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全則:學隸書人必看!!!

2021-02-19 墨池藝術

基本點畫的運筆(一)

  點

  隸書的點有很多變化,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根據各點的不同形態而變化。它是其它筆畫的濃縮。有正點、橫點、豎點、側點、捺點、橫挑點、上對點、下分點、左兩點、右兩點、以及三點的呼應、四點的開合、多點的參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

  (1) 逆鋒落筆上行;

  (2) 轉筆回鋒向右下;

  (3) 頓筆向左下出鋒。

  橫

  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從篆書中繼承而來,藏頭裹尾、平中寓曲。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宜穩實;回鋒書筆,須自然。

  (1) 將筆逆鋒向左行;

  (2) 筆鋒回折向右;

  (3) 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4) 稍(5) 微停頓後輕提向左回收。

  豎

  豎畫寫法與橫畫大致相同,只不過由橫寫改成豎寫。除了橫寫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筆時切忌寫成楷書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頓筆收鋒。

  (1) 筆鋒向上逆行;

  (2) 筆鋒回折向下,

  (3) 圓筆用使轉法,

  (4) 方筆用折切(5) 法;

  (6) 中鋒微提按往下運行;

  (7) 筆鋒略頓後自然向上收鋒。

隸書基本點畫的運筆(二)

  撇

  撇畫有短撇、長撇兩類。短撇分順寫和逆寫;長撇的收筆有鉤、圓、尖、方等不同的形狀。做到藏鋒逆入,中鋒向左下略快行筆,收筆根據筆畫末端要求,稍微停頓或向上出鋒,或回鋒收筆,或自然上提,視各字不同的結體和筆畫而應用。

  (1) 逆鋒向上;

  (2) 稍(3) 停後向左下折鋒;

  (4) 中鋒向左下略快運筆;

  (5) 稍(6) 停駐後輕提,

  (7) 回鋒收筆。

  捺

  捺亦稱(磔),或叫雁尾,是顯示隸書特點主要的筆畫。捺畫分平捺和斜捺兩種。落筆藏鋒逆入,中鋒向右斜下行,鋪開筆毫向右緩提,出鋒如何視結構如何而定。鋒芒要求穩重有力度,並逐步達到尾端。

  (1) 逆鋒向左上;

  (2) 略頓轉筆向右下運行;

  (3) 中鋒漸行漸按;

  (4) 重按緩慢向右提捺出,

  (5) 以全身之力送到鋒尖,

  (6) 氣貫尾端。

  鉤

  鉤畫亦是顯示隸書筆法特點的筆畫之一。有左鉤、右鉤兩大類。分斜鉤、折鉤、橫鉤、豎鉤等,隸書的鉤較特別,不象楷、行書的鉤上挑和短小,而是寫得較長平,轉而無挑。右鉤則用捺代之。鉤的變化較多,視各字的結構變化而應用。

  (1) 逆鋒落筆;

  (2) 微停即轉筆向下;

  (3) 中鋒提按運筆;

  (4) 邊行邊按邊轉筆向左,

  (5) 邊行邊提迅速出鋒,

  (6) 或回鋒收筆。

隸書點畫的運筆(三)

  波

  波畫是隸書中的主要特徵,起筆較重,以達到出鋒飽滿有力的效果,收筆下按後向右提筆,形成重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波畫要寫出抑揚俯仰之勢,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1) 逆鋒向左下頓挫;

  (2) 稍(3) 停即向右轉筆,(4) 畜勁藏鋒,(5) 開似蠶頭;

  (6) 中鋒向右邊行邊提,(7) 行至中間,(8) 筆畫漸細,(9) 過中間時,(10) 要邊行邊按,(11) 使筆畫漸粗;

  (12) 略停隨即向下按筆,(13) 要毫展勁足,(14) 運力至尾端。

  折

  折畫是橫畫和豎畫的連結寫法。折角處的寫法,橫畫寫到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行筆。折的寫法有許多變化,根據各字結構造型的需要來靈活運用。

  (1) 逆鋒向左;

  (2) 稍(3) 停頓即轉筆向右運行;

  (4) 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5) 至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運筆;

  (6) 中鋒提按往下行;

  (7) 將筆輕提向上回鋒。

隸書點的變化十六種

  正點

  逆鋒起筆,稍頓既右下運筆,然後轉勢向左下方行筆,漸提,收筆出鋒。

  橫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右輕鬆自然運行,回鋒收筆。狀似橫畫,但注意寫的太粗太長。

  豎點

  藏鋒逆入,稍停即向下轉鋒,切忌寫的細長或粗短。

  側點

  逆鋒向右上行,稍停過程中略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左下順勢提鋒收筆。

  撇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左下方運行漸提,或回鋒或出鋒收筆,此筆畫不要寫的粗大。

  捺點

  逆鋒切入,轉鋒向右或向下運筆,由輕漸重,至捺腳處重按後即由重漸輕。力到鋒尖,筆畫宜粗短。

  橫挑點

  或露鋒或藏鋒切入,轉筆向右或向上漸行漸提,出鋒收筆,不宜寫的粗長。

  上對點

  左右兩點的起筆應基本相對,然後順勢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鋒。

  上分點

  雖然中間有筆畫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對平,形成遙相呼應、相互顧盼之勢。

  下對點

  此二點為左撇點和右捺點的結合,書寫時應注意錯落有致,變化活潑。

  下分點

  此二點在書寫時起筆應大致相對,然後向左下和右下出鋒,宜粗短些。

  左二點

  二點的起筆應有所不同,或方筆或圓筆,上下宜緊湊些,氣勢必須連貫。

  下三點

  在書寫時應注意三點的筆畫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顧盼呼應,生動活潑。

  左三點

  上下排列要參差變化,並注意氣勢的連貫,切記大小一樣,有時為了書寫的需要,上、中、二點可用牽絲連帶。

  四平點

  在書寫時要寫出各點之間的啟程呼應,還要注意使它們的形態各有不同。

  多合點

  一個字中如出現許多的點,要使每個點的寫法有所不同,並注意它們之間的氣勢連貫。

隸書橫的變化(四種)

  長橫

  逆鋒起筆,稍停轉鋒向右,中鋒行筆,收筆時或筆鋒轉勢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筆空收。

  粗細橫

  逆鋒起筆,轉筆向右,邊行邊提,至收筆處,輕提回分鋒,呈前粗後細狀。

  弧橫

  此筆畫在書寫時,應注意起筆後先往右上運行,至中間再往右下運筆,略呈弧形。

  細橫

  有的字結體的變化,其橫畫不宜粗長,應寫的瘦勁點。

隸書豎的變化(四種)

  長豎

  起筆藏鋒,轉鋒向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應粗狀有力、剛勁挺拔。

  細粗豎

  起筆向下運行時邊行邊按,收筆圓轉回鋒,上細下粗狀。

  弧豎

  與弧橫類似,在起筆後往下運行時應先向右下運筆,至中間時再往左下運筆,略呈弧行。

  斜豎

  此筆畫在起筆後,往下運筆時應向左下方運行,切忌垂直。

隸書撇的變化十二種

  豎撇

  起筆後向下中鋒運筆,約至三分之二處轉鋒向左,轉彎處宜圓轉,回鋒收筆。

  斜撇

  逆鋒起筆,稍頓後轉鋒向左下運筆,斜勢大些,收筆時或圓轉回鋒,或略停空收。

  彎撇

  逆鋒起筆後轉鋒向下,至中間出圓轉向左,圓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據結體的需要來定。

  平撇

  起筆後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線基本相平,下沿線略呈弧行,或收筆出鋒、或向左之間出鋒。

  短撇

  或露鋒或藏鋒起筆,向左下頓挫運行,回鋒收筆,書寫時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頭撇

  出於結構變化的需要,該筆畫起筆應露鋒入筆,頭呈尖狀。

  尖尾撇

  此筆畫在書寫至接近尾部時,應邊行邊提,漸輕,較快出鋒,力到尖鋒,尾呈尖狀。

  圓尾撇

  行筆至尾部,鋒尖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尾部略圓均,忌過於腫大。

  出鋒撇

  書寫至尾部,筆毫向右上圓轉回鋒,至適當處向上或右上方出鋒。

  帶勾撇

  行筆接近尾部,不要提筆,仍向上和右上圓轉運筆,然後邊行邊提出鋒,彎勾需自然活潑。

  帶折撇

  該筆畫在起筆、轉鋒向右或向下運行後即以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運筆,轉角處切記粗重。

  帶橫撇

  逆鋒圓轉起筆向右運行,至適當處即轉鋒(或圓轉、或折轉)向左下方行筆,轉角要靈活自然。

隸書捺的八種變化

  直捺

  此捺較挺直,運筆時應暢快直率向右下行,邊行邊按,中部切記彎曲。

  平捺

  起筆後向右下邊行邊按,同時根據結體的需要,有一定的彎曲狀,做到生動活潑。

  斜捺

  運筆的斜側和彎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間,忌生硬和過於彎曲。

  短捺

  起筆後向右或向下邊行邊按,中部宜豎直,整個筆畫應短粗狀實。

  小捺

  出於字的結構等因素,有時的捺畫應寫的細小點,以此來襯託其他筆畫。

  戈捺

  此筆畫為整個字的主筆,書寫時粗重點也無妨。起筆轉鋒後即向右下邊行邊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強自然。

  走之捺

  該筆畫的起筆往往與前一筆或前幾筆相聯繫,在書寫時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細關係。

  心底捺

  在書寫該筆畫時要根據整個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來決定該筆畫的斜直、大小、粗細,使之整體協調和諧。

隸書鉤的變化十二種

  豎鉤

  藏鋒起筆後轉筆向下,宜挺直,至轉彎處要圓轉,然後向左運筆,邊行邊提出鋒。

  斜鉤

  此筆畫在(向右下或左下)運行時,要視整個字的結體來決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鉤不宜粗大。

  右折鉤

  藏鋒或露鋒起筆後向下行筆,至適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運行,要求活潑漸粗,尾部微上翹。

  短鉤

  該筆畫在行至轉彎處,要求圓轉,其鉤不宜粗大,微向上鉤。

  長鉤

  該鉤略呈半圓狀,斜勢,轉角處忌方折,向左鉤出應舒展有力,收筆或出鋒或回鋒。

  粗鉤

  運筆向左或向右至轉折處,應邊行邊重按,略粗狀有力度,做到雄強穩實。

  平鉤

  轉折向右行筆過程中,為使整個字顯的勁樸,宜寫的平直點,尾部略微上翹。

  彎鉤

  向左轉筆要求圓轉,接近尾部逐漸向上運行,呈圓彎鉤形狀。

  回鋒勾

  運筆至尾部,將筆毫向上或向下圓轉回鋒,做到穩實有力度。

  出鋒鉤

  向右或左運筆接近尾部,要求邊行邊提筆,由粗漸細,稍快出鋒,切記浮滑。

  橫折鉤

  該筆畫實為折與鉤的組合,在書寫時把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筆,做到連貫自然。

  右向鉤

  中鋒向下行筆,至適當處轉折調整筆鋒向右上方運行,至收筆處或出鋒或稍挺收起。

隸書波的變化八種

  長平波

  逆鋒向左下方頓挫,勢飽勁足,形成蠶頭,中部微細,至尾部稍停頓後向右偏上逐漸順勢提鋒,形成一波三折之勢

  方頭波

  落筆取逆勢,然後向下切入成方筆,似刀切狀,轉筆向右運行,中部很尾部的運筆和長波相似。

  翹尾波

  行筆接近尾部,稍重按後向右上方逐漸提出比鋒,尾部上翹。

  小尾波

  此筆畫在運行時,宜瘦勁些,至尾部處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後,即向右出鋒,雁尾不太明顯。

  底尾波

  行筆接近尾部,向右下邊行邊按,然後向右出鋒,整個筆畫略成弧行。

  大尾波

  該筆畫在書寫時宜稍重頓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線較平。

  豎折波

  此筆畫是豎畫和波畫的組合,在書寫時要注意銜接自然。

  藏鋒波

  書寫該該筆畫的尾部時,稍重按後向右提筆運行些許即將筆鋒迴轉裹藏收勢。

隸書折的變化八種

  方折

  該筆畫為橫畫和豎畫的組合,轉折處稍提起,調整筆鋒後於遠處入紙向下徐行。

  上角折

  此種類型的折法,在書寫時筆鋒至轉彎處微提,向右上方換向轉筆向左下運行。

  右折角

  將筆行至轉角處,即向左下方換鋒運筆,右角明顯外突。

  圓折

  轉折時筆鋒稍轉,宜圓潤靈活,切記頓挫粗重運行。

  豎折

  行筆至轉折處,將筆鋒調整後向右運行,豎與橫及轉角要連接自然,和諧統一。

  下斜折

  書寫至轉角處,即轉筆向左下斜勢徐行,使折角一下的豎畫向內收。

  上斜折

  逆入向左下運筆,至適當處即轉鋒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畫成斜勢,轉折處宜大些。

  絞絲折

  由於該筆畫的折角較多,在書寫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參差錯落,力求生動多變,形容各異。

隸書部首、偏旁練習六十種

  結構

  《乙瑛碑》的結構端莊而生動,善於利用部分之間的曲直平斜、長短大小、正側抱背、左右高低等微妙變化進行靈活處理。本章從《乙瑛碑》的結構特點出發,按部首偏旁(六十種)加以歸納,供初學者進行練習,特別是在結體的對比表現上務必抓住其規律,有些巧妙之處,更要用心體會。

相關焦點

  • 「緣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漢隸十二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
    基於此,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本著立足傳統,倡導使用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品」來界定藝術品質的方式去梳理古代浩瀚的「碑學」遺產。我們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漢隸」入手,其次是三國魏晉南北朝隸書,再者是隋唐隸書。
  • 漢隸最可師法者——《乙瑛碑》
    《乙瑛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碑文為秦牘式,氣度高古典重,字亦剛健有風韻,為漢碑之名品。《乙瑛碑》是漢八分隸書完全規範化的極致,是漢隸中有數的逸品,字形端莊,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布白均整,波磔分明,點畫偏肥。特別是後半段,採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使每一點畫入木三分,扣得很緊,尤為高妙。結字看似規正,實則巧麗,字勢向左右拓展。書風謹嚴素樸,為學漢隸的範本之一。
  • 劉熙載書法審美:漢隸不拘泥繩墨楷則,唐隸受楷式法則所囿
    劉熙載還有一個異常深刻、令人費解而又長期遭到冷遇的書法美學觀點,這就是《遊藝約言》所指出的:「漢隸能物物,唐隸物於物,化齊處一,通得此意,可以辨一切書。然豈唯書哉?」這裡的「物物」、「物於物」,典出《莊子》。《莊子·山木》說:「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 漢隸書寫「心曠神怡」四個字,求方家指正
    簡釋:今晚小酌後,用裁下來的邊角廢料,以漢隸的筆意書寫了「心曠神怡」四個字。墨跡尚未乾透,就拍照傳了上來。一年多來,每天這樣練習書寫已經成了習慣。這真的只是個樂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讓自己玩得高雅一些,既學到了知識,又充實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友友們認為呢?
  • 石窟寺及石刻之二:北莊子漢墓石刻——漢字由秦篆向漢隸的演變
    金文(甲骨文為草體)——大篆(六國古文為草體)——小篆(古隸為草體)——漢隸(基於八分的草書稱為章草)——真行草(晉唐時期)。這就是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北莊子漢墓石刻正處於其中的「古隸為草體」階段。此處所說的草體並非草書,而是指俗體,手寫體。 秦篆是古文字的結束,漢隸是今文字的開端。
  • 「大愚書論」恢弘大氣,漢隸形成過程中的破圓立方
    #書法#秦朝滅亡後,繼起的西漢繼承了秦朝的文字,並在秦隸的基礎上發展出漢隸二是秦隸表現出明顯的過渡字體的特徵,部分字體已成明顯的方形,大多數字體外輪廓仍保留著圓弧特徵,秦隸的圓不如大篆圓的渾然,其方也不如以後的漢隸端正。而在將秦隸改造成為漢朝的標誌性字體——漢隸的過程中,有著明顯的通過一些特定筆畫來破圓為方的特徵。
  • 書法字帖|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手機字帖 | 漢隸《張遷碑》 漢代隸書《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 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一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 天下第一隸書曹全碑這樣學,事半功倍!
    《曹全碑》歷來被文人書家譽為 「漢石中之至寶也」 「洵神品也」 學隸書《曹全碑》,取法漢碑,從書法的源頭處開始,品一口源頭活水的味道。
  • 漢隸十二品書法新探活動獲獎名單及作品欣賞
    李國祥 李強 倪文華 李建人 張青山 張公者 張愛國 周斌 陳海良 王道義 肖文飛 黃博 龍開勝 何來勝 李正良 馬端兵 周紅軍 梁培先 鞏海濤 趙鳳硯 史煥全
  • 精氣神十足的幾幅隸書楹聯書法作品,你能否從中找到漢隸的影子?
    此聯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態,作者秉承了傳統漢隸的特點,方中寓圓,注重勢態的均衡,並結合當代書法藝術特點,用一種思想力來挖掘中國書法本身,挖掘這個時代應該有的一種藝術特徵,尋找這個時代應該有的風貌,以此來表達作為當代文化踐行者的感觸。
  • 書法入門為什麼要先學楷書?學楷書為什麼要學顏體?
    可是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非要學楷書呢,學隸書不行嗎?楷書是有隸書演變而來,再到小篆,再到大篆,再到甲骨文,再到古文字等等,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豈不應該從原始文字學起?純屬扯淡。再到兩漢,隸書的出現,隸書應該是漢朝的時代產物,我們拿漢隸跟漢代的文學、繪畫等稍作對比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人們個個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充滿著悲滄激昂的情懷。這應該與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漢隸也不例外。
  • 史上最全開學必備清單!家長必看 | 青春生活節
    史上最全開學必備清單!家長必看 | 青春生活節 2020-05-06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國學必看頂級高手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
    因此要想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國學學好,一定要學頂級功法,跟頂級高手學。在這裡我們推薦的是高手怎麼學習國學的,高手學國學第一原則是跟頂級高手學。在這裡作者給大家推薦五位名家:王東嶽、曾仕強、傅佩榮、翟鴻燊、郭繼承等。
  • 關於《曹全碑》,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這裡都有了
    ▲ 《曹全碑》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尺寸:522.25*32.05cm 童年的曹全就是學霸,精通讖緯之學(古代漢族官方的儒家神學,讖書和緯書的合稱
  • 必看│大事全知曉,2019年新聞日曆來了
    必看│大事全知曉,2019年新聞日曆來了 2019-01-0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曾經聽說過這個碑帖,學了幾天,但是寫著寫著就沒有興趣了,感覺不夠秀麗,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書帖,然後就放棄了。
  • 漢隸《史晨碑》16個常用「異體字」全解析:書法人須收藏!
    12、笙字:竹字頭寫成草字頭,是漢隸中的一種俗寫,「生」字少一撇,並不是殘破造成的,而是漢代隸書中常有的現象。
  • 海淘小白必看,2018年新手海淘最全入門攻略!
    海淘小白必看,2018年新手海淘最全入門簡單的說:海淘就是在中國以外的境外網站上購物,購物過程和中國網購無太多差別。海淘小白必看,2018年新手海淘最全入門二、哪些物品適合海淘?海淘小白必看,2018年新手海淘最全入門2、怎麼購物?
  • 中考政治綜合知識點全歸納,考前必看,成績直上98!
    下面就給大家帶來了中考政治綜合知識點全歸納,考前必看,成績直上98!需列印版請私信回復「100」!
  • 東漢《鮮于璜碑》,方拙樸茂,難得的漢隸範本
    碑文書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是成熟漢隸書法中方整勁挺這一流的代表。《鮮于璜碑》保存完好,字跡較為清晰,結體方形偏扁,略少奇崛變化,總體印象渾厚平實。與《張遷碑》雖有相似之處,但對比之下,此碑雖具大可讚譽的古樸之風,卻未免顯得木納了。這主要由於一味形扁,筆劃粗壯,缺少一些細瘦硬挺的線條從中調節,故而形成平實厚重有餘而險勁奇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