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文
新年到,祝福到,家家戶戶拜年到,大年初一你去他家拜個年,他來你家拜個年,歡天喜地年味濃,宗族親,親情重,送祝福,領紅包,開學買個大書包。小時候,每到寒冬臘月快要過新年的時候,各家各戶的小孩子便會聚集在一起,做遊戲唱兒歌,大人教,小孩學,小孩子們一邊唱著耳熟能詳的歌謠,一邊歡快地跟隨著節奏跳起舞蹈。
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傳唱著上面那首歡快的拜年歌謠,經久不衰,歌謠有時還會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富裕和提高,對拜年歌謠的詞進行與時俱進,不斷的補充和完善,如今再想找回拜年歌謠當年的首版歌詞,那肯定會很難,好比於上睛天,不過如今聽著現在的歌謠,朗朗上口,歡快愉悅,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唱出了大家過年喜悅的心情。
說起新春佳節大家之間的互相拜年,以大年初一家族成員之間的拜年最為隆重,大年初一一般不會去走親訪友,家庭成員都是在本家族門戶之間來回走動。各家各戶人家都會準備一些瓜子、花生、水果和點心等物品,用盤子或籃子整齊的擺放於餐桌上,有的還會準備幾樣下酒菜和好酒,隨時等待著家族成員的到來。輩分高的家庭成員在大年初一這天,一般都會停留在家中,不會先去輩分低的家族成員的人家中拜年,先是在家庭中等待,等待輩分低的人主動來家中拜過年之後,才會去輩分低的人家中進行拜年送福。
家族成員之間的拜年形式,小孩子會主動讓長輩們坐於正前方的椅子上,小孩則拿起掃把放於椅子前地板上當作墊子,雙膝跪於其上開始磕頭,磕完頭後,長輩就會主動將準備好的紅包交於小孩手中,並附上一些祝願的話,比如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大學等吉祥話語。小孩子們從長輩手中接過紅包,除了表示感謝之外,還要暗下決心,立志通過努力來實現新年心願。
在大年初一的拜年儀式中,大人也要去向長輩們磕頭拜年。在家族宗親中,長輩中最年長者會坐於院子或屋子正中央,其餘人員不但包括大人,還包括各家中的小孩,都要同時給最年長者行磕頭拜年禮,一家挨著一家過,家家戶戶都要行拜年磕頭禮,晚輩們磕完頭,長輩們會主動給磕頭拜年者發放早已準備好的新年紅包,逐一送出新年祝福。新年紅包裝的錢數不在於多少,家庭富足、經濟寬裕者會在紅包中封入較多的錢數,經濟不好、條件較差的家庭會在紅包中封入較少的錢數,發紅包主要是圖個新年喜慶,送個新春吉祥。家族比較大者,分立的家庭戶數比較多者,磕頭的次數就比較多,一天下來,許多人因為磕頭次數較多而導致膝蓋疼痛,雖然膝蓋有點不舒服,但沒有一個人會有怨言,因為大家都懂得,這是個民俗,是種傳統,需要不斷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新春佳節的大年初一全部是家族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拜年,大年初二到大年初四之間,全部是家族成員之中、外嫁的女兒帶著家庭成員回到家中,給家人拜年送祝福,初五以及之後,外公或舅舅們會帶著火紅的燈籠,去給外孫或外甥送燈籠,拜年和送新年祝福。
時光荏苒,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收入的突飛猛進,紅包中的錢數也在成倍的增長,拜年的隆重程度和儀式也在加大,如今大家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後,都開始追尋和傳承傳統風俗,發揚傳統的拜年習風和儀式。
新春佳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管你在哪裡,不管你有多忙,如果有條件回家,都會不顧一切的往家跑,都會儘量在除夕夜之前趕到家中,陪家人一起團聚,吃年夜飯,相互拜年和走親訪友。以往新春佳節,你給家族成員和親戚拜年了嗎?可留言參與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