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類比推理是常考的題型。許多人對這類題往往掉以輕心,認為沒有太大難度,所以未加仔細思考就選擇答案,其實掉進了題目的陷阱中。那麼,我們針對類比推理的常考的概念間關係詳細分析一下。
概念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大屬性。做類比推理題時,我們通常研究兩概念外延之間的關係。概念間關係主要分為全同、全異、包含、交叉等。
全同關係指的是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的情況,比如「西紅柿:番茄」。題目中出現全同關係的概念往往是對同一對象從不同角度命名而來的。比如「菡萏:荷花」,指的都是荷花,「菡萏」一詞是荷花的書面語。「蚍蜉:大螞蟻」即是與其完全保持一致的全同關係。其他的命名角度還有俗語、俚語、音譯等。
【例1】白丁:布衣:百姓
A.冠軍:亞軍:季軍
B.鬚眉:手足:男子
C.總角:垂髫:小孩
D.學士:碩士:博士
【答案】C。中公解析:本題題幹「白丁」一詞在《陋室銘》中曾出現,原句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布衣」一詞曾出現在《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題幹中給出的三個詞彙均為全同關係。A選項分別表示不同含義,不滿足全同關係條件。B選項「鬚眉」即為「男子」,但非「手足」。C選項「總角」指總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垂髫」指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指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C選項中三個詞均可以表示小孩子,可以看做是全同關係。D選項明顯不是全同關係。故正確答案為C。
全異關係指的是兩個概念的外延沒有重合的情況。但是全異還可分為絕對全異和相對全異。比如「成年人:未成年人」,除了兩者全異外,這個分類之下沒有別的情況出現,這就屬於絕對全異。比如「鋼琴:小提琴」,除了兩者全異外,這個分類之下還有別的情況,比如吉他、長笛等,這就屬於相對全異。
【例2】開:關
A.小麥:水稻
B.痛苦:快樂
C.盈利:非盈利
D.工作:休息
【答案】C。中公解析:題幹詞項開和關是絕對全異關係,非開即關,不存在第三種情況。分析選項詞項關係,A選項糧食作物除了小麥和水稻,還有玉米、高粱等等,是相對全異關係;B選項人的情緒除了痛苦和快樂,還有悲傷、憤怒等等,也是相對全異關係;D選項人的狀態除了工作和休息,還有娛樂等,同樣是相對全異關係;C選項盈利和非盈利,屬於非此即彼的關係,是絕對全異關係,和題幹關係一致,當選。故正確答案為C。
交叉關係指的是兩個概念的外延既有重合的情況又有不重合的情況。很多人容易忽略兩者不重合的情況。比如「教師:教授」,兩者有重合,但兩者並沒有不重合的情況,所以其實不是交叉關係,而是包含關係。
【例3】運動員:大學生
A.植物:種植
B.專家:青年
C.四季:春天
D.紙張:書法
【答案】B。中公解析:題幹中的兩個概念是交叉關係,有些運動員是大學生。B項中的專家和青年也是交叉關係。很多專家同時是青年。A選項中種植植物,屬於動賓關係,C選項中春天屬於四季當中的一種,屬於種屬關係。D項明顯無交叉關係。故正確答案為B。
包含關係指的是兩個概念有重合的外延,重合部分是一個概念全部外延,同時是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包含關係其實也是種屬關係的體現,與組成關係容易混淆。組成關係是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將整體進行機械式的拆分,例如電腦和鍵盤。用造句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區分這兩種關係。比如種屬關係一般可以說成「A是一種B」,組成關係可以說成「A是B的一部分」。「江蘇:中國」,江蘇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不能說江蘇是一種中國。所以這兩者的關係就是組成關係,不能判斷為包含關係。
【例4】饅頭∶食物
A. 食品∶餅乾
B. 頭∶身體
C. 手∶腳
D. 語文∶學科
【答案】D。中公解析:A項餅乾是食品的一種,但兩詞順序與題幹相反,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B項頭是身體的一部分,二者為組成關係,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C項手與腳均是身體的組成部分,二者為並列關係,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D項語文是學科的一種,二者為種屬關係,與題幹邏輯關係一致,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
以上是關於類比推理中概念間關係常考的考點,我們在做題的時候要能夠區分清楚。類比推理概念間關係的考點看似簡單,但也易錯,比如全異關係中,要能看清楚是考查絕對全異還是相對全異,進而對應選出正確選項。希望同學們做題時保持細心,考出好成績!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