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看「典」(72)】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信息受保護,不得公開或...
【今日看「典」(72)】不動產權利人的個人信息受保護,不得公開或非法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包羅萬象,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第十三課:教會法典總則--自然人、法人
教會法博士王東成神父法典課程系列在教會法內,有權利與義務者有兩種人,自然人及法人 。
-
民法典關乎你整個人生,1200多個條文被這部視頻講得明明白白!
民法典關乎你整個人生,1200多個條文被這部視頻講得明明白白! 5月28日,中國通過了民法典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這一民商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
-
學習《民法典》從指間到心間!礄口社區律師花式普法、一「典」就通~
「典」亮生活被稱為基層法律服務中「行走的活百科」的社區律師釋放普法正能量為有效發揮社區律師的專業優勢與宣傳便利,礄口區司法局積極組織社區律師深入基層參與《民法典》宣傳教育活動,以豐富形式助力法典普及,讓《民法典》真正走近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
嶽池縣九龍司法所:讓《民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營造全社會共同學習的良好法治氛圍,9月9日,嶽池縣九龍司法所深入城北社區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讓法典走進社區百姓的生活。
-
《民法典》主要亮點及相關內容解讀
《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沒有大的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進行了文字修改。總則編亮點即《民法總則》的亮點:01PART 胎兒享有繼承權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走進《民法典》第四十一講
走進《民法典》第四十一講 2020-11-3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 | 聲音也受法律保護
「每日一『典』」欄目,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二十三條。惡搞、偽造聲音構成侵權嗎?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
走進民法典丨自由平等 尊重友愛——法典裡的中國家庭觀
走進民法典丨自由平等 尊重友愛——法典裡的中國家庭觀 2020-06-03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聲音也受法律保護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二十三條。惡搞、偽造聲音構成侵權嗎?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
【每日一「典」】:聲音也受法律保護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二十三條。惡搞、偽造聲音構成侵權嗎?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
《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第1018條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
論民法典上「自然人」的概念
關鍵詞:自然人;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無因管理 應該說自從1900年德國民法典適用「自然人」一詞替代了「公民」這一概念之後,顯然是比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有顯著進步。我國1986年的民法通則仍然適用這樣的表達——公民(自然人)。我們知道,公民和自然人這兩個概念無論是從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是不能畫等號的。
-
《民法典》宣講走進園區
9月11日上午,城廂區依法治區辦、區司法局「崇尚法典精神 共享美好生活」《民法典》主題宣講活動走進靈川鎮太湖工業園區,吸引18家企業代表參加學習。 活動現場,福建聯合信實(莆田)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麗英結合各國《民法典》出臺的歷史意義,闡述了我國《民法典》出臺的背景及其重要性,並圍繞企業代表、公司員工關心的財富管理方面問題,重點講解了企業及個人在住宅可續期、增設居住權、抵押房產可轉讓等八大方面法律知識。
-
《民法典》 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可以說「從搖籃到墳墓」,人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權利保護。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此外,《民法典》就離婚後的撫養問題,增加「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
《民法典》,「典」亮美好生活 之總則篇(一)
》前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保護法典《民法典》總則編——私法精神之凝鍊,統攬法典全局而普遍適用與其他編形成總分結合、靜動相輔的法典結構,契合社會現實需求;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社會撫養等一般條款,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河間市各教育單位深入學習《民法典》推動法典精神落地生根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為了讓全市師生全面學習了解《民法典》的內容,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按照市教體局統一布置,教育單位相繼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讓《民法典》走到師生身邊、走進師生心裡。
-
【民法課堂】《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本期主筆:王正陽 上海二中院申監庭 法官助理 華東政法大學全日製法學碩士《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
-
走進《民法典》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
-
《民法典》解讀13: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一、立法目的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的規定,樹立了任何自然人普通地享有民事權利能力這一基本人權保護觀念,同時構成了民法典關於胎兒利益保護與死者生前利益保護之特別規定的規範基礎。即任何自然人,不管其具有什麼樣的自然或社會屬性,皆無差別地享有民事權利能力。