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小心
編輯/小馬甲們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鳴謝/vivi可愛多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我關注的一個UP主(vivi可愛多)在動態裡分享了關於自己會階段性的去看心理醫生的觀點,因為身處心理學專業的原因,我進一步的點開了這條動態的評論區,看了很多人對於看心理醫生這個事情的看法,於是有了今天這篇分享。
vivi在動態裡除了下面這張回復粉絲的截圖外,還說明了自己看心理醫生的一些小細節和看法。
「我其實會階段性的看心理醫生,我沒啥心理病,我有情緒困擾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就會看,我沒面聊過,都是通過電話,挺有幫助的。是不是很多人覺得得有個什麼嚴重的心理疾病在去?在我認知裡,看心理醫生和我去定期體檢一個性質,就是個心理保健。價格上我常看的是600元40分鐘,幾個月看一次真的不貴。」
對於vivi的觀點和做法,我都表示很認同,同時很開心她能這麼做的同時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看了這條動態下方的評論之後,大致可以看出目前大眾對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心理治療以及對心理疾病的認識上存在的誤解和偏見。
於是我聯繫了vivi,問她是否可以在保護評論區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摘選一些評論來聊一聊心理醫生這個話題,vivi很爽快的同意了,促成了這篇分享,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大家的疑惑。
vivi的評論區留言裡和傳統大眾的認知中對心理醫生的看法有很大程度的吻合,不過首先需要跟大家明確一下,我們口中所謂的「心理醫生」這個概念。
在中國從職業安排上是不存在「心理醫生」這個名稱。
我們認知中,可以對於個體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診斷並開具相應的精神類藥物,具有處方權的醫生,一般是指精神科醫生。而vivi以及大家能想像的和你聊天的「心理醫生」更多的是指心理諮詢師,而如果你在精神科醫生開藥同時,醫院安排的和你聊天或做其他幫助你心理狀況好轉的醫生成為心理治療師。
回到正題,我們今天重點講講心理諮詢——正常人的心理包養。
說到心理諮詢,不少人會冒出很多想法。
不過排在第一的一定是錢。我也會用最大篇幅來分享相關的一些大家可能不知道或者遺漏的細節。
大部分想去心理諮詢卻沒去的人,都卡在裡「貴」這個字眼裡。不是我不想去是我沒錢,心理諮詢是有錢人的消遣。
我從vivi動態裡截取了一些符合這個原因的評論,坦率的來說,心理諮詢的確不便宜。
這裡可以簡單說一下,目前心理諮詢的價格行情:
個人心理諮詢
正規的三甲醫院的心理診療科,如有開設心理諮詢門診,那價格一般為150-300元/小時。
私人的心理諮詢機構,諮詢價格根據諮詢師水平,面談諮詢價格為500-1000元/小時。電話諮詢、網絡諮詢價格為300-600元/小時。
諮詢頻率:根據個人需求和心理狀況而定,可能每周1次或數次,也可以自行靈活安排時間。
團體心理諮詢
正規的三甲醫院的心理診療科,如有團體諮詢,那價格一般為100元/次。
私人的心理諮詢機構,團體諮詢價格根據諮詢師水平,價格為200-400元/小時。
諮詢頻率:根據團體要求,諮詢周期一般為10次(部分團體可能為20次),一般每周開展一次。
上述價格,均指具有正規心理諮詢職業資質的醫院和機構的平均水平(個別機構可能價格會更高),同時極不推薦某寶上面幾十塊錢的所謂心理諮詢,你可以把那個視為簡單的電話陪聊。如果迫切需要心理諮詢又囊中羞澀的同學,推薦考慮參與團體諮詢。
如果大家對團體諮詢感興趣,可以留言、評論,如果多蠻多會單獨出一期聊聊團體諮詢。
這裡衍生出一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做心理諮詢肯定很賺錢吧,畢竟收費那麼貴。
有兩類諮詢師,現在賺錢,而且非常賺錢
——江湖騙子、諮詢大牛。
因為我國早年對心理學從業者管控過於放鬆,導致執業門檻過低,不少人通過背兩本書就能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執業資格證書考試,於是產生了一大群非專業背景的心理諮詢師,且很多非專業人士報考的目的就如網頁經常彈出的小廣告一樣——考個諮詢師,輕鬆賺錢,月入數萬。
隨著我國人口的發展,以及社會化進程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和行業問題,自2017年起,取消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證考試,目前師範專業可報考心理輔導員,而心理學本專業並同時具備1年以上醫院臨床心理工作經驗的人士可報考心理治療師,而2020年擬新增的心理幹預指導師的擬報考條件也需要心理學專業。
行業入口在規範的同時,之前遺留下來的問題也不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僅靠背書上崗的非專業背景的人,是否能進一步不斷深造完善心理諮詢的知識和技能?是否能真正的進行臨床諮詢?是否能有效的達到諮詢效果?是否具備心理諮詢應該有的能力?
江湖騙子,往往靠著生活閱歷和一點心理學知識,打著執業心理諮詢師的幌子,賣力賺錢。
諮詢大牛是什麼意思?並不是指這個人一定多麼有名,行業都知道或者紅出圈,而是指擁有心理學專業背景,並且在心理諮詢領域浸泡時間夠長(一般指從業8-10年以上),參與諮詢,進行諮詢,尋求諮詢,被督導諮詢,督導諮詢,各心理流派諮詢技能的進一步提升,不斷深造的專業成熟的心理諮詢師。
為什麼諮詢大牛可以賺錢?一句話,苦盡甘來。
一個合格的成熟的諮詢師即諮詢大牛,是如何苦盡甘來的?從時間上,從業至少8-10年以上,同時不斷深造;從金錢上,用於不斷完善和培訓深造的費用不低於30萬。
只有當到了這個水平之後,你後續花費的肯定沒有這麼誇張了,所以說開始賺錢,苦盡甘來。這也是為什麼行業調查顯示,諮詢師的純收入,大部分人集中在5k-8k之間的原因,在成為諮詢大牛之前,看起來風風光光的心理諮詢師的真實收入可能還不如一個小白領。
可能還是會有人問為什麼,諮詢師收的諮詢費都去哪兒了?
拋開參加心理學專業的深造培訓(一般參加一次的費用低則5-6千,高則3-5萬)一個年輕的諮詢師,還需要的是被督導,什麼意思?就是找資深的諮詢師旁觀你的諮詢過程,督導會在之後告訴你諮詢的優勢和可以進一步提升和注意的地方,注意只針對於諮詢過程而言不針對諮詢內容,如果年輕的諮詢師對諮詢的內容有困惑想進一步探討,那需要另外找一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分析。
簡單來說就是,你收了500元做了一次個人諮詢,這個錢還沒捂熱就要給心理督導,同時,如果你需要進一步解決這次諮詢中你遇到的困擾,還需要再給500元給分析師。
於是,這一場個人心理諮詢做下來,你實際的收入是 - 500元。
相信還是會有人疑惑,為什麼心理諮詢價格那麼貴?只是因為培養一個心理諮詢師很貴很費時間麼?
是,也不是。
撇開收入是固定收入和諮詢數量無關的公立醫院,我們重點說說私人機構或者年輕的心理諮詢師,從業前期除了需要接受督導,尋求資深諮詢師進行諮詢案例分析,參與在培訓外,自我消化來訪者的情緒,整理來訪者資料和情況以及諮詢逐字稿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並非像大家想像的,1小時接1名來訪者,一天可以接待7-8個人,可能年輕的諮詢師一天只能接待2-3名來訪者。
這個成本的確很高,同時行業規範也導致了這樣的價格現狀。
愛美的存在美容院大行其道,科技的進步讓醫美也進入人的生活,為了美,越來越多的男女願意每個月花上千的金錢在自己的臉上,也願意花上萬去做微調。
越來越關注健康的我們,也開始接受維生素的私人定製,把體檢當做禮物送給父母,花大把錢到健身房、瑜伽館、遊泳館等運動上,但我們卻忽略了,健康不僅僅有軀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
如果把心理諮詢當做一項護理、一次SPA、一場讓自己更開心的體驗活動,那一個月做一次,讓自己更爽更健康更快樂,我覺得其實不算是特別奢侈的事情。
同理於皮膚護理,如果平時不花錢不注意,出問題了只能去醫美那就需要花費上萬,同理,心理諮詢也是一樣,當你的問題很嚴重但心理諮詢還能起效時,你需要密集的心理諮詢,同樣花費上萬。
心理學在中國的歷史其實算不了特別久,目前所有的心理學流派也來自國外,這與中國的特殊國情分不開。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心理諮詢或者因為情緒問題去看心理門診是很丟臉,很不願意被人知道,同時不被理解的事。
我也截取了一部分評論,大部分集中在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不敢去心理諮詢。
造成不敢的原因集中起來,有幾大類。
擔心丟臉 認為去心理諮詢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會去,尤其是部分人認為去很丟臉,這其實是社會集體意識的結果,這個幾句話也不會改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想法,人不管再健康,一輩子總要感冒幾十次,一個體格強大的人可以一次次硬抗過去,但如果哪一次特別嚴重也是需要看病吃藥的,心理也是如此,我們只是把心理上的小感冒找一個更安全的出口。
擔心隱私 我很意外的是,很多人擔心的是心理諮詢師會把自己的隱私到處分享,其實不會,保護來訪者的隱私是心理從業者的基本素養,如果遇到未經來訪者允許洩露隱私的都是不被允許,如被發現可以舉報,一經查實會直接取消從業資格的,這個大家還是可以放心。
擔心信任 蠻多人會認為和陌生人聊很多自己的隱私或者私事,或者不願意透露的事情,應該很難,但建立信任其實不是作為來訪者需要擔心的,諮詢師會用自己的專業態度和技法建立你們的關係,讓你們從陌生開始慢慢熟悉,你需要對自己心理建設的只需要相信這個諮詢師能夠幫到你就可以了,不用擔心其他的,相信參加諮詢可以幫到自己,踏出那一步就可以。
擔心自己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看到心理諮詢很流行,或者因為某個KOL而想去嘗試,但問題來了,我諮詢什麼?我要說什麼?我有什麼問題需要告訴諮詢師?還是和上面說的一樣,如果你沒有明確的非常困擾你的事但你想嘗試心理諮詢,沒關係,不用計劃自己要說什麼,心理諮詢師會引導你,不用擔心,畢竟你是金主,需要的是你舒服而不是你想一大堆讓諮詢師舒服。
心理問題越來越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健康的心理對我們尤為重要,如果因為超過3個月以上的心理困擾,並且已經影響到你正常生活了,建議前往醫院的心理診療科,向專業的醫生求助。
另外,如果根據醫生的診斷,需要服藥治療,切記根據醫生的處方服藥,也不要自行斷藥,更重要的是,在服藥期間尋求心理治療會更利於更快擺脫心理困擾。
上面這兩條評論,我想說一點,心理諮詢是一種敞開心扉的行為,如果希望諮詢有效,或者對自己越有幫助,那請保持開放相信的心態去進行,警惕並沒有壞處,不過,過多阻抗不一定是好事。
需要說明一點,心理諮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有許多流派,如改變行為而解決問題的行為主義流派、調整認知而解決問題的積極認知流派、以自由聯想和經歷分析為主的精神分析流派、以完全認同和關注來訪者的人本主義流派等等,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諮詢師,會更有利於進一步的諮詢效果。
這個問題是很多願意心理諮詢的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我們可求讓自己更健康,於是我們尋求更專業,更權威,更可能有效的渠道,就像下定決定考研,先買一大堆權威資料,下定決心玩一款收集類的遊戲,可能會想方設法找全要素的攻略一樣。
這也是評論區裡出現的最密集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都比較一致。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的學校有心理諮詢中心,那有機會可以多去聊聊,就當放鬆,校園諮詢免費,同時如果諮詢過程中學校的諮詢老師發現潛在的問題,也會及時幹預和幫助。
第二,如果你已經工作,也沒有學校資源可以利用,首選三甲醫院的心理診療科,不過現在開設心理諮詢的醫院以及諮詢門診數量還遠遠不夠。
第三,如果的確掛不了號,又急需諮詢也不差錢,可以選擇具有資質的心理機構,具體的機構這裡就不直接列舉,選擇時請注意關注幾點:1.是否心理學專業背景;2.從業年限;3.被督導時長;4.流派和擅長領域;5.執業資格。
另外,電話諮詢和網絡諮詢,大家也是可以嘗試的,相對更便宜,同時如果只是情緒問題的話也可以給予較好的幫助。
這裡可能會有人問,我也想去三甲醫院,但是完全掛不了號,心理諮詢就算在三甲醫院也不便宜,為什麼醫院不多開一些,多開多賺錢不好麼?這樣我們諮詢也方便。
這裡需要告訴大家很殘酷的一個事實。
心理諮詢以及心理門診,都不賺錢。
以一個省會城市三甲醫院為例,個體諮詢收費為300元/小時,拋開休息和諮詢後整理,那一天可以接診5-6人,我們按高的來核算,這個門診一天的帳面營收為1800元。
相比之下,一個全科門診,一天可以接診至少50人,醫院開藥的單價大家也知道不便宜,按人均200元核算,一個普通全科門診一天的帳面營收為1萬元。
相比之下,心理諮詢門診不僅需要相對於全科門診更寬敞舒適的環境,而且還需要安靜隔音的位置,基礎成本也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現在要求所有三甲醫院都要開設心理門診,但卻一直掛不到號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是選擇全職做三甲醫院的心理診療科的醫生,收入和普通白領差不多,也就5-6k左右,同時雖然現在有需求缺口卻不一定有醫院編制,所以招聘也有難度。
下面的幾條評論算是在選擇諮詢渠道上的幾個典型的例子。在這裡順便跟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第一條很大程度上是我之前所說的江湖騙子,雖然年紀大但不一定是專業出身,同時不具備心理諮詢的職業素養,心理諮詢師除了保密原則外,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原則是助人自助。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直接幹預你和評價你,並且在諮詢的過程中會引導你多說多表達,讓你在自我表達中意識到自己的潛在問題,並且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一味的像上課一樣的給你講道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心理諮詢不是答疑解惑,不是幫你解決問題,而是陪著你由你自己去解決問題。
其次,之前也有說,心理學無論諮詢和治療乃至學習都分為很多流派,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流派才能最大程度對自己起到幫助作用,同時不推薦自己在諮詢的過程中,自己再學習一些治療方法,如果你自己學的和諮詢師的流派不同,那形成的阻抗可能會影響甚至摧毀你們之間的諮詢關係,心理諮詢就像中藥一樣,你需要找到你服藥的那個人。
再次,學校諮詢因為免費的確會出現不太好的效果,因為免費的是最貴的,無論從來訪者信賴度和諮詢者的投入度上都有區別,對於已經出現嚴重困擾的人,還是建議直接去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最後,我想說,多重關係會影響諮詢效果,所以如果諮詢師是你的朋友、戀人、老師等具有明確的其他關係的對象,都不適合做你的諮詢師,你可以把他們當做傾訴對象,但他們不能為你提供心理諮詢,多重關係諮詢的影響可是不只是效果不佳,甚至會摧毀一定的現有關係。
就如這些評論截圖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心理諮詢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另外,如果有任何情緒問題,非常不建議在網上做心理量表進行自我診斷評估。任何心理診斷需要專業人士操作,還需要現場談話診斷,並不是非專業人士可以自己通過一張量表就能確診的,同時當我們在情緒狀況下做的任何量表,結果一定都會指向當下的情緒狀況,所以非常不建議。
另外,有人也說如果心理諮詢可以進醫保就好了,目前也有好消息,2020年起,北京34個社區心理諮詢室進行試點,納入醫保,相信之後會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好。
我還是一個心理諮詢界的新人,也許我不能為你提供特別有用的幫助,但我願意成為帶你了解自己和整理情緒的樹洞。
保持開放的心態,放鬆的給自己做一場心靈上的SPA,你會發現心理諮詢其實很不錯。
— END —
這裡是
Now Accept Myself
現在起
認定自己,懂得自己,悅納自己
如果感興趣記得關注,轉發,點讚
愛你,麼麼噠~~
點擊下方
了解更多
獲取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