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和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兒,閱讀理解佔很大比例,也特別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能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優異的成績,也會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
雖然很多學生基礎知識都掌握比較紮實了,可是考試時候還是得不了高分,卷子發下來一看,總是在踩閱讀理解的坑!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呢?今天我們來分享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規劃一份閱讀理解方案!
做閱讀理解也是有做題步驟的,首先要通讀全文掌握大意,然後重視每一段的首句,用筆標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信息。然後瀏覽考題,這一遍瀏覽考題的時候,要有目地去瀏覽,找出答案的大致範圍。最後,做完題之後,要復讀全文,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然後我們的閱讀理解也是有技巧的,有時會問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句子在首段的話,它的作用可能是:統領全文、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下文等。如果句子、段落在中間,那麼它可能起的作用是:過渡作用或者是埋伏筆。句子、段落在尾段時,它的作用可能是: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升華主題、首尾呼應等,你可以選擇使用這些方法。
概括段意的題,首先要聯繫主要句子,其次,摘抄文中的中心句,最後就是總結概述。考試時還經常會問你標題的作用,標題有可能是全文的行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另一個是標題樣式比較新穎,能夠吸引讀者注意,第三個作用是能反映人物感情的變化,還有可能是一語雙關作用。
閱讀理解中常常有讓你去分析句子的好處。這些句子一般都是用了某種描寫方法,比如說環境描寫,它的作用是烘託氣氛、渲染感情。人物描寫方法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等,這些描寫主要是表現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質。有時還會讓我們寫文中動詞的作用,動詞作用一般是表示動作連貫、熟練。
還有文中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如果是對比的話,就是突出某種特點;做伏筆的話就是為下文做鋪墊;前後照應的話,作用就是結構越嚴謹;渲染的話,一般是表現環境是好還是壞,抒發感情是喜還是悲。
還有文章中句子中可能用修辭手法,如果是比喻的話就是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描寫對象的特點,擬人的話,作用是使人感到親切。反問的話,是強烈的表達某種感情,設問的話是設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
那麼,平常我們應該如何去練習做閱讀理解呢?首先應該做專項練習,多做閱讀理解題。抓住自己的弱點,重點突破。然後多讀書,讀各種類別的書,增強語感。家長要經常和孩子分享交流讀書心得或者口述讀後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做閱讀理解題也很有幫助,平時讀書的時候就要集中注意力,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並且規定閱讀的時間。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做到獨立思考、感悟,事後家長在進行親子分享。最後是聯繫生活實際,多角度思考,充分利用聯想和想像與作者的思想進行同步。這樣長期訓練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有大有提高。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操千曲而後曉聲」,掌握技巧後多加練習,閱讀理解題就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