、持久的工程,而不能臨時抱佛腳,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成為即時的應景。班主任工作專業化程度不夠。學校對德育工作績效的考核評價手段不到位。激勵措施缺失等。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校德育何去何從?這既考驗著學校的德育智慧,也考驗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也考驗著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筆者以為,作為學校這個德育主體,認真、理性、積極審視德育大環境,加強德育的自我改造,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才能實現學校德育影響力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